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一复习提纲详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2880341 上传时间:2018-08-26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22.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必修一复习提纲详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中地理必修一复习提纲详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中地理必修一复习提纲详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中地理必修一复习提纲详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中地理必修一复习提纲详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必修一复习提纲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必修一复习提纲详(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高中历史必修复习提纲(岳麓版)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一、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 1、夏朝:出现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产生了王位世袭制 2、商朝:内服与外服制度;君权神授 3、周朝:主要政治制度:分封制宗法制 分封制:对象:亲族、功臣、姻亲、殷商降族 等级序列“周王诸侯卿、大夫士” 宗法制: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大宗与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他们之间既是家族等级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 二、秦朝至清朝的政治制度中央集权制度 1、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秦朝 特征:权力的高度集中 内容:皇权至上中央设三公九卿 地方推行郡县制制定严苛的秦律 影响: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国古代大

2、一统王朝制度的基 础,对此后两千多年中国政治与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 2、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 西汉:王国问题与七国之乱 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建立中朝,削弱相权;设置刺史;加强对地方的监督颁布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 北宋:宋太祖从“钱” 、 “权” 、 “兵”三方面加强中央集权 措施:收精兵削实权 制谷钱 影响:加强了中央集权,改变了唐末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造成了“冗官”“冗兵” “冗 费”的积贫积弱的后患。 3、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 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度的确立 三省:中书省(起草诏令) ;门下省(封驳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长官都是宰 相。尚书省下设六部,分别负责贯彻各种政令,处理日

3、常事务。 作用:三省分工明确,相互牵制,提高了办事效率;相权被分割,避免权 臣专权,有利于加强皇权。 宋元时期三省六部制度的演变 宋朝:设“中书门下”作为宰相的办事机构;枢密院管军政;三司掌管财政 元朝:废三省,行一省。 明朝丞相制度的废除 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专制皇权发展到了高峰 明成祖设内阁,掌握“票拟” 。但票拟是否算数,取决于皇上的“朱批”。 清朝专制皇权发展到最高峰 军机处的设立:是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标志 第二单元: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 一、爱琴文明与古希腊的城邦制度 1、爱琴文明:分布于爱琴海诸岛及其周围地区的文明。它包括克里特文明与迈锡尼文明。 2、古希腊城邦: 多山、多港、

4、多岛的地理环境促成了希腊向海外殖民扩张2 3、古希腊城邦政体 主要特征:小国寡民,各邦长期独立自治 最流行的政体:贵族制和民主制 二、雅典的民主政治 1、民主政治演变过程: 民主制的确立:梭伦改革,将国家引上民主的轨道 克里斯提尼改革最终确立(陶片放逐法) 伯利克里:进一步完善 2、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特点:人民主权和轮番而治 公民大会:最高权力机关,负责审议并决定一切国家大事 最重要的程序就某项事务展开辩论 五百人议事会:公民大会的附属机构,负责为大会准备提案 两次公民大会闭会期间,议事会是最高权力的代表,负责监督行政官员 落实大会决议 民众法庭:日常司法机关 最大限度保持公正,避免行贿舞弊现

5、象的发生 3、雅典民主制的得失: 得:实践民主,推动雅典社会进步,为人类提供民主模式 失:限制、窒息另一部分成员得自身发展能力,是社会不公的暴力机器 三、古罗马得政制与法律 1、政治体制得演变:君主制贵族共和制帝制 罗马共和国:由执政管、元老院、公民大会组成 元老院是国家决策机构 平民维护自身利益的机构保民官 帝制的确立:屋大维建立元首制(披着共和制外衣的君主专制) 戴克里先实行公开君主制 2、罗马法的形成: 十二铜表法 罗马共和国第一部成文法典内容基本上是习惯法的汇编 查士丁尼法典查士丁尼鉴于西罗马灭亡而编标志着罗马法发展到完备阶段 查士丁尼民法大全 :包括查士丁尼法典 、 查士丁尼法学总论

6、 、 查士 丁尼学说汇纂、 查士丁尼新敕 3、罗马法的影响: 是世界上内容最丰富,体系最完备,对后世影响最广泛的古代法律。 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 一、 英国(君主立宪政体) 1、 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必要性:斯图亚特王朝奉行“君权神授”,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 、过程:大宪章开始给王权设定限制“光荣革命后”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掌握政权 权利法案标志着君主立宪制初步形成 2、 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光荣革命”后,国王退出内阁,逐渐“统而不治” 1721 年沃尔波尔出任第一任内阁首相 内阁全体成员对政府事物集体负责 两党制逐渐形成,首相和内阁必须从多数党中产生3 3、 民主化的发展: 、1

7、832 年,议会改革新兴工业城市获益 、19 世纪后半期,成年男子获得普选权 、20 世纪初,非贵族出身的议员在下院中首次超过半数 、1918 年,30岁以上的有一定财产的妇女首获选举权 二、 美国(民主共和制) 1、联邦宪法的制定: 1787 年宪法 - 基本原则:中央集权原则、分权制衡的原则;民主原则 2、联邦制; 、确立; 1787 年建立,国家主权属于联邦,联邦法律是全国的最高法律 、巩固: 1861 年内战爆发,林肯平定叛乱,维护统一 4、 两党制:两党制成为美国分权制衡体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 法国(共和政体) 共和制确立的标志: 1870 年普法战争,第二帝国覆灭,第三共和国建

