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精选题库语文第2编4-1资料库北师大版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2882719 上传时间:2018-08-26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2.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精选题库语文第2编4-1资料库北师大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二精选题库语文第2编4-1资料库北师大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二精选题库语文第2编4-1资料库北师大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二精选题库语文第2编4-1资料库北师大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二精选题库语文第2编4-1资料库北师大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二精选题库语文第2编4-1资料库北师大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精选题库语文第2编4-1资料库北师大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编第四章第 1 节一、古典诗歌中常见的形象古典诗歌的“形象”是作者意蕴与情感的载体。诗歌形象与作者的心思、情愫、 审美倾向之间存在着某种对应关系,形成了一种相对固定的意义,具有相对稳定性。如张继枫桥夜泊中的“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孤舟客子”等蕴涵诗人感情的形象,已成了古典诗歌里面失意的“秋士”与“漂泊的客子”的形象代称。1人物形象古典诗歌中的人物形象一般不如小说中的形象丰满、完整,它可以是人物的一个神态、一个动作、一个微妙的心理变化,或一组人物的语言、声音,或是一个典型的细节,等等,同时通过精当的描写,以简练的笔法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进而丰满人物形象。鉴赏这

2、种形象要注意鉴赏依据 人物肖像、行动、语言、神态、心理的描写、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交代、情节的展开以及塑造人物用到的各种手法,同时也要注意鉴赏视角 总结人物形象, 挖掘所写人物身份、性格、思想感情, 作者对所写人物的态度,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等。(1)豪放洒脱、怀才不遇的形象。如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将进酒 ),表现了他高度自信,淡泊钱财,怀才不遇而又渴望入世的思想;贾岛剑客中的“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则表现了他建功立业的情怀,辛弃疾的“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则流露了作者迟暮的心境。古典诗歌中的“迁客”与“秋士”,均属此类。(2)忧国忧民、 青衫泪湿的形象。如杜甫“安

3、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忧国忧民的精神可见一斑;白居易“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琵琶行 ),着一“泣”字与“湿”字大大拓宽了诗的意境。(3)归隐田园、钟情山水的形象。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 ),写的就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孟浩然“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过故人庄 ),则是描写山村风光和朋友欢聚的生活场面,田园风景使人乐而忘返。(4)戍守边陲、建功立业的形象。如李白塞下曲:“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张敬忠边词 :“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花落时。”从“斩楼兰”与“河畔冰开”中不难发现作者在春迟、荒寒的景象中为国建功立业的豪情。(5

4、)爱民惜才的形象。如龚自珍的“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己亥杂诗 ),其对人才的渴求,毫不遮拦地表现在字里行间。(6)儿女情长的形象。如李商隐的“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 ),描写了暮春时节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表达了对忠贞不渝的爱情的歌颂。(7)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 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地流下眼泪。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知识分子形象。(8)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陆游和辛弃疾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出他们忠心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情感,形象鲜

5、明。如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破阵子 醉里挑灯看剑 。(9)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如李白的赠汪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10)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如王翰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表现了他们忠心报国、献身边塞之情。而杜甫的兵车行则体察人民疾苦,反对战争。(11)独守闺房、心怀凄婉的思妇形象。例如李白的(春思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这是一首著名的思妇诗,写出了在秦地的思妇内心的独白。诗人语意双关,用自然之春天,喻男女之间的爱慕之情;又以“丝” (思)、“枝” (知)谐音,连接异地男女之间的思念情怀。二、特殊物象1送别类 (或表达依依

6、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 (1)杨柳。它源于诗经 小雅 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杨柳的依依之态和惜别的依依之情融合在一起。“柳”与“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以至许多文人用它来传达怨别、怀远等情思。如柳永雨霖铃词中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等。(2)长亭。古代路旁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如北周文学家庾信哀江南赋 :“十里五里,长亭短亭。谓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长亭”成为一个蕴涵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在古代送别诗词中不断出现。如柳永雨霖铃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等。(3)酒。元代杨载说: “凡送人多托酒以

7、将意,写一时之景以兴怀,寓相勉之词以致意。”酒在排解愁绪之外,还饱含着深深的祝福。将美酒和离情联系在一起的诗词多不胜举,如:王维的渭城曲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等,都是以酒抒写别离之情。2思乡类 (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 (1)月亮。 一般说来, 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如李白 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特别是苏轼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从良好的祝愿出发,写兄弟之情,意境豁达开朗,意味深长,用深邃无底而又美妙无穷的自然境界体会人生。(2)鸿雁。鸿

