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50分钟练考二试题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2879657 上传时间:2018-08-26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27.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语文50分钟练考二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三语文50分钟练考二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三语文50分钟练考二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三语文50分钟练考二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三语文50分钟练考二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50分钟练考二试题(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 届高三语文练考二第 1 页 共 4 页2017-07-26 高 2018 届高三语文练考(二)(满分 85 分,考试时间50 分钟。请将选择题答案按照题号填涂到机读卡的相应位置。)一、 单选题。(共 15 题,每小题 3 分,共 45 分。) 1.下列成语使用正确的是( 3 分) 刘勰其名不以官显,却以文彰,惨淡经营写出的文心雕龙奠定了他在中国 文学批评史上的地位。 很多混血儿天生就眼睛深凹,鼻梁挺直,像Baby一样头发卷曲,身材苗条,好 似芝兰玉树,甚是出众。 国难当头多少爱国志士们前赴后继,毁家纾难,他们的精神深深地鼓舞着人民 的斗志。 如果的确是那样的话,作为西部最好球队之一的

2、火箭将拥有一个合理的时机与 马刺队、太阳队分庭抗礼。 小巧清秀的字体犹如美女簪花, 却又隐约带着一股遒劲。 历尽艰辛终于到达华山之巅,放眼望去,浮云缥缈,悬崖峭壁已在脚下,登高 自卑之感油然而生。A. B. C. D.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 分) A百年名校西安中学2005 年迁校至北郊后,用十余年时间让人们再次见证了她 的辉煌。 B我国首部大型实景历史舞剧长恨歌,一开始就采用“幻影成像”与舞台真 人的互动,营造唐朝众侍女穿越时空向人们跑来的震撼意境。 C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解振华曾表示,雾霾天气能否根治,关键在于能不能转 变发展方式、消费方式,提高公众和全社会保护环境、应对气

3、候变化的意识是很 重要的。 D如果我们只关注眼前的分数,而看不到分数之外的成长, 或只关注所谓成长的 快乐而忽视成长过程中的付出与努力,就会背离我们的初衷。 3.下列句中划线的“而”字分类正确的一组是(3 分)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夫诸侯而骄人则失其国,大夫而骄人则失其家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A./B. C.D. 4.与“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中“何”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 分) A豫州今欲何至?B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C今日

4、之事何如?D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5.对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3 分) 儿寒乎?欲食乎?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2018 届高三语文练考二第 2 页 共 4 页2017-07-26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觚乎? 异乎三子者之撰 A相同,不同B不同,相同 C不同,相同D各不同 6.下列各句“其”字意义判断正确的一组是(3 分) 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佩缤纷其繁饰兮失其所与,不知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A相同,不同B相同,相同 C

5、相同,相同,D相同,其他都各不同 7.下列划线的字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3 分) A燕王,吾所立B赢闻如姬父为人所杀 C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D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8.下列句中“为”字词性不同的一项是(3 分) A如姬为公子泣,公子使客斩其仇头B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C能以经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 D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9. 与“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的“焉”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 分) A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B且焉置土石 ? C永(永州)之人争奔走焉D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 10.下列各句“也”字翻译不同的一项是(3 分) A死生,昼夜事也B城北徐公

6、,齐国之美丽者也 C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D. 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11. 与“自以寿不得长”的“以”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 分) A夫夷以近,则游者众B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C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D皆以美于徐公 12.下列句中“因”字用法和意义判断正确的是(3 分)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因击沛公于坐 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 祥符中,因造玉清宫,伐善取材,方有人见之A相同,不同B相同,相同 C相同,相同D不同,相同 13.下列“者”字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 分) A今者项庄舞剑,其意常在

7、沛公也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 B此三者,吾遗恨也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免焉 C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自命“蟹壳青” D而记游者甚众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2018 届高三语文练考二第 3 页 共 4 页2017-07-26 14. 与“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的“之”用 法和意义相同的是( 3 分) A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B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C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D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15.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用法和意义判断正确的是(3 分) 乃设九宾礼于庭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 臣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请奉命求

8、救于孙将军。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君幸于赵王 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鲁肃闻刘表卒,言于孙权曰 AB CD二、名篇名句默写( 10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空缺的部分。(每空1 分) 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中人幸福生活的语句:_,_ 。 桃花源记中描绘桃花林草美花繁的语句是:_,_ 。 三峡中从色彩上对三峡景物进行描写的句是: _ ,_ 。 三峡中从侧面烘托山峰陡峭幽邃的一句是:_ ,_ 。 三峡 中引用渔歌反衬三峡深秋清幽寂静的句子是:_, _ 。 三、文言文阅读( 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以下1719 题。 李士谦,字子约,赵郡平棘人也。髫龀丧父,事母以孝闻。年十二,魏广平王赞

