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新起点考试历史卷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2879371 上传时间:2018-08-26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535.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新起点考试历史卷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三新起点考试历史卷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三新起点考试历史卷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三新起点考试历史卷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三新起点考试历史卷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新起点考试历史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新起点考试历史卷(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三新起点考试历史卷一、选择题部分( 25小题,共 50 分)1、下列来自课本目录的标题,其表述实际上已隐含着作者某种价值判断的是 A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B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 C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D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 2、辜鸿铭在北京大学任教时梳着小辫走进课堂曾引起学生们哄堂大笑,辜平静地说: “我头上的辫子是有形的, 你们心中的辫子却是无形的。 ”辜鸿铭所言的 “心中的辫子” 主要喻指 A孔孟之道 B程朱理学 C民主平等 D传统观念 3、为了避免各家竞相降价揽载的“自杀性竞争” ,18781884 年,刚刚成立不久的轮船 招商局与英国的太古、怡和公司三次达成协议齐价合同,中

2、外公司在各条航线 上共同议定统一的价格,确定水脚收入和货源分配方案。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其争“利”思想一开始就是不现实的 B招商局的经济实力得到了外商的认可 C 其主要目的是从根本上驱逐外国侵略势力 D 与外商相互勾结,损害了国家的利益 4、对下图中“美元是我们的货币,却是你们的麻烦”理解正确的是A美国坚持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 B美国经济总量不再居各国之首 C 美元在世界货币中有特殊地位 D美元在国际货币中居弱势地位 5、 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 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这里将“一切民族甚至最野 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

3、的最主要手段是A资本输出B武力威逼C人口流动D商品输出 6、世贸组织的成立进一步推动了经济全球化,但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前的经济全球化 实际上只是“半球化” ,其主要原因是 A不结盟运动兴起 B经济互助委员会成立 C 两极格局的存在 D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 7、 耒耜经记载:“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 江东之田 器尽于是。”材料所描述的农具是下面的A B C D 8、下列关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确立了美元在国际贸易体系中的统治地位 B有利于美国进行大规模的商品输出 C 它消除了二战后初期阻碍国际贸易的外汇管制 D. 它是世界上第一个以法律形式调整国际贸易关系

4、的体制 9、 “圣人之所以为圣人,只因他的心全是天理而没有搀杂人欲,并不是因他无所不知。 所以,只是从知识与才能上学圣人,只知道钻研书本,考索名物,比拟形迹,结果是知 识愈广,人欲愈滋,才能愈多,天理愈蔽。”请问这是哪一学派的观点? A.陆王学派 B.程朱学派 C.浙东学派 D.洋务派 10、下表是中国纱厂 19151919 年的盈利指数,这组数据直接表明 年份盈 利 指 数 (%) 1915 -4.38 1916 7.61 1917 36.93 1918 21.43 1919 70.56 A.民族工业在曲折中呈现发展的势头 B.中国纺织业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 C.轻工业产品在政府政策的扶持下

5、大量出口 D.帝国主义是阻碍民族工业发展的最大障碍 11、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先生指出: “先行工业化国家在19 世纪后期就已经转入现 代增长模式。”这里的“先行工业化国家在19 世纪后期”的“现代增长模式”是指: 依靠资本原始积累发展;依靠科学技术发展;依靠提高劳动生产率发展;依靠殖 民扩张和倾销商品 A B C D 12、英国前首相丘吉尔说:“我宁愿失去一个印度,也不愿失去一个莎士比亚。”英国的 思想文化曾经在世界文明发展史中发挥过重要的作用,增添了英国文化魅力。能够体现 以上叙述的科技、思想和文化成就的是:古典政治经济学;经典力学体系;生物 进化论;空想社会主义A B C D 13、

6、“因为法律的规定是任意的(人为的) ,而自然的指示则是必然的。此外,法律的规 定是人们约定的结果,并非产生于自身(自然的产物);而自然的指示则与生俱来(源 于自身) ,并非人们之间约定的产物。 ”这体现以下哪些人的观点 A. 孟德斯鸠 B. 智者学派 C. 柏拉图 D. 亚里士多德 14、1859 年,泰晤士河畔耸立起一座95 米高的新建筑,里面安置着当时英国最大的一 座钟重达15 吨. 分针长度超过 4 米的“大笨钟”,它的出现传递了一种崭新的时间 观念标准时。这说明 A. 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 B. 工业革命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C. 时钟的发明引发了技术创新的连锁反应 D.

7、 科学发明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15、英国曼彻斯特的工厂主曾浪漫地想着:“如果每个中国人的衬衣下摆长一英寸,我 们的工厂得忙上数十年 ! ” 。而鸦片战争 10年后英国人看到的中国情形是: “在收获完毕 后,农家所有的人手不分老少,都一起去上梳棉、纺纱和织布。这个国家910 的人都 穿这种手织的衣料,其质地各不相同,从最粗的粗棉布到最细的本色布都有。生产者所 用的成本简直只有原料的价值。 ”该材料反映了:英国商人想用经济手段打开中国大 门;自然经济对工业品的顽强抵抗;英国商人很难通过正常的贸易打开中国市场; 英国由此展开了罪恶的鸦片贸易 A B C D 16、 在不同的时期,只有那些根据自己的

