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房宫赋_导学案_老师版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2861621 上传时间:2018-08-26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7.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阿房宫赋_导学案_老师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阿房宫赋_导学案_老师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阿房宫赋_导学案_老师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阿房宫赋_导学案_老师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阿房宫赋_导学案_老师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阿房宫赋导学案 学习目标1、知识学习点:理解课文善用丰富的想象、对偶、比喻、排比、夸张等修辞方法的特点,并 明 确 它 们 对 突 出 主 题 思 想 的 作 用 ; 理 解 并 积 累 常 见 文 言 词 语 的 含 义 和 作 用 , 掌 握“一”“爱”“取”“毕”“辞”“独”“族”“焉”“而”“夫”等实词和虚词的多种用法,培养朗读、背诵的能力。2、能力训练点:学习本文善于从多种角度,具体、生动、细致地描写艺术形象,并在此基础上议论的写作特色。3、德育渗透点:通过作者对秦亡原因的阐释,了解本文作者借古讽今、讽时刺世的写作目的,认识封建统治者骄奢淫逸、横征暴敛、不顾人民死活、必然导致覆亡

2、的道理。 学习重难点1、理解文句,疏通文意,积累文言基础知识。2、赋体文的特点和表达效果 学习方法:反复吟诵法,问答法,讨论法 学习时间:3 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重点: 1、了解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 2、学习文章第一段,掌握有关文言文知识。 3、完成相关练习。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链接 1、知人论世杜牧( 803 852) ,字牧之,唐代京兆万年(陕西西安)人,著名诗人、文学家,唐宰相杜佑之孙。文宗太和二年(828 )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为人耿介,不屑逢迎。曾为宣州、扬州等府署幕僚。回京后,历任监察御史,黄、池、睦等州刺史,官终中书舍人。杜牧年少时即有经邦济世的远大抱负,犹喜论政治、军旅之事,

3、主张固边、削藩,曾注曹操所定孙子兵法十三篇,人称其有“王佐之才”。文学上主张“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兵卫” ,强调文章形式要为内容服务。文、赋、诗皆工,诗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2、文体简介在古典文学中,诗、词、歌、赋并称。赋是由诗经楚辞发展而来,前者是赋的远源,后者是赋的近源。至荀况始有定名,它出现于战国后期,到汉代才形成。赋大体上经历了骚赋、汉赋、骈赋、律赋、文赋等几个发展阶段。在晚唐时的古文运动的影响下,赋又发展为“文赋”,它句式参差,押韵比较随便,重视清新流畅,杜牧的阿房宫赋就是一篇文赋。赋的作用是用来表达人民的愿望,讽喻政宁。借景抒情,铺叙风物,极尽铺陈夸张之能事,

4、托物言志,卒章显志,以寄讽喻之意是它的写作特点。3、写作背景杜牧的阿房宫赋是在史记记载的基础上通过想象写成的。作“赋”时他仅23 岁,作“赋”的目的是借秦亡的教训来规谏唐敬宗。敬宗李湛16 岁时继位为君,一为君就大兴土木,游宴无度,不视朝政,沉溺声色,在位3 年就被宦官杀害,可见这篇“赋”在当时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二、读课文,熟悉文章内容,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带读、自由读、指名学生朗读)给加点的字注音。骊山()廊腰缦回()檐牙高啄() 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不霁何虹()妃嫔媵嫱() () () 辇来于秦()明星荧荧()梳晓鬟()渭流涨腻() ()弃脂水()杳不知其所之()尽态极妍()

5、缦立远视() 燕赵()剽掠()倚叠如山()鼎铛玉石() 金块珠砾() 逦迤() ()锱铢() ()架梁之椽() 钉头磷磷() 庾之粟粒() 瓦缝参差()() 横槛()管弦呕哑() () 秦人不暇自哀() 三、文本自主研习 A 阅读第一段1、朗读文章,争取达到背诵的要求。2、小组合作交流,翻译文章第一段。3、合作交流成果展示,请同学上台口头完成下列句子的翻译(注意句子中的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特殊句式、通假字、重点实词和虚词的用法)(其他同学可针对句子中的内容质疑) a、六王毕,四海一。 b、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c、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d、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

