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必修2第五单元测试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2877609 上传时间:2018-08-26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302.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历史必修2第五单元测试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一历史必修2第五单元测试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一历史必修2第五单元测试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一历史必修2第五单元测试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一历史必修2第五单元测试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一历史必修2第五单元测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历史必修2第五单元测试(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一必修二第五单元测试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7 小题,每小题2 分,共计54 分)1鲁迅先生说:“中国社会上的状态,简直是将几十世纪缩在一时:自油松片以至电灯,自独轮车以至飞机,自镖枪以至机关炮 , 都摩肩挨背的存在。”鲁迅先生的话未能反映的是( ) A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受到西方舶来工业文明的影响B中国近代文化的多层性C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器物-制度 -思想等层面D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多样性2下图所示票证曾是老百姓购买生活物资的凭证,20 世纪 90 年代已经失去了它原本的作用。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不包括()A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 B农业产量增加C生活物资日益丰富 D粮棉物资统一管理3.

2、“女工的工作时间如此之长,而且还要站立操作机器,所以在招募女工的时候,许多工厂都要求女工是天足。恒源纱厂就有一次,因为那女孩是小脚,而把她辞退。”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 A机器生产有助于改变缠足陋习 B工厂招工歧视女工C辛亥革命后缠足陋习被彻底废除 D当时女工工作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4光绪年间的嘉善志风俗类记载:“乾嘉时风尚淳朴,咸同而后染苏沪风气,城镇尤甚,男女服饰厌旧喜新。”这反映出当地( ) A思想观念完全西化 B服饰等级之别消失C自然经济开始瓦解D传统习俗受到冲击5清初的戴梓发明火器“连珠铳”,一次可填发28 发子弹,然而清统治者抱着“骑射乃满族根本”不仅不采用,反而将戴充军。这段材

3、料主要说明清政府()A国力强大 B 忽视军事 C漠视科技革新 D对外国怀柔妥协6嘉道年间中国仍然是一派旧时的风貌:古老的帆船,原始的牛车,狭窄泥泞的乡间古道。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是()A.落后的旧制度 B. 侵略者的冲击 C. 国家的安定 D.中国领先于西方 71934 年申报载: “现代中国的摩登姑娘、太太们哪一个不是成了洋货商店的好主顾,从头发丝尖儿起, 至高跟皮鞋底的最末一英寸止,差不多除了她们固有的中华血统的皮肉之 外全都装饰着舶来的日用品。连日常的食品, 为了求得清洁卫生的绝大理由,也积极地洋化起来, 以期脱胎换骨,由黄皮肤黑眼珠渐渐地变成优生的雅利安或是斯拉夫的新种。”该材 料主

4、要反映了当时( ) A.服饰的西化 B.洋货倾销中国 C.社会上的崇洋现象 D. 学习西方的迫切愿望 819 世纪 60 年代,上海等地逐渐形成了以汉字注音为特点的洋泾浜英语,如“清晨相见 谷地猫迎,好度由途叙阔情”等。下表是洋泾浜英语示例英语Sandwich Beer Telephone Engine Dollars commission 洋泾兵 英语三明治啤酒德律风引擎大拉斯康密兴词意夹肉面包麦制酒电话发动机外币佣金据此,这一时期上海社会生活发生的变化有( ) 英语开始在当地流行生活方式受到西方的影响 引进了西方工业革命成果对西方的认识发生了变化 A B C D9“消失的旧时光一九四三,在

5、回忆的路上时间变好慢,老街坊小弄堂,是属于那年代白墙黑瓦的淡淡的忧伤 , ”以上是周杰伦的歌曲上海1943中的一段歌词,下列情况在1943 年的上海不可能出现的是( ) A青年男女身着西服、婚纱在西式教堂中举办婚礼B恋爱中的青年男女把约会地点放在咖啡馆、西餐厅、电影院C工人上班有的坐公共汽车,有的骑自行车。如果去北平出差也可以选择乘坐飞机D徐小姐爱好很多,读书、阅读申报,看上海当地电视台播放的电视节目10民国时期,民间多因循传统,视农历正月初一为“元旦”,1949 年以后则以公历1 月 1日为“元旦”。这一变化表明( ) A民国时期传统节日得到完整保留 B1949 年以后传统节日彻底改变C近代