8、立。1875 年宪法颁布, 最终确立。 四、 德国 1、完成统一: 三次王朝战争:普奥对丹麦;普奥战争;普法战争 2、德意志帝国统治( 1871 年建立,颁布宪法(特点:建立君主立宪,但留有大量专制主义 和军国主义的残余) 3、魏玛共和国(建于1919 年)人民享有一些民主自由,但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残余较重 4、法西斯专制建立: 、背景: 19291933 年经济危机 、建立: 1933 年 1 月,希特勒组阁 、影响:形成二战策源地 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一、近代中国列强发动的几次危害巨大的侵略战争 1、鸦片战争( 18401842 年) (1)根本目的是借机打开中国市场,倾销

9、商品,掠夺原料。 (2)结果: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3)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2、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1860年) (1)目的:扩大在华利益,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 (2)结果:清朝战败,签订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 (3)影响:中国进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进一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3、中日甲午战争( 1894 1895年) (1)导火线:朝鲜东学党起义是中日战争的导火线。 (2)结果: 马关条约。 (3)影响:中国进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进一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

10、001901年) (1)原因:以“救护驻华使馆,并助中国剿匪”为名 (2)结果:清朝战败,签订辛丑条约 。 (3)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完全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5、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19371945年) 中国取得百年来第一次反侵略战争的胜利,中国收回宝岛台湾,并成为联合国安理会4 常任理事国。 二、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和各阶层民众强国御侮的抗争与探索 1、农民阶级: (1)太平天国运动 (18511864年) :洪秀全领导的以推翻清朝统治为目的的农民运动, 先后以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为纲领。当中资政新篇是中国第一个具 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改革方案。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社会产

11、生巨大影响,它扫荡了 王朝秩序,冲击了旧纲常名教,动摇了清朝统治的政治基础,坚持斗争14 年后在中外 势力的联合绞杀下失败。 (2)义和团运动( 19 世纪末 1900 年) :1898 年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反对帝国主 义的侵略, 1900 年在八国联军和清政府的联合镇压下失败。 2、地主阶级: (1)洋务运动( 19 世纪 60 年代 90 年代) :以曾国藩、李鸿章等地主官僚为代表,主 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自强求富,推动清王朝中兴的一场运动。甲午中日战争北洋水 师的惨败标志这场运动的破产,但中国的现代化运动由此起步。 (2)清政府“新政”(20 世纪初) :迫于内外压力决定实行君主立

12、宪制,1906 年发布“预 备仿行立宪”谕旨, 1908 年颁布钦定宪法大纲 ,1911年宣布组成第一届责任内阁, 史称“皇族内阁”。 3、民族资产阶级: (1)维新变法运动( 18951898年) :以康有为、梁启超等为首的资产阶级改良派主张 清政府改良政治,推行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变法运动遭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 封建地主顽固派的镇压而失败。(2 ) 辛亥革命: 19世纪末 20世纪初,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推翻清王朝的统 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而进行的革命。它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 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但辛 亥革命

13、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中国进入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1894 年,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标志资产阶级 民主革命运动的兴起。 1905 年, 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中国同盟会。同盟会以“驱 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宗旨,以民报为机关刊物。在 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将“十六字宗旨”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民 主义。 1911 年,黄兴等人发动黄花岗起义。 1911 年武昌起义爆发, 成立了湖北军政府, 国号为“中华民国”, 政体为“五族共和”。 1912 年 1 月 1 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 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 颁布中 华

14、民国临时约法,这是近代中国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宪法性质的国家临时大法。 (3)新文化运动: 1915 年,陈独秀、李大钊等先进知识分子领导的以“民主、科学”为旗 号的新文化运动。 4、各革命阶级的联合抗争: (1)五四运动( 1919 年)A、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B、经过:运动前期中心在北京,主力是学生;运动后期中心转移到上海,主力为工 人阶级。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C、意义: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爱国精神是运动的主旋律。 也是一场广泛传播民主和科学的新文化运动,体现了鲜明的民主和科学精神。 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曙光喷薄欲出。 (2)国民革命运动的开

15、展( 19241927)5 (3)抗日战争( 19371945) (4)解放战争( 19461949) 三、中国近代政体变化的艰难历程 (1)君主立宪制: (2)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 第五单元 :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与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空想社会主义 、出现的背景工业革命后,现实生活的悲惨,产生了对资本主义质疑。 、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代 表 人 物国籍主张圣西门法国社会实行实业制度,工业社会 的预言家傅立叶法国和谐制度,阶级调和与合作欧文英国社会主义及社会主义的实验2、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848 年) 思想基础: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诞生的标志 1848 年共产党宣言发表 3、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巴黎公社 、巴黎公社革命的直接原因临时政府企图偷袭国民自卫军的阵地 、 “公社”的性质第一个工人阶级政权 、公社在政治、经济、教育等方面实行的改革 政治由直接选举产生的代表组成的公社委员会是最高权力机关;所有公职人员的工资不 得超过熟练技术工人的工资;人民有权监督和罢免他们; 经济维护劳动者利益;组成工人合作社;改善劳动条件; 教育用世俗教育全面代替宗教教育、实行义务教育; 、公社的结局失败 、出现这种结局的原因客观原因:巴黎公社寡不敌众 根本原因:法国政治、经济发展还不足以废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主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