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陕西省宝鸡市留凤关林场

飞***
实名认证
店铺
PDF
120.45KB
约23页
文档ID:52866538
陕西省宝鸡市留凤关林场_第1页
1/23

陕西省宝鸡市留凤关林场特殊树种培育项目实施方案二〇一一年六月目录第一章项目建设背景与意义 11.1 林场基本情况 . 11.2 珍惜树种现状 31.3 栽培历史与技术措施. 4第二章 建设原则与目标 52.1 指导思想 52.2 建设原则 52.3 发展目标 6第三章建设范围 63.1 实施范围 6第四章建设内容与规模 7 4.1 营造林建设任务 74.2 营造林技术措施 84.3 能力与保障体系建设 14 第五章投资估算 15 5.1 估算依据与说明 15 5.2 投资估算 15 5.3 资金来源 15 第六章效益分析 16 6.1 生态效益 16 6.2 社会效益 17 6.3 经济效益 18 第七章保障措施 18 7.1 加强组织领导 19 7.2 注重能力建设 19 7.3 强化技术推广 19 7.4 严格项目管理 20 7.5 加强资源保护 20 附表1 特殊树种培育项目建设范围表2 特殊树种培育项目项目区林地现状统计表3 特殊树种培育项目建设内容与任务表4 特殊树种培育项目投资估算表5 特殊树种培育项目投资来源表第一章项目建设背景1.1 基本情况1.1.1地理位置及基本情况凤县国有留凤关林场位于秦岭西段南坡,森林资源分布于南星镇、三岔镇和温江寺乡,总经营面积266860.5 亩,场部设于南星镇留凤关村。

林场设行政办公室、天保办和财务组,下设5个管护站和 5 个管护点现有职工83 人1.1.2自然地理概况林区地形属山地地貌类型,山大沟深, 峰峦迭障,山体陡峻,沟谷狭窄地势东高西低海拔一般1400-2400 米,最高峰紫柏山为 2535 米境内河流较多,水力资源丰富林区地处长江流域,辖区内屋梁山、紫柏山之南坡河流属汉江水系,北坡河流属嘉陵江水系该区域属暖温带山地气候垂直气候差异明显,光热资源不足, 降水集中,时空分布不均 年均气温 7.9 °-11.3 ℃,极端最高气温37.3℃,极端最低气温-16.5 ℃年均降水量为570-960毫 米 土壤 主 要为 黄 棕壤 ( 1600 米以 下 ) , 棕 壤(1600-2300 米) 、山地草甸土( 2300米以上)土层一般较薄,约为 20-60 厘米,多呈中性至微酸性反应植被属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和针阔混交林带,主要树种有冷杉、油松、华山松、栎类、杨类、卜氏杨、硬阔、软阔、漆树等,均为次生林主要灌木有杜鹃、山梅花、山柳、蔷薇、马桑、黄栌、卫矛、胡枝子、忍冬、松花竹、 实竹等 地被物主要有苔藓、禾草、蕨类、蒿类、羊胡子草等有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林麝、大熊猫、羚牛、云豹、豹、金鵰等 6 种,Ⅱ级重点保护动物 29 种。

1.1 .3 社会经济状况场辖区有南星、 三岔和温江寺三个乡镇居民点多分布在河流、沟道和公路两侧,农业人口23494 人,人均耕地3.5 亩主要农作物有玉米、小麦、杂豆、洋芋等,平均亩产约120 公斤左右,生产水平较低林副产品主要有木耳、花椒、生漆等,“凤椒”久负盛名种植业以花椒、苹果、蔬菜为主;养殖业为饲养牛、羊收入来源以务工和种植经济作物及药材为主已初步形成了花椒、中药材、畜牧业、干杂果4 大主导产业1.1.4森林资源状况林场经营面积266860.5 亩,其中林业用地263416.5 亩,非林业用地 2767.5 亩林业用地中有林地235779 亩,疏林地 642亩,灌木林地15213 亩,宜林地1902 亩全场的森林覆盖率92.1 %活立木蓄积185.8 万立方米林分类型是以栎类、硬阔叶树种为主的天然次生林林分质量不高 , 单位面积木材产量低,优质适生的针叶林少, 多为生长较慢的栎类、硬阔叶树种平均每公顷年生长量为1.9 立方米,林分平均蓄积量为每公顷82.6立方米1.1.5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情况我场属于县属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自2000 年停止森林采育后,转向了天然林资源保护、公益林建设和自然保护区建设。

