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期末考试试题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2878627 上传时间:2018-08-26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71.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语文期末考试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一语文期末考试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一语文期末考试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一语文期末考试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一语文期末考试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语文期末考试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语文期末考试试题(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一语文月考试题第卷(共33 分)一 、选择题(共12 分,择题每小题3 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肄业( s)葳蕤(w i ru)独角戏( ji o)吐哺(f)B 敛裾(j)玳瑁(d i m o)潭柘寺( zha)义愤填膺( y ng)C 猗郁( y)踯躅( zh zh)一椽屋(chu n) 体无咎言( ji)D 伶俜(p ng)袅娜(ni o nu) 梵婀玲()妖童媛女( yu n)2、下列词语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丰致自缢漫骂对现诺言B 溘死訾詈戳子束之高搁C 芰荷弭谤蜕变责无旁贷D 修姱饴误班驳息列索落3、下列各句中,划横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方

2、博士到场时, 整个大厅都坐满了和颜悦色的大学生, 大家都为有机会聆听这位科学家的演讲而兴奋不已。B.春秋时期列国纷纷称王,周室更不算回事,战国时的周朝天子,至多只能和宋、鲁等小国的君主相提并论罢了。C 街上、商场里,到处是游玩、购物的人,熙熙攘攘,不绝如缕。D.王老师在山村小学一干就是三十多年,一心扑在学生身上,他这种好为人师的精神深深打动了纯朴的乡亲们。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语文课堂其实就是微缩的社会言语交际场,学生在这里学习将来步入广阔社会所需要的言语交际本领和素养。B王夫人丧子后好不容易再次得子,无论从母性本能还是从自身权益出发,王夫人对宝宝都弥足珍贵。C几天前,他刚接待

3、过包括省委书记在内的一批市领导来到县里,专门调研返乡农民工问题。D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研究领域不断开拓;科学无禁区,不过并非没有科学伦理的规范。二、文言文阅读(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7 题。 (共 9 分,每小题3 分)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及长,辩赡,以骨鲠称。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深为从伯敦、导所器重。时陈留阮裕有重名,裕亦目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惟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正此佳婿邪!

4、 ”记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孙绰、 李充等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序以申其志。性好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新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 羲之叹惜弥日。 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 之往观焉, 意甚悦, 固求市之。 道士云:“为写道德经 ,当举群相送耳。 ”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尝至门生家,见篚几滑静,因书之,真草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羲之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每自称: “我书比钟繇,当

5、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曾与人书云: “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时骠骑将军王述少有名誉,与羲之齐名,而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候己,辄洒扫而待之。如此者累年,而羲之竟不顾,述深以为恨。5、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及长,辩赡赡:丰富B. 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抗:抵抗C. 然闻信至,咸自矜持信:信使D. 孙绰、李充等皆以文义冠世冠:位居第一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 谢安未仕时亦居焉。 /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B. 意甚悦

6、,固求市之。/ 不敢与较,少年固强之。C. 为写道德经 ,当举群相送耳。 / 低头共耳语: “ 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 ”D. 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 /吾尝终日而思矣。7、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王羲之是司徒王导的堂侄子,年幼时并没有显出什么特异之处,成人后擅长隶书,被称为古往今来的佼佼者。后来被太尉郗鉴相中,成为郗家的乘龙快婿。B. 王羲之淡泊名利,性喜自然,曾与许多文人雅士聚集在会稽山阴的兰亭,写下著名的兰亭集序以抒发自己的志向。C. 王羲之书法精湛,不但擅长隶书和草书,而且主张学习书法应该全身心投入。D. 骠骑将军王述在会稽任职时,恰逢母丧,王羲之因为与之感

