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10月月考试卷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2879630 上传时间:2018-08-26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85.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语文10月月考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三语文10月月考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三语文10月月考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三语文10月月考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三语文10月月考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语文10月月考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10月月考试卷(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三语文 10 月月考试卷总分 150 分第卷( 30分)一、 ( 12 分,每小题3 分)1、下列各组加点的字的读音不全不同的一项是A、伺机/侍候上溯/朔风引擎/欲擒故纵B、纸鸢/游弋重听/重围绥靖 /半身不遂C、挣钱/挣扎怃然/安抚瞅一眼 /啾啾声D、偌大/怯懦积攒/编纂簇拥 /怵目惊心2、下列各组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项是A、聚讼无法企及与事无补心悦臣服曲境通幽B、程式最后通谍庸人自忧哀声叹气无以伦比C、防犯诈取血汗宁缺勿滥传种接代个中三味D、起迄优哉游哉天崖海角尸味素餐思维定式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都正确的一句是A、这首写尽生离死别的伉俪之情的词作,从诗人创作动机到内容,都是梦

2、和诗的胶着(诗人原是醒着做梦的人) 。由此可见,对往事的追忆,在人性中是多么根深蒂固!B、这家银行人员富余,下属支行太多,问题一发生,当然就尾大不掉,很难及时妥善处理。C、范志毅早已不是上海足坛的“大佬”,可是从他的行迹来看,他与上海足坛仍是藕断丝连。D、老作家没有陶醉于著作等身的辉煌业绩,而是与我侃侃而谈他的所感、所悟、所想、所盼, 依然是那样深沉睿智。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语意明确的一项是A、他大学时读过不少历史类、哲学类、文学类和宗教类的著作,对他影响最深的,主要是中国儒学和禅宗的公案那些呈现人生智慧的小故事。B、在一些贫穷的地区,人们为满足基本的生活需要不得不破坏生态环境,是一种源

3、自贫困的压力;但在其他地区,破坏却主要来自“致富的压力”。C、国际间的电话交谈有相当一部分要通过高悬于世界各大洋上空的3.6 万公里高处的国际通信卫星来进行,这些卫星每天要传送难以胜数的通话信号。D、开口闭口要对大陆发动圣战,善于给美国主子舔腚的陈水扁忽略了一件“小事”: “圣战”是美国人头疼的词语反美武装在“圣战”的旗号下,要了美国近两千名士兵的命。二、 ( 12 分,每小题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 题。如同诗文的情感因素一样,在造型艺术部类,线的因素体现着中国民族的审美特征。线的艺术又恰好与情感有关, 正如音乐一样, 它也是在时间过程中展开。这种情感抒发大都在理性的渗透、制约和控制

4、下,表现出一种情感中的理性的美。所有这些特征也在一定程度和意义上出现在以抽象线条、体积为重要因素的标准的空间艺术部类的建筑中,构成中国民族建筑某些基本特色。从新石器时代的半坡遗址看,方形或长方形的土木建筑体制便已开始,它终于成为后世主要建筑形式。在诗经等古代文献中,有“如翚(hu,古书中指一种五彩羽毛的野鸡)斯飞”、 “作庙翼翼”之类的描写,可见当时建筑已颇具规模,并且具有审美功能。从“翼翼”“斯飞”来看,大概已有舒展如翼、四宇飞张的艺术效果。但是,对建筑的审美要求达到真正高峰则要到春秋战国时期。当时一股所谓“美轮美奂”的建筑热潮随着社会新阶段的到来,也盛极一时地蔓延开来。先秦典籍中多有筑台建

5、室的记载,例如墨子非乐中说吴王夫差筑姑苏台七年不成,左传庄公三十一年有春、夏、秋三季筑台的记述,国语齐语有齐襄公筑台等等。“美哉室,其谁有比乎” ( 左传昭公二十六年) , “台美乎”( 国语晋语) ,如此等等。不只是为避风雨,而且追求使人赞叹的华美,日益成为贵族们的一种重要需要和兴趣所在。这股建筑热潮大概到秦始皇并吞六国后大修阿房宫而达到最高点。据文献记载,二千余年前的秦代宫殿建筑是相当惊人的:“秦每破诸侯, 写放其宫室, 作之咸阳北阪上, 南临渭,自雍门以东至泾、 渭,殿屋复道,周阁相属 , ”“始皇以为咸阳人多,先王之宫廷小, 乃营作朝宫渭南上林苑中。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

