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转换题类型及解题思路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52830703 上传时间:2018-08-26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341.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图文转换题类型及解题思路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图文转换题类型及解题思路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图文转换题类型及解题思路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图文转换题类型及解题思路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图文转换题类型及解题思路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图文转换题类型及解题思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图文转换题类型及解题思路(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图文转换题题型及解题思路,图文转换题的题型,(一)从所供材料角度分为:1、 表(格)文(字)转换题; 2、 图文转换题;3、(漫)画文(字)转换。 (二)从表达角度分为:1、直接表述图或表的信息2、对图表信息推断总结题(深层意义),教学目标,一、表文转换题解题思路及注意事项:,例1、 阅读下面的图表,完成后面的题目。 某校图书馆学生阅览室共有10万册图书,在最近的一次图书状况调查中,调查人员发现:请根据图表所反映的情况,写出两条结论:,参考答案 (1)阅览室的图书80%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2)学生不爱惜图书,社会公德意识淡薄。,小结:首先,认真观察,找出其中规律,然后根据内容、句式、字数的要

2、求进行转换。注意语意要连贯,表述要正确。此题的解题要点是:分析图表导出结论(比较数字后得出的结果+调查的目的或调查得出的结果所蕴含的意义),例2 : 下表是某省关于教师作文评分误差的抽样调查结果,用一段文字来概括图表反映的问题。 作文评分误差抽样调查表:,【分析】 这是一份抽样图表,对信息归结和推断时,要对大学教师和中学教师在哪些作文评分上相同、哪些不同。从样本中看出整体情况,求出概率,管中窥豹,得出结论。回答时有的学生表述为“意见比较一致”,过于笼统;有的学生回答为“对2、3、7号作文卷评分有明显误差”,显然学生不理解什么叫抽样调查。(指从研究对象的全部单位中抽取一部分单位进行考察和分析,并

3、用这部分单位的数量特征去推断总体的数量特征的一种调查方法。 ) 【答案参考】 抽样调查结果表明:大学教师和中学教师对60%多的作文在评分时存在明显的误差,其中30%评分误差很大。,总结解题思路:,1、 认真审题,明确要求。审题时,要注意表头和表脚的文字,弄清说明对象和比较角度;还有题干中句式要求和字数限制,有的题目还限定了以某个具体对象作为答案的主语。 2、 仔细分析图表,全面准确捕捉信息。 表格式的要找出比较对象、比较角度、项目、各种数据及其变化特点;坐标曲线要抓住曲线变化规律;柱状或饼式图要抓住各要素的比例分配及变化;生产流程图要抓事物的时空、先后逻辑顺序等。 3、 依据题干要求,规范答题

4、。,解题注意事项:,1、 注意题目中的标志性词语:“上图显示” “用文字表述出来” “ 确切的表述图表内容”等,一般要有具体的数据比较、分析,客观地反映图表内容;信息推断题题干中往往有“该图表明(说明、证明)了”“用一句话概括为”“所揭示的问题是”“从中可以看出(得出)”等标志性词语。 2、注意在表达中不能出现语病,特别是反映事物变化规律的词有准确。 3、复核答案,看是否遗漏、误推等,练习:下面的图表反映了学习过程中练习的次数与学习成绩的关系,请把它所表示的内容用文字表达出来。,参考答案,学习成绩随着练习次数的增加呈上升总趋势,尤其是在学习初期更为明显,当练习增加到一定量后,学习成绩会反复出现

5、“停止上升停止上升”的现象。,科学家培根等人曾提出一种科学知识增长的模式(如下图)。请你用简洁的语言表述这一模式。,讨论:这种题型与前面所做的题有什么不同?学生自己归纳题型的特点),包括三部分内容:框框、箭头、箭头上的文字,展现一个事件的流程,流程图,答题时注意把整个过程表述清楚,看看这些答案能拿多少分? 1、根据经验观察事物,归纳出科学定律,检验此定律的科学性,最后演绎及解释这一新问题。2、科学知识增长是通过观察经验事实,在归纳他们的基础上,总结出科学定律,接着通过检验和证实,慢慢演变为科学理论,再通过一系列的演绎推理,解释和预见新的问题等方式来实现的。,2分遗漏环节、对原意理解不准、缺陈述

6、对象,4分用语不够准确,参考答案:科学知识增长的模式是这样的:从观察个别事实、总结经验出发,通过归纳,概括为科学定律,然后用事实对它进行检验和证实,上升为科学理论,再通过演绎,去解释新的事实、预见新的问题。从这个答案中你发现了什么?(做这类题最关键的地方是?) 用一些词把几个环节连缀起来(注意关系) 注意这些就是答题的关键,流程图做题注意:1、看清楚题目要求,明确陈述对象是什么2、把握概念间的关系:方框里的词语属于关键概念,是流程中的关键环节。(不能遗漏)带箭头的横线展示着事件发展的趋势或动 作行为的走向横线上的词语,属于概念间(环节间)发生关系的方式,起过渡和连贯作用。3、分析几个概念在整个

