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公务员考试录用-省级公务员

上传人:q****9 文档编号:52857978 上传时间:2018-08-26 格式:DOC 页数:344 大小:27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公务员考试录用-省级公务员_第1页
第1页 / 共344页
浙江省公务员考试录用-省级公务员_第2页
第2页 / 共344页
浙江省公务员考试录用-省级公务员_第3页
第3页 / 共344页
浙江省公务员考试录用-省级公务员_第4页
第4页 / 共344页
浙江省公务员考试录用-省级公务员_第5页
第5页 / 共3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省公务员考试录用-省级公务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公务员考试录用-省级公务员(3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 浙江省公务员考试录用-省级公务员申论范文汇编国家公务员、省级公 务员评解决我国农村农民问题的两种 思路中国发展的首要问题始终是农民 问题。中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三分 之二,而城乡之间存在着巨大发展差距。 为解决农民问题,缩小城乡差距,国家 出台了多种政策、办法,概括起来就是 两种思路:第一,以国家扶持为主,完 善制度,为农民增收创造良好的制度环 境,帮助农村农民发展生产,为进一步 转变政府职能,推进农村市场经济体制 的建立和完善;第二,鼓励和扶持农村 地区劳务输出,完善农民工的社会保障-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

2、阅读- 2 体系。以国家扶持为主,完善制度,为 农民增收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帮助农 村农民发展生产,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 推进农村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 这一思路正指向了多年来农村农民问题 长期解决不好的根本原因结构问题, 体制问题。原来在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 城乡关系,城乡结构必须改变。要改革 原来计划经济渗透到农村经济、政治、 社会等方面形成的体制,建立全国城乡 统一的大市场,真正实现从计划经济向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才能从 根本上解决好农村农民问题。首先,现 行的户籍制度把公民人为地分成农业户 口和非农业户口,是实行城乡分治,一 国两策的体制性依据,是形成目前二元 经济社会结构

3、的条件,它本身是为计划 经济体制服务的。我们要建立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全国统一的大市场, 农民背着农业户口的身份,怎么参加市 场竞争?这种落后的过时的户籍制度,-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3 是造成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的主要原因, 也是亿万农村劳动力进城后只能作为农 民工,引出诸多社会问题的原因。要从 根本上解决农民工问题,也必须先改革 户籍制度。其次,现在的国民收入分配 格局是多年沿袭下来的,重城市轻乡村, 重东部轻西部,重上层轻基层,这是造 成城乡关系、地区关系不协调,经济与 社会发展不协调的体制原因,要解决农 村农民问题,必须按照完善社会主义经 济体制的

4、原则,改变目前仍在沿用执行 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以国家扶持为主, 帮助农村发展生产,推进农村市场经济 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完善制度,是解决 农村农民问题非常重要的战略思路,也 是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农民问题的出路所 在。解决农村农民问题的第二种思路 就是鼓励和扶持农村地区劳务输出,加 快家里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取消城 乡两种对立的户籍制度,加强对农民进 城务工的管理和服务,是农民从土地、-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4 农村解放出来,尽快转变为非农业人口, 特别是那些具有初、高中文化水平的乡 村青年,提供进城务工的机会。目前, 最为紧迫的任务是完善进城务工人员的 社会保障

5、体系:解决好进城务工人员时 常被雇佣者随意克扣工资,甚至被拖欠 工资等非法行为侵犯的问题;提高进城 务工人员的健康水平;加强对进城务工 人员的职业培训,提高其技能和素质; 确立进城务工人员的工伤保险制度;确 立进城务工人员工资分配办法;帮助建 立一个具体的进城务工人员组织。大规 模的农村劳动力转移,无疑将促进城乡 经济的高增长。解决农民问题的两种思路,一个 是以政府扶持为主导,通过政策、制度 的改革和创新帮助农民发展生产、摆脱 贫困;另一个思路是鼓励农民自发地走 出土地、走出农村,走出一条城市化的 道路。这两种思路充分考虑了解决问题 的内部和外部因素,共同搭建了农民走 向富裕的阶梯。-精选财经