6、行空,不霁何虹? e、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四、巩固练习1、根据提示用文中语句填空阿房宫建造历史背景:( 六王毕,四海一)阿房宫面积之大地域之广:( 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阿房宫楼阁之高:(隔离天日)阿房宫楼台之多:(五步一楼,十步一阁, 矗不知其几千万落)人们进入阿房宫内部的感受:(高低冥迷 ,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2、作者描写阿房宫运用了:( 对偶 ,排比 ,比喻 ,夸张 ,对比 ,大胆的想象)手法3、概括第一段内容用一两个词概括阿房宫的特点:( 宏伟 ,雄伟 ,壮美 ,壮丽 ,庞大等)2 4、 解释重点词语。(1) 六

7、王毕, 四海一(毕:完了,结束;一:统一) (2) 盘盘焉, 囷囷焉( 相当于“然”,的样子)(3)不霁何虹 (雨过天晴)(4)绿云扰扰,梳晓鬟也(纷乱蓬松的样子)(5)奈何取之尽锱铢 (取:夺取;锱铢:极言细微)( 6)而气候不齐(气候:雨雪晴阴;齐:相同)5、词类活用。(1)六王毕,四海一(数词用作动词,统一)(2) 骊山北构而西折: (骊山:名 - 状,从骊山;北、西:名状向北、 向西)(3)廊腰缦回 (名状,像人腰) (4)未云何龙: (名动,出现云,出现龙。) (5)不霁何虹: (虹名动,出现彩虹。)6、古今异义。(1)直走咸阳古义:跑; 义:行 。(2)钩心斗角古义:宫室结构参差错

8、落,精巧工致; 今常用来比喻用尽心思,明争暗斗。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古义:雨雪晴阴;今义:一个地区的气象状况。 第二课时 学习重点: 1、熟读文章第二段和第三段,争取背诵。 2、仔细研读这两段文字,掌握其中的文言现象。 3、熟练地翻译文中的句子。 一、文本自主研习 A 阅读第二段和第三段1、朗读文章,争取达到背诵的要求。2、小组合作交流,翻译文章第二段和第三段。3、合作交流成果展示,请同学上台口头完成下列句子的翻译(注意句子中的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特殊句式、通假字、重点实词和虚词的用法)(其他同学可针对句子中的内容质疑) a、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b、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9、 c、绿云扰扰,梳晓鬟也。 d、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 e、一肌一容,尽态极研,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f、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 g、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 h、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i、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j、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k、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二、巩固练习 1、阅读第二段“妃嫔媵嫱三十六年。”(1)这一层写宫人,1 至6 句、7 至18、19至24分别从、三个方面进行描写。(2)这一节通过描写、这些具体形象采用、等手法描写了宫女、宫廷生活。写出了宫女的,同时也表现了秦皇的(3) 她们“尽态极妍”的目的是什么?她们都达到目的了

10、吗?“望幸”与“不得见”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分别从宫人的来源、宫人的生活、宫人的命运几方面进行描写。明星、绿云、渭流、腻烟、雾、雷霆等具体形象的描绘,比喻精彩,想象奇特,又经过了艺术的夸张,极写宫女之多,妃嫔彩娥,济济各殿,也见出秦皇的骄奢淫逸,糜烂不堪。她们“尽态极妍”的目的是“望幸”,可是却“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 “望幸”与“不得见” ,充满了对孤寂痛苦的宫女的同情,更有对暴君的揭露。2、阅读第三段,“奈何取之尽锱铢多于市人之言语。”用怎样的句式,用怎样的手法,展现了秦王朝怎样的败行并指明秦灭亡的原因?明确:用连贯的排比句式,用前后对比手法,展现了秦王朝奢侈,腐化 ,浪费 ,