6、, 上可以坐万人, 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驰为阁道, 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巅以为阙 , ”( 史记秦始皇本纪 ) 。从这些文字材料可以看出,中国建筑一开始就不是以单一的独立个别建筑物为目标,而是以空间规模巨大、平面铺开、相互连接和配合的群体建筑为特征的。它重视的是各个建筑物之间的平面整体的有机安排。当年的地面建筑已不可见,但地下皇陵的规模格局也相当清楚地表明了这一点。从现在发掘的极为片断的皇陵前沿的兵马坑情况看,那个场面简直是不可思议的雄伟壮观。从这些泥俑的身材状貌到建筑材料(秦砖) 的厚大坚实, 也无不显示出那难以想象的宏大气魄。这完全可以与埃及金字塔相比美。不同的是,它是平面展开的整体复杂

7、结构,而不是一座座独立自足的向上堆起的比较单纯的尖顶。“百代皆沿秦制度” 。建筑亦然,它的体制、风貌大概始终没有脱离秦代奠定下来的这个基础规范。秦、汉、唐、宋、明、清建筑艺术基本保持了和延续着相当一致的美学风格。5、下列对第一段中“这些”指代的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线的艺术大都与表现出理性美的情感有关,是在时间过程中展开的。B、在时间过程中展开的与情感有关的线的艺术,其情感大都表现出理性美。C、线的艺术是在时间过程中展开的,大都表现出一种含有理性美的情感。D、与情感有关,在时间过程中展开的大都表现出一种理性美的艺术,叫作线的艺术。6、下列对中国建筑的美学风格的概括,不准确的一项是A、现在发

8、掘的极为片断的皇陵前沿的兵马坑,显示了中国建筑的雄伟壮观。B、 史记秦始皇本记中有关秦代宫殿建筑的描写,反映了中国建筑逶迤交错的特征。C、泥俑的身材状貌与建筑材料的使用,显示了其古朴稚拙的艺术风格。D、中国建筑重视各建筑物之间的平面整体的安排,反映了其追求浑然一体的特点。7、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A、自秦以后,中国历代建筑艺术的美学风格虽有发展,但基本没有脱离已定的基础规范。B、方形或长方形的土木建筑体制成为后世主要的建筑形式,与汉民族的审美心理特征有重要关系。C、兵马俑与金字塔整体结构特点不一,但完全可以与之相比美,显示了不同民族建筑艺术之间相通相融。D、线的因素体现着中

9、国民族的审美特征,因而大大影响了中国民族建筑中一些基本特色的形成。三、 ( 9 分,每小题3 分)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 题。蔡邕字伯喈,陈留围人也。邕性笃孝,母亲滞病三年,邕自非寒暑节变,未尝解襟带,不寝寐者七旬。少博学,好辞章、数术、天文,妙操音律。桓帝时,中常侍徐璜等五侯擅恣,闻邕善鼓琴,遂白天子,敕陈留太守督促发遣。邕不得已,行到偃师,称疾而归。闲居玩古,不交当世。感东方朔客难及杨雄、班固之徒设疑以自通,乃斟酌群言,韪其是而矫其非,作释诲以戒厉云尔。建宁三年,召拜郎中,校书东观。迁议郎。邕以经籍去圣久远,文字多谬,俗儒穿凿,疑误后学。熹平四年,乃与杨赐等奏求正定六经文字。灵帝许

10、之,邕乃自书丹于碑,使工镌刻立于太学门外。于是后儒晚学,咸取正焉。其观视及摹写者,车乘日千余辆,填塞街陌。初平元年,拜左中郎将,从献帝迁都长安,封高阳乡侯。董卓宾客议欲尊卓比太公,称尚父。卓谋之于邕,邕曰:“太公辅周,受命翦商,故特为其号。今明公威德,诚为巍巍,然比之尚父,愚意以为未可。宜须关东平定,车驾还返旧京,然后议之。”卓从其言。及卓被诛,邕在司徒王允坐,殊不意言之而叹,有动于色。允勃然叱之曰:“董卓国之大贼,几倾汉室。君为王臣,所宜同忿,而怀其私遇,以忘大节!今天诛有罪,而反相伤痛,岂不共为逆哉?”即收付廷尉治罪。邕陈辞谢,乞黥首刖足,继成汉史。士大夫多矜救之,不能得。太尉驰往谓允曰:

