第9场不做心机婊但要有主意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52882777 上传时间:2018-08-26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1.0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9场不做心机婊但要有主意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第9场不做心机婊但要有主意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第9场不做心机婊但要有主意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第9场不做心机婊但要有主意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第9场不做心机婊但要有主意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9场不做心机婊但要有主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9场不做心机婊但要有主意(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不做心机婊,但你要有心计,心之助 卢悦,心理游戏一场积累点券的游戏,在生活中我们累积各色点券,每一种心理游戏都有特别的点券可兑换,心理游戏落幕时,主角总是再一次沉溺在童年的原始创伤,一再纵容自己回到原始创伤里温习,愈陷愈深,甚至回到小时与父母互动时,心灵深处的幼儿决断期感受。比如说:“我是可怜的,他们都不帮助我,没有人真的爱我。”小时候对自己的判断与感觉会内化,且日后不断在生活事件中强化。这时唯有带着觉知去审查自己的举止,与家人、朋友、爱人的关系才能跳脱心理游戏的陷阱,摆脱现世轮回。,1.是的可是,第一个我们常玩的心理游戏是:“Yes.but”,就是“是的可是”。这个玩法是有人会带着无助的脸孔

2、向人求助,于是一些热心助人、喜欢给人建议的人就出现了。,就像有的学员经常对我说:“老师,我跟先生一天到晚吵架,我到底应该怎么办呢?” 我回答她:“那就离婚呀!” 接着她又说:“可是我要是离婚了,那小孩子要怎么办?如果真要离婚的话,我就没有办法照顾孩子了!” 我回答她:“你可以找保姆或者找你的父母帮助啊。” 她说:“不行,我的父母老了,带不了啊。” 难度有主观vs客观。客观难度总是可以克服的,主观难度是心魔。,总是有一些比较热心帮助别人的人,会一再地掉入救援者这种心理游戏中,并一再地上钩。 但是,在这样不断重复的交谈里,那个真正想要帮助别人的人会变得愈来愈沮丧、愈来愈挫折,而那个去寻求他人帮助的

3、人,到了最后他又会再一次沉溺在自己童年时受创的经验里,于是,被他深埋在心中那个“没有人可以帮得了我”、“我总是求助无门”的声音,又再次地被唤醒。,在日常生活中,被这个心理游戏困住的人,可能在童年时期就已经学会不断用牺牲者的角色,得到父母的注意和帮助,这样的人一直让自己扮演牺牲者,以吸引喜欢拯救别人的人出现,但是那个企图帮助你的人到了最后反倒成了一个被迫害的牺牲者.于是,在这游戏终止之前,两个人都带着很无奈、很沮丧的感觉,而且彼此所得到的回馈都是十分负面的。游戏后得到的都是褐色点券。 我们选择了没有办法,是因为我们相信,我们不可能!,提问:这种玩法是那种“不”呢?,如果各位仔细看看以上的对话,你

4、就会发现在这样的对谈里,其实早在玩这个“是的可是”的心理游戏。这位学员表面上好像很需要别人给她建议和帮助,但是当别人真正给她建议时,她却又一直找理由回绝。事实上,她根本不是真正需要别人的意见,因为在她心里早就有了自己想要的答案。,第二个我们常玩的心理游戏是:“都是你害的!”,比起之前那个“是的可是”的心理游戏来得更高级一点,因为在这段对话中的主角也是向别人求助,不同的是,他会欣然接受对方给他的意见,而且他回去之后也会照着对方给他的建议去做,但是,当他失败时,他就会把所有的过错都推到那个好心给他意见的人身上。 小孩对成人轻易理想化。然后马上贬低成为父母。,3.“挑拨离间”。,这是一种间接性攻击,

5、例如:“志明我告诉你哦,你老婆给我打电话了,我害怕啊,她说要收拾我,怎么办呢?”此外,在这个“挑拨离间”的心理游戏中,还有一种更高明的玩法就是“放狗互斗”。这个“放狗互斗”挑拨离间的心理游戏所运用的伎俩就是:让他因为你的建议而变得更挫败,然后就在他心里十分沮丧的时候,你又给他十足的鼓励和安慰。婆媳之间,小三与正妻之间。心机婊在玩什么。,4.“终于给我逮到了,你这狗娘养的!”,第四个我们常玩的心理游戏是:NIGYSOB(Now I got you son of bitch)我将它翻译为: (忍无可忍,无需再忍)会玩这种心理游戏的人,一般来讲他童年时期的愤怒受到压抑、否定。在他的价值观和心里深处,