7、事件或行为过程中的地位及作用,分析其间的关系,看是否属于因果、条件、递进、并列、转折、承接等。根据此来选定过渡词语或关联词语实施连缀。(灵活运用连接词),2.清代画家郑板桥在描述自己的画竹经验时曾说过:“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下面是郑板桥竹画创作过程的简图,请用简洁的文字表述这一创作过程。,审美选择,改造加工,形诸画卷,现实之竹,眼中之竹,胸中之竹,画中之竹,(1).看到美丽的、优美的晨间竹图,然后选择美丽的竹改造加工成为胸中理解的竹,最后画成画中之竹。

8、,没审准题,被题目迷惑了/用词不当,缺乏陈述对象,2.先将现实之竹,通过审美选择,出眼中之竹,然后再改造加工,成为胸中之竹,最后形诸画卷成画中之竹。缺了陈述对象,用词不当,表意不清晰,参考答案竹画创作的过程是这样的:现实生活中的竹子,经过画家的审美选择,成为画家眼中的竹子,再经过改造加工,成为画家胸中的竹子,最后经画家之手便成为画卷中的竹子。,二、图文转换题型,徽标类徽标,即徽记、标志,它不是一般的图标,往往“言简意赅”,高度凝炼,蕴含着丰富的寓意。因此,解读徽标,一定要透过现象,挖掘本质,才能真正把握其内涵。近几年来,徽标类读图题悄然走进高考试卷。新课标精神下高考语文科的命题,更加突出对 考

9、生语文综合能力的考查,并注重考生观察力和想象力的发挥,试题注意情境的设置,内容更贴近现实生活,体现语文学科的基础性、工具性特点。,经典回顾,右图是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吉祥物“海宝”,意为“四海之宝”,它以蓝色调为主色调,以卡通的造型生动形象地诠释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设计新颖,富有创意。请仔细读图,根据海宝的某一特点,写一段说明文字并揭示它的内涵。(不超过60字)(5分),参考答案 “海宝”,意为“四海之宝”。它以蓝色调为主色调,以卡通的造型 生动形象地诠释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城市,让生活更好”设计新颖,富有创意。 海宝像汉字的人,蓝色调为主色调,头发高高的翘起,像海浪大拇

10、指指向自己,很自豪。 海宝,以蓝色为主色调,大拇指高高翘起,说明上海办世博会赚钱,会给中国带来巨大的利益。,实战演练1,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体现了中华民族助人为乐和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下图是“中国青年志愿者”的标志,试根据这一标志,完成下列题目: 请用简洁的语言描述标志 请描述该标志所象征的寓意。,一、描述画面内容,注意顺序 由总到分(细观察),“中国青年志愿者”标志的构图,总体上是一个“心”的图形。(1分),“心”中间有一个既似手、又似鸽子的图案,(1分)大拇指像鸽头,其余四指像鸽翅(1分),二、揭示寓意 (巧联想),1、注意与标志的象征意义相联系 2、顺序:由分到总 (善表达),标志的寓意

11、深刻:“心”象征着爱心,“手”象征着援助,“鸽子”象征着美好。(2分)整个图案寓意为:伸出援助之手,把爱心献给世界,将美好撒满人间。(1分),扶贫济困,助人为乐,基本方法,一、描述标志内容:图形组合,由总到分(细观察) 二、揭示标志意义: 象征意义,由分到总(巧联想、善表达) 三、答题注意顺序:总分、上下、左右,实战演练2右图是汶川地震后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的一幅招贴画。 请你给这幅招贴画写一段说明文字。(50字左右),画面由两部分组成(细观察): 上方米字格里 纵向 排列着 红色的汶 黑色的川 两字。两字组合成一个“济” 字。 下方 是 红十字 的标 识和“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等字样。, 汉字可以

12、传递丰富的意味。请你说说这幅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的招贴画传递的含义。(巧联想),希望大家帮助汶川人民共渡难关,同舟共济。,实战演练3,图片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会徽。图片以中国汉字“世”字为形,表现了世博会“理解、沟通、欢聚、合作”的理念和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以人为本的积极追求。请你仔细观察,发挥想象力,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描述这一图案。要求:符合世博会的理念和追求,生动形象,不超 过30个字。 答:_,答案(示例一)你我他合臂相拥,心心相连,相聚在美满幸福的世博会大家庭。 (示例二)你我他同乘世博会的快车,携手奔向美好和谐的新生活。,小结:徽标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需要你的一双慧眼去观

13、察,更需要你的心灵插上放飞的翅膀去联想。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时时现生活 ,让生活走进语文, 让语文更贴近生活,请热爱我们的语文。细观察 巧联想 善表达抓住图标的特点联想;在联想的基础上,扣住行业特点来分 析,清晰地表达其内涵、寓意。,会徽图案形似汉字“世”,并与数字“2010”巧妙组合,相得益彰,表达了中国人民举办一届属于世界的、多元文化融合的博览盛会的强烈愿望。 会徽图案从形象上看犹如一个三口之家相拥而乐,表现了家庭的和睦。在广义上又可代表包含了“你、我、他”的全人类,表达了世博会“理解、沟通、欢聚、合作”的理念。 会徽以绿色为主色调,富有生命活力,增添了向上、升腾、明快的动感和意蕴,抒发了中国人民面向未来,追求可持续发展的创造激情。,再见,再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