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城建造历史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2852807 上传时间:2018-08-26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321.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安城建造历史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长安城建造历史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长安城建造历史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长安城建造历史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长安城建造历史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长安城建造历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安城建造历史(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长安城建造历史唐代兴庆宫兴庆宫,位于唐代长安城东门春明门内,属于长安外郭城的兴庆坊(隆庆坊) ,原系唐玄宗登基前的藩邸。沿革李隆基作为藩王时,与其兄宋王等同住在长安繁华地带东市附近并有园林景胜的隆庆坊,号称“五王子宅”。先天元年(公元712 年) ,李隆基登上皇帝宝座,是为唐玄宗(唐明皇),为避其名讳而将隆庆坊改名兴庆坊。开元二年(公元714 年) ,将其同父异母的四位兄弟的府邸迁往兴庆坊以西、以北的邻坊,将兴庆坊全坊改为兴庆宫。开元八年( 720) ,在兴庆宫西南部建成花萼相辉楼和勤政务本楼。勤政务本楼遗址开元十四年 ( 726) ,兴庆宫建造朝堂并扩大范围,将北侧永嘉坊的南半部和西侧胜业坊

2、的东半部并入。开元十六年(728)经扩建,正式成为玄宗听政之所,号称“南内”。开元二十年( 732) ,在外郭城东垣增筑了一道夹城,使得皇家可以从兴庆宫直接与大明宫、曲江池相通。后来在兴庆宫南侧又增筑了一道夹城。开元二十年至二十四年(732736) ,向西扩建花萼相辉楼。天宝十年( 751) ,在兴庆殿后增建交泰殿。天宝十二年(753) ,维修宫垣。1957 年,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对兴庆宫做了比较全面的考古勘察。1958年初,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协助西安市文物管理委员会,进行了以西南部建筑遗址为主的发掘,配合“兴庆公园”建设,清理出十七座建筑遗址。平面布局唐玄宗即位之初,标榜廉洁、 勤俭,所

3、以这一时期他在兴庆宫建造的几座宫殿与大明宫相比,规模并不大。兴庆宫历经扩建,宫城占地东西1080 米,南北1250 米,总占地达2016 亩。兴庆宫平面为长方形,布局一反宫城布局的惯例,将朝廷与御苑的位置颠倒过来,由一道东西墙分隔成北部的宫殿区和南部的园林区。兴庆宫四周共设有六处城门,正门兴庆门在西垣偏北处,西垣偏南有金明门; 东垣与兴庆门相对为金花门,东南隅为初阳门;北宫垣居中为跃龙门;南垣居中外垣为通阳门、 内垣为明光门。 朝会正殿兴庆殿建筑群位于兴庆门内以北,建筑群坐北朝南,前部有大同门,门内左右为钟、鼓楼,其后为大同殿,再后为正殿兴庆殿,最后为交泰殿。北门跃龙门内中轴线上,正殿为南薰殿

4、,宫城东北部有新射殿、金花落等建筑。南部的园林区以龙池为中心,池东西长915 米,南北宽 214 米,池东北岸有沉香亭和百花园,南岸有五龙坛、龙堂,西南有花萼相辉楼、勤政务本楼等。1 池西南发掘出17 处建筑遗址,文献所记花萼相辉楼、 勤政务本楼等大概就分布在这一带。相传龙池中曾大量种植荷花、菱角和各种藻类的隐华植物,池南岸还种有可解酒性的醒醉草。东宫垣东侧有夹墙复道与大明宫、芙蓉园相通。宫内出土装饰瓦件种类甚多,仅莲花纹瓦当即有73 种,又有黄绿两色琉璃滴水。建造历史唐代兴庆宫兴庆宫,位于唐代长安城东门春明门内,属于长安外郭城的兴庆坊(隆庆坊) ,原系唐玄宗登基前的藩邸。沿革李隆基作为藩王时

5、,与其兄宋王等同住在长安繁华地带东市附近并有园林景胜的隆庆坊,号称“五王子宅”。先天元年(公元712 年) ,李隆基登上皇帝宝座,是为唐玄宗(唐明皇),为避其名讳而将隆庆坊改名兴庆坊。开元二年(公元714 年) ,将其同父异母的四位兄弟的府邸迁往兴庆坊以西、以北的邻坊,将兴庆坊全坊改为兴庆宫。开元八年( 720) ,在兴庆宫西南部建成花萼相辉楼和勤政务本楼。勤政务本楼遗址勤政务本楼遗址开元十四年 ( 726) ,兴庆宫建造朝堂并扩大范围,将北侧永嘉坊的南半部和西侧胜业坊的东半部并入。开元十六年(728)经扩建,正式成为玄宗听政之所,号称“南内”。开元二十年( 732) ,在外郭城东垣增筑了一道