6、西方节日在中国得到普及 D西方节日融入了中国文化元素11“梳一东洋头,披件西式衣, 宣读婚约,互换戒指,才一鞠躬,即携手而归,无傧相催请跪拜起立之烦。”以下不属于民国时期婚姻习俗发生变化原因的是()A向西方学习 B 近代教育的发展 C 近代西方思想的传播 D 中国封建制度的结束12 20 世纪 70 年代中国人的打扮,从整体样式、色彩看都较单调,中国人是清一色的“蚂蚁”其主要原因是()当时商品供应匾乏,穿衣还主要停留在遮身御寒上受当时政治环境的影响人们不喜欢穿着打扮受民国时期服饰的影响A B C D13甲午战争期间,如果你是前线将领,有十万火急的军情要向朝廷报告,你当时会采用哪种方式 ( )

7、A通过驿站传递 B 通过轮船传递C通过有线电报传递 D通过无线电报传递14 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流行词语,下列流行词语与时间对应不正确的是()A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20 世纪 50 年代 B喊口号挣工分20 世纪 60 年代C万元户、暴发户20 世纪 70 年代 D伊妹儿 20 世纪 90 年代15 轮船、火车属于向西方学习的器物层次,他们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的影响不包括()A延缓了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 B促进了人口流动、信息交流C便利了列强进一步掠夺中国 D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16. 中国的电影工作者克服种种困难,制作完成的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是( ) A.渔光曲 B.歌女红牡丹 C.八千里路云

8、和月 D.一江春水向东流17刘谦和小沈阳的走红,和春晚的商业化运作是分不开的。, (春晚)本该是一场风格各异的饕餮盛宴,却成为了容易让人审美疲劳的重复节目。在一片唏嘘声中,春晚开始思索新道路。 2009 年刘谦和小沈阳为春晚增添了一丝时尚气息,展示了平民风采。下列不属于导致“春晚思索新道路”的因素的是()A社会经济的发展,精神生活需求激增 B 电视和互联网技术的进步为探索提供了可能C改革开放使人们思想完全西方化; D电视和互联网资讯娱乐竞争的需要18 你如果生活在晚清,想要最早体验电话的生活,你家应该搬到A.上海 B.南京 C.北京 D.天津19 下列现象在人们生活中出现最晚的是()A乘飞机旅

9、行B打电话拜年 C 上网聊天 D收听广播20中文月刊遐迩贯珍在1654 年第 12 号的开篇说: “西方之国,狃卖招贴,商客及货丝等皆借此而白其货物于众,是以尽沾其利,苟中华能效此法,其获益必矣。”其意在说明报纸具有 ( ) A信息速递功能B娱乐教化价值 C 政府喉舌功能D商业广告价值21 2012 年,革命史诗我们的法兰西岁月播出,从中我们知道周恩来在1920 年赴法勤工俭学,并在法国加入中国共产党。这一年在中国发生的历史事件还有( ) A.国共关系由合作走向破裂 B.中国出现首个电报机房C.无线电台开始引入中国 D.中国首条空中航线开通22 1909 年,大公报上描述了一种现象“第一是开眼

10、界,可以当作游历,看看欧美各国的风土人情 , 真如同身历其境,亲眼得见一样, 时常看看,岂不比听戏强的多么?”使人们“开眼界”的是()A电视 B电影 C报纸 D广播23 下列人们的日常生活现象源于网络的作用的是()“偷菜”开车出外郊游视频通话刷卡购物ABCD24 2008 年夏季奥运会在北京圆满落幕,人们通过报刊、电视、互联网了解比赛情况。假如 100 年前,中国观众除了到现场观看比赛外,了解奥运会的比赛情况还能通过()A听广播 B看报刊 C看电视 D上互联网25 1920 年,一人到广州玩耍,他不可能( ) A.看到有人穿中山装上班 B. 在露天咖啡座里上网 C. 在西餐馆就餐 D. 听到有