6、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5 加强各级政府应急管理能力从雨雪瘫痪的北京交通到雪天市 民出行基本正常,从首次非典应对失当 到禽流感、流脑疫情迅速得到控制 正是由于编制了应急预案,建立了应急 机制,中国政府面对突发事件时,采取 了一系列的措施,处理起来越加从容、 自信。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的编制工 作虽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但并不意味着 从此一蹴而就。面对意想不到的各种突 发性灾难,应急预案编制完成,只是万 里长征的第一步。解决突发公共事件, 政府是主角,目前政府要做的就是提高 各级政府的应急管理能力。政府应增强对突发公共事件的预 防和处置能力。首先,建立全方位应对 突发事件机制。

7、在突发事件发生之前, 必须积极关注、分析、研究问题产生的 缘由和萌芽状态,制定周密可行的应急 预案,并尽量提高预案的针对性和可操 作性,努力做到未雨绸缪。在处理突发-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6 事件的过程中,要做到客观判断、从容 应对、趋利避害,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 案。对已经发生的突发事件,要迅速启 动应急预案,积极采取应急措施,并用 实践增强预案的完整性。其次,加强领导干部突发事件处 理能力的培养,领导群众正视突发事件。 领导干部应具有敏锐的信息捕捉能力、 果断的临场处置能力、统筹协调能力和 指挥能力,能够在每一阶段发挥解决问 题的能力。越是面对发杂困难的局面,

8、 领导干部越应身先士卒,以强烈的使命 感和责任感,带领群众攻坚克难。再次,建立统一高效的应急协调 联动机制是应急管理工作的关键环节。 应抓紧建立和完善部门之间的有效沟通 和协作机制,实现各部门间资源的整合 共享与综合利用,以协调有序地应对各 类突发公共事件,特别是跨行业、跨领 域、跨地域的重特大事件。要充分利用 一切宣传工具,在突发公共事件发生的 第一时间真实、准确地向社会发布信息,-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7 同时发布政府应对措施和公共防范措施 等。最后,应充分利用广播、电视、 报刊、网络等,广泛宣传应急预案的主 要内容及应急处置的规程,宣传和普及 预防、避险、

9、自救、互救、减灾等知识, 增强公众的应急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 及时宣传教育群众积极消除紧张、恐慌 情绪,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提高我 国各级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是检 验我党执政能力的试金石,也是构筑社 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考验。只有加强 我国各级政府应急管理能力的建设,才 能实现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只有 把解决社会突发事件事故的机制和理念 融入到生活生产的每一个方面,才能保 证在突发事故面前最大限度地维护群众 的切身利益并将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提高应对能力近年来,我国突发公共事件时有 发生为了和谐社会的构建和经济社-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0、 8 会发展提供良好的稳定环境,提高政府 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迫在眉睫。引发突发公共事件的诱因有两大 来源:一类为自然灾害,如火山、地震 等,具有不可预测性和一定的规律性; 另一类是社会根源矛盾,如集体上访、 集体诉讼等,具有人为因素。我国目前 可能引发突发公共事件的社会根源包括: 社会保障机制、社会公共服务机制和补 偿机制等不完善,损害了部分社会群体 的利益;工业化、现代化导致劳动力过 剩,就业形势严峻;城市规划不合理, 导致交通矛盾;政府组织能力不强,等 等。这些因素对社会的和谐稳定构成了 威胁,不利于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的长 治久安。因此,只有提高因对突发公共事 件的能力,才能防止一些不必要的人身 伤亡和财产损失,促进社会的稳定和谐 发展。提高政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 力,可采取以下几方面的措施:首先,要建立预防突发事件、强-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9 化危机管理的政府总体应急预案,建立 一整套工作原则、组织机制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