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上册期末调研测试题2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2878371 上传时间:2018-08-26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60.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语文上册期末调研测试题2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一语文上册期末调研测试题2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一语文上册期末调研测试题2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一语文上册期末调研测试题2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一语文上册期末调研测试题2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语文上册期末调研测试题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语文上册期末调研测试题2(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苏省扬州中学20102011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 一 语 文 试 卷2010.01 一、语言文字运用(25 分 )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A敷衍 田凫商榷上阕炽热 窒息羯鼓 仓颉B挣扎 正月侘傺不啻狙击 拮据蠕动 儒家C翘首 悄然槎桠呕哑隽永 圈养敕造 吞噬D跌宕拓片贫瘠脊骨熨帖 氤氲摇曳两靥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在北京奥运会上,美国选手埃蒙斯最后一枪戏剧性地打出了4.4 环,中国选手邱健功败垂成,为中国代表团再添一枚金牌。B国庆假日是人们休闲的大好机会,那段时间里,我市步行街上到处都是游玩购物的人,直到深夜,大街上还是不绝如缕,

2、热闹极了。. 这些事件反映出,一些干部缺乏宗旨意识、大局意识、忧患意识,有的甚至对关系群众生命安全的重大问题麻木不仁。D我们学生都应该懂得:发展自己的智力,必须与培养自己的非智力因素结合起来,因为二者是休戚相关,紧密相连的。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艺术家们为爱美之心所激发,各以自己特有的方式表现世界,来体现自己对美的认识,实现自己对美的追求。B. 财政部长要求中央国家机关在财务大检查中首先要严格检查自己,作出表率。 他说, 只有这样,才能防止这次财务检查不走过场。C. 执法人员在处理杭州富家子飙车案中所反映出来的种种问题,我们不难看出加强公安队伍道德素质教育的迫切性。D. 这

3、次寒假学术研讨班的学员,除我们本校的教师外,还有来自其他高校和研究机构的研究生和科技工作者也参加了学习。4.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反省、省察)乎己是故无(没有)贵无贱,无长无少B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停止)士大夫之族(类) ,曰师曰弟子云者C纵(任凭)一苇之所如居是州,恒(常常)惴栗D而卒(终究)莫消长也然后知吾向(先前)之未始游5. 下列各句从句式特点上分类正确的一项是()句读之不知而今安在哉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其势弱于秦唯利是图A BC D6. 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不一致的一项是()A能守其土,义不

4、赂秦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B日削月割,以趋于亡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C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侣鱼虾而友麋鹿D小则获邑,大则得城盖失强援,不能独完7.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祝福选自鲁迅小说集彷徨,文章采用倒叙手法,以祥林嫂的“半生事迹”为纵线展开情节,揭示了旧社会劳动妇女低下的社会地位和悲惨的命运遭遇。B.林黛玉进贾府通过林黛玉进贾府的所见所闻,展示了贾府豪华的环境、奢侈的生活、森严的等级礼法;传神地描绘出黛玉、熙凤、宝玉的性格特征。C.我与地坛 是史铁生的代表作,文章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基础,叙述了他多年来在地坛公园的见闻和感悟,讲述的中心是人应该怎样面对人生的苦难。D.流浪人,你若到斯

5、巴运用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相结合手法讲述故事,巧妙地把一名德国伤兵安排在临时改为战地医院的他的母校,暗示了民族灾难和个人不幸的根源。 8柯灵在乡土情结中这样写道:“人一旦离开乡土,就成了失根的兰花,逐浪的浮萍,飞舞的秋蓬,因风四散的蒲公英。” 请你也以“人一旦离开乡土”开头,另择喻体,写一组排比句。(4 分)人一旦离开乡土,就成了,。二、文言文阅读(17 分)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9 13 题。追和陶渊明诗引苏辙东坡先生谪居儋耳,置家罗浮之下,独与幼子过负担度海;葺茅竹而居之,日啖薯芋,而华屋玉食之念不存于胸中。平生无所嗜好,以图史为园囿,文章为鼓吹,至是亦皆罢去。独犹喜为诗,精深华妙,不见老人衰惫