7、情上有隔阂,只去吊唁了一次,就没有再去,王述对此深为怨恨。三、现代科技文阅读(8 11 题, 12 分,每小题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 题。从乐器的角度看,声音好当然是第一位的。但关键是, 怎样的琵琶声音才算好呢?这就像问上等巧克力的味道,实在是个用语言和文字难以表述的问题。不过办法总是有的,直接、 正面的回答不上来,可以用间接、侧面的,最现成而著名的答案是白居易在其名篇琵琶行中的那句“大珠小珠落玉盘”。然而,即便是专业琵琶界,有谁真听到过珍珠落在玉盘里的声音呢?再说,就算有人真听到过,多半也会失望的,因为“珠落玉盘”所发出的压根就不是“乐音”。那么为什么一千多年来,人们不但认可而且

8、还无数次地引用这句话呢?我想它至少说出了琵琶在发音上的三个要点:颗粒状的发音形态;弹拨乐器而具有某些打击乐器的发音效果;声音上要具备珠和玉的美学品质。我国历来把“珠”和“玉”视为“珍宝”,或者说它们是中国人“美的理想”。在大自然中,很少有接近球形正圆体的天成之物,而“珠” 能接近正圆体,这恐怕是珠能引起美感的原因之一,所谓“物以稀为贵”。也正因为如此,所以越接近正圆体的珠就越珍贵,称为“走盘珠” ,其可贵即在浑圆与饱满。而“玉”则致密、细腻,是一种“温润而有光泽的美石”,握在手里还有一种沉甸甸的分量感,这里“温”“润” “泽”都带有三点水,这使人联想起悦耳的“乐音”有“水灵灵”的特性。其实珠也

9、是一种美石珍珠贝的“结石”,它与玉都有一种光彩,这光彩粗看并不“耀眼”、 “逼人”,但细察则“绚烂之极” ,即所谓东方人的含蓄之美。说“在声音上要具备珠与玉的美学品质”,具体地也是笨拙地说,就是声音要具有圆润、饱满、结实、细腻、有分量、有光泽、水灵灵等性质。把一类事物的特性比附到另一类不同的事物上去,或者说把一种感官对象的性质移到另一种感官对象上去,这在修辞学上叫“通感”或“移觉” 。例如,用“高” “低”和“明亮” “甘甜”来称呼和形容声音。事实上作为听觉对象的声音,并不具有空间上的高低位臵以及视觉对象和味觉对象才有的明亮、甘甜的性质,之所以这样来称呼和形容,就是“通感”的原理在起作用。用“

10、珠落玉盘”来描述琵琶的声音,浅层是“比喻”以“拟声”,深层是“通感”以“会意” 。它不但在制作上,同时也在演奏上为琵琶的基本音质作了“指归”“珠玉之美”。这话也许反过来说更有力,在中国的民族乐器中,其发音最具珠玉之美的,是琵琶。其实, 单从制作上来要求好的琵琶声音,历来也是有正面、直接而具体的标准的,那就是行话所说的:“尖” ,指高音区的发音明亮; “堂”,指低音区的发音洪亮; “松”,指按弹时发音灵敏,余音强而长; “脆” ,指发音清脆;“爆”,指发音坚实而有分量。但由于这五条标准由来已久,可见它们是针对“丝弦琵琶”而言的,因为“钢弦琵琶”只是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40 多年的事。中国传

11、统的琵琶音乐,文曲讲究余韵,武曲注重声势。因丝弦张力小的缘故,也许在“余韵”和“声势”方面往往会感到不足,所以提出了从字面上看有点矫枉过正的五项标准,尤其是那个“尖”字,越来越难以使人认可,故已有人把它改为“亮”了。但对钢弦琵琶而言, 这五条标准怕的不是做不到,而是过了头。 所以能把这五条标准结合“珠玉之美”这一条来综合考察,对怎样的琵琶声音才算好的理解,应该是有裨益的。8、下面各项陈述中,最能说明“通感”特征的一项是()A.弹拨乐器而具有某些打击乐器的发音效果。B.玉使人联想起悦耳的“乐音”有“水灵灵”的特性。C.珠与玉的光彩,有着东方人的含蓄之美。D.在中国民族乐器中,琵琶最具珠玉之美。9

