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会考大纲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2880261 上传时间:2018-08-26 格式:PDF 页数:19 大小:105.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会考大纲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中历史会考大纲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高中历史会考大纲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高中历史会考大纲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高中历史会考大纲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会考大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会考大纲(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梦汐整理。仅能保证及格的精简版。DESIGN BY LETHE(2012年会考之前 ),希望大家可以顺利的通过会考得到满意的成绩。1 高中会考历史整理第一册整理第 1 课古代两河流域 1.两河流域: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流经的区域(美索不达米亚)”2.苏美尔人成为这一地区古代文明的奠基者3.楔形文字: 苏美尔人发明楔形文字(顶头文字),迄今为止被发现的最古老的文字之一4.吉尔伽美什 :用楔形文字写成,优秀的文学作品。5.汉穆拉比法典目的:为了更有效地规范王国的社会秩序,进一步巩固王国的统治价值:是目前已知的世界历史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是了解和研究古巴比伦王国历史的第一手文献 第 2 课

2、古代埃及1. 法老的职能: 1. 拥有绝对权威的专制君主,集多种(政、军、经、法、宗)大权于一身2.强化王权神授的观念;3.拥有对全国土地的支配权4.控制着所有军队5.掌握了从中央到地方的高级官吏的任免权2. 金字塔定义:埃及法老的陵墓最富盛名的是:胡夫金字塔、哈夫拉金字塔和其旁边的狮身人面像象征意义:是古代埃及法老专制权力的象征,它向世人展示了法老至高无上的权威;是古代埃及人来世信仰的具体体现历史意义:作为世界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是古代埃及人卓越的创造性和智慧的结晶;是古代埃及社会经济和建筑技术发展的一项具体成就3. 象形文字时间:公元前3500 工具:古代埃及人最初以刻刀和石头作为书写工具

3、,发明了笔和墨水以后,纸草、木片、石头和陶片等都成了书写材料,其中纸草的使用最为普遍 第 3 课古印度1. 种姓制度四种阶层: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用来区分征服者和被征服者影响:造成了社会阶层的隔离;阻碍了社会成员的流动;对印度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梦汐整理。仅能保证及格的精简版。DESIGN BY LETHE(2012年会考之前 ),希望大家可以顺利的通过会考得到满意的成绩。2 2. 史诗摩诃婆罗多 , 罗摩衍那 第 4 课美洲印第安文明1. 玛雅文化(中美洲)贡献:玛雅有“美洲的希腊”之称;在农业、自然科学、建筑以及艺术等诸多方面有贡献;长于农耕,用金石工具,培育了玉米、马铃薯、

4、西红柿、可可、烟草等;中美洲的阿兹特克文化,南美洲的印加文化 第 6 课古代希腊城邦制度1.古希腊是欧洲文明的发祥地,也是世界古代文明的中心之一2.城邦以 小国寡民 为基本特征3.民主政治的形成: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以成年男性公民的直接参与为核心。它是在广大平民与氏族长达 100 多年的斗争过程中逐步形成和确立起来的;是平民在斗争中逐渐战胜氏族贵族的结果。4. 发展历程:梭伦改革开先河;克里斯提尼改革最终确立;伯里克利时代鼎盛时期5. 影响:进步性:以伯里克利时代为代表的民主政治,是古代希腊城邦社会中先进的政治制度,它有利于调动城邦公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推动社会经济和文化的进步;局限性:只

5、是城邦内部的民主,而且只有成年男性公民才真正享有民主权力,妇女、外邦人和奴隶则被排除在外 第 7 课希腊古典文化1. 史诗与戏剧( 荷马史诗 )2. 古代希腊是欧洲哲学的发源地;它冲破了宗教神话的束缚,力求用理性的思维去认识世界和解释世界;三大哲人: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史学之父:希罗多德历史 第 8 课古代罗马政治制度1. 罗马共和国时间: BC509 背景:罗马城邦实行共和制度,500 年共和国时期 2. 罗马帝国时间: BC27 内容:军事强人屋大维被元老院授予“奥古斯都”称号,罗马历史也就以此为标志进入帝国时代;政治上的统一和稳定,经纪上的繁荣和发展,文化的昌盛和发达,城市的涌现