6、一直认为愤怒是不好的,因此在成长过程中,会很害怕自己对别人的攻击性、侵略性,以及在日常生活中与他人有冲突。,经常玩这种心理游戏的人,通常在童年时期,父母亲之间常有争执和冲突,而这样长期不断地争吵使他十分恐惧、害怕。于是在很小的时候,就决定自己长大时一定不要像父母一样,因为愤怒的情绪对他的生命而言,曾经是一个非常可怕的经验。 所以他通常会累积许多次的事件,一而再、再而三地容忍,当内心积压许多无法对人表达出来的愤怒或不满的情绪,到了最后忍无可忍时终于一次爆发出来。 例子:很多贤妻良母,最后都要用大招。,5.“官兵捉强盗”。,第五个心理游戏是:“官兵捉强盗”出轨男女主要玩的游戏在这个“官兵捉强盗”的

7、心理游戏中,因为我们隐藏的技术并不是一流的,所以当我们终于被身边心爱的人逮到的时候,会纵容自己童年时的感觉再度浮现,并陷入强烈的自责、悔恨或是“我总是让爱我的人受伤”的念头中而无法自拔。很多人承诺戒烟、戒酒、忠于婚姻,却一再打破承诺、自责不已。,如果你发现自己也经常在玩这个心理游戏,可以试着回想小时候父母是不是也这样对待过你,他们是否时常对你说:“你看看!爸爸、妈妈这么爱你、这么关心你,可是你却总是让我们失望”例子:小时候放火的男人。 青春期小男孩型出轨者。,当孩子很自然地表达出自己内在的需求却遭到父母的禁止时,他会开始背着父母偷偷地去满足自己的需求,而当他满足了自己的需求却被父母发现时,父母

8、又让他觉得他这样的作为是很不对的,于是,当他长大以后,在人际关系或待人处事中就经常会出现“我总是让爱我的人受伤”这样的念头。 凡是心理游戏最后通常会出现两种极端不同的结局:一种是将全部的责任都往自己身上揽:“都是我不好,都是我的错。” 另外一种则是将所有的过错都推给别人:“都是你不好,都是你的错。”而事实上,只有真实地面对自己,坦诚面对自己的需求,才是唯一能终止这个心理游戏的方法。,6、挑衅出轨后主要玩的游戏,这个心理游戏的玩法是不直接表达自己的感觉,而用一些肢体语言或双重信息向对方传达自己真正想表达的意思。 例如有位先生晚上应酬到三更半夜才回来,当他回到家里时,为了怕吵醒太太,便蹑手蹑脚、偷

9、偷摸摸地走进了大门,这时竟然发现 太太正坐在沙发上眼露凶光在瞪着他,其实在这个时候,这个“挑衅”的心理游戏就已经开始上演了。后来,这位先生进了房间看见床上摆了两条棉被,先生因为知道自己晚回家使太太非常不高兴,所以也就默不做声地接受了太太无言的抗议。,第二天早上起床时,这位太太还是一如既往地到厨房准备早餐,当她端了一盘早餐过来并很用力地放在先生桌前,这时先生仍不敢多说什么。到了第三天、第四天,这对夫妻之间的冷战仍继续进行着,直到先生终于受不了太太这般无言的挑衅而大声地说:“你到底要怎么样嘛!我都已经对你低声下气了,你还不高兴”这时太太就委屈地哭了起来,挑衅终于达到目的,非等到两个人开始冲突,这个

10、心理游戏才会落幕。,直到最后,这位太太终于可以证明:“先生之前对我的温柔体贴都是假的,他不是真正的爱我。”当然,这个“你不是真正的爱我”更深一层的声音是:“我是不值得被真心对待的。”“我真是一个命苦的人,没有人会真心对待我。”这些声音都是我们在童年时与父母互动中所存放于内心的感觉,事实上我们早在童年的时候就已经做好了这样的人生决断了。,7.法庭出轨后,被背叛方常玩的,当冲突或挑衅的游戏开始时,有时候会发展成第七个“法庭”的心理游戏,游戏中的主角会试图去找一个类似法官的人来评断,在这个游戏中究竟谁对谁错,当然在这个时候就会有一些自以为很公平、公正的人特别容易上钩。之所以会玩这个心理游戏的最主要目

11、的,在于当事者希望通过权威者或更多人的力量来支持自己的立场,他认为自己本身并不足以表达内在那股受委屈或不舒服的感受,他总是需要借由更多人的力量来证明自己是对的,因为这个游戏最主要的目的只是为了要证明:“我没有错,一切都是由你造成的。”,有时带领团体课程,现场有人迟到了,就会有人挺身而出,表示心中的不满意,但大多数人会说:“你迟到了,耽误了我们的时间,我们很不高兴。”企图用团体的压力来抗议,我往往会告诉发言者,你只要用我即可,因为这是你的感觉,并不见得代表其他人共同的感觉;其次即使只有你一个人,你也有权利表达个人的愤怒。有些人童年时因为自我价值感低落,没办法证明自己是对的,习惯找一些权威者来撑腰

