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第三次联考语文试卷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2882700 上传时间:2018-08-26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129.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第三次联考语文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二第三次联考语文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二第三次联考语文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二第三次联考语文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二第三次联考语文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第三次联考语文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第三次联考语文试卷(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3年春第三次联考高二语文试卷本试卷满分l50 分,考试时间l50 分钟。一、基础知识(共21 分,7 小题,每题3 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角(ju ?) 色一叶扁 (pi n)舟着( zh o)陆称(ch an)心如意B 喘(chu n)息安步当 (d ng)车处(ch ) 分间不容发 (ji n) C 起哄 (h ng) 少不更 (g ng)事诡谲 (ju ?) 茅塞 (s a) 顿开D 中(zh ng)肯怙(h ) 恶不悛桑梓 (z ) 戛(g )然而止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针砭帮交大杂烩乐不可知B坐落毕竟发祥地招之即来C渔利搏弈仪

2、仗队令人扼腕D装潢宣泄一溜烟荣膺桂冠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清兵卫收藏的那些产于不同时代、具有不同造型、来自不同地区的葫芦,把小小的书房挤得满满当当,间不容发。B谈起武侠小说中的侠客义行,这个孩子竟然说得头头是道,左右逢源,使在场的小说创作家也惊叹不已。C沈从文早在20 世纪 30 年代就因在边城中描绘了一个独特的湘西世界,展现了豪爽与浪漫的湘西风情而名噪一时。D素芭的这种语言琳琅满目,从蟋蟀鸣叫的草地到星空无言的世界,只有手势、表情、音乐、哭泣和叹息,充盈在那广阔的语言世界。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某地残联部门将成立5 类行业协会,并由这些协会分别制定对该

3、类别的社会组织的服务制度,提高残疾人组织的自主发展。B国家工商总局指出,经营者对于即将到保质期的食品应向消费者作出醒目提示。推进经营者诚信自律体系建设对于保障食品安全非常至关重要。C “嫦娥三号”是“嫦娥”绕月探月工程的第三颗人造绕月探月卫星。目前,“嫦娥三号”已经圆满地完成各项验证性试验,将在2013 年前后发射。D 1 月 5 日,在瑞典斯德哥尔摩的一条街道上发现了近百只寒鸦的尸体。专家对这些寒鸦进行了检测,认为死因可能是天气寒冷和难以找到食物引起的。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竹筏掠过一列比城墙还光滑和高耸的峭壁,几乎把前来接受洗礼的远方游子,都变成了潇洒而

4、又多情的诗人。也许是千军万马都无法将它们攻克。我真想朝着这雄伟的岩壁长啸一声,还没有等自己发出声音。这高亢的男声,这悠扬的女声,像箭镞似的一起射向平坦的岩壁,又立刻被弹拨了回来。却已有许多乘着竹筏的游人,争先恐后地叫喊起来。只见那些硕大和壮丽的暗红色巨石,绵延着横在小溪之滨,约有半里之遥的路程,巍然屹立着。多么秀丽和神秘的山水,这些回音融会在一起,像一曲交响乐似的,充满了欢乐的向往和惊讶的赞叹。A BC D6、关于本阶段话题的相关叙述正确的一项是()A在情节的运行方式中,整体都遵循着一个基本的模式:发生发展高潮结局。课文在桥边就是一个典型的情节运行的基本模式。B结构是一个“容器”。一个好的结构

5、有两个特点:意识能够将生活中的某些点滴事件、情绪固定下来,二是还能够充分展示生活本身的多姿。所以,短篇小说由于篇幅短,需要这么一个好的“容器”,而长篇小说,由于篇幅长,就不需要这个“容器”。C福楼拜在谈及包法利夫人的写作时说:“这里没有一点关于我的感情东西,也没有一点关于我生活的东西。, 艺术家在他的作品中,应当像上帝在造物中一样,销声匿迹, 而又万能;到处感觉得到,就是看不见他。”所以说,感情的需求与感情的丰富,不是一个作家的创作得以进行与维系的根本保证。D小说最终要表达的不是某种事实,而是一种具有审美魅力的真实。而艺术的真实与生活的真实有着密切的关系,“虚构与真实,仿佛水消失在水中”,两者

