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之薛宝钗分析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52825010 上传时间:2018-08-26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2.4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红楼梦》之薛宝钗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红楼梦》之薛宝钗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红楼梦》之薛宝钗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红楼梦》之薛宝钗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红楼梦》之薛宝钗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红楼梦》之薛宝钗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红楼梦》之薛宝钗分析(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红 楼 梦,薛宝钗人物分析,2,他是一个天才,在他身上,仪态万方地体现了我们中华文化的光彩和境界。他是古今罕见的一个奇妙的“复合构成体”大思想家、大诗人、大词曲家、大文豪、大美学家、大社会学家、大心理学家、大民俗学家、大典章制度学家、大园林建筑学家、大服装陈设专家、大音乐家、大医药学家(周汝昌),3,薛宝钗 红楼梦中最复杂难懂的人物之一,你眼中的薛宝钗是个怎样的形象?你喜欢她吗?,淡极始知花更艳,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金陵十二钗之,4,1 、 咏白海棠(薛宝钗)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 欲偿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2、。,含蓄玄远,返璞归真。最为清净的色彩彰显出压倒群芳的美艳。这句亦是宝钗的精神追求。淡极,即姿容洁雅,恬淡自然,更指性情端庄,行为淑静,贞洁无邪的品行。以宝黛之多愁善感反衬自己的宁静娴雅。,描绘出诗人端凝庄重的性格。,洗掉涂抹的胭脂而现出本色,这正是宝钗性爱雅淡,不爱艳装的自我写照。“冰雪魂”指白海棠精魂如冰雪般洁白,亦是宝钗自写身份。,此诗以花写人,反映宝钗以稳重、端庄、淡雅、宁静、清洁自诩的内心世界。李纨评此诗第一,就是因为它“有身份”。,一、解读薛宝钗的诗词作品:,5,咏白海棠(林黛玉)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 娇羞

3、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比较阅读,林黛玉诗才敏捷,此诗一挥而就。以人写花,新颖别致。诗中所表现出来的潇洒、灵秀、高洁、清寂、哀愁、深情的形象,正是林黛玉思想性格的化身。与宝钗的白海棠诗相同,她们都在诗中表现了自我,但黛玉的率真与宝钗之矜持,表现出完全不同的特征。,6,一、解读薛宝钗的诗词作品,2 、 临 江 仙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蜂团蝶阵乱纷纷。几曾随流水,岂必委芳尘。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7,3、 螃 蟹 咏桂霭桐阴坐举觞,长安涎口盼重阳。 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酒未敌腥还用菊,性防积冷定须姜。 于今落釜成何益,月浦

4、空余禾黍香。,螃蟹咏中颔联是对当时横行无道的官场人物如贾雨村之流的讽刺。,一、解读薛宝钗的诗词作品,8,山中高士晶莹雪宝钗最喜欢的曲子,“赤条条,来去无牵挂”“一任俺芒鞋破钵随缘化”佛教用以说不受身外之累。宝玉“悟道”,始于此。,寄生草漫搵英雄泪,相离处士家,谢慈悲,剃度在莲台下。没缘法,转眼分离乍。赤条条,来去无牵挂。那里讨烟蓑雨笠卷单行?一任俺芒鞋破钵随缘化!,9,宝钗生得肌骨莹润,举止娴雅。当日有他父亲在日,酷爱此女,令其读书识字,较之乃兄竟高过十倍。自父亲死后,见哥哥不能依贴母怀,他便不以书字为事,只留心针黹家计等事,好为母亲分忧解劳。,二、宝钗的外貌:淡极始知花更艳,10,二、宝钗的

5、外貌:淡极始知花更艳,不想如今忽然来了一个薛宝钗,年岁虽大不多,然品格端方,容貌丰美,人多谓黛玉所不及。而且宝钗行为豁达,随分从时,不比黛玉孤高自许,目无下尘,故比黛玉大得下人之心。便是那些小丫头子们,亦多喜与宝钗去顽。因此黛玉心中便有些悒郁不忿之意,宝钗却浑然不觉。,11,宝玉掀帘一迈步进去,先就看见薛宝钗坐在炕上作针线,头上挽着漆黑油光的髻儿,蜜合色棉袄,玫瑰紫二色金银鼠比肩褂,葱黄绫棉裙,一色半新不旧,看去不觉奢华。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罕言寡语,人谓藏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宝玉此时与宝钗就近,只闻一阵阵凉森森甜丝丝的幽香,竟不知系何香气,遂问:“姐姐熏的是什么香

