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单元主题悦读(四)话题四精神家园1解析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2881602 上传时间:2018-08-26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9.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单元主题悦读(四)话题四精神家园1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中语文单元主题悦读(四)话题四精神家园1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中语文单元主题悦读(四)话题四精神家园1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中语文单元主题悦读(四)话题四精神家园1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单元主题悦读(四)话题四精神家园1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单元主题悦读(四)话题四精神家园1解析(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单元主题悦读(四)话题四精神家园为了忘却的记念在一个寒风瑟瑟的冬日,我踏上奥斯维辛的土地,去追寻那段不堪回首的记忆。天低云暗, 小镇被笼罩在灰色的肃穆与沉寂之中。我身边的人们,默默地走动, 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用表情和手势交流。在这里,时空是凝固的,一切都悄然无息,人们似乎要用沉默来祭奠受难者的嘶吼。1945 年 1 月 27 日,苏联军队解放了奥斯维辛集中营。110 万永远逝去的幽灵仿佛一条鞭子,时时抽打着7 650 名幸存者和所有的后人。走在集中营里,看着四周电网密布,处处壁垒森严,哨所、绞刑架、毒气室、焚尸炉、死亡墙, 这一切的一切,寒气逼人,夹杂着阴森森的空气,让人毛骨悚然。然而,

2、透过这些,你或许也能够发现,总有一种力量会让你深深感动。总有一种力量让你深深感动,这种力量叫做直面人生。我们很难想象,对于20 世纪人性之恶的这场大灾难,那些受害者们该怎样面对。但是,在集中营里,人们用自己的笔和心,来记载悲剧、书写信念。集中营里遗存下来的诗作、画作,甚至偷偷发行的报纸,让后人感受到了他们所承载的快乐与哀愁、希望与绝望。从中,我们嗅到了自由的气息。面对残酷,人类依然可以保持尊严,可以选择心灵的自由。总有一种力量让你深深感动,这种力量叫做承担历史。对于那噩梦般的岁月,人们没有选择避而不语。由于幸存者的记录、目击者的陈述、学者的潜心研究,我们今天能够详细地了解那段历史,认识一个真实

3、的奥斯维辛。我们的记忆被唤醒,良心被叩问。对待惨痛的历史, 正如同剥洋葱一般。一层一层地剥,即便会让人鼻酸流泪,但终会见到大白于天下的核心。同样令人感动的是德国的勇于反省与担当。当德国前总理勃兰特在华沙犹太死难者纪念碑前下跪忏悔的时候,当德国政府立法规定反对纳粹主义的时候,当德国社会寻求赎罪与反思的时候, 我们看到了这个民族在战争罪责问题上的坦诚和良心。在奥斯维辛集中营解放60 周年的纪念活动上,时任德国总理的施罗德说,“即便是有一天,死去的人们的名字可能在人类的记忆中淡漠了他们的苦难命运将永不会被遗忘。他们安息于历史的心中。”是的,历史的传承与记忆是我们的责任。忘记历史等于背叛过去,或者说,

4、失忆等于第二次屠杀,回忆等于第二次受难。为了避免历史性的悲剧重演,我们不能忘却,也无法忘却。为了从历史中汲取教训,我们宁愿选择受难。点评:本文语句简洁,结构严谨,感情炽烈。作者呼吁人们不能忘记过去,因为战争给人类带来肉体上、精神上的伤痛, 战争给世界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损失,战争给社会环境带来了灾难。 在波兰的奥斯维辛,在中国的日本七三一部队,是何其相似, 历史的伤痛召唤我们,2 铭记历史, 铭记战争之痛。“忘记历史等于背叛过去”,“我们不能忘却”,我们应该承担起责任。“悦”读心得:_ _ _ 夏衍精神激励着我夏衍,一个陌生而又熟悉的名字。我不曾见过他。但,他却离我很近,读他的文章,在他的世界里游

5、走,我倾听着他的心声,那是一个崇高的爱国作家在用他的笔,让文字演绎他的感情。走近夏衍, 我为他的谦虚而感动。 夏衍作为一个大作家和中国戏剧电影艺术的奠基人,知名于世, 但他自己却总是一笑掠过,说“我平生最怕被人叫做什么家,只想做一个诚实的新闻记者”。的确,夏衍从1937 年奉命办救亡日报开始,当了12 年的新闻记者。从写几千字的论文到几十个字的补白,他大约写了500 万字! 而在他的创作人生中,他总共创作了三十多本书籍,其中包括传记、 话剧、 杂文、 小说、电影剧本及著名的报告文学包身工等等。而所有创作的字数没法统计,就连他用过的笔名也有一千多个!多么惊人的数字啊!这一切的一切, 都离不开夏衍

6、那崇高的精神品质,以及他那独特的创作思维火花。这就是夏衍,伫立于创作巅峰的夏衍!凝望夏衍,我为他写作的诚实与贴近民心而感动。夏衍在他的懒寻旧梦录里就他写的两篇文章总结了两条,他写道:“一要讲真话,二要顺民心。”我想这句话对现在的一些新闻记者来说,真是“字字箴言”啊。就像他写的这两篇文章一样,第一篇仅仅只是他写的一则五十来字的“补白”:上海人最怕两种人,一是从天上飞下来的,二是从地下钻出来的, 这则“补白”在当时的影响很大,几乎是在上海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而另一篇是一篇三四千字为苏联辩护的文章,发表之后即使在朋友之间,也没多大说服力。 这说明了什么?在夏衍的回忆录里也曾提到,就是“写文章,一要