11、“伯喈旷世逸才,多识汉事,当续成后史,为一代大典。且忠孝素著,而所坐无名,诛之无乃失人望乎?”允不纳。邕遂死狱中,时年六十一。缙绅诸儒莫不流涕。北海郑玄闻而叹曰:“汉世之事,谁与正之!”兖州、陈留间皆画像而颂焉。(节选自后汉书蔡邕传)8、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释海以戒厉云尔厉:勉励B、邕在司徒王允坐坐:做客C、所宜同忿,而怀其私遇遇:知遇之恩D、即收付廷尉治罪收:留下,不让离开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卓谋之于邕B、邕以经籍去圣久远,文字多谬,刑于寡妻,至于兄弟百姓皆以王为爱也C、其观视及摹写者D、兖州、陈留间皆画像而颂焉无他焉,善推其所为

12、而已矣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10、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蔡邕侍奉母亲极为孝顺,他的母亲曾卧病三年,蔡邕连续七十天没有脱过衣服,也没躺下睡过觉。B、熹平四年,蔡邕与杨赐等人奏请订正六经中的文字。灵帝批准后,蔡邕派人把经书雕刻在石碑上,让晚生后学都来寻找经书中的错误,以便集思广益,结果应者云集。C、董卓的门客想让董卓尊比姜太公,称为尚父,于是董卓向蔡邕问计,蔡邕义正词严地表达了自己的看法,让董卓打消了念头。D、蔡邕其实并未依附董卓,只是感念董卓对自己的赏识和重用,但却被王允夸大罪行,致使一代大儒惨死狱中,也给汉史研究带来重大损失。第卷( 120分)四、 ( 23 分)11、请把文言

13、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 分)(1)感东方朔客难及杨雄、班固之徒设疑以自通。(3 分)翻译:(2)殊不意言之而叹(3 分)翻译:(3)而所坐无名,诛之无乃失人望乎?(3 分)翻译:12、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8 分)秋夜寄邱二十二员外 注 韦应物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注:邱二十二员外即正在临平山学道的邱丹。( 1)将这首诗的前两句与后两句对照着赏读,你发现这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表现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4 分)(2)你从后两句诗的“空”“落”两字中读出了什么味?请写出你的赏析。(4 分)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4、6 分)(1),。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李白 将进酒)(2)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 纵有健妇把锄犁,。 (杜甫兵车行 )(3)乐岁终身饱, 凶年免于死亡;,。 ( 孟子 齐桓晋文之事 )五、 ( 22 分)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 题。贝壳末碎小城萨拉曼卡十分紧凑,不管你怎么走,只要找得到中间像一个方形老城堡似的市政广场,怎么也迷不了路。 几乎所有的街道都从那里伸展出来,每次走得有点迷糊了,就再回到那里重新开始,几次下来,已熟如故土,不再有迟疑的步履。但是, 对于欧洲小城, 千万不能这么套近乎。你以为已经了如指掌,实际上恐怕连边沿都没有摸着。特别是那些只给你提供一二个亮点

15、的小城,更要另眼相看。一二个亮点,是醇化过后的简明,背后躲着大量被省略的文章。萨拉曼卡在市政结构上的亮点是那个广场,而在精神结构上的亮点却是大学。萨拉曼卡大学没有围墙,因此够不成表面上的中心。转弯抹角都是大学的某系某科,连城里的一切纪念品商店都在出售与大学有关的物件。事情一与大学相连,便立即变得深不可测,更何况萨拉曼卡大学是西班牙最古老的大学。我曾在一本历史书上读到过,哥伦布出发远航前为了进一步熟悉与航海密切有关的天文学知识,曾特地来到萨拉曼卡,与几位博学的修士探讨,这些修士,当时好像就是萨拉曼卡大学的教授。那么小小的萨拉曼卡,早在哥伦布时代就已经是学术研究中心,它在欧洲人发现新大陆之前已经对

16、辽阔的未知世界有过推测和遥望,而且懂得从天文学的高度来设计航线。因此,它小不堪言又大而无边。哥伦布到这里来的具体行踪当然是不可能找到参证的了,但我愿意带着冒险家出发前的心境在这些安静的街道间走走,想想安适如何怂恿了冒险,小街如何觊觎着大海。正这么走着,我突然停步,在一个街口看到了一幢古老又巨大的建筑,浑身是古朴的土黄,但满墙却雕满了贝壳!对大海的渴望如此不言而喻,又把这种渴望展现得如此气派。我连忙拉住两个学生模样的年轻人打听,他们说,这楼叫贝壳屋,建于十五世纪末,至今已有五百多年。我在心底暗暗一算,那正是哥伦布准备出发的年代。贝壳屋有台阶可上,无人阻拦。进去几步就是一个洞窟般的大厅,四周古柱森然。此时已是黄昏,天色黯然,大厅古柱间更是阴气森森,像是不小心误入了一个酋长的巢穴,一个恐怖的王府,但我心里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