靠天保经费维持生计,没有发展资金,二三产业也没有长足发展2000-2011 年,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期间我场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公益林建设项目12022 亩, 总投资为 360.6 万元,其中:中央补助 288.5 万元,地方配套72.1 万元主要造林树种为落叶松、华山松、油松、漆树、刺槐等用材林树种1.1.6参与项目建设的优势 我场地处秦岭西段南坡,凤县的西南部,南接汉中留坝县,西连甘肃省,北和凤县凤州林场毗邻,东接凤县河口镇,316 国道穿境而过, 通村公路连通全境具有优越的区位交通优势林区位于秦岭山脉南麓,属暖温带半湿润山地气候,年平均温度12.1 ℃,平均降水量618.8mm ,土壤以棕壤、暗棕壤为主,自然条件优越, 在近十年的天保工程实施期间,完成公益林人工造林12022 亩 锻炼了一批业务素质突出, 责任心强的造林施工队伍,林场有工程师1 名,助工 3 人,技术员 2 人,积累了丰富的造林经验林场机构健全,设施齐备,运营情况良好周边社区劳动力资源充足, 群众具有植树造林的优良传统,对造林营林具有很高的热情和积极性, 这些条件为我场承担项目建设完成建设任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2 珍稀树种现状林区主要树种有:油松、华山松、红桦、漆树、栓皮栎、锐齿栎。

根据陕西省2007 年二类调查结果,辖区内栎类面积达6559.9 公顷,蓄积达 56164 立方米,红桦分布面积约1000 公顷,蓄积 8016.2 立方米,栎类主要树种是栓皮栎、锐齿栎、斛叶栎等次要树种逐渐占优势,残次林相增多栓皮栎和红桦均为天然次生林,红桦在辖区主要分布在瓦房垻、温江寺营林区的紫柏山和屋梁山一线栓皮栎分布主要集中在温江寺、三官殿、苇子坪营林区面积约3000 公顷,主要以中幼林为主,林分生长健壮,龄阶两级分化,中龄林中小老树、霸王树较多林分调查显示:林下杂灌木丛生,幼龄林生长受到不同程度限制,林木密度均在300 株/ 每公顷以上,林分整体质量不高,分布区土质条件肥厚,湿热条件充足,项目计划实施区域均属红桦和栓皮栎的适生区,进行林分改造, 开展现有林分定向培育和新造林项目是完全可行的1.3栽培历史与技术措施栓皮栎( Quercus variabil)木材致密、坚实、强度大、纹理通直,是我国重要的用材树种树皮为木栓可制软木,具有比重小、浮力大、弹性好、不透水不透气、耐酸、耐碱及对热、声、电绝缘等特性,是良好的绝缘材料栎炭火力强而耐久,是良好的薪炭材;皮不易燃烧;是防火林的优良树种。

由于栓皮栎木质坚硬、 树皮厚,能给食用菌提供持续的营养,因此也是当地群众生产木耳、香菇等食用菌不可多得的优质原料本地区自80 年代起就有群众自发培育栓皮栎树种资源,以满足食用菌生产的需要主要采取两种栽培技术措施,一种是利用型培育, 对密度适宜的林分采取伐处大径级树木,利用萌蘖枝条培育后续林木,密度适应的情况下一般3—5 年郁闭成林,主要以培育小径级用材为主第二种方式是采用实生苗培育后备资源,一般利用秋季母树果实,进行春季育苗,利用实生苗对密度小的林分进行补植改造近年来周边群众自发改造优质栓皮栎林分近千亩育苗、改造技术措施已经非常成熟第二章建设原则与目标2.1 指导思想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中央林业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以建设特殊树种资源战略储备、提高林业应对气候变化等为目标,以发展优质乡土树种资源为重点,采取人工造林、 现有林定向培育和中幼林抚育相结合的措施,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经营水平,分区施策,长中短互补,推进特殊树种后备资源培育,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2.2 建设原则(1)坚持统筹规划,重点突出的原则重点选择林地资源丰富、土壤条件好、交通方便、群众基础好的区域实施,发展具有特色的乡土特殊树种。

