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安康市紫阳县紫阳中学初中部九年级语文上册25《词五首》教案新人教版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2866432 上传时间:2018-08-26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31.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安康市紫阳县紫阳中学初中部九年级语文上册25《词五首》教案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陕西省安康市紫阳县紫阳中学初中部九年级语文上册25《词五首》教案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陕西省安康市紫阳县紫阳中学初中部九年级语文上册25《词五首》教案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陕西省安康市紫阳县紫阳中学初中部九年级语文上册25《词五首》教案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陕西省安康市紫阳县紫阳中学初中部九年级语文上册25《词五首》教案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陕西省安康市紫阳县紫阳中学初中部九年级语文上册25《词五首》教案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安康市紫阳县紫阳中学初中部九年级语文上册25《词五首》教案新人教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词五首一、复习导入提问温庭筠望江南和李清照武陵春的背诵情况和人物的思想感情师总结:词后来发展到兴盛的时候,人们将词分为两大派:婉约派和豪放派。今天我们将体会一下豪放派的作品风格。投影出示本节的学习目标:1. 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及作品的写作背景理解这三首词的内容2. 感悟作品的思想内涵,把握作者的感情。3. 领会词中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激发自己的爱国感情。4. 赏析名句,学习表现手法。二、豪放派简介宋词风格流派之一。豪放作为文学风格,见于司空图 二十四诗品 , 杨廷芝解释豪放为“豪迈放纵”,“豪则我有可盖乎世,放则物无可羁乎我”。可见豪放的作品当气度超拔,不受羁束。北宋诗文革新派作家如欧阳修

2、、王安石、苏轼、苏辙都曾用“豪放”一词衡文评诗。第一个用“豪放”评词的是苏轼,他还开始写作打破传统词风的词,如念奴娇赤壁怀古等,颇引人注意。豪放派的特点,大体是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弘雄放,喜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和字法写词,语词宏博,用事较多,不拘守音律,然而有时失于粗疏平直,甚或涉于狂怪叫嚣。北宋黄庭坚、晁补之、贺铸等人都有这类风格的作品。南渡以后,由于时代巨变,悲壮慷慨的高亢之调,应运发展,陈与义、叶梦得、朱敦儒、张孝祥、陈亮、刘过等人承流接响,蔚然成风,辛弃疾更成为创作豪放词的一代巨擘和领袖。豪放词派不但“屹然别立一宗”( 四库全书总目 ) ,震烁宋代词坛,而且广泛地沾溉词林后学, 从宋

3、、金直到清代, 历来都有标举豪放旗帜,大力学习苏、辛的词人。三、解析渔家傲1. 导入前面我们所学的表现范仲淹政治理想的散文岳阳楼记, 写于他被贬谪的1046 年,而就在他被贬谪的前4 年( 1040 年) ,还在塞外征战。作为有政治抱负的范仲淹,面对荒凉和艰苦,是一种怎样的感情呢2. 欣赏朗读,然后自由朗读,初步感知3. 作者及背景范仲淹( 989-1052 ) ,字希文。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和包拯同朝,为北宋名臣,吴县(今属江苏)人,少年时家贫,但好学,当秀才时就常以天下为己任,有敢言之名。曾多次上书批评当时的宰相,因而三次被贬。宋仁宗时官至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元昊反,以龙图阁直学士与夏

4、竦经略陕西,号令严明,夏人不敢犯,羌人称为龙图老子,夏人称为小范老子。1043 年(宋仁宗庆历三年)范仲淹对当时的朝政的弊病极为痛心,提出十事疏,主张建立严密的仕官制度,注意农桑,整顿武备,推行法制,减轻徭役。宋仁宗采纳他的建议,继续推行,史称“庆历新政”。可惜不久因为保守派的反对而不能实现,因而被贬至陕西四路宣抚使,后来在赴颍州途中病死,卒谥文正。他一2 生为官 清廉, 关心民生疾苦。 范仲淹喜好弹琴,然平日只弹严霜一曲,故时人称之为范严霜。他工于诗词散文,所作的文章富政治内容,文辞秀美,气度豁达。他的岳阳楼记一文中的“先天下人之忧而忧,后天下人之乐而乐”两句,为千古佳句。也是他一生爱国的写

5、照。这首词是作者在西北边塞军中所作。词中表现了他决心守边御敌的英雄气概,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及战士们的思乡忧国之情。4. 理解大意塞外的秋天一到,风景就与中原大不一样了。大雁南归,对边塞地区没有一点留恋之情,军中号角一吹,四面悲凉的边塞声随之而起。群山连绵,层峦叠嶂,炊烟袅袅,夕阳西下,一座孤城于长烟之上,落日余晖之中,城门紧闭。边关与家乡相距遥远,思乡之情如何来解?只好借酒消愁了。还没有立下战功,如何回家啊。月光皎洁,满地如霜,远处不时传来悠扬的羌笛之声,使戍边战士思念故乡,无法入睡,面对浊酒一杯,映着将军花白的头发和士兵的眼泪5. 欣赏品析“塞下秋来风景异”总写西北边塞地区到了秋天,风景与中