11、挥霍无度 ,穷奢极欲 ,滥用民力等败政,同时也指明秦灭亡的原因。3、 解释重点词语。(1)杳不知其所之也(杳:深远;所:的地方;之:到去)(2)雷霆乍惊(突然)( 3)一人之心,万人之心(心意,意愿。) (4)秦爱纷奢(多,繁。 ) (5)人亦念其家(顾念。) (6)奈何取之尽锱铢(怎么,为什么。)(7)多于南亩之农夫(于:比。南亩:农田。)(8)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全。 ) (9)戍卒叫,函谷举(被攻占。)(10)日益骄固 (11 )不敢言而敢怒(12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4、词类活用。(1)辇来于秦 (名作状语,乘坐辇车) (2)朝歌夜弦(名词作动词,歌唱;奏乐) (3)鼎铛玉石

12、(名词用作动词,把鼎当做;把玉当做) (4)金块珠砾 (名词用作动词,把金当做;把珠 当做 ) (5)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 “收藏”“经营”:均为动名,收藏的金 玉珍宝,经营的金玉珍宝)(6)楚人一炬(名词作动词点火、烧火) (7)可怜焦土(名词作 动词,变成焦土)5、古今异义(1)明星荧荧,开妆镜也古义:明亮的星光;今义:指行业中做出成绩,出名的人。(2)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 古义:积累的金玉珠宝;今义:筹划并管理(企业等)古义:本位事物的精件部分,指金玉珠宝;今义:精华,也指出类拔萃的人。3 (3)可怜焦土 古义:可惜今义:值得同情 第三课时 学习重点: 1、熟读文章第四

13、段,争取背诵。 2、仔细研读这一段文字,掌握其中的文言现象。 3、熟练地翻译文中的句子。 4、完成课后巩固练习。 一、文本自主研习 A 阅读第四段1、朗读文章,争取达到背诵的要求。2、小组合作交流,翻译文章第四段。3、合作交流成果展示,请同学上台口头完成下列句子的翻译(注意句子中的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特殊句式、通假字、重点实词和虚词的用法)(其他同学可针对句子中的内容质疑)a、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b、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c、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d、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e、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f、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二

14、、巩固练习 1、解释重点词语。(1)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名词作动词,族灭。) (2) 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假使,如果。爱:爱护。以:用来) (3) 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递:传递。而:顺接连 词,不译。为:做。 ) (4) 谁得而族灭(得:能够。而:顺接连词,不译。) (5) 秦人不暇自哀(哀叹。) (6)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鉴: 意动用法, 以为鉴。而:转接连词, 但是、 却、然而。 ) 2、“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 君,谁得而族灭也?”作者设计了两个假设兼论六国和秦的灭亡的共同原因是什 么?明确:作者设计了两个假设兼论六国和

15、秦的灭亡,共同原因是不爱其民。 3、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 也。 ” 句中四处“后人”分别是什么意思?这句话表明作者怎样的写作意图?明确:句中四处“后人”,均指秦以后唐以前的人;唐以后的人。这句话表明作者的写作意图在于: 借古讽今 ,历史教训 ,警示后人 ,讽谏统治者。 三、知识整理(一)文言实词(1)一六王毕,四海一(统一)楚人一炬,可怜焦土(数词)黄鹤一去不复返(一旦)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全,都)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专一)(2)爱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爱)使秦复爱六国之人(爱护)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吝惜)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爱惜)(3)取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夺取)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提取)今入关,财物无所取(拿)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同“娶”)(4)族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灭族)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类)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家族)(5)使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叫、让,使令动词)使六国各爱其人(假使,连词)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派遣,动词)两军交战,不斩来使(使者,名词(二)虚词(1)焉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助词,的样子)或师焉,或不焉(语气助词)且焉置土石(代词,哪里)焉用亡郑以陪邻(怎么)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兼词,在那里)犹且从师而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