8、国情和时代的需要做出了正确战略判断的国家, 才能获得历史的青睐。能够证明这一观点的是 A新航路开辟后的西班牙和葡萄牙 B大危机后的罗斯福新政 C 工业革命后的晚清政府 D20世纪 80 年代的苏联改革 17、 “报纸支持这种狂热;政府许可这种狂热;人民不惜为它而解囊。”这是 19 世纪初 英国媒体对铁路兴起的报道。以下历史现象中,同时得到舆论、政府、民间几方面支持 的是 A西欧的新航路开辟 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C 中国的新文化运动 D英国宪章运动 18、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五年计划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 因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社会主义不再是空想家的梦,它是发

9、展中的事业。”这 表明他 A. 是一个坚定的社会主义者B. 对资本主义经济运行机制充满失望和忧虑 C. 赞赏苏联的计划经济模式 D. 认识到了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必然性 19、以诗词为内容的书法作品常被置于特定的场所作为装饰。以下诗词内容与装饰场所 的设计,恰当的一项应该是 A某夫妇卧室中:“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B某酒店大厅中:“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C 某公园小亭中:“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D 某校教学楼内:“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20、 现代著名美术家王承利认为, 中国绘画强调“意足不求颜色似”, 西方绘画强调“度 物象而取其真”。 两者不同的

10、绘画要求体现了中西文化深层次的差异。对比下列两幅画, 这种差异主要是听琴图圣母圣子图 A农耕文明与工业文明的差异 B儒家自我道德人格要求与人文主义的差异 C 专制统治与民主政治的差异 D追求审美意境与反映现实生活的差异 21、明末文人袁宏道说,江南地区出版业繁荣,不少书籍“原板未行,翻刻踵布”。与 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因素是当时:商品经济繁荣;市民文学兴盛;印刷工艺提 高;专制政治强化 A B C D 22、下列各项史料中,能够反映南宋都城临安面貌的是 A (崇仁坊北街)一街辐辏,遂倾两市,昼夜喧呼,灯火不绝。 B有大市,自余(其余)小市十余所。大市备置官司,税敛既重,时甚苦之。 C 酒楼歌馆,

11、直至四鼓方静,而五鼓朝马将动,其有趁早市者,复起开张,无论 四时皆然。 D 郭(廓)城绕宫城南,悉筑为坊,坊开巷。坊大者容四五百家,小者六七十家。 23、 意大利建筑师布鲁内莱斯基在14201436年间为佛罗伦萨大教堂建造一个41米宽、 106米高的大圆顶, 不再完全封闭 , 而是在上面开有让阳光照射进来的窗洞。该设计反映 出: A.启蒙运动的光辉照耀人们前进 B.欧洲已告别专制迎来新的曙光 C.新宗教理念开始支配人类行为 D.人类摆脱束缚奔向自由的精神 24、有人说洋务运动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这里的“柳”是指 A. 出现新的经济因素和阶级力量 B. 增强封建统治力量 C 抑

12、制了外国经济实力的扩张 D.引进近代科学技术 25、判断下列中国古代人认识世界的观点,属于唯物论观点的是:“天行有常,不为 尧存,不为桀亡”;“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天不变,道亦不变” ; “天地合气,万物自生” ;“生植与灾荒,皆天也;法制与悖乱,皆人也,二之而 已。其事各行不相预,而凶丰理乱出焉” ;“理在先,气在后” A B C D二、非选择题部分( 3 题,共 50 分)26、 (15 分)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创新是确保经济发展活力的重要手段。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它(田纳西水利工程管理局)代表现代政府中一种真正新颖而富于想像力的设 计, 它将不受那些不相干的国家

13、界限的禁制,而且将是独立经营的、政府所有的公司 一旦开始运作,它将指挥自己的经营活动,偿还国会投资,并将其“利润”投入进一步 开发工作。它的逐年的经费筹措(与管理)既不依靠州议会,也不依靠国会。这乃是政府企业经营活动的一般特点。 罗林斯编合作共和国:1933年田纳西河流域法 (1)材料一中的田纳西水利工程管理局成立的背景有哪些? (2 分)为什么说它“代表 现代政府中一种真正新颖而富于想像力的设计”?(3 分)材料二:历史学家尤 ?叶梅利亚诺夫撰文写道,“斯大林确实放弃了新经济政策,但对斯 大林作用的评价不应该脱离当时的时代。那时候主要注重实际成就,不太注重为了促进 经济增长付出了多大代价这样

14、的问题。当斯大林逝世之际,他给俄罗斯留下什么?俄罗 斯当时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强国! ” (2)材料二主张应主要从哪些角度评价斯大林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2 分)结合所学 知识,从上述角度分析斯大林“放弃”新经济政策的合理性。(4 分)材料三:“五年计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一部分,主要是对全国重大建设项目、生 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做出规划,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 但 2006 年 3 月 14 日,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了“十一五规划”纲要,首次将延续 了五十多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计划”表述改为“规划”。2010 年中共十七届五 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十二五规划”中

15、,从“国富”到“民富”的转变,缩小贫富差距、 增强社会的公平正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成为公众关注的亮点。 (3)从体制的角度说明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2 分)结合材料,分析从“五年计划” 到“五年规划”体现了中国政府的经济发展理念有何变化?(2 分)27、 (20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13 世纪的中国在近代化方面进展显著。比如其独特的货币经济、纸币、流通 证券,其高度发达的茶叶和盐业企业,其对于外贸(丝制品和瓷器)的倚重,以及各地 区产品的专门化等等。在社会生活、艺术、娱乐、制度和技术诸领域,中国无疑是当时 最先进的国家。 它具有一切理由把世界上的其他地方仅仅看作蛮夷之邦。13世纪的中国 人, 成了中华文明所曾经产生出的最精巧和最有教养的人格类型。从他们的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