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同步测试(1)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2878527 上传时间:2018-08-26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28.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语文同步测试(1)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一语文同步测试(1)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一语文同步测试(1)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一语文同步测试(1)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一语文同步测试(1)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语文同步测试(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语文同步测试(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上 学 期高中学生学科素质训练高一语文同步测试(1)说明:本试卷分第一卷和第二卷两部分,第一卷60 分,第二卷90 分,共 150 分(作文50 分,其余100 分) ;答题时间120 分钟。第 I 卷(共 60 分)一、 (30 分,每小题3 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组是()A百舸(g)漪(y)沦翡(f i)翠残羹(g ng) B方遒(qi)发酵(ji o)罗绮(q)青荇(x ng)C浪遏()浮藻(z o)长篙(g o)漫溯(shu) D虔(qi n)诚慰藉(ji)深邃(su)镶嵌(qi n)2下列各组词语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A宿愿纷繁芜杂沮咒音容笑貌B吝涩礼上往来孱头勃然

2、大怒 C顷诉残羹冷灸自栩冠冕堂皇D贮立临风殒泪凭吊豁然开朗 3与“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一句中破折号用 法相同的一项是()A当我们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永远地睡着了。B任何一门理论科学中的每一个新发现它的实际应用也许还根本无法预见都 使马克思感到衷心喜悦。C最后,作为全部活动的顶峰,(他)创立伟大的国际工人协会,老实说, 协会的这位创始人即使没有别的什么建树,单凭这一成果也可以自豪。D各国政府无论专制政府或共和政府,都驱逐他。4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解释全对的一项是()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 (离开)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水深而清) 鹰击长

3、空,鱼翔浅底。 (水清而浅)携来百侣曾游。(携:带,拉着;来,助词)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山势高峻)粪土当年万户侯。 (以, 为粪土) ABCD 5下列句子中修辞方式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句是()A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上顶着大辫子, 还要将 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B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予,不想取得。 C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D “友邦人士” ,从此可以不必“惊诧莫名”,只请放心来瓜分就是了。 6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鸟和花虽有连带关系,几乎没一个是雷同的,惟有杜鹃却是花鸟同名,最为难得。

4、A然而花有花名,鸟有鸟名B然而鸟有鸟名,花有花名C然而鸟是鸟,花是花D然而花是花,鸟是鸟阅读再别康桥 ,完成 79 题。 再 别 康 桥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那榆阴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萧; 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7

5、选出下列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全诗四行一节,诗行排列两两错落有致;每句字数基本为六、七字,于参差变化中 见整齐,每节押一韵,呈现出明显的旋律感。B “轻轻”“悄悄”等叠字的反复运用,增强了诗歌铿锵的节奏。C 诗的第一节旋律上带着细微的弹跳性,仿佛是诗人用脚尖着地走路的声音。 D 诗的第二节在音乐上像是用小提琴拉满弓奏欢乐的曲子;诗的尾节与首节句式相似, 遥相呼应,给人一种梦幻般的感觉。8对这首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全诗以离别康桥时感情起伏为线索,抒发了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 B 第一节,连用三个“轻轻的”,实写只身悄悄来到和离开康桥时的情景,同时表露 了难分难舍的离情,并且以轻微

6、跳跃的节奏,托出了缓步飘然而去的形象,给全诗 定下抒情的基调。C 第二节,写出岸边柳树倒映在康河里的情景,浸透诗人无限的眷恋和感伤 D 诗的第三节写康河中的水草可爱的情态,而“甘心”二字又写出了诗人对康桥永久 的恋情。9对诗句内容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第四节中“那榆阴下的一潭”指拜伦潭,那里榆阴蔽日,非常清凉。此时的诗人浮 想联翩,想到了过去在此读书的美好情景。B 诗人把潭水比作天上被揉碎了的彩虹,与浮在潭面上的水藻相杂,沉淀在潭水的深 处,幽幽的,醇醇的,如梦一般。C 第五节诗人面对美景又勾起了美好的回忆;当年自己曾 “撑一支长篙” 在河上泛舟; 曾“在星辉斑斓里放歌”,何等的愉快!

7、D 第六节诗人由幻想回到现实。想到今晚要和康桥离别,情绪低落下来。往日欢愉的 康桥,今晚也沉默了,一切的一切都为诗人的离去而沉默了。“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将诗人静思默想的心境推向了极致。10下列关于新诗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 新诗是1919 年“五四”新文学运动时期创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体诗,它是现代 诗歌的主流。B 新诗语言采用白话,打破了格律诗的束缚,形式上比较自由。 C 有的新诗比较自由,无论篇幅的大小,句子的长短,还是平仄、押韵都不拘一格, 甚至不用标点。D 诗段、诗行、节拍、韵脚,一定服从旧体诗格律的要求,是讲究格律的新诗的基本 特点。 二、 (9 分,每小题3 分)鉴赏下列两首诗

8、,完成1112 题。题乌江亭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夏日绝句李清照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11下列对诗句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胜败兵家事不期” , “事不期”是说胜败之事,不能预料。B “包羞忍耻是男儿” ,是说项羽遭挫折不灰心,是真正男儿。 C “卷土重来未可知” ,是说如若重振旗鼓,是大有可为的。D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是说人要有骨气,不管是活着还是死去,都要顶天立 地。12对两首诗的鉴赏,表述不当的一项是() A杜牧诗议论不落传统说法的窠臼,对项羽的自刎持否定态度。B杜牧诗议论不落传统说法的窠臼,对项羽