12、,长大就常玩法庭的心理游戏。 例子:你这样做,是伤害了我和孩子。,当然,会玩这个心理游戏的人,他的父母或老师在他童年生活发生的许多事件里,一定经常扮演着法官和法庭的角色,很快就介入孩子与孩子之间或与他人之间的争执,于是他们习惯找寻更强的力量,找权威来证明自己是对的。,8.捕熊者,在这个“捕熊者”的心理游戏中,因为熊是一个庞大、具危险性的动物,所以猎人如果只是用猎枪捕杀,很可能一枪打不死,而熊在受伤以后兽性大发,反而使捕熊者的生命更加危险,因此,捕熊者在要捕熊之前必须设下许多陷阱,猎人会在熊必经的道路上挖一个大洞,在洞里面放个竹架和熊所爱吃的食物,然后再把泥土恢复原状。当熊肚子饿时一闻到食物的味

13、道会马上跑过来,接着便扑通一声掉下去,就在这个时候猎人出现了,他一面听到熊发出哀号、痛苦的声音,一面开枪将落入陷阱中的熊打死,这就是“捕熊者”心理游戏的玩法。 例子:中年危机式的出轨:我再也不忍受你了。,你会发现在我们日常生活里到处都在玩这个“捕熊者”的心理游戏。而通常会玩这个游戏的人,在小的时候父母只允许他表现出好的一面,对于不好的部分都一律否定。当他长大之后,会觉得只要一表现出负面的自己就不会被爱、被喜欢,会很敏感地察觉到别人对他的期待和需求,而不允许自己真实的情绪或情感流露出来。 当然被捕的熊是很可怜的,常会责备自己愚蠢,自怜自艾外加对猎人的愤怒。而猎人的高深让他对自我的自尊心、自我价值

14、感低落,不敢直接表达真实的自我。,心理游戏的特徵如下:,(一) 从社会观点来看是一系列极合理的互补沟通 (二) 游戏的潜在含义是一种暧昧沟通 (三) 玩游戏的真正目的是那些“预期中的结局” (四) 游戏者之间没有亲密感或开放的关系 (五)反复循环,一再发生 (六)漠视的存在 (七)扭曲,成长六部曲,一、强化松散的自我边缘,沟通分析中,正常的自我状态是“父母”“成人”“儿童”三部份之界限要相当明确,亦即个人能够很直接、不拖泥带水的从一个自我转换到另一个自我,然而如果自我状态太松散、不够明确,则个人就会产生不适应的行为。此种强化松散的自我边缘的处理方法是,教导当事人自我状态的理论,了解“父母”“成

15、人”“儿童”三种自我状态的涵意,熟悉这三者彼此间交互的功能。当事人能够运用上述的知识来处理自己的行为时,则自然可以强化自我的边缘。,二、去污染,所谓“污染”是指:自我状态间有互相重叠或干扰的现象,它是个人产生问题或不适当行为的重要原因之一;,例如“偏见”是父母自我状态污染成人自我状态的结果,“妄想”则是儿童自我状态污染成人自我状态。了解到自己受污染的状况,并指出何者在污染、如何污染,以达到去污染的效果。换言之,当反应、感觉或对事物的看法有偏差、曲解或混淆时,即时指出他的成人受到何者的污染,并藉认知的剖析,修正当事人的现有状态,以重建当事人及谐和流畅的自我状态。,三、再倾泄,“倾泄”是指个人的一

16、个自我能很稳健且直接的转换到另一个自我。唯当自我状态发生“排斥”时,只剩一个或两个自我状态在做行为反应,那么当事人将无法随着环境的变异而去倾泄自我,则产生不适应的行为是不可避免的。 所以,“再倾泄”(recatharsis)是指,将当事人所排斥的另一个或另两个自我状态激发出来,使当事人的行为反应,能因环境的状况与需要,随时倾泄或呈现更适宜的自我状态。 例子:戴不戴拉链。,四、澄清,“澄清”(clarifucation)是指,我们将所说的或想说的相关讯息串连起来,或把内隐而未显;且未能明白表达的想法与感觉说出来。因此澄清的目的,在使当事人对于未来将发生的事情及发生事情的原因,能有深切的洞察与了解,以便在谘商后,当事人可以很自主、自然的回到现实生活中,以适应的方法去处理日常事物并与人沟通。,五、重新定向,沟通分析基于一个假设“我们以过去的前提为基础而作现在的决定”让当事人了解自己在困扰中的责任及主动性,并重新以成人(A)检视作决定的基础,重新设定所作的决定,并为这样的决定付出行为上的努力。所谓“重新定向”( reorientation )是指,舍弃不良的行为方式,将其行为反应或生活计划导向更合理、何乎现实的方向或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