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教学反馈二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2879255 上传时间:2018-08-26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38.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教学反馈二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三教学反馈二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三教学反馈二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三教学反馈二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三教学反馈二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教学反馈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教学反馈二(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高三教学反馈二一、语言文字运用(15 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3 分)作为现代科技与文化进步的结晶,大剧院已逐渐成为城市现代化文明的标志。即将建成的江苏大剧院坐落于扬子江畔,外观好似八方而来的四滴水珠,饱满光润,尽显水之灵动,又如莲花绽放。A. 熔合汇聚玲珑剔透 B. 熔合会聚玲珑剔透C. 融合汇聚晶莹剔透 D. 融合会聚晶莹剔透 答案: C 2.诗人常藉桃花比喻美丽的女子。下列诗歌中的桃花,不具此喻意的一项是 () (3 分)A一夜清风动扇愁,背时容色入新秋。桃花眼里汪汪泪,忍到更深枕上流。 B每坐台前见玉容,今朝不与昨朝同。良人一夜出门宿,减却桃花

2、一半红。 C浅色桃花亚短墙,不因风送也闻香。凝情尽日君知否,还似红儿淡薄妆。D暮春三月日重三,春水桃花满禊潭。广乐逶迤天上下,仙舟摇衍镜中酣。 答案: D 3. 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 (3 分)A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B含风鸭绿粼粼起,弄日鹅黄袅袅垂。C端州石工巧如神,踏天磨刀割紫云。D绿暗红稀出凤城,暮云楼阁古今情。 答案: C A项“横笛”“红旗”借指行军将士。B 项“鸭绿”“鹅黄”借指春水、垂杨。C项 使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石头比喻为“紫云”。D 项“绿”借指叶子, “红”借指花。4. 下列对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 “解褐”,

3、谓脱去布衣,担任官职。 B “外姻”,由婚姻关系而结成的亲戚。 C “临幸”,专有名词,特指古代帝王亲自到达某处。 D “博士”,是古代对学问广博的学者的称呼。D (博士: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5. 下面对唐代“以胖为美”的具体原因的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3 分)唐代繁荣昌盛,正如诗圣杜甫诗句所记: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人们有 条件按照自己的喜好穿衣吃饭。唐代开放兼容并包,使唐人充满自信,使大唐成为一个高度开放的国家。据不完全统计,当时与唐交往的国家有130 多个。不同文化的影响、交融,使 唐人眼界十分开阔,不拘于旧有的审美情趣,不惧怕身体的丰满甚至肥胖。唐代开国皇

4、帝李渊的外祖父是鲜卑大贵族,也就是说李唐皇室的血统中有鲜卑血统,而鲜卑族的游牧生活需 要的是剽悍、健硕的体魄。A国力强盛,丰衣足食B兼容并包,高度开放 C充满自信,不怕肥胖D鲜卑血统,健硕为美 答案: B 二、文言文阅读(18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 题读江南录王安石故散骑常侍徐公铉奉太宗命撰江南录,至李氏亡国之际,不言其君之过, 但以历数存亡论之。虽有愧于实录,其于春秋之义,箕子之说,徐氏录为得 焉。然吾闻国之将亡必有大恶,恶者无大于杀忠臣。国君无道,不杀忠臣,虽不至于治,亦2 不至于亡。纣为君,至暴矣,武王观兵于孟津,诸侯请伐纣,武王曰:“未可。 ”及闻其杀王子比干,然后知其将亡也

5、,一举而胜焉。季梁在随,随人虽乱,楚人不敢加兵。虞以不用宫之奇之言,晋人始有纳璧假道之谋。然则忠臣国之与也,存与之存,亡与之亡。予自为儿童时,已闻金陵臣潘佑以直言见杀,当时京师因举兵来伐,数以杀忠臣之罪。及得佑所上谏李氏表现之,词意质直,忠臣之言。予诸父中旧多为江南官者,其言金陵事颇详,闻佑所以死则信。然则李氏之亡,不徒然也。今观徐氏录言佑死,颇以妖妄,与予旧所闻者甚不类。不止于佑,其它所诛者,皆以罪戾,何也?予甚怪焉。若以商纣及随、虞二君论之,则李氏亡国之君,必有滥诛,吾知佑之死信为无罪,是乃徐氏匿之耳。何以知其然?吾以情得之。大凡毁生于嫉,嫉生于不胜,此人之情也。 吾闻铉与佑皆李氏臣,而俱

