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必修第一单元测试试题(附答案)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2878526 上传时间:2018-08-26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31.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语文必修第一单元测试试题(附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一语文必修第一单元测试试题(附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一语文必修第一单元测试试题(附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一语文必修第一单元测试试题(附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一语文必修第一单元测试试题(附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语文必修第一单元测试试题(附答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高一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一、默写(每空1 分,共 10 分)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 沁园春 ?长沙)( 2)她静默地远了,远了,走尽这雨巷。 ( 雨巷)( 3)但我不能放歌,。 (徐志摩再别康桥 )( 4)怅寥廓,谁主沉浮?(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5)书生意气,。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毛泽东 沁园春长沙 )( 6)寻梦?撑一支长篙,;满载一船星辉,。 (徐志摩再别康桥 )( 7 ) 携 来 百 侣 曾 游 ,。 毛 泽 东 沁 园 春 长 沙 )(8),作别西天的云彩。 (徐志摩再别康桥 )二、基础(每小题2分,共 6 分)2选出注音有误

2、的一项()A.岁月稠( ch u)遏()止漫溯( shu )B.彳亍( ch ch ) 瓦菲( f i ) 寥廓( ku)C. 凄婉( w n)火钵( b)惆(ch u)怅D.凌侮( w)漂泊( b)跫(qi ng)音3. 下列句子中 , 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 . 有一次大概在 1963 年左右 , 一家日本通讯社到我家来拍电视片。B.投资环境的好坏 , 服务质量的优劣 , 政府公务员素质的高低 , 都是地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C.这次再版 , 长篇小说的作者都是很有名气的, 如陈忠实的白鹿原 , 路遥的平凡的世界。D.今天来出席此次会议的有十多所学校的领导。4、词受格律的制约,与

3、散文的句法有较大的差别,“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如用散文表述,其语序应是( ) A.寒秋时节,我独自站在橘子洲头,凝望着滚滚北去的湘江B.我独自站在寒秋之中,凝望着从橘子洲头流过的滚滚北去的湘江C.寒秋时节,我独自站在滚滚北去的湘江边的橘子洲头D.我独自站在寒秋之中,湘江滚滚北去,从橘子洲头流过三、诗歌阅读(共14 分)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4 分,每小题 2 分)采桑子重阳 (毛泽东)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 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5、下列对诗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起句仿用李贺 “天若有情天亦老

4、” 的诗句,突出了“天难老” ,再用“天 难老”与“人生易老”对比。 B、“岁岁重阳”承首句而来,既是“天难老”的进一步引申,又言及时令, 点题明旨,引起下文。 C、“一年一度秋风劲”,紧承“岁岁重阳,今又重阳”的意脉,写凭高远 眺,将诗的意境向更深更阔处开拓。 D、“寥廓江天万里霜”句摹画出一幅宏阔、秋色无限的景象,表现了诗人 对自身渺小、前途茫然的无限感慨。6、下面对这首诗歌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2 A、采桑子重阳中的秋天形象之所以色彩明艳,生机勃勃,主要取决于当时作者对人生与宇宙的深刻认识。B、“岁岁重阳。今又重阳”和“不似春光,胜似春光”,都似叠非叠,有反复又有递进,既断读却

5、又连转,语势流宕,音节浏亮。C、诗人从大处着眼, 从人生感悟落笔, 摆脱了个人的荣辱得失, 站在历史、宇宙、人类的高度抒发一个革命者的豪情壮志。D、全诗 熔诗情、画意、哲理于一炉,形成生机盎然的诗境,既歌颂了革命战争,又显示了诗人豪迈旷放的情怀。D、“不来”“不飞”“不响”“不揭”四个否定句在相对独立的位置上互相呼 阅读毛泽东的两首词,然后回答问题。(10 分)【甲】 浪淘沙北戴河 大雨落幽燕 , 白浪滔天 , 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 知向谁边 ? 往 事越千年 , 魏武挥鞭 , 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乙】 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

6、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 今朝。7、. 甲乙两首词出于同一诗人笔下,虽然题材不同,但写法相近。 从表现的内容看, 两词上阙都是,下阙都是,重在; 从表达方式看,两词都运用了。(每空 1 分)8、两首词都有 警策之语,使全词的“题外之远致”洋溢纸上。【甲】词的 警策之语是; 【乙】词的警策之语是。 (每空 1 分) 11、21. 下面各项准确概括了两词景物特色的一项是()(2 分) A.乙词描写

7、妖娆的雪景,甲词描写滂沱的雨景。 B.乙词描写寒冷的冬景,甲词描写浩淼的水景。 C.乙词描写壮丽的雪景,甲词描写壮阔的海景。 D.乙词描写冬日的静景,甲词描写夏日的动景。 12、用简要的语言概甲词的主题蕴涵。(2 分) 答:。四、课外经典名著阅读 (6 分) 宰予昼寝论语宰予昼寝。子日:“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子曰: “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注释】圬:粉刷诛:责备是:代词,指先前对人的态度。9. 将下列译成现代汉语。 (2 分) 于予与改是。译文:10 这段文字讲的是和的关系。 (2 分) 11 孔子从“宰予昼寝”这一

