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县松雅湖流域有机食品基地建设规划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2853883 上传时间:2018-08-26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沙县松雅湖流域有机食品基地建设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长沙县松雅湖流域有机食品基地建设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长沙县松雅湖流域有机食品基地建设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长沙县松雅湖流域有机食品基地建设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长沙县松雅湖流域有机食品基地建设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长沙县松雅湖流域有机食品基地建设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沙县松雅湖流域有机食品基地建设规划(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长沙县松雅湖流域有机食品基地建设规划 (2011-2015 年)长沙县农业局2010 年 12 月 20 日一、目的意义建设长沙县松雅湖流域有机食品基地,是深化农业结构调整、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发展高效生态现代农业的重要手段,是实施 “ 十二五 ” 农业发展规划的重要抓手。在长沙县松雅湖流域内组织实施有机食品基地建设,示范带动农业生产经营者进一步增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积极改善农业生产环境,大力推进有机食品生产,全面实行品牌化营销,不断扩大品牌影响,推动产业又快又好发展,提高有机食品在农产品认证中的影响力和带动力,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村增收和区域经济发展。二

2、、建设规划本着市场带动,科技先行、区域发展、规模推进的原则,从2011 年起在长沙县松雅湖流域范围内选择环境条件较好、生产规模较大、商品化程度高、管理规范的有机食品产地和优质农产品基地,科学规划、集成资源,大力推进有机食品生产和全过程质量控制,建设有机食品基地,至“ 十二五 ” 期末,在长沙县松雅湖流域范围内创建50 个高标准、高起点的有机食品基地。以典型、示范引路,大力推广有机食品生产标准,研究和实施生产新技术,辐射带动全县有机食品基地建设,推动有机食品产业快速发展,扩大规模,做大做强有机食品产业,充分发挥有机食品在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促进松雅湖流域生态环境建设、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扩大

3、农产品出口等方面的带动作用。通过有机食品基地建设,进一步扩大有机食品品牌效应和影响力,进一步争取各级政府加大对有机食品发展的政策扶持和财政投入力度,有效吸引社会各方资金和农民多渠道、多元化投入有机食品发展领域。长沙县松雅湖流域范围内创建50个有机食品基地建设分五年组织实施。 2011 年有机食品基地建设试点,20122015 年全面推进。分年度建设目标为:2011 年 10 个, 2012-2015 年每年 10 个,合 计50 个 。 各 年 度 基 地 建 设 的 数 量 按 超 过 建 设 目 标 数 的25%-30%,择优确定。1、有机粮食基地建设:“ 十二五 ” 期间,松雅湖流域粮食

4、播种面积稳定在 80万亩,大力推广优质稻、超级稻,推广双季稻和有机栽培,建设有机粮食基地15个,实现粮食年产36万吨。重点工作为,一是坚定不移抓好双季稻生产。重点建设春华、果园、安沙、路口、青山铺等为重点的十万亩有机粮食标准化示范基地。二是大力培育新型种粮主体。继续对种粮大户、合作社、企业、农机大户奖励补助,同时将集中育秧、配方施肥、高产创建、统防统治、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农业保险等项目补助优先支持新型主体。三是推进双季稻全程机械化生产。重点推进水稻机械化育插秧和机械化烘干两个薄弱环节,加大农机作业补贴和机耕道建设力度,扶持培育新型农机作业主体。四是推进绿色生态种植。按照 “ 两型 ” 社会建

5、设和 “ 零碳县 ” 发展战略等要求, 大力发展粮食有机生态种植,推广节能节水、测土配方施肥、有机肥、机械化深松整地、秸秆还田、绿肥种植、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技术。五是打造粮食优势品牌。切实加强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龙头企业的交流合作,继续实施“ 湘米优化工程 ” 和“ 双十工程 ” 。对规模较小的粮食加工企业进行规范整合,以优势企业为依托,以优势产品为核心,实行“ 统一品牌、统一包装、统一质量、统一营销” ,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优势品牌。2、有机蔬菜基地建设:“ 十二五 ” 期末,松雅湖流域蔬菜播种总面积突破21 万亩,有机蔬菜基地15 个,有机蔬菜种植面积达到 5 万亩,实现总产量6 亿公斤