6、原大不相同。下边各句分叙这个“异”字。一写大雁南飞,二写边声四起,三写千嶂孤城,长烟落日。“衡阳雁去无留意”,既渲染了西北边地的荒漠,表现了塞下风景之“异”,也暗示了将士思乡之情。“四面边声连角起”,这一句既渲染了边地时刻防备敌人的气氛,更将边地风景之“异”具体化了。“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表现了边塞的悲凉上片通过景物描写,写出边地的荒漠、凄凉和边塞将土时刻御敌之情。“雁去”、“边声”、“长烟”、“落日”、“孤城”组成了一幅“塞外关山图”,渲染出西北边地的荒漠,也暗示出边关将土们的思乡之情,同时还写出了他们时刻备战以防不测(立志报国)的特点。“浊酒一杯家万里”,极写边关与家乡相距遥远,思乡

7、之情如何来解?只好借酒消愁了。“浊酒”可见生活的艰苦。“燕然未勒归无计”一句是引用典故来抒发报国之志,写出了作者为国立功的远大抱负,同时也是对戍边将土的激励鼓舞。“羌管悠悠霜满地”是写实。月光皎洁,满地如霜,远处不时传来悠扬的羌笛之声,使戍边战士思念故乡,无法入睡。将士们本来是想像东汉大将窦宪那样报国逐敌,立功而返的,可是宋朝对外却忍辱求和,抗敌战争常常失利,不断地割地赔款。因此,范仲淹虽戍守边疆多年,威名远扬, 却不能实现报国壮志,壮志难酬, 这怎能不令他感慨万分?“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结句以生动形象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感慨和思乡忧国的情怀。下片主要写边防将士戍守生活的艰苦与思乡

8、、报国之情。6. 梳理总结借景抒情:苍凉悲壮沉郁雄浑上阕写景:衡阳雁去、边声连起、千嶂孤城、长烟落日渲染荒凉萧瑟气氛下阕抒情:家万里- 归无计,羌管悠- 霜满地,燕然未勒,不寐- 白发 - 泪抒发思乡报国之情词的上片以白描手法勾勒出一幅塞外边关图,这幅图雄浑沉郁,恰到好处的表现了主题。下片采用直抒胸臆和借景抒情相结合的手法,使得作者的思乡报国之情交织互现,苍凉悲壮,慷慨生哀。3 四、赏析江城子密州出猎1. 欣赏朗读,然后自由朗读,初步感知2. 作者及写作背景苏轼( 1037-1101 )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市)人。嘉佑进士。神宗时曾任祠部员外郎,因反

9、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后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贬黄州。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等,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北还后第二年病死常州。南宋时追谥文忠。与父苏洵、弟苏辙共享文名,合称“三苏”。在政治上属于旧党,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少数诗篇也能反映民间疾苦,指责统治者的奢侈骄纵。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念奴娇赤壁怀古 水调歌头丙辰中秋传诵甚广。擅长行书、楷书,取法李邕、徐浩、颜真卿、杨凝式,而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蔡襄、黄庭坚、

10、米芾并称“宋四家”。能画竹,学文同,也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认为“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高度评价“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造诣。诗文有东坡七集等。存世书迹有答谢民师论文帖 祭黄几道文 前赤壁赋 黄州寒食诗帖等。画迹有枯木怪石图 竹石图等。苏轼在熙宁四年(1071) 因对王安石变法持不同政见而自请外任。朝廷派他去当杭州通判,三年任满转任密州太守。这首词是熙宁七年(1074) 冬与同僚出城打猎时所作。3. 理解大意我虽年老却兴起少年打猎的热狂,左手牵着黄犬,右手举起苍鹰。戴上锦蒙帽穿好貂皮裘,率领随从千骑席卷平展的山冈。为了报答全城的人跟随我出猎的盛意,看我亲自射杀猛虎,犹如昔日的