12、、下面对“珠落玉盘”用来形容琵琶声能引起美感的原因解释,不当的一项是()A.珠是接近球形正圆体的天成之物,玉是温润而有光泽的美石。B.珠和玉的光彩粗看并不“耀眼”、 “逼人”,但细察则“绚烂之极”。C.人们把空间上的高低位置以及视觉对象和味觉对象转移到琵琶声上。D.浅层是“比喻”以“拟声”,深层是“通感”以“会意”。10、文章开头说难以正面、直接回答什么样的琵琶声是好的,但最后一段又说历来有正面、直接而具体的标准,下面对此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起到先抑后扬的作用,从而强调“五字标准”的长赴。B.起到以退为进的作用,从而强调“五字标准”的缺陷。C.起到正反对比的作用,能够说明“五字标准”的优点

13、。D.起到前后比较的作用,能够说明“五字标准”的局限。11、根据全文内容,下面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A.如果从“乐音”的角度考虑,以“大珠小珠落玉盘”形容琵琶声并不合适。B.浑圆之珠,温润之玉,光彩绚烂,给人以美感,成为中国人“美的理想”。C.中国传统的琵琶音乐,文曲讲究余韵,武曲注重声势,故而最具珠玉之美。D.与丝弦琵琶相比,钢弦琵琶发音更“尖”、更“脆”,余音更长,声势更大。 第卷(共117 分)四、诗文鉴赏和古诗文默写(12 13 小题, 14 分)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 分) 夏日西斋书事司马光榴花映叶未全开,槐影沉沉雨势来。小院地偏人不到,满庭鸟迹印苍苔。注此诗是

14、司马光被迫辞官退居洛阳时所作。(1)诗的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物?传达出作者怎样的情感?(4 分) 答: _ (2)本诗第三句有“地偏”二字。晋陶渊明在辞官后有诗云:“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其中亦有 “地自偏”,但表达的情感迥异。试简要分析两者情感的不同。 (4 分)_13、古诗文默写(6 分,每空1 分)(1)不见复关,。 ( 诗经氓 )(2)桑之未落,。桑之落矣,。 ( 诗经氓 )(3) 、长太息以掩涕兮,。(离骚屈原 ) (4)对酒当歌,。 ( 短歌行曹操 )(5),池鱼思故渊。 ( 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五、现代文阅读(18 分)(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17

15、 题。青草的声音车永静我一次次地从自己的小屋里走上原野, 我倾听到了小草的声音. 春天了 , 它们从睡眠中醒来,在轻轻地舒展着腰身. 春天的世界是多么美好啊, 温暖的土地 , 和煦的阳光 , 还有柔和的春风,小草们竞相从泥土里伸出嫩嫩的小手来, 和春天相握。草以自己的柔韧步入了这个世界,那嫩嫩的令人惊喜的一点新绿在慢慢变大变浓,再染成一片片浓碧, 然后以一种不可阻挡的气势席卷了大地。一个个杂乱无章的村庄在绿色中变得诗意葱茏, 一片片恬然无声的田野变得生机勃勃,远山被这种神秘的春之手点拨着,草色驱走了山脊上的灰暗,将大山渲染得绿意盎然。草的呢喃是那么柔和,深情地回应着大地母亲的爱抚和呼唤,它们日生夜长,日益繁茂。 那片片叶茎, 在风的细语中悄悄地抻大抻长,宛如一支春之曲,被一株株绿色的生命体酣畅地吟唱。 它们的花瓣在阳光下层层地舒展着,轻轻地绽放, 一朵又一朵, 发出难以觉察的声音,一如被神所藏匿的天籁。我迷恋地一遍遍地行走在初春的大地上,倾听着植物生长的声音,倾听着大地的呼吸喘息,就像去探望自己熟悉的老朋友一样。翠绿的茵陈草是最先长上来的它们争着在山坡上、河岸边的泥沙地里,冒出了毛绒绒的团状幼苗。 接着, 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