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上册期中测试试题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2882736 上传时间:2018-08-26 格式:PDF 页数:16 大小:139.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语文上册期中测试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二语文上册期中测试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二语文上册期中测试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二语文上册期中测试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二语文上册期中测试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语文上册期中测试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语文上册期中测试试题(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二语文上册期中测试试题语文试题题 号第卷第卷总分一二三四五得分 注意: 1、本卷共五道大题, 150 分,考试时间为 150 分钟。2、所有答案务必写在答题卷上。第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 (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镜子中的难题人人都照镜子, 对镜子总是使物体左右反转习以为常。然而,为什么镜子使物体左右反转,而不使物体上下反转的问题,自古以来就被称为?镜像难题? 。镜像问题不仅涉及到镜子的几何光学性质,还涉及到人在看映在镜子里的像时的心理作用,这是镜像问题成为千古之谜的原因之一。当你面对镜子,举起左手,这时映在镜子里的自己举起了右手。这时你猛然发现,镜子让自己左

2、右反转了。 从物理学的角度看, 镜子形成像的机理是怎样的呢?找一面镜子垂直于地面放臵,在镜子前面依次放三个箭头,箭头的指向分别是向上、向右和向前。垂直镜面,从镜子外向镜子里移动箭头,我们将看到,向上和向右的箭头的实像和虚像会重合在一起,箭头与箭头重合,箭尾与箭尾重合。可是,惟独与镜面垂直的向前的箭头,实物和虚像方向反转,箭头和箭头不能重合。这样看来,从光学角度讲,镜子其实是把实际的物体的前后反转了。可是,为什么我们感觉到的却是左右方向的反转呢?原来,通常在面对周围的物体时,我们是以自己身体作为坐标系来判断它们的位臵情况。如果看到自己头上的物体,就会判断?那个东西在上面?;如果看到自己左手方向有

3、个物体,则会判断?那个东西在左边? 。在照镜子的时候, 我们却以镜子中的像作为坐标系,本来是前后反转,却最后强加给了左右方向,于是在人的眼中,镜像和实物出现了左右反转。我们照镜子,就会感觉到左右发生了反转;但是生活中也有感觉左右不反转的事例,比如说汽车的后视镜。假设你坐在车里,有人骑摩托车试图超越你的车,在后视镜里,当你看到试图从右侧超越自己的摩托车时,真实的情况是,它的确是打算从右边超越过去。在这个情形下,尽管我们看到了映在镜子里的车后的像,但是却不会产生左右反转的感觉。如果将这个搞错了,以为既然是镜像,左右反转,因此判断摩托车是想从左边超越自己,则十有八九会发生交通事故。为什么我们不会产生

4、左右反转的感觉呢?在驾驶员的视野中,不管是镜子内或镜子外,都能看到延伸向前方或后方的道路,两者的方向实际上是相反的。但这个时候,我们会下意识地在镜子内外的世界里使用同一个坐标系,所以有后视镜的场景中,人对镜中的像不产生左右反转的感觉。根据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总结出:当人们用共同的坐标系捕捉镜子内外的世界时,不会产生左右反转的感觉;而如果人们用不同的坐标系分别适用在镜子内外的世界时,我们就会产生反转的感觉。很显然,镜子的神秘有潜在的心理机制的作用。通过对镜像问题的研究,我们会发现,大脑意识是具有可塑性的,脑内生理上的机制可以根据后天情况加以改变,产生对后天情况的适应。通常,我们毫不怀疑地使用上下

5、、前后、左右的概念生活着。但是,如果情况改变,我们的大脑能够把过去的常识封锁, 重新塑造出另一套坐标系。 总之,镜子既平凡又神秘,它把我们的大脑引向无边无际的深邃世界里,而且,它就是我们身边的一个神秘世界的入口,这是多么地不可思议。(选自百科知识)1下列关于“镜像难题”的解释,最准确的一项是()A人们看映在镜子里的物体时,有时会感觉到左右反转,有时却感觉左右不反转。B人们在照镜子时发觉,镜子会使物体发生左右反转,而不能使物体发生上下反转。C镜像反转这一镜像难题,不仅与几何光学的性质有关,更与照像人当时的心理有关。D从镜子成像的机理来看,镜像只是把物体的前后反转了,而不是左右方向的反转。2下列对