6、夹城,使得皇家可以从兴庆宫直接与大明宫、曲江池相通。后来在兴庆宫南侧又增筑了一道夹城。开元二十年至二十四年(732736) ,向西扩建花萼相辉楼。天宝十年( 751) ,在兴庆殿后增建交泰殿。天宝十二年(753) ,维修宫垣。1957 年,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对兴庆宫做了比较全面的考古勘察。1958年初,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协助西安市文物管理委员会,进行了以西南部建筑遗址为主的发掘,配合“兴庆公园”建设,清理出十七座建筑遗址。平面布局唐玄宗即位之初,标榜廉洁、 勤俭,所以这一时期他在兴庆宫建造的几座宫殿与大明宫相比,规模并不大。兴庆宫历经扩建,宫城占地东西1080 米,南北1250 米,总占地

7、达2016 亩。兴庆宫平面为长方形,布局一反宫城布局的惯例,将朝廷与御苑的位置颠倒过来,由一道东西墙分隔成北部的宫殿区和南部的园林区。兴庆宫四周共设有六处城门,正门兴庆门在西垣偏北处,西垣偏南有金明门; 东垣与兴庆门相对为金花门,东南隅为初阳门;北宫垣居中为跃龙门;南垣居中外垣为通阳门、 内垣为明光门。 朝会正殿兴庆殿建筑群位于兴庆门内以北,建筑群坐北朝南,前部有大同门,门内左右为钟、鼓楼,其后为大同殿,再后为正殿兴庆殿,最后为交泰殿。北门跃龙门内中轴线上,正殿为南薰殿,宫城东北部有新射殿、金花落等建筑。南部的园林区以龙池为中心,池东西长915 米,南北宽 214 米,池东北岸有沉香亭和百花园

8、,南岸有五龙坛、龙堂,西南有花萼相辉楼、勤政务本楼等。1 池西南发掘出17 处建筑遗址,文献所记花萼相辉楼、 勤政务本楼等大概就分布在这一带。相传龙池中曾大量种植荷花、菱角和各种藻类的隐华植物,池南岸还种有可解酒性的醒醉草。东宫垣东侧有夹墙复道与大明宫、芙蓉园相通。宫内出土装饰瓦件种类甚多,仅莲花纹瓦当即有73 种,又有黄绿两色琉璃滴水。唐城 108 坊 千百家似围棋局唐代长安城坊模型西南角。在今日的西安,有很多地方以“坊”命名,如东郊的安仁坊,东关的长乐坊,北大街的通济坊 , 这种命名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昔日唐长安城内的坊名。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非常形象地描绘唐都长安城的布局为“千百家似围棋局,十

9、二街如种菜畦。”唐都长安城曾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城市,也是迄今为止最为齐整的城市。唐长安城采用“里坊制”,整个城市划分为整齐的一百多坊。中国古代都城的典范今人在探讨唐长安城的布局时,总要询问一个问题,为什么它要实行“里坊制”?对此, 陕西师范大学研究历史城市地理的肖爱玲博士告诉记者,唐长安城的面积达平方公里,由外郭城、宫城和皇城组成。外郭城内街道纵横交错,划分出一百多座里坊。此外还有东市、 西市及芙蓉园等人工园林。城市总体规划整齐,布局严整,堪称中国古代都城的典范。而“里坊制”是唐继承了隋代都城的结果。“隋朝一开始的都城是原来的汉长安城,随着国家政治经济的繁荣,隋文帝放弃了这座汉长安城,重新选择

10、了位于其东南的龙首原南坡另建新城,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大兴城。由于大兴城是新建的,所以在设计过程中就突出了一个秩序问题,统治者在建城的过程中就强调皇权,实行严格的中轴对称,以坊为单位, 方便安置居民, 布设官僚机构。 而唐长安城, 是在隋大兴城的基础上扩建修缮而成,城区分宫城、皇城和外郭城三个部分,其中宫城为君,为皇帝所在;皇城为中央衙门所在;而外郭城则是臣民的居住生活区,它实行里坊制,街坊以道路划分,仍采取类似闾里的形式,曾有学者将每个坊形容为今天的居民小区。”长安城到底有多少“坊”长安城内的 “里坊” 是由外郭城中的东西向十四条大街、南北向十一条大街交叉分割而成,隋文帝初建大兴城时将此棋盘式网

11、格区域定名为“坊”,炀帝时改称“里” ,唐时又称“坊” 。因此,在唐人诗文中常可见到“里”、 “坊”并用的情形。唐长安城到底有多少个“坊”,历来说法不一。西北大学历史系张永禄教授研究认为,随着都城建设的发展,长安城里坊之数前后是有变化的:“以东西十四条大街和南北十一条大街来分割, 本可以区划为坊另东西两市,并且在分布上以朱雀大街为中界,街东与街西数目相等,各有坊另一市。但事实上是隋初营建大兴城时,都城东南隅曲江一带, 虽占两坊之地却并没有设坊,所以东城减去两坊,坊与西城坊,应该是坊并两市。这是隋初至唐初长安城中的里坊之数。”但随后,里坊数又发生了两次变化,分别是唐高宗龙朔二年和唐玄宗开元二年。