11、孙郎。我虽沉醉但胸怀开阔胆略兴张,鬓边白发有如微霜,这又有何妨! 什么时候派遣人拿着符节去边地云中,像汉文帝派遣冯唐。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朝着西北瞄望,奋勇射杀敌人天狼。4. 品读赏析在这首词中,上阕写出猎,下阕写请战,场面热烈,情豪志壮,大有“横槊赋诗”的气概,把词中历来香艳软媚的儿女情,换成了报国立叻、刚强壮武的英雄气了。上阕:“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 右擎苍, 锦帽貂裘, 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 看孙郎。 ”好一幅威武的群雄出猎图,勾画出一个狂飚式的人物形象:太守出猎而“报”知人民跟随去看,其狂一也;出看而须“倾城”,其狂二也;猎必射虎,其狂三也;自比孙郎,其狂四也。

12、下阕: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 又何妨 !持节云中, 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 射天狼。 ”好一个豪放不羁的个性,好一腔豪情洋溢的壮志:鬓微霜,又何妨,此豪一也;持节云中,此豪二也;会挽雕弓;此豪三也;西北望,射天狼,此豪四也。【师生互动】结合注释,明晰讲讲下阙中运用的典故。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4 表现作者希望朝廷能重用他,给他建功立业报效祖的机会。“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表达作者期望为国御敌立功的壮志5. 师总结:这首词通过描写一次出猎的壮观场面,借历史典故抒发作者杀敌为国的雄心壮志,表达了为国效命的坚定决心和爱国思想,并委婉地表达了期盼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五

13、、研读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1. 欣赏朗读,然后自由朗读,初步感知2. 作者及背景辛弃疾( 1140 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南宋爱国词人。21 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即归南宋。他力主抗金,屡受打击,隐居上饶带湘凡达20 年。曾短期被起用,但不受重视,抱很而终。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与苏城并称为“苏辛”。有稼轩长短句。淳熙八年 (1181) ,辛弃疾在两浙西路提点刑狱公事任上,被人弹劾罢官。 他不得已而在上饶带湖赋闲家居。陈同甫,名亮,也是主张北伐的爱国志士,与辛弃疾是志同道合的

14、朋友,二人经常有书信往来,诗词唱和。这首词就是寄给陈亮的。“壮词”,即内容、情感、形象、语言等方面都豪放、壮美的作品。3. 理解大意作者夜里酒醉后挑亮灯光观看宝剑,早晨醒来听到众多军营里传来的号角声,想起在军营里与部下分食牛肉,听乐器奏出塞外的歌曲。在秋天的战场上检阅军队,准备战斗。战场上骑着飞快的的卢马,猛力拉曼霹雳做响的雕弓。他要为朝廷完成统一大业,赢得生前的功勋,身后的美名。可是自己已经年近半百,还有机会实现自己的理想吗?4. 赏析“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渲染了浓厚的战斗气氛,表达了词人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从军中用餐、演奏军乐、检阅

15、军队三个方面具体描写了军营生活。表现了词人豪迈的情怀和乐观的精神,既展示出一幅壮阔的画面,又渲染了悲壮的气氛,同时表露出作者壮心不已和杀敌报国的昂扬斗志。上阕着重描绘了幻想中的军营生活,表达了作者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马做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描写了想象中的战斗场面,前句写骑马驰骋,后句写弯弓射箭,从形象(视觉)和声音(听觉)两个方面,抓住特点,极其概括而生动地写出战斗的激烈紧张,表达了自己能够驰骋沙场而冲锋陷阵的强烈愿望和战斗激情。“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写了自己凯旋而归,了却心愿的快感, 表达自己恢复中原的壮志,使词的感情上升到了最高点。“可怜白发生”。诗人从想象的幻境回到

16、眼前的现实,从激昂豪壮跌落到深沉痛苦。这既是对岁月易逝、壮志难酬的悲叹,也是对统治者重用奸佞,排斥、打击主战派的愤慨,表达了对朝廷屈膝投降、苟且偷安的强烈不满。下阕是描写想象中的战斗场面,表现作者壮志未酬的极大悲愤。5 5. 为什么辛弃疾写破阵子是赋壮词?从题材上看是写军营中的生活情景,看剑,听角声和塞外曲,分八百里炙,沙场点兵,骑快马,挽强弓,这种种情境都极勇猛雄健;从思想感情上看表达的是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从语言风格上看壮丽而不纤巧。所以叫做“赋壮词”。6. 辛弃疾在小序中标明是“壮”词,实际上是以“壮”写“悲”,“壮”是怎样表现的?“悲”是怎样表现的?全词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作品从开头到“赢得生前身后名”,基调是豪壮的,但最后的“可怜白发生”,陡然由壮写悲。其次,此词的核心句是“可怜白发生”,无论前面“醉里挑灯看剑”的豪迈举动,还是军营的雄壮声势,杀敌报国的宏大理想,都是在衬托“可怜白发生”的严酷现实,在说明理想和现实的巨大反差。因此表面看来,作者心雄志壮,豪情依旧,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