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项目建议书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2851566 上传时间:2018-08-26 格式:PDF 页数:18 大小:17.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镇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项目建议书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镇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项目建议书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镇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项目建议书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镇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项目建议书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镇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项目建议书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镇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项目建议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镇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项目建议书(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尚糊镇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项目项 目 建 议 书镇政府 二一六年九月2 目录1 总论1.1 项目概况2 项目背景和建设的必要性2.1 项目背景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3 需求分析和建设规模3.1 需求分析3.2 建设内容及规模4 项目建设条件4.1 项目选址4.2 地理位置及地形、地貌4.3 自然条件4.4 供水、供电及交通条件4.5 建筑材料5 项目建设方案5.1 总平面布置5.2 建筑与结构5.3 景观环境和绿化5.4 供配电及弱电系统5.5 给排水及消防3 6 环境保护6.1 环境现状6.2 项目主要污染源及污染物6.3 综合治理及措施7 项目实施计划与工程招标计划7.1 项目实施计划8

2、组织机构和人力资源配置8.1 组织机构8.2 人员来源8.3 人员培训9 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9.1 投资估算9.2 资金来源10 社会评价11 结论和建议11.1 结论4 1 总论1.1 项目概况1.1.1 项目名称社区、社区、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1.1.2 建设单位(1)建设单位:镇人民政府;(2)建设单位负责人:1.1.3 建设地点社区、社区、社区2 项目背景和建设的必要性2.1 项目背景进入 21 世纪,随着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社会福利事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全国推进了社会福利社会化政策,原有的养老服务模式在不断变革中求生存,同时,各种新的养老服务形式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党和政府

3、高度重视发展社区养老服务,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老龄工作的决定 中明确指出“建立以家庭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社会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机制”。全国老龄委办公室、发展改革委、民政部等十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意见 和 关于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意见分别指出 “要逐步建立和完善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5 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服务体系” , “要在城市社区基本建立起多种形式、广泛覆盖的居家养老服务网络”。 “养老服务业”作为一个专门用语被明确提出来,并把它表述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顾和护理服务,满足老年人基本生活需求的服务行业。养老服务可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居家养老, 一类是机

4、构养老。居家养老在打破传统的仅由子女、亲戚照顾老人或老人自理的固有模式,引入了社区福利服务的新形式。以家庭为依托,以社区化、社会化服务为补充, 既满足了老人居家养老的传统观念的需求,又实现了由社区提供帮助以及各种服务,是一种较为适合我国现阶段国情的居家养老模式的新发展。镇人口老龄化比较严重, 14万总人口中, 60 岁以上人口2.5 万,占总人口 17% 。80 岁以上人口近1 万。据预测,到 2030年,我镇老龄化率将达到30% 。养老问题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2010 年,我镇选择府西社区和府东社区作为试点。在省、市、县老龄和民政部门的悉心指导下,试点工作按照上级要求和当地的实际情况

5、,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先行先试、突出重点、分步实施、逐步推广”为工作思路,以满足社区老年人基本需求、保障高龄特困老人基本服务为出发点,以提高社区老年人生活生命质量, 促进和谐社区建设为目标,积极探索社区居家养老的新形式。起到了示范作用,获得了群众好评,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镇在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工作中,各试点社区坚持以服务老年6 人为目标,根据各地实际,积极创新工作思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我镇自然资源丰富,境内森林覆盖率为40% ,且存有部分原始次森林,境内矿产资源、旅游资源丰富,人文文化,历史积淀厚重。加强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设施的建设是贯彻落实养老服务“以社区服务为依托” 这一政策精神的集中体

6、现,是构建养老服务体系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镇政府针对目前老年人服务基础设施的建设整体上较为薄弱,设施严重匮乏, 已有设施则存在面积小、功能单一、服务水平低等突出问题。决定筹资新建镇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设施的完善, 我镇人口的平均寿命大幅度提高,老龄阶段人口在整个人口中的比重逐年增大, “白发浪潮”日益临近;另一方面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使人口出生率大幅度下降,家庭中子女人数大为减少,大家庭逐渐小型化。 现有的乡镇敬老院无论是规模、 条件还是服务水平, 都不能满足社会对养老服务的需要。老年人是社会的宝贵财富,他们曾经为国家

