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学测复习课件(必修1专题三)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52871942 上传时间:2018-08-26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1.0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年学测复习课件(必修1专题三)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2014年学测复习课件(必修1专题三)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2014年学测复习课件(必修1专题三)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2014年学测复习课件(必修1专题三)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2014年学测复习课件(必修1专题三)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4年学测复习课件(必修1专题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年学测复习课件(必修1专题三)(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板桥中学高二历史学测备课组,江苏省2014年高中历史学业水平测试,必修一复习,板桥中学高二历史学测备课组,专题三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板桥中学高二历史学测备课组,专题三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一、太平天国运动 【测试要求】 1、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定都天京 2、理解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板桥中学高二历史学测备课组,1、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定都天京(P54)(1)背景: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空前激化(根本原因);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鸦片走私、侵略战争等);自然灾害严重。(2)定都天京:1851年1月,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同年,攻克永安,初步建立政权;1853年,

2、攻克南京,改为“天京”,定为国都,正式建立政权。,板桥中学高二历史学测备课组,例: 太平天国同清政府形成对峙局面的标志是 A金田起义 B永安建制 C攻克武汉三镇 D定都南京,D,板桥中学高二历史学测备课组,2、理解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P55-56) (1)天朝田亩制度: 土地分配原则:“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无处不均匀”; 土地分配方法:以户为单位,按人口和年龄平分土地; 产品分配原则:“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 产品分配方法: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国库。 实施最终目标: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4有2无)的理想社会。 性质:是太平天国的纲领性

3、文件。 评价:反映了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绝对平均主义的思想是一种空想。,板桥中学高二历史学测备课组,(2)资政新篇 1859年,洪仁玕提出。 主要内容:以法治国;发展工商;开设新式学堂; 意义:是先进的中国首次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迫于当时形势,未能实现。,板桥中学高二历史学测备课组,例1: 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A、是太平天国先后颁布的革命性纲领性文件 B、都是农民阶级革命实践的产物 C、二者关于社会经济的改革主张完全一致 D、都反映了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潮流例2: 下列关于资政新篇的说法正确的是 A.洪秀全在1859年提出 B.是在

4、太平天国全盛时期提出的主张 C.主张发展资本主义 D.反映了农民阶级最迫切的要求,A,C,板桥中学高二历史学测备课组,二、辛亥革命,【测试要求】 1、了解兴中会成立、同盟会成立 2、理解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的成立 3、理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4、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板桥中学高二历史学测备课组,1、了解兴中会成立、同盟会成立(P63) (1)兴中会成立: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团体兴中会。(2)同盟会成立:1905年,在日本东京成立同盟会,政治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机关刊物是民报,性质是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板桥中学高二历

5、史学测备课组,例: “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者平等以有参政权。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材料出自哪一政党的誓词: A.中国兴中会 B.中国同盟会 C.中国国民党 D.中国共产党,B,板桥中学高二历史学测备课组,2、理解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的成立(P63-64) (1)武昌起义: 背景:湖北新军参加革命团体,武汉成为民主革命的摇篮;1911年清政府“铁路国有”法令引发保路运动。 过程:1911年10月10日,湖北新军革命党人发动武昌起义,10月12日,占领武汉三镇。 意义:标志着辛亥革命的开始。(2)中华民国的成立: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成立中华民国, 就任临时大总统,以五

6、色旗为国旗,定都南京。,板桥中学高二历史学测备课组,例1: 辛亥革命最早爆发于: A武昌 B汉阳 C汉口 D南京例2: 下列武昌起义成功的原因中,最主要的是: A.清朝湖北当局无力抵抗 B.革命党人筹划周密完善 C.起义新军的革命主动精神 D.立宪派改变策略乘机附和例3:江泽民同志在纪念辛亥革命90周年大会上指出,要在全国人民中继续发扬爱国精神,努力推进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历史进程,争取对人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辛亥革命90周年是: A1999年 B2000年 C2001年 D2002年,A,C,C,板桥中学高二历史学测备课组,3、理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P64)(1)内容:主权属于国民全体;民族平

7、等;国民有人身、财产等自由;国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实行责任内阁制。 (2)性质: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民主宪法。 (3)意义: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板桥中学高二历史学测备课组,例:某位导演准备拍电视连续剧孙中山时,需要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诞生写一段“画外音”,如果要你为下列材料把脉,你看哪一项不适合?( )A它是中国历史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B它体现了资产阶级的革命性和民主性C它特别规定总统制与三权分立体制D它是借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宪法的基本精神和原则制定的,C,板桥中学高二历史学测备课组,4、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P65) (1)性质:资

8、产阶级民主革命; (2)意义:推翻了清政府,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权利,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客观上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条件。(有人说,辛亥革命是胜利的,也有人说,辛亥革命是失败的。),板桥中学高二历史学测备课组,例:2003年l2月,温家宝在哈佛大学演讲时说:“从孔夫子到孙中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有它的许多珍贵品,许多人民性和民主性的好东西。”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对我国“民主性”的贡献有推翻清王朝结束封建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A B C D,D,板桥中学高二历史学测备课