6、和繁荣,就是这一历史时期的标志;梦汐整理。仅能保证及格的精简版。DESIGN BY LETHE(2012年会考之前 ),希望大家可以顺利的通过会考得到满意的成绩。3 罗马帝国成为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环地中海大帝国。东迄两河流域,西抵不列颠,北达多瑙河,南至北非;帝国的分裂:AD395年,分裂为以君士坦丁堡为都城的“东罗马帝国”( “拜占庭”) ;和以罗马城为都城的“西罗马帝国”;西罗马帝国末代皇帝在AD476 年被废:这一事件是西罗马帝国灭亡的标志,也是西欧古代史终结和中世纪开始的标志。3. 基督教的兴起时间: AD1世纪上半叶发源地:罗马帝国统治之下的巴勒斯坦地区的犹太人中创始人:相传为耶

7、稣(救世主“基督”)经典: 圣经,包括旧约全书和新约全书主张: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传播:西亚、北非、欧洲(392AD)第 9 课罗马法体系古代罗马人以军事立国,以法律治国。古罗马的法律体系堪称古代世界最为完备的法律体系。 起源“十二铜表法”(是平民与贵族斗争的结果)时间: BC451年至 BC450年价值:它是古代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典内容:债务法、继承法、婚姻法以及诉讼程序等各个方面;基本上是罗马人传统习惯法的汇编;表现出维护贵族和富裕平民利益的倾向意义:它体现出古代罗马人的法律精神(明文公示,按律量刑);改变了以往贵族随意解释法律的状况,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滥用权力;保护了平民的利益,规范了社会

8、生活;它为后来罗马公民法奠定了基础,成为罗马法体系的渊源“公民法”与“万民法”时间: AD212年内容:卡拉卡拉皇帝颁布的敕令使“公民法”与“万民法”逐渐统一影响:积极性:体现了罗马人崇尚法治的精神和追求法律地位平等的决心;对后来欧洲各国的法律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古代罗马人的法治精神和法律意识为后人树立了榜样局限性:它将奴隶排斥在法律对象之外,不具有任何权力 完备查士丁尼法典民法大全第 10 课伊斯兰教和阿拉伯帝国 伊斯兰教的产生时间: AD7世纪发源地:西亚的阿拉伯半岛创始人:穆罕默德梦汐整理。仅能保证及格的精简版。DESIGN BY LETHE(2012年会考之前 ),希望大家可以顺利的

9、通过会考得到满意的成绩。4 经典: 古兰经古兰经 价值: 它还记录了早期阿拉伯社会政治、经济、 军事和司法等方面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第 11 课奥斯曼帝国 奥斯曼(土耳其)人,原为西突厥一支AD1299年,奥斯曼一世宣布独立建国攻占君士坦丁堡内容: AD1453年攻陷君士坦丁堡,AD1457年,奥斯曼帝国迁都君士坦丁堡,改名伊斯坦布尔影响:控制了亚欧商路,长期战争与强征苛捐杂税,破坏了地中海区域原来的商业秩序和环境,迫使欧洲商人另行寻找通往东方的新航路。(新航路开辟的原因之一)中世纪经济中心的演变经济性质:自给自足的经济实体;社会职能:农村基本的经济和社会组织;阶级关系:农奴对领主有

10、人身依附关系;土地分配:领主自营地、农奴份地、自由农民份地;剥削方式:普遍采用劳役地租;耕作制:轮作制;14世纪后开始衰败原因:1. 生产力水平提高;2. 商品货币关系的渗透复兴原因:生产力的提高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手工业者和商人+封建领主 +经济利益;城市特征:规模有限,空间狭小,公共设施建设滞后,城市环境脏乱;城市自治目的:维护自身利益,营造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的环境;是主要政治目的;斗争手段:金钱赎买、武装斗争;斗争结果: 1. 部分城市获得了完全自治权,一些城市取得了部分;2.相当一部分城市限于自身力量,仍处于各级封建领主控制之下 第二册整理第 1 课 中华文明的摇篮1. 距今 1 万年前

11、后的新石器时代,人们学会了栽培谷物与驯养牲畜,开始农耕生活。2. 最迟至距今5000 4000 年前,中华大地文明的起源,已如满天星斗,八方雄起。其中,黄河中游的中原地区是部族迁徙、分和、冲突最为集中的区域,也是中华文明融合、梦汐整理。仅能保证及格的精简版。DESIGN BY LETHE(2012年会考之前 ),希望大家可以顺利的通过会考得到满意的成绩。5 诞生的核心地区。第 2 课 文献与考古中的夏文化1 夏朝建立之后进入了“小康之世”。 (家天下),夏朝已经具备了国家的基本特征。2 二里头遗址发现的大量文化遗迹和遗物,为夏史探究提供了重要而丰富的资料。第 3 课 商朝与青铜文化1.商朝的青