6、,总产值10 亿元。有机蔬菜产量占总产量的30%以上。主要措施为,一是着力打造春华、路口、高桥三镇沿S207 线万亩有机蔬菜示范片区;在县域北部重点扶持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带动能力和互补性强的千亩连片产业集中区;以高桥镇为核心的有机食用菌产业园区;扶持和发展我县光皮辣椒、藤蕹等地方特色品种。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创新经营管理模式,打造有机示范园区。二是鼓励企业之间进行兼并联合,积极引导原有基地改造升级,支持有实力的企业聚合生产要素,推动资本自由流动和开放式重组,支持多种形式的经营联合体。三是促进蔬菜专业化种植水平,增强均衡供应能力,引导企业创新蔬菜产销经营模式,研究市场需求,拓展市场空间

7、,调整产品结构,提升产品品质,使基地规模与生产能力相匹配,提高企业盈利水平和市场风险的应对能力。四是提高设施利用率,充分利用现有智能温控大棚,建立育苗中心,提高我县集约化育苗水平。推广智能全天候生态育苗技术,降低育苗风险和生产成本,加速优良品种推广,增强应急生产能力。在现有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基础上,积极探索蔬菜的工厂化、智能化栽培技术。五是做大做强蔬菜产业龙头企业,培育和打造有机蔬菜品牌;同时发挥行业协会作用,鼓励农业企业走向多元领域,引领开拓国内外消费市场。六是加强“ 五新 ” 成果推广和应用,探索高产优质栽培模式和关键技术,着力解决制约蔬菜生产发展的关键问题。积极引进和培育蔬菜加工企业,鼓

8、励蔬菜加工企业与生产基地对接,提高蔬菜精深加工水平。3、有机茶叶基地建设:“ 十二五 ” 期末,松雅湖流域建成有机茶叶基地5 个,有机茶园超过10 万亩,总产量15 万吨以上,年出口创汇2 亿美元以上,力争实现100 亿元茶业综合产值。工作重点,一是突出重点,优化产业布局。按照现有产业基础,以金井镇为核心,有机茶叶种植、加工以及其它相关产业布局在“ 百里茶廊 ” ,即春华镇、路口镇、高桥镇、金井镇、双江镇、白沙镇、开慧镇、福临镇等8 个镇。二是推广良种,建好育苗基地。重点建设一个出圃1 亿株以上无性系工厂化容器育苗良种繁育基地,确保本县和县外订单茶叶扩面和品种更换。三是应用新技术,建成有机标准

9、园。一点是在保证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将林地中的迹地、缓坡的低产林地以及农田的高岸田、缺水田,扩建有机茶园 1 万亩。二点是改造有机茶园。通过新扩、改造,全县有机茶园的良种率达100%。三点是大力推广示范无性系良种栽培、测土配方施肥、茶园病虫绿色防控、茶叶机械化采摘等新技术。到2015 年末,全县创建国家级标准园3 个,万亩有机茶园1 个。四是培育龙头,壮大产业经营。扶持初具规模的企业建成省级、国家级龙头企业。积极鼓励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通过招商引资,进一步做大做强,成为龙头企业。创新发展模式,“ 以厂带基地,以基地带散户 ” ,走产业化道路。支持企业科技创新、积极开展茶叶新产品及功能性成份的开

10、发,拓展茶叶精深加工范围。全县建设 5条茶叶精加工生产线,一条深加工生产线,深培育 2-3 家销售收入10 亿元以上企业。重点支持具备一定条件的企业上市。五是打造品牌,拓展国内外市场。充分利用现有茶叶品牌优势,积极申报国家地理标志认证。实施品牌战略,打造全国知名品牌。积极发展连锁经营、电子商务、出口贸易,拓展国内和国际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六是延伸产业,丰富产业内容。将茶叶开发和文化旅游开发有机结合,形成集茶叶生产、加工、销售与现代休闲、观光娱乐、茶文化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4、有机水果基地建设:“ 十二五 ” 期末,松雅湖流域有机水果基地 10 个,有机水果种植面积15 万亩,水

11、果总产值突破15 亿元。重点建设 “ 黄兴大道北延线时鲜瓜果产业带” ,打造 “ 白沙镇万亩有机水果之乡 ” 品牌。打造黄兴大道北沿线水果观光体验带,选择5-10 个有机水果园区进行包装,建成集观光、体验、旅游、产业、科普于一体的有机水果产业休闲园,重点打造 1-2 个水果特色休闲农业品牌。进一步增加品种和数量、提升产品质量、打造产业品牌。三、总体要求(一)有机食品基地建设布局紧密结合我县“ 十二五 ” 农业发展规划和特色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围绕培育壮大农业主导产业、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和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这条主线,大力推进松雅湖流域有机食品基地建设。在品种和技术上重点向蔬菜、食用菌、茶叶

