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曹刿论战》上课课件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52826219 上传时间:2018-08-26 格式:PPT 页数:68 大小:2.2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曹刿论战》上课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曹刿论战》上课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曹刿论战》上课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曹刿论战》上课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曹刿论战》上课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曹刿论战》上课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曹刿论战》上课课件(6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教学课件,请你记诵两条关于战争的古今名言,敌进我退,敌退我追,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毛泽东,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诸葛亮,孙子兵法的作者是谁?他是什么朝代的人?,孙武,春秋时期,战争文化,“千里走单骑”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谁?它出自哪一部描写战争的著名小说?,关羽,三国演义,战争文化,谜语 猜与“军事”有关的成语。 (1)“神农布阵”; (2)“军事论文”。,草木皆兵纸上谈兵,战争文化,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官渡之战 巨鹿之战赤壁之战 淝水之战,说一说 古代“以少胜多”的战例及相关人物。,曹操周瑜,苻f坚谢安,曹操 袁绍,项羽章邯hn,一鼓作气,释义:表

2、示鼓起干劲, 一口气完成。,曹刿论战,左传,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的一部史书。相传是春秋时期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许多篇目善于通过对话和行动表现人物性格。,左传简介,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小知识:春秋三传:,左传,谷梁传,公羊传,春秋三传,其中成就最高的是左传,作者公羊高,作者谷梁赤,作者左丘明,关于历史散文的体例,历史散文有三种体例. 国别体:通过各国史事个别独立地排列载述.国别体史书有国语和战国策. 编年体:即以时间为经,以事件为纬叙写史实. 春秋、左传和资治通鉴. 纪传体:即以人物为中心叙

3、写历史,为司马迁所独创,如史记.,齐襄公在国内做了一些坏事,他的弟弟公子小白和公子纠恐怕被连累,离开齐国避祸。公元前685年齐国发生内乱,国君被杀,公子纠和公子小白都抢着先赶回齐国,想做国君。鲁庄公派兵护送公子纠回去,哪知公子小白抢先赶回了齐国,做了国君,就是齐桓公。齐桓公起兵攻鲁。当时齐强鲁弱,鲁军大败,齐桓公胁迫鲁庄公杀了公子纠。从此两国结下深仇大恨。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再次兴兵攻鲁,战于长勺。,背景,春秋地图,请你找出齐国和鲁国的位置,解题:曹刿是什么人物? 他“论”的是什么“战”?,也叫曹沫,春秋时代鲁国大夫。 他“论” 的是 春秋时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 齐鲁长勺之战。,要求: 1.读准

4、字音,声音响亮; 2.把握朗读节奏和停顿; 3.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 (宋)朱熹,朗读课文,刿,间,帛,靡,孚,徧,辙,轼,遂,弗,生字词,gu,jin,b,f,f,su,bin,zh,sh,m,翻译并理解课文,注释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译文:鲁庄公十年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国。鲁庄公准备应战。曹刿请求接见。他的同乡说:“应是那些高官厚禄的人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有权势的人目光短浅,

5、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宫)拜见(庄公)。,军队,攻打,鲁庄公,参与,高官厚禄者,鄙陋,见识短浅,于是,说文解字:间,“又何间焉” “间” “参与”之意。,小知识: 春秋时代的战争,春秋时代大多没有常备军,有战事时,国君亲任统帅,贵族任各级军官,而士兵则临时从奴隶中征集。曹刿说的“民弗从也”就是针对这种征集工作来说。,注释,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曹刿)问:“您凭什么应战?”庄公说:“衣服、食品这些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专有,一定要把它分给臣子。”(曹刿)回答说:“这是小恩小惠,没有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听从的。”,凭,把,不,个

6、人专有,回答,同“遍” 普遍,回答,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庄公说:“用来祭祀的牛、羊、猪、玉器和丝织品,(我)不敢虚报,一定对神说实话。”(曹刿)回答说:“这点儿小诚信,不能被神信任,神不会赐福的。”,祭祀用的 猪、牛、羊,丝织品,实情,虚报,为人信服,赐福保佑,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我即使不能明察详审,一定依据实情处理。”(曹刿)说:“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可以凭这个条件打一仗。打仗时,请允许我跟从。”,案件,即使,实情判断,尽力做好分内的事,凭,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难句翻译:

7、忠之属也,可以一战。,忠之属也,可以(此)一战。 (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可以凭(这个条件)打一仗。 注意 “可以”是两个词:可,可以。以,凭。,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庄公同他共坐一辆战车,在长勺作战。庄公打算击鼓进军。曹刿说:“不行。”齐国

8、军队敲了三次鼓。曹刿说:“可以了。”,击鼓进军,春秋地图,长勺在哪里?,长勺,小知识: 春秋时代的战争,春秋时代的作战方式是车战:一车四马,上乘三个甲士(一人驾车,左右各一),车后还有72步卒。击鼓是进攻的信号。进攻时战车冲锋在前,步卒紧跟其后。打败的一方往往离开车辙,人仰马翻,落荒而逃。所以本文有“公与之乘”“登轼而望之”“视其辙乱”等语。,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齐国军队大败,落荒而逃。庄公准备驱车追赶。曹刿说:“不行。”于是向下观察齐军的车辙,又登上车前的横木了望齐军,说:“可以了。”于是追击齐军。,大败,驱车(追赶),车辙,车

