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上册三校联考试题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2882701 上传时间:2018-08-26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20.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语文上册三校联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二语文上册三校联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二语文上册三校联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二语文上册三校联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二语文上册三校联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语文上册三校联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语文上册三校联考试题(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时量: 150 分钟满分: 150 分(考试范围:所学全部内容)一、语言知识及运用(15 分,每小题3 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弄堂 (n ?ng) 悄然 (qi o) 星宿 (xi ) 牝鸡司晨 (p n) b侪辈 (ch i) 歼灭 (ji n) 冯河 (p ng) 饮鸩止渴 (zh an) c倥偬 (z ng) 舌苔 (t i) 巨擘 (b ?) 强人所难 (qi ng) d觊觎 (j ) 靓妆 (li ng) 皴裂 (c n) 不容置喙 (hu ) 金品a文学在当代中国社会结构中的边缘化趋势仍然让真正的文学教育的开展步履维艰。b“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污蔑我厂出口劳改

2、产品,“ 李厂长义愤填膺地对大家说,“对于这种无耻谰言,对于他们的攻击,我们要同仇敌忾,粉碎他们的阴谋。“ c音乐界、教育界一些知名人士大声疾呼:让好儿歌尽快走向我们的少年儿童。d有时候,把自己合盘托m ,让别人透彻地了解自己,反而使自己的安全更有保障。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只要你能力我身临其境的想一想,你就不会对我求全责备了。b是深入了解一个单位的全面生活好呢,还是今天到这里,明天到那里, 浮光掠影地了解一下生活好呢?c经营者应怀有悲天悯人的胸襟,并以正义为前提。d有些国家对别国的人权问题说三道四,横加指责,而对本国侵犯人权的行为却讳莫如深。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

3、是a王老师是前天才调到我们学校的,许多老师还不认识。b10 月 12 日 21 时 32 分开始, 妻子王洁和儿子费迪在北京航天飞控中心与在“ 神舟六号 “ 上的父亲费俊龙分别进行了天地通话,互致问候。c血液是运送生命物质的长河,一旦病毒、 细菌等侵入我们的身体,它也是保护我们身体的卫士。d与其他节日一样,今年五一期间,各大商场,无论家电还是服装,减价促销的标牌随处可见,三折、四折甚至五折,这让许多消费者怦然心动。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做任何事情,你只有感觉它有味道,才会产生兴趣。比如喝茶,你品出了茶的清香,_;比如看画,你悟出了画的神韵,才有兴趣去看

4、它读书也一样,是不可能有持久的读书兴趣的。才感到喝茶有兴趣才有兴趣去喝它你若读不出味道来读书的味道不浓烈abcd二、文言文阅读(22 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 分,翻译题9 分,简答题4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 题。自予初识贞甫,时贞甫年甚少,读书马鞍山浮屠之偏。及予娶王氏,与贞甫之妻为兄弟,时时过内家相从也。予尝入邓尉山中,贞甫来共居,日游虎山、西崦上下诸山,观太湖七十二峰之胜。嘉靖二十年,予卜居安亭。安亭在吴淞江上,界昆山、嘉定之壤,沈氏世居于此。贞甫是以益亲善,以文字往来无虚日。以予之穷于世,贞甫独相信,虽一字之疑,必过予考订,而卒以予之言为然。我初次认识沈贞甫时,他还很年轻,

5、在马鞍山一座寺庙旁读书。等我娶了王氏,(王氏)和贞甫的妻子是姊妹, 经常在岳丈家见面。我曾经到邓尉山中小住,贞甫也来同住, 天天到虎山、西崦周围的山上游玩,观赏太湖七十二峰的美景。嘉靖二十年,我定居安亭。安亭在吴淞江边,界于昆山、嘉定之间,沈家世代在此居住。贞甫因此更加亲近善待我,每天都和我有书信往来。尽管我仕途坎坷,但唯独沈贞甫相信我,即使是一个字的疑惑,也一定来拜访我,加以考订,并且最终认为我的话正确。盖予屏居江海之滨,二十年间,死丧忧患,颠倒狼狈,世人之所嗤笑,贞甫了不以人之说而有动于心,以与之上下。至于一时富贵翕吓,众所现骇,而贞甫不予易也。嗟夫!士当不遇时,得人一言之善,不能忘于心,