2)坚持因地制宜,造改结合的原则适地适树,宜造则造,宜改则改, 做到宜林地造林与现有林改造相结合,分区施策,长中短互补,全面提高项目建设水平3)坚持集约经营,科学培育的原则遵循树种特性和自然规律,确定科学的营造林模式和经营措施,采用良种壮苗,开展集约经营,加强科技成果的推广运用2.3 发展目标通过采取人工造林、现有林定向培育和中幼林抚育等方式,增加我国特殊树种资源储备,以达到缓解我国木材供需结构性矛盾、保护种质资源与生物多样性、优化人工林树种结构、提高碳汇贮备,为我国林业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做贡献同时,通过项目示范,探索特殊树种培育的持续发展模式通过该项目实施达到如下具体目标:——完成人工造林 4000亩, 现有林定向培育 6000亩, 有计划、分阶段开展中幼林抚育10000亩,形成树种结构合理、生态系统稳定、森林健康多样的规模化特殊树种资源逐步掌握本地区特殊树种生长发育规律,摸索出配套的培育技术和管理模式,为进一步推进特殊林木树种培育奠定基础第三章建设范围 3.1 实施范围选择栓皮栎林木资源比较多、立地条件相对较好、 交通比较便利、示范带动作用强的温江寺、瓦房坝、苇子坪、三官殿营林区示范项目建设基地。

重点在温江寺、 苇子坪、 三官殿营林区选择符合于定向培育条件的林分,实施 6000亩特殊用材林“栓皮栎”林,的定向培育基地建设在宜林地分布较多瓦房垻营林区实施 3000亩栓皮栎和1000亩红桦特殊用材林新造林基地建设第四章建设内容与规模4.1 营造林建设任务4.1.1 人工造林选择水热条件好、 立地指数高的宜林地和采伐迹地,进行特殊树种人工造林在树种选择上,以乡土特殊用材树种为主,大力发展阔叶树种规划新造林 4000亩,在宜林地分布较多瓦房垻营林区实施3000亩栓皮栎和红桦特殊用材林新造林基地建设2012年—2015年,每年实施 1000亩造林任务详见附表 34.1.2 现有林定向培育在现有中幼林中,选择立地条件好、相对集中连片,树种组成中有较多珍贵树种,尤其含有地带性建群树种的天然次生林,通过抚育改造、人工促进更新等措施,调节树种组成,促进目的树种生长,改造为特殊树种基地规划定向培育 6000亩,在温江寺、苇子坪、三官殿营林区选择符合于定向培育条件的林分,实施6000亩特殊用材林“栓皮栎”林,的定向培育基地建设其中温江寺营林区1000亩,苇子坪营林区 3000亩,三官殿营林区 2000亩。

现有林定向培育任务详见附表34.1.3 中幼林抚育对本项目所有人工造林、现有林改造成林后(郁闭度达到0.2 )对其进行的抚育伐、生态疏伐、管护等系列手段,是保障特殊树种成林、成材的重要环节,是特殊树种培育的重要措施本项目成林抚育时间为10年规划中幼林抚育总面积1万亩详见附表 34.2 营造林技术措施4.2.1 造林技术4.2.1.1 采种与育苗1、采集良种:选择30—100 年生,干形通直完满,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母树种子成熟期一般8 月下旬至 10 月上旬良好的种子,棕褐色或灰褐色,有光泽,饱满个大,粒重,种仁乳白色或黄白色种子采集后,要妥为处理和贮藏栓皮栎种子含水率很高,气干含水率40-60%,无休眠期,易发芽霉烂,且多受虫害采后应立即放在通风处摊开阴干,每天翻动二,三次,至种皮变淡黄色,种内水分消失达15-20%,便可贮藏贮藏前用0.5%六六六粉以 1:100 的重量拌种堆起,再用沙撒盖在上面,以不见种子为度,经24 小时后,即可杀死象鼻虫和虫卵,也可用二硫化碳或敌敌畏密闭熏蒸24 小时,然后贮藏2、种子贮藏要因地制宜,通常有下列三种贮藏方法室内沙藏选通风干燥的室内或棚内,先铺一层沙, 接着铺一层种子,厚度8-10 厘米,如此一层沙,一层种子堆上去,堆的高度不超过 0.7 米。

也可将沙和种子拌在一块堆藏但无论那种,堆中间都必须间隔竖立草把,以利通气,防止种子发热霉烂室内窖藏此法使用于冬季少雨,气候寒冷的北方即在露天选干燥的地方挖地窖,宽与深各1 米,长短根据种子多少确定,同上法一样一层沙一层种子,堆至距窖口20-30 厘米的地方为止,上面再用干沙盖满。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