9、前的横木,追赶追击,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已经战胜了齐军,庄公问这样做的原因。(曹刿)回答:“作战,靠的是勇气。第一次击鼓振作勇气,第二次击鼓勇气就衰落,第三次击鼓勇气就消失了。他们的勇气消失了,我军的勇气正旺盛,所以战胜了他们。,尽,已经,战胜,缘故,发语词无实义,振作,第二次,充满,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

10、,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难句翻译:,夫战,勇气也。 作战,要靠勇气。 打仗,是靠勇气的。 打仗,靠的是勇气。,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齐国是大国,难以预测,怕有伏兵在那里。我看见他们的车辙混乱,望见他

11、们的旗帜倒下,所以追击他们。”,倒下,梳理文章结构层次一、写鲁国战前的政治准备 (详写)1.曹刿跟乡人的对话,说明曹刿请见的原因。2.曹刿跟鲁庄公的对话,说明政治上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 二、叙述长勺之战的全过程 (略写) 三、曹刿论述鲁国取胜的原因 (详写)1.论述反攻敌人的有利时机。2.论述追击敌人的有利时机。,探究讨论 1.第一段哪句问话反映了曹刿有远见卓识?哪句话体现了他的政治主张?政治主张是什么?2.从两人的对话中可以看出庄公把战胜的希望寄托在什么上面?,何以战,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取信于民,把战争寄托在近臣和神灵身上,3.“忠之属也”指的是哪一类事情?表现了曹刿什么样的

12、战略思想?,“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取信于民,4.根据第一段课文说说庄公和曹刿分别是什么样的人?,热爱国家、深谋远虑、重视人民的力量,目光短浅,勇于纳谏,讨论:第二段,本段中可以看出曹刿是怎样的人?,临阵从容,胸有成竹,有卓越的军事才能,讨论:第三段,1.曹刿认为取胜的原因有哪些?,“彼竭我盈”之时,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彼竭我盈”之时,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彼竭我盈”之时,2.用文中语句回答:进攻时的最佳战机什么时候? “辙乱”“旗靡”是怎么发现的?,“彼竭我盈”之时,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彼竭我盈”之时,“彼竭我盈”之时,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彼竭我盈”之时,战前的政治准

13、备取信于民; 抓住进攻的时机“彼竭我盈” 之时; 抓住追击的时机“辙乱旗靡”之时。 (军事上抓住时机、后发制人。),以弱胜强的原因:,围绕着“论”字,在战争的前前后后,曹刿做了什么分析?,战争胜利的因素,战略 因素:,战术 因素:,论,政治准备-取信于民,有利阵地-战于长勺,反攻时机-彼竭我盈,追击时机-辙乱旗靡,内容小结:,课文中指出了战前的政治准备 ,叙述了利于转入反攻的阵地 ,叙述了利于反攻的时机 之时,叙述了追击开始的时机 之时。这次战役,采取了“敌疲我打”的方针,成为中国战史中弱军战胜强军的有名战例。长勺之战表现了曹刿政治上的 和军事上 ,说明必须 ,运用正确的 ,并掌握 ,才能取得

14、战争胜利的道理。,取信于民,长勺,彼竭我盈,辙乱旗靡,远见卓识,杰出才能,取信于民,战略战术,战机,归纳:曹刿、鲁庄公这两个人物形象,曹刿:在政治上取信于民,在军事上善于把握战机、详察敌情具有爱国精神,庄公:在政治上无能,在军事上急躁冒进 但能勇于纳谏,(远谋),(鄙),对比,一、本文线索,事件发展: 战前战中战后 曹刿活动 : 请见(问战)参战论战,文章内容理解,二、鲁国取胜的原因,1、政治上:取信于民。 2、军事上:正确的指挥和灵活的战略战术。,文章内容理解,三、详略安排原因,战前问战(详写) 从战克敌(略写) 战后论战(详写),有利于展现曹刿形象,突出文章中心。,文章内容理解,文章内容理

15、解,四、人物形象分析,以国事为重,深谋远虑,有卓越的军事才能。 “远谋”,政治上平庸,不懂军事,但善于纳谏,能用贤。 “鄙”,写作手法:,对比 衬托,曹刿:,庄公:,总结归纳,本文论述了必须取信于民并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掌握战机、详察敌情才能取得战争胜利的道理。,1.文章围绕“论战”来组织材料,详略得当,重点突出。虽写战争,但战争的过程写得十分简略,紧扣曹刿这一人物,运用对话来写论作战前的政治准备及战胜齐国的原因,重点突出,中心明确,详略得当。,1.主题,2.写作特点,2.运用对比手法,把鲁庄公的“鄙”与曹刿的“远谋”进行对比,突出曹刿政治上的远见卓识与军事上的卓越才能。,3.成语,一鼓作气:,彼竭我盈:,辙乱旗靡:,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彼:他,对方;竭:尽;盈:充满。他们的勇气已丧失,我们的士气正旺盛。,辙:车辙;靡:倒下。车辙错乱,旗子倒下。形容军队溃败逃窜。,课堂训练,注意归纳: 说出下列词的古今异义古义 今义可以牺牲 狱,参与,隔开,不连接,可以凭借,表示可能、许可,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祭品,为正义事业舍生,引申为丢弃某种利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