6、称有文学,十余年争名于朝廷间。当李氏之危也,佑能切谏,铉独无一说,以佑见诛,铉又不能力诤,卒使其君有杀忠臣之名,践亡国之祸,皆铉之由也。铉惧此过,而又耻其善不及于佑,故匿其忠而污以它罪。以佑观之,其它所诛者又可知矣。噫!若果有此,吾谓铉不惟厚诬忠臣,其欺吾君不亦甚乎!注历数:指帝王继承的次序。古代迷信说法,认为帝位相承和天象运行次序相应。春秋之义:臣子为君亲讳,礼也。箕子之说:周武王克商,问箕子商所以亡,箕子不悉言商恶,以存亡国祚告之。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徐氏录为得焉得:感恩B然则忠臣国之与也与:同盟C数以杀忠臣之罪数:列举D然则李氏之亡,不徒然也徒:

7、仅仅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作者认为徐铉的江南录在评论李煜亡国这件事时,并没有言及李煜的过错,这有悖于历史创作的“实录”原则。B作者直言国君的最大恶行是杀害忠臣,有此恶行必然会导致国破家亡。作者列举历史上的事例证明这一观点,很有说服力。C作者以小时候听到过的潘佑直言被杀的相关事实,来说明李氏亡国与杀害忠臣不无关系。D作者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指出徐铉的江南录歪曲史实,诬陷忠良,欺瞒君主,是为了达到弹劾同僚的目的。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吾知佑之死信为无罪,是乃徐氏匿之耳。(4 分)译文:(2)铉惧此过,而又耻其善不及于佑,故匿其忠而污

8、以它罪。(4 分)译文:9文中王安石认为江南录的创作有什么特点?为什么?(4 分)答:6A得:中意,恰当。 7D“是为了达到弹劾同僚的目的”错。 8(1)我知道潘佑的死确实是无罪被杀,这一定是徐铉隐藏了事实真相罢了。(2)徐铉害怕这个过失(被人知道 ), 又以贤能比不上潘佑而羞耻,所以隐瞒了潘佑的忠臣3 行为而以其他的罪名诬蔑他。9王安石批评江南录的创作“失实”。原因有:不言其君之过,但以历数存亡论之;今观徐氏录言佑死,颇以妖妄;佑之死信为无罪,是乃徐氏匿之耳。【参考译文】已故的散骑常侍徐铉奉(宋)太宗的命令撰写江南录,当写到李煜亡国的时候,他不谈君主的过错,只按历代存亡的旧例来谈论这件事。这

9、虽然愧于实录,但在(遵守 )春秋臣不言君过之大义上,徐氏的写法算是恰当的。但我听说国家将要灭亡时,(国君 )一定有大的恶行,恶行没有比杀害忠臣更大的。国君即使无道, 但如果不杀害忠臣,(那么 )虽然不会得到大治,但也不至于亡国。商纣王做国君,残暴到了极点。周武王在孟津巡视军队时,诸侯都请他去讨伐纣王,武王说:“还不行。”等到听说杀了王子比干,然后知道商纣王要灭亡了,所以一发兵就取得了胜利。季梁在随国当政的时候, 随国虽然十分混乱,但楚国却不敢攻打它。虞侯因为没有采纳宫之奇的意见,晋国才有了要得到璧玉而假装借路的计策。这样说来, 忠臣和国家命运是联系在一起的,忠臣在则国在,忠臣被杀则国家也跟着灭

10、亡。我从小时起, 就听说过南唐的臣子潘佑因为直言进谏而被杀,当时大宋趁机派兵前来征讨,列举南唐后主残杀忠臣的罪过。等得到潘佑上谏李后主的表章,拿来看,言辞和用意都十分正直坦率, 这是忠臣的言论呀。我的诸位伯父、叔父以前有很多做过南唐的官员,他们说到南朝的事情十分详细,我(从他们那儿 )听到关于潘佑的死因应该是可信的。既然这样,那么李煜的灭亡,就不是平白无故的。现在看徐铉的江南录中写潘佑的死,极像是胡编乱说,与我过去听说的很不相同。不只是对潘佑的死,其他被杀的人,(江南录认为)都是因为犯罪而被处死,为什么呢?我感到很奇怪。 如果用商纣王和随国国君的旧事来衡量这件事,那么李煜作为亡国之君,一定有滥