8、事情中,悟出什么道理?(2 分) 五、现代文阅读( 11 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然后回答问题。寻人启事金文吉读寻人启事的时候,女孩正坐在长椅上,浓浓的树荫牢牢笼罩着椅子,这就像母爱,寒冷而郁闷,女孩无言。用女孩的逻辑讲,母亲不疼她, 母亲除了爱好挣钱之外,最大的偏爱就是苛求她。必须、3 不准、专制、独裁是女孩给母亲的定义,并作为对母亲的代称。离开这个没有温暖的家,女孩蓄谋已久了。女孩在留下这样一张纸条后,终于把计划变成现实:“妈,我走了,按您的意思去把铁变成钢。别找我,我会活得很好。别忘了,我很漂亮。 ”读这留言,女孩感到报复的快意。令女孩满意的是,母亲第二天就调动了A市的新闻媒体,登了寻人启

9、事,这要花很多钱的。能让母亲花不必要的钱,女孩心里高兴。你永远找不到我。女孩甩头向火车站走去。在B市,女孩卖报、做工。只有在离家的时候才能品味出家的温暖。半个月后,母亲把寻人启事散发到了B市,这次的寻人启事颇有一些检讨书的味道:女儿,回来吧,妈不再 , 不再, 女孩开始惭愧。可不能就这么投降,女孩咬咬牙又去了C市。每天晚上抱着寻人启事的报纸入眠,已经成了离家后女孩的一种习惯。在C市的两个月里,没有新的寻人启事,女孩感到失落和不安。后来,女孩终于在C 市日报上找到了一篇与自己有关的文字,但不是寻人启事,而是一则生日祝福: “女儿,生日快乐! ”短短的几个字让女孩失眠了。给母亲打电话,女孩第一次拨

10、通了那个自己私下默念过百遍、千遍的号码。“此用户寻女未归,请留言。 ”挂上电话,女孩已泪流满面。合同期总算结束了,女孩风尘仆仆赶回A市,她颤抖着按响了门铃,开门却是个陌生人。原来,为了筹资找女儿,几天前,母亲将房子卖掉,去了南方。第二天,报纸上多了一则启事:寻母,速归。12、第三段“没有温暖的家”是什么意思?请你根据这篇小说对“没有温暖”作出具体说明。(3 分)答:13、 (1)把“母亲”的三次“寻人启事”看作一个变化过程,你从中读出了什么?(3 分)答:(2) “女儿”三次读“寻人启事”及给母亲打电话后的心态变化说明了什么?(3 分)答:14、下列对文章的赏析,错误的两项(2 分)()()A

11、、女孩出走,一是想对妈妈的“苛求”给予无声的反驳,二是想用“把铁变成钢”的事实给母亲一个惊喜,证明自己有能力独立生存下去。B、女孩身上体现着一代青少年的特点:他们往往不甘各种各样的束缚,敢于追求个性自由,敢想敢为,但往往容易冲动,缺乏理智的思考。C、本文情节虽然并不曲折,但表现的主题却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语言虽朴素,但朴素中人物个性鲜明,篇幅短小,但容量较大。D、作品中“寻人启事”措辞的不断变化,表现了母亲面对女儿离家不归的无奈与妥协,同时也折射出母亲要找回女儿的坚定信念。E、本文以“寻人启事”为明线,以人物的心理活动为暗线,在情节叙述中,适当点染 环境和侧面描写,人物形象真实,艺术感染力强

12、六、语言综合表达( 3 分)15、阅读下面内容,然后回答问题。(3 分) 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了一次“什么是幸福”的社会调查活动,请你根据 随机调查的 10 个行人的回答,写出一条对幸福的调查结论。 调查问题:什么是幸福? 调查记录: 1 三轮车夫:有钱就是幸福。 2 忙的白领:有闲就是幸福。 3 下岗工人:有工作就是幸福。 4去双亲的人:父母在就是幸福。 5 捡破烂的人:多捡些垃圾就是幸福。 6考落榜生:考上大学就是幸福。 7 双目失明的姑娘:能看见就是幸福。 8 椅上的瘫痪病人:站起来就是 幸福。 9 高三老师:每周放一天假就是幸福。 10 小学生:妈妈能带上我上公园 玩就是幸福。 调查结论不超过 20 字:七、( 50 分) 16.阅读下面一首小诗,然后根据要求作文。盼望艾青 一个海员说, 他喜欢的是起锚所激起的 那一片洁白的浪花一个海员说, 最使他高兴的是抛锚所发出的 那一阵铁链的喧哗一个盼望出发4 一个盼望到达。 请以“盼望”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注意: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不少于 800 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