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上册期中模块测试试卷1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2882704 上传时间:2018-08-26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44.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语文上册期中模块测试试卷1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二语文上册期中模块测试试卷1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二语文上册期中模块测试试卷1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二语文上册期中模块测试试卷1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二语文上册期中模块测试试卷1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语文上册期中模块测试试卷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语文上册期中模块测试试卷1(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荆州中学 20102011 学年度上学期期 中 考 试 卷年级:高二科目:语文命题人:袁海林审题人:侯艳荣第 I 卷一、 ( 15 分。每小题3 分)1、 下列每对加点字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倨傲盘踞嫡亲贬谪衣褐不怿 B、譬如征辟昭示召唤惩罚驰骋 C、罪愆荒阡属文属于揾泪煴火D、墙隅逾越俦侣 稠密国粹破碎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嘻戏愁兴阑珊羸弱原物壁还B、帷幄前和后偃瑕疵无可置疑C、磕头归根结蒂驽钝错堪贤愚D、厮杀礼尚往来枯燥暗香盈袖3、下列加点熟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曾国藩的日记与家书,写这些个鸡栏、菜圃小事,与其说是给家人子弟看,不如说是给慈禧太后看,期在无形中

2、消除老板的疑心,表示自己不过是一个求田问舍的乡巴佬,以保全首领而已。B、政治思想史名家萧公权晚年的回忆录问学谏往录 ,为理解中国知识分子角色的现代转变提供了一份可信的文本。该书中,萧氏平心持正,对新文化运动的很多激烈的文化主张时有批评。C、为探寻奥巴马的外交政策,朝鲜不仅高调宣布试射远程导弹,且强硬中止与韩国的相关协议;美国则拒绝与其单独会谈。美、朝双方僵持不下,局势如箭在弦。D、放眼目前在大陆叱咤风云的台商,年龄大都在五六十岁之间,虽然仍有打拼市场的雄心与智慧,却也难免会有“ 廉颇老矣” 的感叹。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随着 “ 天河一号 ” 的问世,我国成为继美国后第二个能

3、够研制运算速度为每秒千万亿次的 超级计算机的国家,在这一重要科学领域中跻身前列。B、素有 “ 庐山第一景 ” 之称的石门涧,是庐山的西大门。这里一年四季泉水叮咚,鸟语花香,青松翠柏,云蒸雾绕。C、随着网络技术迅猛发展对信息流通形式形成的巨大刺激,产生了网络互动这个平台,开 拓了民意表达的公共空间,增强了政府和人民的良性互动。D、近来,有些地方发生了利用短信诈骗银行卡持卡人的案件,且欺诈手法多样,出现了借口中奖、催款、退税等为名的新型欺诈。5、下列各句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他占有、挑选。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只不用它来宴大宾。

4、B、天真的、孩童式的爱情遵循下列原则:“ 我爱,因为我被人爱” 。成熟的爱的原则是:“ 我被人爱,因为我爱人” 。C、有意思才有话说,没有意思硬要说,就是瞎说;意思没有想清楚随便说,就是乱说:那都是没有把话说好。D、在广州的花市上,牡丹、水仙、梅花、菊花、山茶、墨兰, ,春秋冬三季的鲜花都挤在一起啦!二、 ( 12 分。每小题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 题。“ 用工荒 ” 背后实际是 “ 民工权利荒 ”伊 歌千万不可将 “ 用工荒 ” 的警号误解为政府可以放弃积极的就业政策。恰恰相反, 劳动力的短缺正因存在制度约束,还不能完全自由流动。“ 民工荒 ” 实际上是 “ 民工权利荒 ” ,民工

5、短缺实际上是权利和制度的短缺。经济学中有 “ 刘易斯拐点 ” 之说, 意指劳动力从无限供给到短缺的临界点。半个世纪前,美国的经济学家刘易斯创立了“ 二元经济发展模型” , 指出发展中经济体工业化的初始条件是资本稀缺、劳动力过剩。在工业化过程中,工业部门会不断吸收农村中的剩余劳动力,工资水平并非取决于劳动力的供求关系,而是取决于农民的收入水平。当工业化将剩余劳动力都吸纳干净,工资水平就取决于劳动的边际生产力如果不提高工资福利,不改善劳动条件,就雇请不到所需的劳动力。简而言之, 在“ 刘易斯拐点 ” 之前, 是人求工作, 不涨工资也会有源源不绝的劳动力;在 “ 刘易斯拐点 ” 之后,是工作求人,不