7、、社会和家庭做出过贡献, 其晚年生活应当得到切实保障。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为建立完善老年保障事业创造了有利条件,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业,不断满足广大老年人的物质生活与精神文化需求,是全面7 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也对促进家庭和睦、 人际关系融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直接而深刻的影响。同时,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业能够有效提高包括广大老年人在内的全体人民的生活质量,促进相关行业发展,推动经济增长,符合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总体要求。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和一定的经济效益。对于坚持以人为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深远的意义。3 建设规模3.1 建设内容镇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项目建设

8、内容:包括房屋建筑及建筑设备、场地和基本装备。(1)房屋建筑根据老年人日间照料的需要设置老年人的生活服务、保健康复、娱乐及辅助用房。其中:老年人生活服务用房包括休息室、沐浴间(含理发室)和餐厅(含配餐间),老年人保健康复用房包括医疗保健室、康复训练室和心理疏导室,老年人娱乐用房包括阅览室(含书画室)、网络室和多功能活动室;辅助用房包括办公室、 厨房、洗衣房、公共卫生间和其他用房 (含库房等);(2)建筑设备包括供电、给排水、采暖通风、通讯、消防和网络等设备;(3)场地包括道路、停车、绿化和室外活动等场地。(4)基本装备包括生活服务、保健康复、娱乐、安防等相8 关设备和必要的交通工具等。 。3.

9、2 建设规模镇三个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按照日托老年人日托数300 人的服务能力确定建设规模。项目总占地面积3996m2 ,建筑面积1500m2 ,其中,老年人生活服务用房800m2 ,老年人保健康复用房 200 m2,老年人娱乐用房300 m2;辅助用房200m2 。各类用房建筑面积详见表32。4 项目建设条件4.1 项目选址根据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的性质和任务,其建设项目在选址时要综合考虑人口分布、市政条件和周边环境等因素,经过多方比选,镇三个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项目选址分别在集镇中心地带虹顶社区、杉王社区、府中社区境内。建设场地为集镇建设用地。选址符合城市规划要求,并能满足服务对象相对集

10、中,交通便利,供电、给排水、通讯等市政条件较好;临近医疗机构等公共服务设施;环境安静,与高噪声、污染源的防护距离符合有关安全卫生规定等条件。方便群众,便于开展服务。同时与其他为老服务福利设施邻近,有利于资源整合和共享。4.2 地理位置及地形、地貌镇三个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项目选址在镇集镇中心地带虹顶社区、杉王社区、府中社区境内。建设场地为集镇建设用地,地势平坦。9 4.3.2 地质条件用地范围内地质多为页岩风化而成的红壤土和黄壤土,建设场地工程地质状况待勘探后确定。4.4 供水、供电及交通条件全镇有高压电网覆盖,水源、电力充裕。其市政供水、排水管网及供电线路均可就近接入。项目所在地交通十分便利。

11、4.5 建筑材料项目区 10 公里半径内有砂石场、建筑砖厂和水泥厂,建筑资源充足,运送方便,价格适宜。5 项目建设方案5.1 总平面布置5.1.1 总体布局的原则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应根据日托老年人的特点和各项设施的功能要求,进行合理布局,分区设置。5.1.2 规划布局原则建筑标准应根据日托老年人的身心特点和服务流程,结合经济水平和地域条件合理确定,主要建筑的结构型式应考虑使用的灵活性并留有扩建、 改造的余地。 建筑设计应符合老年人建筑设计、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和公共建筑节能设计等规范、标准的要求和规定。 房屋建筑宜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其抗震设防标准应为重点设防类。 消防设施的配置