11、杀忠臣之事,我知道潘佑的死确实是无罪被杀,这一定是徐铉隐藏了事实真相罢了。凭什么知道它一定是这样的呢?我是根据人之常情推知的。一般说来诋毁是由嫉妒产生,嫉妒是由己不如人产生的,这是人之常情啊。我听说,潘佑和徐铉都是李煜的臣子,并且都以文采学问被称道,十余年间在朝廷争夺名位。在李氏王朝危急之时,潘佑能够直言相谏,徐铉却不上一句谏言,在潘佑被杀时,徐铉又不能极力劝谏,最终使自己的国君落了个杀忠臣的罪名,遭到灭国之祸,这都是徐铉的缘故啊。徐铉害怕这个过失(被人知道 ),又以贤能比不上潘佑而羞耻,所以隐瞒了潘佑的忠臣行为而以其他的罪名诬蔑他。从(对待 )潘佑的事来看,其他被杀的人,也能够推知(其他原因

12、 )了。唉!如果真有这样的事的话,我认为徐铉不只是大大地诬蔑了忠臣,他对我们大宋君主的欺骗不也是很严重吗?三、古诗词鉴赏(11 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杭州春望【唐】白居易望海楼明照曙霞,护江堤白踏晴沙。涛声夜入伍员庙,柳色春藏苏小家。红袖织绫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谁开湖寺西南路,草绿裙腰一道斜。【注】伍员:即伍子胥,春秋吴国名臣;苏小:苏小小,钱塘名妓。柿蒂:丝织品上的花纹;梨花:梨花春,酒名。10. 作者写杭州春景极有层次,请结合全诗作简要概括(5 分)4 11. 颔联用“伍员”和“苏小”的典故起到了怎样的表达效果?(6 分)10. 首联写登楼远望之景,突出杭州城濒江临海的特点(

13、1 分) ;颔联由远及近,把目光转到城内( 1 分) ,着眼于涛声与柳色,点明季节(1 分) ;颈联写杭州的风物人情(1 分) ;尾联又把目光移到最能代表杭州山水之美的西湖,结足春意(1 分) 。11. 伍员为春秋刚烈之士,用此典与涛声之刚健有力相谐,写出春色的壮丽(2 分) ;苏小小为钱塘名妓,用此典与烟柳之娇媚相谐(2 分) ;诗人以 “伍员” 对“苏小”,刚柔相济,更加彰显杭州春色之独有魅力(2 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 分)1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_,今为宫室之美为之。(2)壮有所用,幼有所长,_,皆有所养。(3)_,都护在燕然。(4)_,娇儿恶卧踏里裂。(5)

14、酿泉为酒,_。(6)浮光跃金,_,渔歌互答,此乐何极!(7)_,力挽狂澜于既倒。(8)后生可畏,_。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 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16 题黄沙蔽天时迟子建看过了秦始皇兵马俑,游过了茂陵、 乾陵,领略了汉武帝、 武则天占尽风水的寝陵后,我又去了大雁塔、小雁塔, 以为对西安已有了全面了解,所以安然地在落霞时分流连于西大府南路的市场, 听当地人操着土语吆喝买卖,时不时踅进小吃部经济而实惠地饱尝一顿美味。我以为西安就是这样子,有古中国的生活情韵,节奏缓慢, 民风纯朴, 繁荣而不雕琢,朴素而不失大都市情调,天清气朗, 晴日永照。 然而一九八八年春季的一场黄沙却使我改变了对

15、它的看法。那天上午并没有风沙袭来的任何迹象,天空很蓝, 透明度也很高, 一上午的课程结束后,我在食堂吃过午饭便回宿舍休息。我的午睡时间一向很长。大约三点左右我懒散起床到学府路散步,看见摊床上的草莓鲜艳而饱满,便称上一些边走边吃。还未走到市场尽头,忽然感觉一阵旋风袭来,天蓦然暗淡, 树叶被疾风吹得哗哗响,一些挂在树枝上的广告条幅被吹得四处飞扬。 商贩们吆喝着麻利地收摊床,几家店铺很快把板窗落了下来。先前还忙碌而从容的街市一下子变得纷乱起来,人在风中急急地侧着身子赶路,狂风似乎想使每一个人成为秃子,奋力撕扯着人的头发。我的长发狂舞着,几乎蒙住了整个的脸。黄沙就在此时滚滚而来,它们那细小而尖锐的尘埃不遗余力击打着店铺的玻璃窗、惊慌失措的行人、 树木以及商贩们没有完全收完的水果。太阳不见了, 远远近近都是苍黄的色彩。空气令人窒息,我在弥漫的黄沙中艰难地朝回走。然而我只能是踉踉跄跄地走,没吃完的草莓早已沦落风尘中。学府路到我的住处并不很远,可我却觉得那是我一生中走得最漫长的路。 没有说话声, 有的只是默默前行的人。人们一律垂头躬背走着,以尽可能地减轻黄沙对自身的侵害。 世界一片混沌。 我的眼前一片模糊,只觉得自己被人活生生地抛到了荒郊野外,人群不见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