12、高宗年间修建大明宫,为开辟一条宫前的南北大街,将郭城东北部的翊善坊、永昌坊一分为二,形成光宅、翊善、永昌、来庭四坊。这样,东城比初唐的坊又增加了两坊,变成坊, 与西城的坊合为坊并两市,这是唐高宗至玄宗开元年间长安城的里坊之数;而玄宗年间, 为了营建兴庆宫,去了街东隆庆坊一坊之地。 这样,街东里坊又减少一处,由原来的坊变为坊,与西城坊合并,长安城全城坊并两市,这是开元二年以后长安城中的里坊之数。所以, 张永禄教授认为,长安城的里坊总数共有、 三次变化,而这些变化都是由东城区里坊之数的增减而引起的。长安城的坊数经历了三次变化,大约由于最初的坊数是坊,因此人们说到长安城的坊数时,最常用的是坊。不可思

13、议的严整布局长安城的每个坊都是规整而标准的长方形,这在今人看来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事情。而在里坊的排列上,以朱雀大街为中轴,左右也是非常对称,街东与街西,里坊位置及其形制,面积的大小,都是彼此对等,左右均称。而坊也有象征寓意:坊恰好对应寓意位神灵的颗星曜(如水浒中的将);南北排列十三坊,象征着“一年有闰” ;皇城以南东西各四坊,象征着“一年四季”;皇城以南,南北九坊,象征着周礼一书中所记载的所谓“王城九逵”。从各坊的大小来看, 皇城和宫城东西侧各坊面积较大,皇城以南各坊面积较小。各坊的兴衰也随着唐王朝政治的变化而有兴衰。如唐初以太极宫为皇宫时,皇城东西两侧各坊比较繁荣;而高宗至睿宗时,以大明宫为中

14、枢,其南各坊又成为繁华区;到玄宗执政时移居兴庆宫, 兴庆宫附近各坊随之兴盛起来。长安城各坊尽管大小不一,繁荣程度有别, 但其结构却基本一致。上文所说, 坊各坊之间的面积也有所不同,考古发现里坊规模从小到大依次可以分为: 皇城以南朱雀街两侧内二纵列十八坊;皇城以南朱雀街两侧东西外二纵列十八坊;皇城以南东西两侧六列四十八坊;宫城东西两侧十二坊和皇城东西两侧十二坊。长安志 中曾清晰记载了这五类里坊的范围,考古专家也进行了实测,发现与文献记载的里坊范围大小分为五类的趋势是一致的,面积分别从万平方米到万平方米不等。肖爱玲告诉记者, 皇城与宫城东西诸坊距离政治中心较近,人口增多自是意料中的事,坊的面积大也

15、是必须的。而且,皇城与宫城东西诸坊面积增大,显得宽敞大方,就更加烘托出宫城皇城的雄伟。 而皇城正南的四列坊范围之所以较小,是因为设计者们要把向南距郭城之间划分九坊,以象征“王城九逵”,从而其南北长度受到了限制。其中,又由于皇城南面三门的间距较短,而朱雀大街又极宽敞,所以朱雀大街两侧内二列十六坊较外二列十八坊范围更小。大城之中套了很多小城里坊布局非常严整,每个坊都是封闭式的建筑。据介绍,每个里坊的四周,都环筑有坊墙,从而使长安城在外观上宛如大城之中又套了很多小城。据对群贤坊、怀德坊、胜业坊、居德坊及长兴坊的考古探测得知,坊墙墙基厚度一般为米到米,均为夯土板筑。 各坊的围墙接近各街的沟边,大都距离

16、沟边 米到米, 怀德坊距离街侧沟边米。由于坊墙都是土墙,常常因雨水冲刷而破坏倒塌,所以文献中多有修补坊墙的记录,如唐会要街巷就曾记载:“ (贞元四年二月)敕京城内庄宅使界诸街坊墙,有破坏,宜令取两税钱和雇工匠修筑。”既然有坊墙, 就必然开有坊门,才能让坊内居民出入。大多数坊都开有东西南北四门,并贯通以形成东西南北十字街。但皇城以南的三十六坊,因近靠宫阙,仅有东西街道,故只开东西门,不开南北门,史言“不欲开北街泄气,以冲城阙”。事实上,长安城南坊面积本身就相对较小,居民人口也少,只开东西街已能满足需要,无须再开南北街。凡有十字街的坊,十字街的宽度均为米。被十字街隔开的四区,又各有十字巷,把全坊分为个小区。这些巷的宽度一般有米多。这些小的街道,被称为“曲”或“巷”,因其路面较窄,唐人也称之为“狭斜”,如卢照邻的长安古意诗中云“长安大道连狭斜,青牛白马七香车” 。曲巷各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