12、应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有关规定, 其建筑防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老年人休息室以10 每间容纳 46 人为宜,室内通道和床(椅)距应满足轮椅进出及日常照料的需要。 老年人休息室内设卫生间,其地面应满足易清洗和防滑的要求。老年人用房门净宽不应小于90cm ,走道净宽不应小于 180cm 。 老年人用房应保证充足的日照和良好的通风,充分利用天然采光,窗地比不应低于1:6。建筑外观应做到色调温馨、简洁大方、自然和谐、统一标识;室内装修应符合无障碍、卫生、环保和温馨的要求,并按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的相关规定执行。 供电设施应符合设备和照明用电负荷的要求,并宜配置应急电源设备。有给排水设施,并应符合国家卫生

13、标准。其生活服务用房应具有热水供应系统,并配置洗涤、沐浴等设施。设置空调设备, 并有通风换气装置。 根据网络服务和信息化管理的需要,敷设线路,预留接口。5.1.3 道路交通道路布置应结合现状自然地形,合理组织交通。 周边有停车场,以供临时停车。5.2 建筑与结构5.2.1 建筑设计建筑设计以完整的形态和建筑群的组合来起到强烈的视觉效果,建筑风格为现代建筑,建筑形象大方、活泼,具有浓烈的现代气息,并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5.2.2 结构设计房屋建筑的结构形式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11 5.3 景观环境和绿化5.3.1 景观环境该项目的景观环境应与周围的建筑结合起来,形成各种集会空间、驻留空间、活动空

14、间、观景空间和通行空间。5.3.2 绿化绿化以保留的大片自然山体为依托,以绿地为重点, 以绿圈和道路绿化为绿带,多种植常绿植物和彩叶林木,并适当分区,形成有特色的绿化区域。5.4 供配电及弱电系统5.4.1 设计依据(1)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2)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3)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4)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5)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6)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7) 城市住宅区和办公楼电话通讯设施设计标准(8)各有关专业提供的资料5.4.2 设计范围建筑物及室外的电气照明,建筑物的防雷接地,大楼的网络系统、监控系统。5.4.3 供电电源及电压选择12 供电电源从市政供

15、电网引入。5.4.4 供配电设施及系统设置变电间一个,其中包括高压配电室、变压器室(内设变压器两台)和低压配电室,高压配电系统为单母线不分段,采用JYN2-10 型高压开关柜以放射式向本变电所变压器提供10KV电源。低压采用 GCK-B型抽屉按放射式系统进行配电,用电缆线路向各用电点提供380/200V 电源,无功率补偿采用低压补偿,设于低压配电室内。应急电源采用不间断(UPS )装置,分别用于计算机网络和监控系统。低压动力设备采用交流控制器控制,自动开关作短路保护,热继电器作过载保护,漏电开关作漏电保护。电能总计量设在高压配电室计量柜、变压器馈出柜和低压配电室的总进线柜上。5.4.5 电气照

16、明照明系统采用三相五线制,工作电压为 220V,照明装置以节能荧光灯为主。楼梯间、走廊等公共通道,其照明灯具选用定时开关控制。室外照明采用光电自动控制开关或光电定时开关控制。5.4.6 防雷与接地建筑物均属三类防雷, 在屋面设避雷带以防直击雷,利用建筑物钢筋混凝土柱体内两根或两根以上主筋作为引下线,利用建13 筑物基础底板和基础内钢筋作为接地体。防雷接地、防静电接地、工作接地和保护接地共用同一接地装置,组成完整的接地系统。变电所低压侧采用TN-S 接地系统,变压器二次侧中性点接地,接地电阻不大于4 欧姆(与弱电系统共用时不大于1 欧姆) 。各用电设备,应根据使用功能要求采用保护接地、功能性接地、等电位接地或不接地等形式。5.5 给排水及消防5.5.1 给水本综合楼为三层建筑, 生活给水从管网接入后可直接供给各用水点。按用水人数100 人/d 计,办公、生活用水按80 l/d人计,每日需新水 8 吨。5.5.2 污水排水综合楼群污水与雨水按分流制排水方式考虑,一般洗涤废水直接排入城市下水道, 食堂洗刷用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