12、、水果、粮食等农业主导产业倾斜,选择产品有特色,在国内外市场竞争中优势明显,有稳定的市场需求或增长潜力,在农产品结构中比重较大,产业发展与农民增收关系密切的有机食品产地。在松雅湖流域布局上向优势、主导产业带和高效生态示范镇倾斜。在选点上重点向自然生态适宜、现有基础较好、建设条件成熟、建设积极性较高、示范辐射带动作用较大的基地倾斜。有机食品基地建设布局如下表:长沙县松雅湖流域有机食品基地建设布局表序号产业分类建设目标(个)乡镇布局1 粮食15 春华、果园、安沙、路口、青山铺2 蔬菜、食用菌20 春华、路口、高桥、金井、双江3 茶叶5 春华镇、路口镇、高桥镇、金井镇、双江镇、白沙镇、开慧镇、福临镇

13、4 水果10 青山铺、福临、白沙(二)有机食品基地建设条件1、基地环境符合有机食品产地的有关技术要求,基地产品或其加工品已通过有机食品认证或已在申报有机食品认证中;2、基地建设单位以农业企业(龙头)、专业合作社为主,已有有机食品工作基础,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好,能够发挥示范带动作用;3、基地农业生产设施配套齐全,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健全;4、基地集中连片,具有一定规模。要求蔬菜基地面积200 亩以上,食用菌基地在3 万平方米以上, 粮食基地面积1000 亩以上,茶叶基地面积2000 亩以上,水果基地面积500 亩以上,(三)有机食品基地建设的主要内容1、改善和提高基地生

14、产设施和环境条件。加强对农田水利设施及其配套设施的建设,充分运用现代农业设备和机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提高集约化生产、管理水平。防止工业“ 三废 ” 污染和农业生产及人员生活污染,不断改善和提高示范基地的环境质量。2、建立完善科技支撑和培训组织。组建绿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建设技术指导小组,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科研成果,提高基地建设的科技含量。制定培训计划,定期对基地各有关领导、生产管理人员、技术推广人员、营销人员进行有机食品知识和技术培训。组织基地农户学习有机食品生产技术,保证每户农户至少有一名基本掌握有机食品生产技术标准的人。3、建立标准化生产操作制度。根据有机食品标准和规范的要求,结合当地实际

15、,制定统一的生产操作规程,编制通俗易懂的操作手册、模式图,发到职工和农户,指导生产。4、 建立质量控制制度。 建立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购置必要的检测仪器和设备,加强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监测,实现从生产到市场的全过程质量监控。建立内部监督管理制度,对各项标准的落实、投入品的使用等进行动态监督。推行农产品生产经营档案管理,建立和完善农产品生产、加工、包装、运输、储藏及市场营销等各个环节质量安全档案记录和农产品标签管理制度, 形成产销一体化的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网络。5、培育品牌。规范使用有机食品商标标志,通过产品推介、展示展销等方式有计划地组织市场营销,树立品牌形象,扩大知名度和

16、市场占有率。6、设立有机食品标志。基地应在显要位置设置标识牌,标明有机食品基地的名称、范围、面积、栽培品种及主要技术措施和建设期等内容。(四)有机食品基地建设规范1、基地条件完善。 基地道路完好, 田地整齐, 水利设施配套,设施设备配置先进,环境条件良好。2、贯彻标准扎实有效。有按有机食品相应标准制定的生产操作规程和操作手册,农户或社员有较强的有机食品生产意识,有一定的标准化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等方面法规知识。3、实现统一的农产品生产管理。实行产地编码,对区域内实行地块管理,并绘制地域分布图和地块分布图,进行统一编号。有严格的有机食品生产管理制度,并实现生产管理的“ 五统一 ” ,即“ 统一品牌管理、统一生产操作规范、统一投入品供应和使用、统一田间管理、统一收获管理” 。4、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措施。有行之有效的质量安全控制制度,农业投入品进出台账完整,原始生产档案记录规范,并保存二年以上。有相应速测设施,实行每批次的产品质量自检,并有完整记录。5、基地产品质量安全水平高。有机食品基地内的产品通过有机食品认证,拥有相应的标志使用权。自觉接受有机食品定点产品质量检测机构的抽检,没有出现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