7、讲真话,二要顺民心”。这就是夏衍,对每一件事情都极力思考的夏衍!解读夏衍,我更为他的爱国思想而感动。1965 年,夏衍被免职,派到山西介休参加“四清”活动; 他在“文革”中度过了八年零七个月的“监护”生活,留下了无法治愈的残疾。但是,尽管残疾了,他身残志坚,凭着一股力量,继续奋斗,为祖国的事业奋斗,为祖国的建设奋斗, 不断工作,不断创作,不断地出版自己的作品。他的工作态度更让人叹为观止,不择地、不择时、不择纸,在轮渡上写,在火车上写,在会场里写,在闹哄哄的会客厅写,在别人高谈阔论时也可以写,而且不论什么纸,他一写就顶天立地,不留空白。这就是夏衍,拥有着超凡毅力的夏衍!夏衍,伟大的爱国作家!光阴

8、虽然带走了你,但你那深邃的目光,抑扬顿挫的话语与3 你那和蔼可亲的形象将留存在我的心中,你的精神也将永远激励着我奋发向前!点评:夏衍先生与中国革命的文艺运动紧密相连,直到1995 年去世。他不仅是历史的亲历者和见证者,而且“是中国历史的一部分”,以其曲折坎坷、 沉浮跌宕的命运折射着中国 20 世纪的革命历程。虽然他已化鹤归去,但作为一位名副其实的文化巨匠,他所留下的千万字文化遗产和精神却留垂青史,泽及后代。 作者以满怀激情的文字诠释了夏衍精神的三个方面:谦虚、诚实、爱国,表达了对他的无比崇敬和纪念。是啊!夏衍这位中国现代文化史上的巨匠离开我们已然十余载,但时间无法阻止浩浩荡荡的文化之河,夏衍的

9、许多文字以及文字中的精神血脉已化作浪花和水滴融入其中。学习、吸取是我们对他最好的缅怀。“悦”读心得:_ _ _ _ _ 放飞中国心圆梦九天外载人航天精神礼赞当“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重返神州,当飞天英雄杨利伟巡天归来,人类航天史由此翻开崭新一页探索太空的队伍中多了一支新生的力量。放飞中国心, 圆梦九天外。 透过中国航天人留在浩瀚太空的那道绚丽彩虹,我们看到了这样一行闪光的大字: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二十个字、 “四个特别”,铸成一座耸入云天的精神丰碑。这,就是中华民族的载人航天精神。茫茫宇宙, 神秘莫测。与人类走出森林、走向大海的每一次探索一样,迈向太空的每一步,都伴随着

10、巨大的险阻和牺牲。从夸父逐日的艰辛跋涉到万户飞天的悲壮实践,直至几天前杨利伟独上九霄的太空之旅,无时无刻不在面对着这样的艰险和牺牲。但,正是这种风险和牺牲,带动着人类前进的步伐,谱写了一曲曲壮美的传唱,造就了一个个无畏的勇士。雄关漫道真如铁。中华民族迈向太空的脚步之所以一刻也没有停止,源自于我们这个古老民族与生俱来的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勇气,源自于我们民族底蕴中那种“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不朽精神。凭着这样的勇气和精神,中国第一代航天员在短短5 年内,均具备了与杨利伟一样遨游太空的能力。近2 000 个日日夜夜,他们一次次向着生理极限冲刺,晕倒了爬起来,累垮了挺起来,直至完成了从飞行员到航天员

11、的转变。凭着这种勇气和精神,勇于攀登科技高峰的中国航天人用11 年的时间,实现了发达国家航天界几十年的跨越,把只有极少数大国才有能力研究建造的载人航天系统,奇迹般地变成了现实。4 中国航天人不畏艰险,迎难而上: 现代化的航天城拔地而起;高技术集成的指挥控制中心开始启用;苍凉戈壁滩,建起了国际一流的发射场;茫茫大草原,建成了安全可靠的着陆场,一个民族的智慧、一个国家的创造力,往往需要一些标志性成果来证明。载人航天飞行的圆满成功, 又一次向世人表明,中国的科技工作者是一支“特别能攻关”的队伍,中华民族完全有能力依靠自主创新,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据应有的一席之地。从火箭研制的高标准到飞船设计的高起点,

12、从独具特色的航天医学工程体系的建立到先进的航天测控网的形成 , 一系列新技术、新创造、新成果,无一不是自主创新的智慧结晶。六十万公里巡天遨游,中华民族的千年期盼一朝变成现实;十一度春秋卧薪尝胆,无数航天人用默默的奉献铺就了这条长长的飞天路。作为一项涉及众多科技领域的宏大系统工程,载人航天事业需要无私奉献、科学求实,更需要众志成城、团结协作。据不完全统计,直接参加载人航天工程的单位110 多个, 涉及单位多达3 000 余家,参试的工程技术人员超过10 万人。从“神舟”一号到“神舟”五号,齿轮咬合般的全国大协作汇聚成了强大的力量,中华民族万众一心的凝聚力,再一次火山般迸发出来。一家国外媒体写道:

13、“杨利伟迈出的一小步,是中华民族的一大步。”的确,从杨利伟飞向太空的那一刻起,我们这个火箭的故乡已经站在了一个全新的起跑线上。它标志着中国开始迈向“太空文明”新时代。“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伟大的实践催生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推动伟大的事业。这就是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给我们民族带来的最大收获。( 节选自解放军报 ,有删改 ) 点评: 这是一篇充满自豪之情的英雄赞歌。它歌颂的不仅是航天英雄杨利伟,还有那些为了祖国的航天事业呕心沥血、默默奉献的一代代科技工作者。航天, 是一个多么诱人的事情,但航天又是一个多么艰难与危险的事情,它需要雄厚的经济作后盾,它需要尖端的科技作保障, 它更需要执着的精神作动力。“神舟”五号飞天的成功,证明了中国人不仅拥有雄厚的经济、尖端的科技,更具有一种自强不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精神!“悦”读心得:_ _ 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