6、予何以得此于贞甫耶?此贞甫之没,不能不为之恸也。我隐居在江海边,达二十年之久,其间经历了家人丧老病死、坎坷磨难,被世人所讥笑,而贞甫毫不因别人的说法而内心有所改变,(一直)与我共历沉浮进退。即使我偶尔得到重用,令众人惊诧莫名,可是贞甫也不会瞧不起我。唉!士人在潦倒(或不得意)时,听到别人一句好话,也不能忘怀,我凭什么从贞甫那里得到这样的(恩遇)呢?这正是贞甫去世,我不能不为他极度悲伤的(原因)啊。贞甫之为人伉厉,喜自修饰。介介自持,非其人未尝假以词色。遇事激昂,僵仆无所避。尤好观古书,必之名山及浮屠、老子之宫。所至扫地焚香图书充几。闻人有书,多方求之,手自抄写,至数百卷。今世有科举速化之学,皆

7、以通经学古为迂,贞甫独于书知好之如此,盖方进于古而未已也。不幸而病,病已数年,而为书益勤。予甚畏其志,而忧其力之不继,而竟以病死,悲夫!贞甫为人处事不卑不亢、刚正凌厉,注重自己的道德修养,性格耿直,(能)自我克制。不是志同道合的人就不曾对他和颜悦色。遇到事情慷慨激昂,即使受到挫折也不回避。特别喜欢读古书,一定要到名山大川、寺庙道观中(读书),每到一处就扫地焚香,书籍满桌。听说别人有好书, 就想尽办法借来, 亲自抄写, 多这几百卷。 现在有为科举速成的为学之道,(人们)都认为研习经书、学习古籍是迂腐的,沈贞甫却单单这样喜欢并精研经典古籍,在古籍研究方面大有长进,从未停止。后来不幸得病,一病数年,

8、可是著述更加勤奋。我十分敬仰他的志向,同时也担心他的气力难以承担如此繁重的劳作,他最终因此病逝,真悲伤啊!初,予在安亭,无事,每过其精庐,啜茗论文,或至竟日。及贞甫没而予复往,又经兵燹之后,独徘徊无所之,益使人有荒江寂寞之叹矣。当初我在安亭时,闲来无事,经常去他的学舍拜访他,边喝茶边讨论文章,有时达一整天。等到贞甫病逝了我再到那里去又刚刚经过战乱,独自徘徊无处可去,更使人产生荒凉寂寞的感慨。其卒以嘉靖三十四年七月日,年四十有二。可悲也已!他在嘉靖三十四年七月某日病逝,时年四十二岁真令人悲伤啊!铭曰:天乎命乎不可知,其志之勤而止于斯!铭文:天意命运不可预料啊,他求学之志如此勤勉却英年早逝!(节选

9、自归有光沈贞甫墓志铭)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盖予屏居江海之滨屏:隐退b贞甫了不以人之说而有动于心了:全然c而贞甫不予易也易:轻视d观太湖七十二峰之胜胜:美好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予何以得此于贞甫耶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b天乎命乎不可知飘飘乎如遗世独立c及贞甫没而予复往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d而竟以病死,悲夫重为乡党所笑,以侮辱先人8下列对本文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以白己同沈贞甫的交谊为线索,简要记叙两人从初识到交厚的过程,重点介绍贞甫的身世以及他的为人和为学。最后简介其卒年,并以铭文作结。b归有光和沈贞甫是娴亲,两人志

10、趣相投,常常用文字书信往来,交游甚欢。c作者写自己困顿不得志,又经历死丧忧患,狼狈不堪,世人嗤笑,但贞甫却不因世俗之风而改变对作者的态度,他与世人的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d文章在平实质朴的记叙中,揭示了贞甫为人耿直,交友诚笃,鄙弃趋炎附势,抵制浮躁学风的性格特点。这正是平凡读书人的不平凡之处。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 分)(1) 虽一字之疑,必过予考订,而卒以予之言为然。(3 分)译文:(2) 予甚畏其志,而忧其力之不继。(3 分)译文:(3) 每过其精庐,啜茗论文,或至竞日。(3 分)译文:10. 请结合全文分析,为什么沈贞甫去世,作者如此悲痛?(4 分)答:三、古

11、诗词鉴赏和古诗文默写(13 分)11. 阅读下面的诗词,根据提示,完成赏析。(7 分)春闺思东栏梨花张仲素苏轼袅袅城边柳,梨花淡白柳深青,青青陌上桑。柳絮飞时花满城。提笼忘采叶,惆怅东栏一株雪,昨夜梦渔阳。人生看得几清明。【注】渔阳:是唐时征戍之地。(1) 缪钺诗词散论?宋诗中说: “ 唐诗以韵胜,故浑雅,而贵蕴藉空灵;宋诗以意胜,故精能,而贵深折透辟。 “ 请从作品中作者对春的描写中,试分析张诗之韵、苏诗之意是如何表现的。 (4 分)张诗之韵苏诗之意(2) 叠字在诗词创作中独具魅力,“ 袅袅 “ 写出柳条依人的意态,“ 青青 “ 是柔桑逗人的颜色,这两个叠词的表达作用是。 (3 分)12.