6、之气。是时,辙亦迁海康,书来告曰:?古之诗人有拟古之作矣,未有追和古人者也。追和古人则始于吾。吾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之诗。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及也。吾前后和其诗凡一百有九,至其得意,自谓不甚愧渊明。 今将集而并录之, 以遗后之君子。 其为我志之。 然吾于渊明, 岂独好其诗也哉?如其为人,实有感焉。渊明临终,疏告俨等:吾少而穷苦,每以家弊,东西游走。性刚才拙,与物多忤,自量为己必贻俗患,黾勉辞世,使汝等幼而饥寒。渊明此语,盖实录也。吾真有此病而不早自知,平生出仕, 以犯世患, 此所以深服渊明,欲以晚节师范其万一也。?嗟乎!渊明不肯为五斗米、

7、一束带见乡里小儿,而子瞻出仕三十余年,为狱吏所折困,终不能悛,以陷大难,乃欲以桑榆之末景,自托于渊明,其谁肯信之?虽然,子瞻之仕其出处进退,犹可考也,后之君子其必有以处之矣。孔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孟子曰 ?曾子、子思同道。 ?区区之迹,盖未足以论士也。辙少而无师,子瞻既冠而学成,先君命辙师焉。子瞻尝称辙诗有古人之风,自以为不若也。然自其斥居东坡,其学日进,沛然如川之方至。其诗比李太白、杜子美有余,遂与渊明比。辙虽驰骤从之,而常出其后。其和渊明,辙继之者,亦一二焉。丁丑十二月海康城南东斋引。注释:依照别人诗词的格律或内容作诗。9.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8、是()A辙亦迁海康迁:贬官B癯而实腴癯:清瘦C. 自量为己必贻俗患贻:留下D. 其出处进退处:处所10. 下列句子中,对苏轼追和陶诗的理由解释最恰当的一组是()A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如其为人,实有感焉B惟有追和古人者少而穷苦C. 诗有古人之风其学日进D. 平生出仕,以犯世患自托于渊明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苏轼垂暮之年,远谪天涯,生活非常艰难,其他读书写作活动大都终止了,唯喜欢写诗,尤其喜欢读陶渊明的诗歌,追和陶诗。B. 文中对陶渊明其诗其人的评价全用苏轼来信的原文来表现,引文占全文的三分之一,这样更贴近苏轼的本意,也含蓄地表达了苏辙对陶诗不做评论的态度。C文

9、章第一段虽不是直接论苏轼和陶诗,却谈了苏轼和陶诗的写作背景,暗示苏轼和陶诗与他当时的处境和心境有关。D. 本文是苏辙应苏轼要求为其和陶诗写的序言,文章充分肯定了苏诗的成就,对苏轼追和陶诗的心机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并相信后人自有公论。1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此所以深服渊明,欲以晚节师范其万一也。(追和陶渊明诗引)(3 分)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始得西山宴游记)(3 分)为国者无使为积威所劫哉!(六国论)(2 分)三、古代诗词鉴赏(8 分)13阅读下面两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寄鉴上人【唐】左偃一从携手阻戈 鋋,屈指如今已十年。长记二林同宿夜,竹斋听雨共忘眠。注释:指战争。冬夜听

10、雨戏作【宋】陆游绕檐点滴如琴筑,支枕幽斋听始奇。忆在锦城歌吹海,七年夜雨不曾知。(1) 这两首诗分别“记”“忆”了诗人什么样的生活情境?(2 分)_ (2) 这两首诗所写的“听雨”,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请作简要分析。(6分)_ 四、名句名篇默写(10 分)14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人间如梦,_。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2)_,_ 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杜牧阿房宫赋 )(3)_,_,用心躁也。(荀子劝学(4)_,_ 。闻道有先后, 术业有专攻, 如是而已。(韩愈师说)(5)_, 抱明月而长终。 (苏轼赤壁赋 )(6)忧劳可以兴国,_。 (欧阳修伶官传序 )(7)