6、很难分辨,所以,艺术的真实其实就等于生活的真实。7、下列小说在情节安排(叙述方式)上与清兵卫与葫芦相似的一篇是()A在桥边 B祝福 C牲畜林 D沙之书二、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下文(共9 分, 共 3 小题,每题3 分)青铜时代是人类文明的开始。中国青铜文化之源一直是学者们的研究热点。1973 年,陕西临潼姜寨遗址出土的一个距今6500 年以上的黄铜片是我国目前已知最早的铜制品。而中国最早的青铜器是1977 年在甘肃东乡出土的一把公元前3000 年的铜刀, 据激光光谱分析为锡青铜。在广泛分布于黄河流域的龙山文化遗址中,铜器发现较多,有红铜器、黄铜器及青铜器,还有与熔铜有关的遗物。 这些似乎都

7、可以表明,我国铜文化在开始就体现出以中原地带为中心的多元发展形式,一直延续至更后期。1885 年,英国伦敦大学的拉古别里提出了中国文明“西来说”。1921 年,瑞典人安特生根据他发现的仰韶文化彩陶,指出中国史前彩陶与中亚、东欧史前彩陶类似,于是“西来说”获得了考古资料的支持。但不久之后, 中国考古学者在山东龙山城子崖和河南安阳殷墟发掘出了中国本土文化史前时代的遗物。这时若再说中国史前时代皆一片空白,人口和文化都是自西方输入的,便很难成立了。 所以 1930 年以后, 许多外国学者多采用折衷的说法,即中国本土有人长期居住,但远在史前时代就受了西方文明的影响,而产生文化的进展,这其中当然也即包括我

8、国古代文化重项:青铜文化。“西来说”,多是外国学者提出,而其主要支持力量也来自于中国域外,他们对于中国文化的认识恐怕不会比中国本土的多数学者深厚,多数也未亲见国内有关文明起源的第一手考古材料,学说建立的基础也难免不扎实。他们起初抱有一个结论,但是新的考古材料的出现完全否定了他们的论断后,他们很快就作出了调整,大意不变,只是很识时务的避开了矛盾,这就显得有点可笑,他们的论断是否有较多的主观成分呢?对“西来说”我们有两点学术上的质疑。首先,既为西来,则肯定是由西向东由早渐晚。从自然地理环境来看,中国位于北半球,在世界上最大的大陆亚洲的东部。中国的东部及东南部面临世界上最大的海洋太平洋,西南部是世界

9、屋脊青藏高原,西南边缘的喜马拉雅山脉是世界上最高大雄伟的山脉,西部有天山山脉及塔克拉玛干沙漠等。 这一切使古代中国成为一个基本上与外界隔离的独立的自然地理区域。但再具体细究,基本上有三处方位可勉强称为早期文明交往的通道:北方草原、新疆地区及云滇地区。至于其他地区,我们结合当时的人类技术当可轻易否定。路径即已找定, 那么青铜文化的出现在几条所谓的路径上是否由西向东就都比中原早呢?科学的考古学材料告诉我们:很遗憾。北方地区早期铜器发现于朱开沟文化、夏家店下层文化,早于公元前2000 年的铜器尚未发现。新疆地区青铜器的出现更是已经晚至公元前十六世纪以后,而且据研究, 其青铜文化是从东方的甘青地区西传

10、去的。云滇地区青铜文化的形成也已在公元前十三世纪以后,而且从北方南传的信息因素甚多。其次,青铜文化既为西方传来,则我国,特别是文明最先诞生的中原地区,就应该存在着不说全部但也有较主要的一些西方文化面貌,如西亚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青铜雕像、欧贝德文化标志神权和王权的权杖、西亚早期文明艺术中的金面罩等等,但这些因素在中原青铜文化中都不存在,文化面貌完全不同。“西来说”疑点多多,且兴起于上世纪初资料匮乏的条件下,随着现在考古资料的极大丰富,愈难自圆其说。中国古代文明是在本土以中原为核心和领头,多元积累,一元出现和成熟起来的。(摘自青铜文明源流考有删改)8. 下列关于“西来说”的表述,不符合文章观点的一

11、项是()A. “西来说”是伦敦大学拉古别里在1885 年针对中国文明的起源问题提出来的一种理论,瑞典人安特生的考古发现成为这一学说重要的考古学证据。B. “西来说” 坚持认为中国大陆史前时代是一片空白,中原地区人口和文化都是自西方输入的,而不是在本土产生的。C. “西来说”的赞同者多是外国人,其中多数人未亲见国内有关文明起源的第一手考古材料,而且对中国文化的认识也没有中国本土的多数学者深厚。D.“西来说”兴起于上世纪初资料匮乏的条件下,而且至今存在很多疑点,随着现在考古资料的极大丰富,它愈难自圆其说。9.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青铜时代是人类文明的开始。中国青铜文化的源头