12、古诗文默写。(6 分,每空1 分)(1) 古文默写。(必须默写)幽赏未已,高谈转清。,。 (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2) 古诗默写。(任选一首默写),。,。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蜀相 )五步一楼, 十步一阁;,;,。 (杜牧 阿房宫赋)四、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阅读(12 分,每小题3 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 - 16题。八成贫困生相信上大学可改变命运邢佰英这些天,各地高校的录取通知书陆续发放。但是,一纸喜报换来的并不都是如愿以偿的笑脸。6 月 19 日夜,山西省榆社县西马乡新村43 岁的陈东生(化名)服毒自杀,原因是他“不堪承受儿子读大学的经济重负“。8 天之后,同样

13、的悲剧再次上演。因为女儿的高考分数达到了二本录取分数线,自己又无力凑够学费,山西省翼城县唐兴镇南官庄村农民李海明在家中上吊自尽。为何悲剧总在收获的季节里重演?高考贫困生的生活状况如何?他们更需要哪些帮助?5 月 10 日-6 月 20 日,在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的监督和指导下,北京锐智阳光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对高考贫困生进行了一次走访调查。本次调查覆盖北京、安徽、湖南、广西、云南、山西、四川等11 个省(区、市)的16 所高中,共回收贫困高考生问卷322 份,高中教师和校领导问卷89 份。调查显示, 82. 3% 的贫困高考生家庭贫困的主要原因是教育支出大。平均每年每个贫困高考生家庭的子女教育支出

14、在6780 元左右,高于平均家庭总收入(4756 元) ,超过 2/3 的家庭入不敷出,有81. 0% 的家庭总收入尚不足以支付子女的教育费用。在农村,因子女教育花费大而造成家庭致贫、返贫的事早已不是新闻了。江西省赣州市某村的一名考生家长说,以前指望孩子通过读书跳出农门,现在发现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学费一路看涨,不少家庭供到半路,就揭不开锅了。村里初中毕业就外出打工赚钱的孩子越来越多了。在调查涉及的地区中,贫困生约占32. 7% 西部的比例明显高于东部,品学兼优者占52. 2% 。调查发现, 11.5%的贫困生在高中期间曾经辍学,12. 7% 的人因交不起学费可能放弃上大学。调查中,62. 8

15、% 的高中教师认为, 能否支付大学第一年学费往往决定着贫困生能否圆大学梦。而从实际情况来看,六成贫困高考生表示自己不能凑齐大学第一年的学费。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82. 5% 的贫困生认为自己能考上二本以上院校,80. 3% 的贫困生认为上大学可以改变命运。“ 我听说大学里有助学贷款,还有奖学金。 我先贷款, 再挣奖学金, 假期还能想办法打工赚钱。“ 家住沂蒙山区的张慧今年9 月就要成为山东大学的学生了,头一年的5000 元学费是父母东拼西凑筹集的。对于未来,她充满了信心:“已经考上了,再难都要熬过去,往后就能替家里分忧了。 “ 和张慧一样,由学校提供的助学贷款已经被33. 8% 的贫困高考生

16、认为是最有效的资助方式。相比之下,最贫困的那部分人(25.5%) ,明显对社会经济资助更为渴望。值得关注的是,虽然近些年来政府相关部门不断提高助学贷款的总量,但却无法满足同样逐年增长的贷款需求。有数据显示, 截至 2005 年 8 月,我国普通本专科在校生数约1562 万人,其中贫困大学生5 万人,约占学生总数的26% 。截至 2005 年 12 月底,在全部大学生中,获得助学贷款者的比例仅占14. 6% 。这说明,约有178 万贫困大学生未能取得助学贷款。本次调查发现,有些人是主动放弃贷款和社会资助的。家住安徽省固镇县马林村洪庄、就读于固镇一中高三(10) 班的张莹莹在调查中说:“不想申请社会资助是不想被别人看不起,我会尽量靠自己的能力和亲戚的支持完成学业的。“ 面对上大学后将面临的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