6、涨工资就找不到合适的员工。春节后,沿海地区和内地同时出现严重的缺工现象。其中,广东珠三角地区用工缺口达200 万。常年约有1200 万农民工外出打工的人口大省、民工大省安徽, 如今也出现了 “ 用工荒 ” 。“ 有专家指出, 中国经济发展的人口红利 正在枯竭,用工荒正成为内地普遍现象,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将加速丧失优势。” 这是否说明中国已经出现“ 刘易斯拐点 ” ?早在 2007 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一份报告就曾提醒:我国的劳动力正由过剩向短缺转变,拐点将在 “ 十一五 ” 期间出现, 确切的时间可能是在2009 年。当时从珠三角到长三角出现的“ 招工难 ” ,也为这种观点提供了部分验证。没料

7、到随后爆发国际金融危机,外部需求萎缩,出口加工业收缩,大批农民工被迫返乡,有机构预测就业岗位缺口达千万个之多。一时间,“ 刘易斯拐点 ” 之说似乎不攻自破。可是,随着经济强劲反弹,“ 保增长 ” 大局已定, “ 用工荒 ” 又浮出水面,而且大有从沿海地区向内陆省份蔓延之势。其实, 如果不是将 “ 刘易斯拐点 ” 的出现机械地设定在某个时间点,而是将其视为一个过程,经济危机等因素有可能提前或延后“ 拐点 ” 的出现; 那么,判断中国正在或即将出现 “ 刘易斯拐点 ” 是基本符合实情的。民工大省的 “ 用工荒 ” ,可看作是劳动力市场为“ 刘易斯拐点 ” 拉响的警号。对于这一警号,在劳动力市场中交

8、易的企业和农民工的反应敏感而迅速。比如,在地处安徽的广德开发区,“ 我们这里的工资水平基本跟江浙一样,待遇并不差” ;开发区内企业给工作中的年轻工人播放流行音乐;新一代农民工选择在家乡打工等等。倒是身处市场之外的政府官员和专家学者,千万不要误解了这一警号。“ 用工荒 ” 并非意味着传统劳动力密集产业加速丧失优势。且不说中国制造业的工资水平还不到美国的十分之一,劳动力的相对价格优势不会立刻丧失;更不用说中国的劳动人口总量巨大,到2030 年仍有 9.7 亿,比现在的总量还要大,届时劳动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约为67%,仍高于现在的绝大多数发达国家。因此,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

9、虽然断言 “ 刘易斯拐点 ” 已经出现,却仍认为“ 我国在劳动力供给方面的优势会长期保持”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劳动就业群体,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千万不可将 “ 用工荒 ” 的警号误解为政府可以放弃积极的就业政策,恰恰相反,劳动力的短缺正因存在制度约束,还不能完全自由流动。 “ 民工荒 ” 实际上是 “ 民工权利荒 ” ,民工短缺实际上是权利和制度的短缺。政府应将“ 用工荒 ” 作为完善劳动力市场的契机和动力,改革税收制度、 户籍管理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提供农民工子女就学、职业技能教育等公共产品;而不是通过修改法律等手段将政府责任转嫁给企业。(原载羊城晚报2010 年 2 月 22 日)6、从

10、原文看,下列对“ 刘易斯拐点 ” 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A. “刘易斯拐点 ” 以创立了 “ 二元经济发展模型” 的美国经济学家刘易斯的名字命名。“ 刘易斯拐点 ” 到来之际,正是劳动力由无限供给到短缺的转换之时。B. “刘易斯拐点 ” 到来之前,人人四处求工作,用人单位即便不付工资也不愁找不到源源不断的劳动力。C. “刘易斯拐点 ” 到来之后,用人单位就会四处求人,只有高工资的员工,才能安心工作而不选择跳槽。D. “刘易斯拐点 ” 说明,工资水平并不取决于劳动力的供求关系,而是取决于劳动的边际生产力。7、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社会科学院2007 年的一份报告称, 我

11、国的劳动力正由过剩向短缺转变,“ 刘易斯拐点 ”将在 “ 十一五 ” 期间出现,确切的时间是在2009 年前后。B.如果将 “ 刘易斯拐点 ” 的出现视为一个过程,经济危机等因素会影响“ 拐点 ” 的出现,那么,我们可以判断中国正在出现“ 刘易斯拐点 ” 。C. “民工荒 ” 从实质上看应是“ 民工权利荒 ” ,民工短缺反映出我们国家在保护民工权利方面存在制度上的缺陷。D.身处市场之外的政府官员和专家学者,千万不要误解了“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劳动就业群体,就业是最大的民生” 这一警号。8、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A.除非我国所有民工大省都发生了“ 用工荒 ” , 否则不可