9、辟开 府参军事。后丁母忧,居丧骨立。赵郡王睿举德行,称疾不就。和士开亦重其名,将 讽朝廷,擢为国子祭酒。士谦知而固辞,得免。 士谦家富于财,躬身节俭,每以振施为务。州里有丧事不办者,士谦辄奔走赴之, 随乏供济。有兄弟分财不均至相阋讼士谦闻而出财补其少者令与多者相埒兄弟愧 惧更相推让卒为善士。有牛犯其田者,士谦牵置凉处饲之,过于本主。望见盗刈其禾 黍者,默而避之。其家僮尝执盗粟者,士谦慰谕之曰:“穷困所致,义无相责。”遽 令放之。 其后出粟数千石,以贷乡人,值年谷不登,债家无以偿,皆来致谢。士谦曰:“吾 家余粟,本图振赡,岂求利哉!”于是悉召债家,为设酒食,对之燔契,曰:“债了 矣,幸勿为念也。

10、”各令罢去。明年大熟,债家争来偿谦,谦拒之,一无所受。至春, 又出粮种,分给贫乏。赵郡农民德之,抚其子孙曰:“此乃李参军遗惠也。”或谓士 谦曰:“子多阴德。”士谦曰:“所谓阴德者何?犹耳鸣,己独闻之,人无知者。今 吾所作,吾子皆知,何阴德之有!” 开皇八年,终于家,时年六十六。赵郡士女闻之,莫不流涕曰:“我曹不死,而 令李参军死乎!”会葬者万余人。乡人条其行状,诣尚书省请先生之谥,事寝不行。 遂相与树碑于墓。【注】阋(x ) 讼: 争吵。埒( li )相等。 (选自隋书 ? 隐逸传有删减)2018 届高三语文练考二第 4 页 共 4 页2017-07-26 17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

11、一项是()(3分) A有兄弟分财不均 / 至相阋 / 讼士谦 / 闻而出财补 / 其少者 / 令与多者相埒 / 兄弟愧 / 惧更 相推/ 让卒为善士。 B 有兄弟分财不均 / 至相阋讼 / 士谦闻而出财 / 补其少者 / 令与多者相埒 / 兄弟愧惧 / 更相 推让/ 卒为善士。 C 有兄弟分财不均至 / 相阋讼 / 士谦闻而出财补 / 其少者 / 令与多者相埒 / 兄弟愧 / 惧更相 推/ 让卒为善士。 D 有兄弟分财不均至 / 相阋讼士谦 / 闻而出财 / 补其少者 / 令与多者相埒 / 兄弟愧惧 / 更相 推让/ 卒为善士。18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士谦幼

12、年丧父,对母亲格外孝顺。后来母亲去世,他为母亲服丧,消瘦得只剩下 皮包骨头,憔悴不堪。 B李士谦乐善好施,对州中因办丧事而兄弟分财不均的人家,他常常拿出自己的钱来 平息矛盾,使人向善。 C李士谦对于给他人的恩惠和人们对自己的赞誉常常看得很淡,认为自己的所作所为 算不上真正有阴德。 D李士谦在乡郡百姓的心中威望很高,故去时甚至有百姓愿代其而亡,大家自发地为 李士谦树碑来纪念他。 1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其家僮尝执盗粟者,士谦慰谕之曰:“穷困所致,义无相责。”遽令放之。(5 分) 译文: _ 乡人条其行状,诣尚书省请先生之谥,事寝不行。(5 分) 译文: _

13、四、写作( 14 分) 20.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联想和感悟,写出文章的题目和第一段。 最近微信朋友圈流行着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小男孩和一个小女孩在玩耍。小男孩 收集了很多石头,小女孩有很多的糖果。小男孩想用所有的石头与小女孩的糖果做个 交换,小女孩同意了。小男孩偷偷地把最大和最好看的石头藏了起来,把剩下的给了 小女孩。而小女孩则如她允诺的那样,把所有的糖果都给了小男孩。那天晚上,小女 孩睡得很香,而小男孩却彻夜难眠。他始终在想:小女孩是不是也跟自己一样,藏起 了很多糖果? 这则故事引发你怎样的联想和感悟? 总体要求: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鲜明,不得套作。 具体要求:写出文章的题目和第一段。题目要求简洁明了,能体现观点。 不少于 120 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