6、于“镜像难题”形成原因的解说,最准确的一项是()A从光学角度讲,镜子其实是把实际的物体的前后反转了。B在面对周围的物体时,多会以自己的身体作为坐标系来判断位置情况。C人们在照镜子时,多会以镜子中的像作为坐标系来判断位置情况。D人们在照镜子时,多会因为所处的环境和位置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感觉。3依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镜像难题之所以千载难解,其实是因为人们起初只是单纯地从物理学角度去探究。B如果不会受到心理错觉的影响,那么在照镜子的时候就不会发生左右反转感觉。C在驾驶过程中,驾驶员始终会不自觉地用共同的坐标系来了解后视镜中虚像反映出来的实物的方位。D大脑意识具有可塑性,脑内生理机

7、制可据后天情况进行改变这一认识是通过对镜像问题研究之后得出的。二、古诗文阅读( 37 分)(一)文言文阅读( 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 题。 为兄轼下狱上书苏辙 臣闻困急而呼天,疾痛而呼父母者,人之至情也。臣虽草芥之微,而有危迫 之恳,惟天地父母哀而怜之! 臣早失怙恃,惟兄轼一人,相须为命。今者窃闻其得罪逮捕赴狱,举家惊号, 忧在不测。臣窃思念,轼居家在官,无大过恶。惟是赋性愚直,好谈古今得失, 前后上章论事,其言不一。陛下圣德广大,不加谴责。轼狂狷寡虑,窃恃天地包 含之恩,不自抑畏。顷年,通判杭州及知密州日,每遇物托兴,作为歌诗,语或 轻发。向者曾经臣寮缴进,陛下臵而不问。轼感荷

8、恩贷,自此深自悔咎,不敢复 有所为。但其旧诗已自传播。臣诚哀轼愚于自信,不知文字轻易,迹涉不逊,虽 改过自新,而已陷于刑辟,不可救止。 轼之将就逮也,使谓臣曰:?轼早衰多病,必死于牢狱。死固分也,然所恨者, 少抱有为之志,而遇不世出之主,虽龃龉于当年,终欲效尺寸于晚节。今遇此祸, 虽欲改过自新,洗心以事明主,其道无由。况立朝最孤,左右亲近,必无为言者。 惟兄弟之亲,试求哀于陛下而已。 ?臣窃哀其志,不胜手足之情,故为冒死一言。 昔汉淳于公得罪,其女子缇萦,请没为官婢,以赎其父。汉文因之,遂罢肉 刑。今臣蝼蚁之诚,虽万万不及缇萦,而陛下聪明仁圣,过于汉文远甚。臣欲乞 纳在身官,以赎兄轼,非敢望末

9、减其罪,但得免下狱死为幸。兄轼所犯,若显有 文字,必不敢拒抗不承,以重得罪。若蒙陛下哀怜,赦其万死,使得出于牢狱, 则死而复生,宜何以报!臣愿与兄轼洗心改过,粉骨报效。惟陛下所使,死而后 已。 臣不胜孤危迫切、无所告诉,归诚陛下;惟宽其狂妄,特许所乞,臣无任祈 天请命激切陨越之至。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 分) A、臣早失怙恃怙恃:指父母B、轼狂狷寡虑狂狷:狂妄急躁C、轼感荷恩贷恩贷:恩情D、臣无任祈天请命激切陨越之至无任:不胜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3 分) A、惟天地父母哀而怜之B、惟宽其狂妄君将衰而生之乎北冥有鱼,其名为鲲C

10、、请没为官婢,以赎其父D、使得出于牢狱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作者认为苏轼因性格所使,仰仗着皇帝对他的宽容恩宠,对自己不好的性格不收敛不警惕。 B、因为苏轼的诗文中有不恭顺的内容,所以在他的这些诗文传播开后,受到 了惩罚。 C、苏轼在被捕前让人对苏辙说,自己在朝中很是孤单,自己原来亲近的人因 为怕受到牵连不会为自己讲情,希望苏辙能念及手足向皇帝为自己讲情。 D、苏辙举缇萦卖身赎父的典故,想说明自己要以自己的官职来为苏轼赎罪。 7、把文言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1)臣窃思念,轼

11、居家在官,无大过恶。 (3 分)译文:(2)兄轼所犯,若显有文字,必不敢拒抗不承,以重得罪。(4 分)译文:(3)臣不胜孤危迫切、无所告诉,归诚陛下。(3 分)译文:(二)古代诗歌阅读(8 分)阅读下面的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满庭芳周邦彦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地卑山近,衣润费炉烟。人静乌鸢自乐,小桥外、新绿溅溅。凭栏久,黄芦苦竹,疑泛九江船。年年,如社燕,飘流瀚海,来寄修椽。且莫思身外,长近樽前。憔悴江南倦客,不堪听急管繁弦。歌筵畔,先安簟枕,容我醉时眠。8. 上阕写的是何时的景物?这些景物具有怎样的特点?上阕用了什么典故(请写明 作者、篇目和原句)?(5 分)9. 下阕表达了词