11、人称呼他同志26. 1876 年,申报报道:“火车为华人素未经见,不知其危险安妥,而( 乘客中 )妇女及小孩竟居其半 , 坐车者面带喜色,旁观者亦皆喝彩。”这反映出( ) A火车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的出行方式 B人们对火车持敌视态度C中国社会具备接纳新事物的能力 D全体中国人已普遍接受了工业文明27. 1909 年发行的图画日报描绘了当时上海人看电影的情景。当时的票价还比较低,是普通民众可以接受的。以下叙述你认为没有正确反映当时情况的是( ) A“电光电影即电影,票价只卖二十文” B“活灵活现景物真,观众面露诧异情”C“交头接耳说紫禁,争看清帝丢皇位” D“电影初创寂无声,旁有吹吹打打人”二、

12、非选择题( 共 3 大题, 46 分) 28 (20 分)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损伤。孝经材料二 :顺治二年 (1645 年) ,颁布了剃发令,规定“京城内外限旬月,直隶各省地方,至部文到日亦限旬月,改令剃发。遵依者,为我国之民;迟疑者同逆命之寇,必置重罪。”蒋良骐东华录卷五材料三 :盖欲除满清之藩蓠,必去满洲之形状,举此累赘恶浊烦恼之物,一朝而除去之,而后彼之政治乃可得而尽革也。张枬论辫发原由材料四 :60 年光阴荏苒,中国女性的发式变化越来越丰富,从建国之初流行的长长、粗粗的系着红绳或者彩带的麻花辫,经过了齐耳短发的“刘胡兰头” , 到如今兼容并包、变化多样、

13、与世界时尚同步的各种美丽发型。中国女性越来越美丽,发型成为女性打造自我魅力的重要的一环。中国女性60 年发型变迁史请回答: (1) 据材料一,中国人从什么角度又是怎样看待自己身体的?(4 分) (2) 据材料二、三,在头发问题上有哪两种不同的认识?有何相同之处?(6 分) (3) 据材料四,建国后中国女性发型变化的趋势怎样?说明促成这一变化的原因。(10 分) 29(14 分)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甲午战争后中国铁路事业的格局为之变。到1911 年中国铁路的修筑简况:材料二:请回答:(1) 材料一反映了1911 年前中国铁路的投资状况怎样?这种投资状况说明了什么问题? (6 分) (2)

14、根据材料二,三幅图分别反映了我国交通工具的哪些方面?交通工具的变迁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什么影响?(6 分) (3) 从上述材料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2 分) 28 (12 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 为展示近代以来中国大众传媒的发展变迁情况,某班同学组织了一次图片展览活动。以下是活动中展出的部分图片:材料二 : 中国大众传媒发展情况表(1985 2000 年) 项目1985 年1990 年1995 年1999 年2000 年报纸总印数 ( 亿份 ) 246.8 211.3 263.3 318.4 329.3 广 播 节 目 制 作 时 间( 小时 ) 280.799 647 76

15、2 2 332 164 2 931 682 3 381 466 电视节目制作时间( 小时 ) 38 056 91 572 383 513 526 483 585 007 互联网开户 ( 户 ) 7 213 3 014 518 9 021 717 (1) 根据材料一,请按在中国出现的先后顺序,写出上述图片反映的传媒形式的名称,并为本次展览拟定一个标题。(4 分) (2) 根据材料二分析,表中四种传媒的发展速度,哪种最快?说明了什么问题?并根据材料分析互联网的普及是否影响了其他传媒的地位?(6 分) (3) 为了了解中国近代以来大众传媒的变迁情况,你会通过哪些方式获取相关资料?(2 分)答案: 1-5 CDADC 6-10 ACDDD 11-15 DCCC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