11、业精于勤而荒于嬉,_。 (韩愈进学解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18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 18 题。脚 步 声陆文夫我走过湖畔山林间的小路,山林中和小路上只有我;林鸟尚未归巢,松涛也因无风而暂时息怒突然间听到自己的身后有脚步声,这声音不紧不慢, 亦步亦趋, 紧紧地跟随着我。我暗自吃惊,害怕在荒无人烟的丛林间碰上了剪径。回过头来一看:什么也没有,那声音来自于自己的脚步。多少年来我在黑暗的旷野中行走时从来不怕鬼,只怕人, 怕人在暗地里给你一拳,或者是背后捅你一刀。不过, 这种担心近年来也淡忘了,因为近年来我很少在黑暗的旷野中行走,也很少听到自己的脚步声。是的,我听不到自己的脚步已有多年了,多

12、年来在繁华的城市里可以听到各种各样奇妙的声响:有慷慨陈词,有嘁嘁私语,有无病的呻吟,也有无声的哭泣;有舞厅里重低音的轰鸣, 也有警车呼啸着穿城而过喧嚣,轰鸣,什么声音都有,谁还能听到自己的脚步声?要想听到自己的脚步声,好像必须是在寂寞的时候,在孤苦的时候,在泥泞中跋涉或是穿过荒郊与空林的时候,这时候你才能清晰地听到自己的脚步声:那么沉重, 那么迟疑,那么拖沓而又疲惫;踯躅不前时你空有叹息,无故狂奔后又不停地喘息。那种脚步声能够清楚地告诉你,你在何处,你是从哪里来,又欲走向何处;那脚步声还会清楚地告诉你,它永远也不可能把你送到你心中的目的地。在都市的喧嚣声中,凡夫俗子们不可能听到自己的脚步声;你

13、一出门、甚至不出门便可听到整个的世界有一种嗡嗡的轰鸣,分不清是哭是笑是哽咽,分不清是争吵不休还是举杯共饮, 分不清是胡言乱语还是壮志凌云,分不清那事物到底是假是真,分不清来者是哪个星球上的人, 弄到最后你自己也分不清自己了。人人都好像不是用自己的脚在走路,而是被一种看不见的力量在往前推,很难听见自己的脚步声了,只听得耳边呼呼风响,眼前车轮滚滚,你不知道是在何处,忘记了是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行动就是一切。偶尔回到空寂的林间来,又听到了自己的脚步声。听到这种声音的时候,似乎觉得有一股和煦的风,一股清洌的水穿过了心头。我从乡间走来,迈过泥泞的沼泽,走过碧野千里, 那脚步还是存在着,还是和我紧紧相随

14、,有这一点也就聊以自慰。我不希望那脚步会把我送到我心中的目的地,那个目的地是永远也不会到达的,如果我能到达的话,后来者又何必去跋涉?心中的目标虽然难以达到,脚步却也没有白费,每走一步都是有收获的,痛苦是一种收获, 艰难是一种收获,哭泣也是一种必不可少的体验,要不然你怎么会知道欢乐、顺利和仰天大笑是什么滋味?能走总是美好的。我不敢多走了, 在湖边的岩石上坐下来,想留下前面的路慢慢地走,不必那么急匆匆地一下子就走完。太阳从不担心明天的路,一下子便走到了水天相接处,依偎在一座青山的旁边。我向湖中一看, 突然看见有一条金色的光带铺在平静的湖水上,从日边一直铺到我面前,铺到我脚下的岩石边, 像一条宽阔的金光大道,只要我一抬脚, 就可以沿着这条金光大道一直走到日边,走到天的尽头,看起来路途也不遥远,走起来也十分方便。这种景象我见过多次了,它是一种诱惑, 一种人生的畅想曲,好像生活的路就是一条金色的路,跃身而下就可以走到天的尽头, 走到你心中设想的目的地。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