12、到底在哪里一直是学者们的研究热点,到目前还得不到解决。B陕西临潼姜寨遗址出土的的黄铜片是我们目前所知的中国最早的铜制品。甘肃东乡的公元前3000 年的铜刀,是我们目前所知最早的青铜器。C在广泛分布于黄河流域的龙山文化遗址中,铜器发现较多,有红铜器、黄铜器及青铜器,还有与熔铜有关的遗物。D古代中国处于一个基本与外界隔离的独立的自然地理区域。早期文明交往的通道只可能是北方草原、新疆地区及云滇地区。10.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大量的考古资料说明我国铜文化在开始就呈现出以中原地带为中心的多元发展形式,而且一直延续了较长时期。B.事实证明, 我国中原地区的青铜文化不仅不是西

13、来的,而且从本土产生以后还向周围传播,对周边地区产生了一定影响。C.各种不同的古代文化有各自不同的文化面貌,这些面貌是后世研究者识别他们并区别不同文化的重要依据,D.中原地区的青铜冶炼技术早于世界其他地区,青铜文化也远比其他地区辉煌,所以青铜文化成为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项。 来源 : http:/ 分, 共 5 小题)蔡廷玉,幽州昌平人。事安禄山,未有闻。与朱泚同里闬,少相狎近。此为幽州节度使,奏署幕府。廷玉有沉略,善与人交,内外爱附。泚多所叩咨,数遣至京师。当是时,幽州兵最强,财雄,士骄悍,日思吞并,不知有上下礼法。廷玉间语论曰:“古未有不臣而能推福及子孙者。公南联赵、 魏,北奚虏,兵多地险,

14、然非永安计,一日起、 魏反噬,公乃沸鼎鱼耳。不如奉天子,划多难,可勒勋鼎彝,若何?”泚善之,廷玉阴欲耗其力,则讽论出金币礼士,又劝归贡赋助天子经费。因劝泚入朝,泚将听,诸校怒,缚廷玉辱之,廷玉无挠辞,泚不忍杀,囚岁余出之,谓曰: “而亦悔乎?” 廷玉曰:“导公为逆即悔,勉公以义何悔为?”复絷满岁, 问曰: “能省过否?不尔,且死。 ”对曰:“不杀我,公得名。杀我,吾得名。”泚不能屈,待如初。又有朱体微者,亦泚腹心。廷玉有建白,体微辄左右之,故泚愈信,桀傲稍革。廷玉遂蒇(ch n,完成)朝事。而泚内畏弟滔逼己,滔亦劝泚入朝,乃以军属滔。廷玉、体微共白泚:“公入朝为功臣首,后务至重,须诚信者乃可付

15、。滔虽大弟,多变不情,如假以兵,是嫁之祸也。”泚不听。二人随泚到朝,德宗为太子时,知廷玉名,及见,礼眷殊渥(w优厚) 。滔有请于泚,或不顺,廷玉必折之,俾循故法。滔已破田悦,寝傲肆自用。左右有恶廷玉者,妄云:“素毁滔,欲四分燕,廷玉倡之,体微和之。”滔表言二人离间骨肉,请杀于有司,亦遗泚书云云。泚恚滔夺其军,不从。会滔以幽州叛, 帝示滔表, 而论亦白发其书,乃归罪于二人, 贬廷玉、 体微以慰滔。 滔使谍伺诸朝, 曰:“上若不杀廷玉,当谪去,得东出洛,我且缚至麾下支解之。”将行,帝劳廷玉曰: “尔始行,为国受屈,岁中当还。 ”廷玉至蓝田驿,人曰左巡使郑詹:“商於道险,不可往。 ”詹追使趋潼关。廷玉告子曰: “我为天子不血刃下幽十一城,欲裂其壤,使不得桀,而败于将成,天助逆邪?今吏使我出东都,此殆滔计,吾不可以辱国。”比至灵宝,自投于河。(节选自新唐书蔡廷玉传)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事安禄山,未有闻闻:识见。B可勒勋鼎彝,若何勒:铭刻。C讽泚出金币礼士讽:劝告。D能省过否?不尔,且死省:检查。1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蔡廷玉“暗助朝廷”的一组是()廷玉阴欲耗其力劝归贡赋助天子经费因劝泚入朝,泚将听滔亦动劝入朝须诚信者乃可付廷玉必折之,俾循故法A B C D13、下列对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