9、的自刎持肯定态度。 C李清照充分肯定项羽的英雄气节,赞扬项羽的高风亮节。D李清照诗与杜牧诗,对项羽的看法是迥然不同的,都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作者的态度。 13对下面这首诗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欢乐 何其芳告诉我,欢乐是什么颜色? 像白鸽的羽翅?鹦鹉的红嘴?欢乐是什么声音?像一声芦笛?还是从簌簌的松声到潺潺的流水?是不是可握住的,如温情的手? 可看见的,如亮着爱怜的眼光?会不会使心灵微微地颤抖, 或者静静地流泪,如同悲伤?欢乐是怎样来的?从什么地方? 萤火虫一样飞在朦胧的树荫?香气一样散自蔷薇的花瓣上?它来时脚上响不响着铃声?对于欢乐我的心是盲人的目但它是不是可爱的,如我的忧郁? A 这是一

10、首柔美的小诗,其最大特色是:诗人用通感的手法,借助各种感官知觉,以 具体的比喻意象,呈现了自己对欢乐这一高度抽象情感的层层体验。B 第一节,诗人借助听觉和色彩视觉,将欢乐的深层美及其深层体验活灵活现地呈现 在读者面前。欢乐是赏心悦目、心旷神怡、轻松明丽的一种心象景观。第二节,诗人则调用触觉和视觉,敏锐地抓住欢乐沁人心脾、暖人身心地表层审美特质及其体验。欢乐是一份能够使心灵“微微颤抖”的慰藉、关怀和呵护。C 第三节,诗人将动态的视觉、嗅觉和听觉,交替使用,勾勒了欢乐如水中花、雾中 月的飘忽不定,倏忽即逝和清香郁沽的美及其与人若即若离的距离和关系。D 诗人把自己从欢乐的沉思冥想中突然拉回铁一般冷酷

11、的现实,这陡然而转的笔锋, 暗示了现实中没有乐土以及诗人内心的忧郁,孤独和彷徨。三、 (21 分,每小题3 分)阅读毛泽东的一首律诗,完成14 15 题。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泽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14对这首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 “钟山”指南京城东的紫金山,这里代指南京。“苍黄”本指青色和黄色,古人有 “苍黄反复”之语,引申为巨变。B “虎踞龙盘” 来源于诸葛亮的 “钟阜龙盘, 石城虎踞” ,这里比喻南京的险要、雄伟。C “霸王”指西楚霸王项羽。秦汉之交,项羽为博取

12、仁义的空名,在鸿门宴上曾放走 刘邦,自己圾终兵败,自刎乌江。D “沧桑”原意为沧海桑田,意即桑田变为沧海, 比喻发展变化之大, 发展内容广阔无限。 15对这首诗的分析与鉴赏,不恰当的项是()A 颔联抚今追昔,实质上是说黑暗耻辱已经过去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已经到来,可谓 欢欣鼓舞,豪情满怀。B 诗中借用“霸王”的典故意在申明立场:绝不沽取什么虚名,不能使全国的解放半 途而废要将革命进行到底。C “天若有情天亦老”是借用唐代诗人李贺的句子,是说大自然都有自己的发展规律, 那么“人间”的发展也要合乎社会发展的规律。D 这篇诗作与毛泽东的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那篇新闻,写作事件相同, 写作时间相同,

13、都展示了我人民解放军空前的巨大胜利。16对下面一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菩萨蛮黄鹤楼 毛泽东 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烟雨莽苍苍,龟蛇镇大江。 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注 九派:水的支流叫派。长江在湖北江西一带,分为很多支流,叫九派。 A 作者在上阕从茫茫奔腾的大江,写到了贯串南北的铁路。由西到东,由南到北,气 象雄伟,B “烟雨莽苍苍”给眼前的景象布上了一层朦胧的诗意,使词的意境显得幽深、耐人寻味。 C 这首词上阕写景,下阕生情,最后以乐观高昂的情调收束。 D 词中“酹滔滔”来自苏轼“一尊还酹江月”,苏轼“酹江月”是凭吊“千古风流人 物” ,诗人这里“

14、酹滔滔”也是来凭吊古人。17.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我 爱 这 土 地 艾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1938 年 11 月 17 日 A 诗人未用“珠圆玉润”之类词语而用“嘶哑”来形容鸟儿鸣唱的歌喉,使人体味到 歌者经历的坎坷、悲酸和执著的爱。 B 关于“土地” 、 “河流”、 “风”、 “黎明”的一组诗句,抒写了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 的悲愤和激怒、对光明的向往和

15、希冀。C “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这两句诗形象而充分地表达了诗人 对土地的眷恋,而且隐含献身之意。D“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这两句诗中的 “我”, 指喻体“鸟”而不是指诗人自己。18对下面诗歌的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我是你簇新的理想, 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 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 载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 是绯红的黎明 正在喷薄; 祖国啊! A 诗成于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第一个春天,诗人把从压抑中释放出来的热情化 作对祖国新兴的讴歌。B 诗中的“我”是冲破樊篱挺然而现的真理,是振兴祖国的不可遏止的活力,是可望 更可及

16、的理想。 C 含蓄而深刻的诗句“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这是女诗人的自况,她把个人 所受的压抑如蛛丝一样轻轻地抹去。D “雪白的起跑线” ,使我们看到亿万建设者奋力竞先的雄伟场面;“绯红的黎明” , 使我们坚信祖国的前程必将辉煌灿烂。19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春 穆旦绿色的火焰在草上摇曳,他渴求着拥抱你,花朵。反抗着土地,花朵伸出来,当暖风吹来烦恼,或者欢乐。如果你是醒了,推开窗子,看这满园的欲望多么美丽。蓝天下,为永远的谜蛊惑着的,是我们二十岁的紧闭的肉体,一如那泥土做成的鸟的歌,你们被点燃,卷曲又卷曲,却无处归依。呵,光,影,声,色,都已经赤裸,痛苦着,等待伸入新的组合。A “绿色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