8、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奋力飞回故巢的景象,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之情,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如李清照一剪梅中“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元代西厢记结尾崔莺莺长亭送别时唱的“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情景相生,其情不堪,遂成千古绝唱。3愁苦类 (或表达忧愁、悲伤之情,或渲染凄冷、悲凉气氛) (1)梧桐。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是凄凉悲伤的象征。如宋代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 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都以梧桐叶落来写凄苦愁思。(2)流水。水在我国古代诗歌里和绵绵的愁丝连在一起,多传达

9、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感伤与哀愁。如:唐代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刘禹锡竹枝词:“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李煜浪淘沙:“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李煜 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宋代欧阳修 踏莎行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秦观江城子:“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3)猿猴。古诗词中常常借助于猿啼表达一种悲伤的感情。如: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 水经注 江水 中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唐代杜甫 登高 :“风急天高猿

10、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赵嘏忆山阳:“可怜时节堪归去,花落猿啼又一年。”(4)杜鹃鸟。古代神话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鸟,暮春啼哭,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肺腑。于是古诗中的杜鹃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 唐代李白蜀道难: “又闻子归啼夜月,愁空山。 ”白居易琵琶行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宋代秦观踏莎行:“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这些诗词,都以杜鹃鸟的哀鸣,来表达哀怨、凄凉或思归的情思。另外,斜阳 (夕阳、 落日 ),也多传达凄凉失落、苍茫沉郁之情。 如唐代李商隐 乐游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王维使

11、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宋代王安石桂枝香 金陵怀古:“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4抒怀类 (或托物显示高洁的品质,或抒发感慨) (1)菊花。菊花一直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 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写了很多咏菊诗,将菊花素雅、淡泊的形象与自己不同流俗的志趣十分自然地联系在一起,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宋人郑思肖寒菊中“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毛泽东采桑子 重阳里有“战地黄花分外香”句,把菊花置于一个战争环境,“分外香”三个字凸现了毛泽东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2)梅花。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

12、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傲雪、坚强、不屈不挠的品格,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陆游的著名词作卜算子 咏梅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 只留清气满乾坤。”也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来写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言浅而意深。(3)松柏。论语 子罕中说:“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作者赞扬松柏的耐寒,来歌颂坚贞不屈的人格,形象鲜明, 意境高远,启迪了后世文人无尽的诗情画意。很多

13、诗中以松柏来象征孤直坚强的品格。(4)竹。亭亭玉立,挺拔多姿,以其“遭霜雪而不凋,历四时而常茂”的品格,赢得古今诗人的喜爱和称颂。白居易养竹记中,以竹喻人生,晓以树德修身处世之道:“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不立不倚者。”郑板桥一生咏竹画竹,留下了很多咏竹佳句,如:“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赞美了立于岩石之中的翠竹坚定顽强、不屈不挠的风骨和不畏逆境、蒸蒸日上的禀性。(5)黍离。“黍离”常用来表示对国家今衰昔盛的痛惜伤感之情。如姜夔扬州慢中有:“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

14、以为有黍离之悲也。”(6)冰雪,草木。古代诗歌中,常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以“冰心在玉壶”比喻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草木类的例子更多,如:姜夔扬州慢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春风十里,十分繁华的扬州路,如今长满了青青荠麦,一片荒凉了。杜甫蜀相:“阶前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一代贤相及其业绩都已消失,如今只有映绿石阶的青草,年年自生春色(春光枉自明媚 ),黄鹂白白发出这婉转美妙的叫声,诗人慨叹往事空茫,深表惋惜。5爱情类 (表达爱恋、相思之情) (1)红豆。传说古代一位

15、女子,因丈夫死在边疆,哭于树下而死,化为红豆,于是红豆又称“相思豆”, 常用以象征爱情或相思。如王维相思 诗:“红豆生南国, 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诗人借生于南国的红豆,抒发了对友人的眷念之情。(2)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如南朝乐府 西洲曲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3)连理枝、比翼鸟。连理枝,指根和枝交错在一起的两棵树;比翼鸟,传说中的一种鸟,雌雄老在一起飞,古典诗歌里用作恩爱夫妻的比喻。白居易的长恨歌:“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

16、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6战争类 (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表达对和平的向往) (1)投笔。后汉书载:班超家境贫寒,靠为官府抄写文书来生活。他曾投笔感叹,要效法傅介子、 张骞立功边境, 取爵封侯。 后来“投笔”就指弃文从武。如辛弃疾水调歌头 :“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2)长城。南史 檀道济传记载,檀道济是南朝宋的大将,权力很大,受到君臣猜忌。后来宋文帝借机杀他时,檀道济大怒道: “乃坏汝万里长城!”很显然是指宋文帝杀害将领,瓦解自己的军队。后来就用“万里长城”指守边的将领。如陆游的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3)楼兰。 汉书载,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后来傅介子被派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为国立功。以后诗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