12、将 “ 用工荒 ” 视为我国劳动力市场“ 刘易斯拐点 ” 拉响的警号。B.我国传统劳动力密集产业的优势在“ 用工荒 ” 面前会有所丧失, 但即便出现了 “ 刘易斯拐点 ” ,我国仍能长期保持在劳动力供求方面的优势。C.虽然我国曾出现过“ 用工荒 ” 的现象,但各级政府依然不能放弃积极的就业政策,要知道,我国出现的劳动力短缺,与劳动力不能完全自由流动有一定的关系。D. “用工荒 ” 现象的出现绝非一无是处,政府可趁机完善劳动力市场,改革包括税收、户籍管理在内的一些制度,修改将政府责任转嫁给企业的一些法律。9、为什么 “ 用工荒 ” 的出现并不意味着“ 政府可以放弃积极的就业政策” ?答:三、阅读

13、下面的文段,完成1012 小题。 ( 9 分)余自燥发时,则知吾吴中有文先生。今夫文先生者,即无论田畯妇孺,至 “ 文先生 ” 啧啧不离口, 然要间以翰墨得之。 而学士大夫自诡能知文先生者, 则谓文先生负大节,笃行君子,其经纬足以自表见,而惜其掩于艺。夫艺诚无所重文先生,然文先生能独废艺哉?造物柄者不以星辰之贵而薄雨露,卒亦不以百谷之用而绝百卉,盖兼所重也。文先生者,初名璧,字徵明。寻以字行,更字徵仲。八九岁语犹不甚了了,或疑其不慧,温州公独异之曰:“ 儿幸晚成,无害也。” 先生既长,就外塾,颖异挺发,日记数百千言。尝从温州公官于滁,以文贽庄郎中昶,庄公读而奇之,为诗以赠。归为邑诸生,文日益进

14、。年十六,而温州公以病报,先生为废食挟医而驰,至则殁三日矣。恸哭且绝,久之乃苏。郡僚合数百金为温州公赙,先生固谢不受曰:“ 劳苦诸君,孤不欲以生污逝者。” 其郡吏士谓温州公死廉而先生为能子,因修故却金亭以配前守何文渊,而纪其事。先生服除,益自奋励,下帷读,恒至丙夜不休。于文师故吴少宰宽,于书师故李太仆应祯,于画师故沈周先生,感自愧叹,以为不如也。吴中文士秀异祝允明、唐寅、徐祯卿日来游,允明精八法,寅善丹青,祯卿诗奕奕有建安风。其人咸跅弛自喜,于曹偶亡所让,独严惮先生,不敢以狎进。先生与之异轨而齐尚,日欢然亡间也。俞中丞谏者, 先生季父同年也。念先生贫而才先生,欲遗之金, 谓曰: “ 若不苦朝夕

15、耶?”先生曰 “ 朝夕 饘粥具也。 ” 俞公故指先生蓝衫曰:“ 敝乃至此乎?” 先生佯为不悟者,曰:“ 雨暂敝吾衣耳。 ” 俞公竟不忍言遗金事。一日,过先生庐,而门渠沮洳,俞公顾曰: “ 通此渠,若于堪舆言,当第。” 先生谢曰: “ 公幸无念渠,渠通,当损傍民舍。” 异日,俞公自悔曰:“ 吾欲通文生渠,奈何先言之?我终不能为文生德也。” 先生业益精,名日益重。(节选自王世贞文先生传)注要间:要,大体;间,偶或。跅弛:放荡。曹偶:同辈。沮洳:低湿。堪舆:风水。10、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而学士大夫自诡能知文先生者诡:假称,妄言B先生与之异轨而齐尚尚:崇尚,喜好C俞公竟不忍言

16、遗金事竟:竟然D通此渠,若于堪舆言,当第第:科举考中11、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示文徵明品德高尚的一组是() 无论田畯妇孺,至“ 文先生 ” 啧啧不离口 先生为废食挟医而驰 颖异挺发,日记数百千言 庄公读而奇之,为诗以赠 先生佯为不悟者,曰:“ 雨暂敝吾衣耳。 ” 公幸无念渠,渠通,当损傍民舍ABCD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有些学士大夫认为文徵明的书画才能掩盖了他出众的道德品行,但是王世贞认为就像上天不因为看重星辰而鄙薄雨露一样,人们评价文徵明时也不应该重德轻艺。B小时候文徵明并不出众,到八九岁时说话都不很清楚,有人怀疑他不聪明;长大以后他勤奋学习,常常读书到深夜还不肯休息,因而学业精进。C文徵明对父亲非常孝顺,父亲去世后悲痛欲绝,郡里的同僚凑集了几百金资助他办理丧事,文徵明认为如果接受将有污先父清廉之名,因而没有接受。D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