12、人怎样的情感?(3 分)(三)名句名篇默写( 10 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_ ,教然后知困。( 礼记 学记 ) (2)老当益壮, _ ?_ ,不坠青云之志。 (王勃滕王阁 序 ) (3) 愿陛下, 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死当结草。臣不胜,谨拜表以闻。(李密陈情表) (4)_ ,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5)_ ,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_ 。 (陶渊 明归去来兮辞)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18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 题。 鉴赏家 汪曾祺 全县第一个大画家是季陶民,第一个鉴赏家是叶三。 叶三是个卖果子的。他专给大宅门送果子。到了什么节令送什么果子

13、都是一 定的。他的果子不用挑,个个都是好的。他的果子都是原装。四乡八镇,哪个园 子里,什么人家,有一棵出名的好果树,他都知道,而且和园主打了多年交道, 熟得像是亲家一样了立春前后,卖青萝卜。 ?棒打萝卜? ,摔在地下就裂开了。 杏子、桃子下来时卖鸡蛋大的香白杏,白得像一团雪,只嘴儿以下有一根红线的 ?一线红?蜜桃。再下来是樱桃,红的像珊瑚,白的像玛瑙。端午前后,枇杷。 夏天卖瓜。七八月卖河鲜:鲜菱、鸡头、莲蓬、花下藕。卖马牙枣、卖葡萄。重 阳近了,卖梨:河间府的鸭梨、莱阳的半斤酥,还有一种叫做?黄金坠子 ?的香 气扑人个儿不大的甜梨。菊花开过了,卖金橘,卖蒂部起脐子的福州蜜橘。入冬 以后,卖栗

14、子、卖山药(粗如小儿臂)、卖百合(大如拳) 、卖碧绿生鲜的檀香橄 榄。他还卖佛手、香椽。人家买去,配架装盘,书斋清供,闻香观赏。 不少深居简出的人,是看到叶三送来的果子,才想起现在是什么节令了的。 叶三五十岁整生日,一家子商量怎么给老爷子做寿。老大老二都提出爹不要 走宅门卖果子了,他们养得起他。 叶三有点生气了: ?嫌我给你们丢人?我给这些人家送惯了果子。就为了季四太爷一个人,我 也得卖果 子。 ? 季四太爷即季陶民。他大排行是老四,城里人都称之为四太爷。 叶三真是为了季陶民一个人卖果子的。他给别人家送果子是为了挣钱,他给 季陶民送果子是为了爱他的画。 季陶民有一个脾气,画一张画要喝二斤花雕,

15、吃斤半水果。 叶三搜罗到最好的水果,总是首先给季匋民送去。 季陶民每天一起来就走进他的小书房画室。叶三不须通报,一来就是半 天。季陶民画的时候,他站在旁边很入神地看,专心致意,连大气都不出。有时 看到精彩处,就情不自禁的深深吸一口气,甚至小声地惊呼起来。凡是叶三吸气、 惊呼的地方,也正是季陶民的得意之笔。季陶民从不当众作画,他画画有时是把 书房门锁起来的。对叶三可例外,他很愿意有这样一个人在旁边看着,他认为叶 三真懂,叶三的赞赏是出于肺腑,不是假充内行,也不是谀媚。 季陶民最讨厌听人谈画。他很少到亲戚家应酬。实在不得不去的,他也是到 一到,喝半盏茶就道别。因为席间必有一些假名士高谈阔论。但是他

16、对叶三另眼 相看。 叶三只是从心里喜欢画,他从不瞎评论。季陶民画完了画,钉在壁上,自己 负手远看,有时会问叶三: ?好不好?? 叶三大都能一句话说出好在何处。季陶民画了一幅紫藤,问叶三。 叶三说: ?紫藤里有风。 ? ?唔!你怎么知道?? ?花是乱的。 ? ?对极了! ? 季陶民提笔题了两句词: ?深院悄无人,风拂紫藤花乱。? 季陶民最爱画荷花。有一天,叶三送了一大把莲蓬来,季陶民一高兴,画了 一幅墨荷,好些莲蓬。画完了,问叶三: ?如何?? 叶三说: ?四太爷,你这画不对。 ? ?不对?? ?红花莲子白花藕。你画的是白荷花,莲蓬却这样大,莲子饱,墨色也深, 这是红荷花的莲子。? ?是吗?我头一回听见! ? 季陶民于是展开一张八尺生宣,画了一张红莲花,题了一首诗: 红花莲子白花藕, 果贩叶三是我师。 惭愧画家少见识, 为君破例著胭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