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吴带当风-吴带当风,曹衣出水

q****9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45.50KB
约4页
文档ID:52831817
吴带当风-吴带当风,曹衣出水_第1页
1/4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 ~吴带当风-吴带当风,曹衣出水佛教自东汉传入中国以后,千余 年来一直是中国人民的主要信仰之一 自魏晋南北朝开始,佛教受到统治者的 扶植,进入到繁荣发展的历史阶段在 这样的背景下,佛教美术为了更好地服 务于佛教教义的传播,逐渐开始了中国 化的道路,造像风格在吸收外来佛画样 式的基础上,更是被融入了诸多易于为 中国人接受的审美要素,形成了张家样、 曹家样、吴家样和周家样等丰富多彩的 造像风格这些风格样式之间既相互联 系,又有各自的特征特别是在衣纹的 处理上更是出现了“吴带当风”与“曹衣 出水”的鲜明对比吴带当风吴带当风-------------------------------------------------------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2 ~北宋郭若虚在其《图画见闻志》中就论 述了吴道子与曹仲达开创的这两种不同 的衣纹描绘风格,可见这两种风格应是 独具特色,并有着广泛的影响。

天王送子图/传吴道子/宋代/纸本 水墨/*/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藏艺术特色“曹衣出水”相对于“吴带当风”要 出现的更早一些,是由北齐画家曹仲达 在吸收外来佛画风格的基础上创造出来 的曹仲达,文献记载其为中亚曹国人, 推测他应出生在南梁,供职于东魏、北 齐甚至隋唐,而在北齐享有盛名他以 画梵像著称,在佛教艺术方面开创的造 像风格被称为“曹家样”,对佛教绘画及 雕塑都具有重大影响郭若虚评其风格 为“曹衣出水”,称其面貌为“曹之笔, 其体稠迭,而衣服紧窄”,由此我们可 以大概看到“曹衣出水”应是表现佛造像 仿佛身着薄质而十分贴体的衣服,而描 绘衣纹的线条则多而稠密,整体感觉好 像出水湿衣的效果遗憾的是,如今并-------------------------------------------------------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3 ~没有发现确定为“曹衣出水”风格的佛造 像。

对于这种样式,根据近年学者的研 究,可以从青州龙兴寺出土的南朝造像 以及印度笈多王朝时期的佛造像中加以 体会吴带当风”相对“曹衣出水”出现 较晚,也更加具有中国本土化的特征 这一风格由唐代的画家吴道子开创,在 衣纹的描绘中更多地表现了中国士人所 着汉服“褒衣博带”的飘逸感郭若虚在 论述吴道子的画风时说:“吴之笔,其 势圆转而衣服飘举”,依据今天留存的 吴道子风格的绘画和文献记载我们可以 知道, “吴带当风”的衣纹风格是用兰叶 描,以劲怒的笔力和博大的气势来表现 飞动的袍袖飘带使造像或绘画中的人 物形成一种“天衣飞扬,满壁风动”的效 果虽然吴道子的作品今已不存,但这 种“吴带当风”的画法还可以从敦煌莫高 窟的盛唐经变画、山西高平开化寺大雄 宝殿壁画和苏州瑞光寺塔出土的木函上 所绘“四天王像”等作品中加以体会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4 ~发展与影响“吴带当风,曹衣出水”作为两种 风格对比十分鲜明的宗教美术样式,早 在唐代就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并且在之 后对佛教美术的发展起到了重大的影响。

“曹衣出水”的风格在当时将外来的异域 风格与中国传统的审美要素相结合,使 得中国人耳目一新,为佛造像风格带来 了新鲜的空气而“吴带当风”的风格更 是在之前佛画风格的基础上加以改良, 形成的极具中国特色的艺术样式,并对 后来的“周家样”的形成起到了推动作用 后世的高益、高文进、武宗元等人都受 到其影响,直到元、明以后参考资料:《中国美术简史》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中国美术史教研 室著 中国青年出版社。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