9、组,三、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测试要求】 1、认识五四运动的主要史实及其影响 2、了解中共“一大” 3、了解国共合作下的国民革命运动 4、了解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 5、理解八七会议 6、了解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辟与建设(改为土地革命) 7、了解红军长征 8、理解遵义会议 9、了解人民解放军挺进大别山、发动三大战役和解放南京 10、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板桥中学高二历史学测备课组,1、认识五四运动的主要史实及其影响(P66-67) (1)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2)经过:第一阶段:1919年5月4日-6月初。中心:北京。主力:学生。口号:外争主权、内除

10、国贼(具体反帝反封建的性质);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要求罢免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第二阶段:1919年6月5日起。中心:上海。主力:工人(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取得初步胜利的根本原因)。 (3)结果:取得初步胜利:释放被捕学生、罢免3人职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4)影响: 性质: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各阶层的作用:学生是先锋,工人是主力,具体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是领导。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板桥中学高二历史学测备课组,例1: 最能说明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论据是 A.提出了“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口

11、号 B.在十月革命后发生 C.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起领导作用 D.无产阶级成为运动主力例2: 五四运动的最伟大功绩在于 A.罢免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职务 B.启导广大人民觉悟,准备革命力量的团结 C.中国政府代表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 D.释放了被捕学生,A,B,板桥中学高二历史学测备课组,2、了解中共“一大”(P67-68) (1)背景: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共产国际的帮助;陈独秀、李大钊等人的努力。 (2)召开:1921年7月23日,上海(浙江嘉兴)。 (3)内容:党纲“中国共产党”、奋斗目标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中心工作是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成立中

12、央局,陈独秀任书记。 (4)意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板桥中学高二历史学测备课组,例1: 中共“一大”确定,党成立以后的中心任务是 A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 B发动农民进行土地革命 C开展武装斗争夺取政权 D同国民党合作推动国民革命例2:红色旅游是当今旅游的热点。某校夏令营计划暑期组织一次红色旅游。他们选择了上海,你认为他们主要是为了了解 A、辛亥革命 B、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C、红军长征 D、中共七大,A,B,板桥中学高二历史学测备课组,3、了解国共合作下的国民革命运动(P68-69) (1)合作的实现:1923年中共三大决定与中国国民党合作;1924年国民党一

13、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的现实”,也标志着国民大革命的开始。合作的政治基础:新三民主义(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2)合作的高潮北伐战争:1925年,成立广州国民政府,整编国民革命军;1926年,出师北伐(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结果歼灭了吴佩孚、孙传芳主力,革命势力由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1927年,国民政府迁往武汉;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 (3)合作的破裂: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汪精卫发动“七一五政变”,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国民大革命失败。,板桥中学高二历史学测备课组,例1:“当孙文为维护共和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他才意识到自己的孤独;当中国工人的斗争

14、一次又一次被军阀镇压,他们才意识到自己的弱小。于是我们的代表可以把急需伙伴的他们叫到一起,达成他们自己的同盟。”材料中的“我们”是指A.中国国民党 B.中国共产党C.共产国际 D.其他民主党派例2:1924年7月,国民党召开党员联欢会,孙中山看到衣衫不整、肤色黝黑的农民冒着烈日前来参加,异常兴奋地对身边的宋庆龄说,“这是革命成功的起点”。据此判断,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孙中山认识到了农民的伟大力量 B为此他提出了民生主义 C.决定建立工农联盟政权 D. 决定进行国共合作,C,A,板桥中学高二历史学测备课组,4、了解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P70-71) (1)南昌起义: 背景:大革命失败的惨痛教训

15、;掌握军队的重要性。 过程: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陈毅、朱德、叶挺、叶剑英等在南昌起义。 意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共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2)秋收起义: 背景:根据“八七会议”的精神。 过程: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湘赣边秋收起义,进攻长沙受挫,转向井冈山。 意义:1927年10月,开辟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板桥中学高二历史学测备课组,例1:江西南昌市有著名的 “八一起义纪念馆”,下图为馆内一幅著名的图片南昌起义,如果请你为其拟定主题,最恰当的是A.历史转折,出奇制胜 B.革命摇篮,燎原之地C.延安精神

16、,革命圣地 D.创建军队,武装夺权例2: “红色旅游”是以中国共产党领导在革命战争时期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的参观游览活动。如果设计以“日出东方 星火燎原”为主题的“红色旅游”路线,一个必不可少的地点是A.北京 B.重庆 C.井冈山 D.延安,D,C,板桥中学高二历史学测备课组,5、理解八七会议(P71) 背景:大革命失败,革命进入低潮。 召开:1927年8月7日,汉口。 内容:清算了陈独秀右倾错误;确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总方针;决定发动秋收起义。 意义:为中共指明了方向。,板桥中学高二历史学测备课组,例: 下列不属于中共八七会议内容的是: A、清算陈独秀右倾错误 B、决定秋收起义 C、决定开展土地革命 D、决定南昌起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