12、铜器主要是礼器。2.商朝甲骨文是我国目前所发现的比较成熟的汉字,甲骨文真实地记载了商朝社会各个领域的历史状况,为我们探究商史提供了第一手资料。第 4 课 封邦建国与礼乐文化1公元前1046 年,牧野之战打败商军,建立周朝,定都镐,史称“西周”。2. 封邦建国体制。“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的功效。第 5 课 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1.公元前 770 年,周平王迁都到洛邑,称为“东周”。2.东周又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3.百家争鸣是中国乃至世界古代史上学术思想最为灿烂的一页,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儒、法、道三家。4.儒家学派兴起于春秋,由孔子创始。孔子发展了周公的礼治思想,创造出“仁”这一核心观念,倡导“仁

13、者爱人”、 “克己复礼为仁” ,为“礼”输入了新的生命力。5.。孟子由“仁”发展出“仁政”。6.荀子重新解释孔子的“礼”,熔礼、法于一炉,7.法家以提倡“法治”为特色,倡导激进的功利主义,主张实行君主集权制度,废除世卿世禄、奖励耕战、富国强兵,受到当政者的欢迎。然而其提倡专制独断、严刑峻法等,消极面也十分明显。8.道家以老子为始祖。主张“无为而治”,幻想回到“小国寡民”的时代。第 6 课 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1.齐、楚、秦、燕、赵、韩、魏七个大国,史称“战国七雄”。2.商鞅变法后,迅速强大的秦国开始发起对六国的兼并战争。3.公元前 221 年,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帝国。4.中央政

14、府的最高官职为丞相(百官之长,“助理万机”) 、御史大夫(监察百官)、太尉(掌握军权) 、5.地方实行郡县制,郡县的长官均由朝廷直接任命。6.为秦始皇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字等,此外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建造驰道与直道,以保证政令的畅通;建筑长城,以抵御匈奴的侵扰;开边移民,以充实边地实力;焚书坑儒,以统一思想舆论。7.秦创立的中央集权体制,却成为我国历代王朝政治制度的蓝本。第 7 课 秦末农民起义1.陈胜、吴广揭竿而起,揭开了秦末农民大起义的序幕。2.秦朝灭亡后,刘邦与项羽展开了长达四年的“楚汉战争”,最终刘邦打败了项羽。3.公元前 202 年,刘邦即皇帝位,建立汉朝,史称“西汉”。梦汐整理。仅

15、能保证及格的精简版。DESIGN BY LETHE(2012年会考之前 ),希望大家可以顺利的通过会考得到满意的成绩。6 第 8 课 大一统帝国的重建1.汉朝,在继承郡县制的同时,又封同姓王为诸侯,形成郡县与封国并行的局面。最终导致了“吴楚七国之乱”。2.文帝、景帝时期,采取“清静无为”、 “与民休息”的政策,倡导以农为本,多次下诏减天下百姓的田租;又废除了秦朝留存下来的族诛、连坐等严刑苛法。这一系列轻徭薄赋、省刑约法的措施,为社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形成了“吏安其官,民乐其业”的社会景象,史称“文景之治”。3.汉初的“无为而治”政策,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恢复,但豪族的势力也随之膨

16、胀壮大,土地兼并、贫富分化等社会不稳定因素越来越凸显。第 9 课 汉武帝时代1.汉武帝为加强皇帝集权,有意裁抑丞相职权,起用身边的亲信近臣,让他们参与朝廷军国大事的讨论。建立:内外朝制度。2.汉武帝还创设刺史制度,以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监督和控制。3.颁布“推恩令” ,削弱诸侯王的权力。4.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表法里)5.汉武帝时期,河西四郡。第 10 课 东汉的兴衰1.刘秀,公元25 年,重建汉朝,史称光武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2.东汉后期,地方豪强势力不断膨胀,演变为地方割据势力后,对中央集权的统一王朝构成巨大威胁。第 11 课 割据与分立1. 220 年,曹丕废汉建魏,定都洛阳,史称“曹魏”。2.221 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3.229 年,孙权正式称帝,国号吴,定都建业(今江苏南京),史称“孙吴” 。三国鼎立的格局最终形成。4. 汉末,经济中心南移。第 12 课 南北对峙与民族融合1.鲜卑族拓拔部建立政权,国号魏,史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