6、?我竟从未闻见过这味儿。”宝钗笑道:“我最怕熏香,好好的衣服,熏的烟燎火气的。”,二、宝钗的外貌:淡极始知花更艳,12,薛姨妈道:“这是宫里头的新鲜样法,拿纱堆的花儿十二支。昨儿我想起来,白放着可惜了儿的,何不给他们姊妹们戴去。昨儿要送去,偏又忘了。你今儿来的巧,就带了去罢。你家的三位姑娘,每人一对,剩下的六枝,送林姑娘两枝,那四枝给了凤哥罢。”王夫人道:“留着给宝丫头戴罢,又想着他们作什么。”薛姨妈道:“姨娘不知道,宝丫头古怪着呢,他从来不爱这些花儿粉儿的。”,二、宝钗的外貌:淡极始知花更艳,13,忽见宝玉笑问道:“宝姐姐,我瞧瞧你的红麝串子?”可巧宝钗左腕上笼着一串,见宝玉问他,少不得褪了

7、下来。宝钗生的肌肤丰泽,容易褪不下来。宝玉在旁看着雪白一段酥臂,不觉动了羡慕之心,暗暗想道:“这个膀子要长在林妹妹身上,或者还得摸一摸,偏生长在他身上。”正是恨没福得摸,忽然想起“金玉”一事来,再看看宝钗形容,只见脸若银盆,眼似水杏,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比林黛玉另具一种妩媚风流,不觉就呆了,宝钗褪了串子来递与他也忘了接。,二、宝钗的外貌:淡极始知花更艳,14,小结:白皙润泽,丰满漂亮,朴素典雅,秀美端庄。比黛玉更具一种妩媚风流。,二、宝钗的外貌:淡极始知花更艳,15,“神仙似的妹妹” 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

8、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比较阅读(一):天上掉下个林妹妹,16,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比较阅读二:浓墨重彩王熙凤,17,比较阅读二:浓墨重彩王熙凤,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

9、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起笑先闻。,18,进了蘅芜苑,只觉异香扑鼻。那些奇草仙藤愈冷逾苍翠,都结了实,似珊瑚豆子一般,累垂可爱。及进了房屋,雪洞一般,一色玩器全无,案上只有一个土定瓶中供着数枝菊花,并两部书,茶奁茶杯而已。床上只吊着青纱帐幔,衾褥也十分朴素。,吟成豆蔻才犹艳,睡足酴醾梦也香,蘅 芷 清 芬,三、宝钗的住所,滴翠亭杨妃戏彩蝶 蘅芜君兰言解疑癖 金兰契互剖金兰语 不在意尤三姐之死 分送土仪,19,四、宝钗的言行,20,艳冠群芳 牡丹花 任是无情也动人 (第六十三回 寿怡红群芳开夜宴 死金丹独艳理亲丧),何谓“无情”?冷漠无情?压抑天性?淡泊内敛?,“艳冠

10、群芳”如何理解?,貌、才、德。符合道统的淑女典范,五、解读薛宝钗的花语,牡丹花 (罗隐) 似共东风别有因,绛罗高卷不胜春。 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亦动人。 芍药与君为近待,芙蓉何处避芳尘。 可怜韩令功成后,辜负秾华过此身。,21,行为豁达,随分从时,沉静矜持,平和稳重、含蓄典雅,宽容忍让 孝顺、体贴、细心周到、乐于助人 聪敏,有深刻的洞察力 博学多才(涉猎广泛,工诗善画懂戏懂医、精于女红,擅长理家) 自觉遵循传统女德规范,淑女的典范 冷漠?自私?工于心计?善于逢迎?城府极深?追求世俗的功名利禄?,小结:薛宝钗形象的特点,22,探讨:曹雪芹塑造薛宝钗这个人物形象,原旨何在?,张爱玲在她写的红楼

11、梦魇中有一句名言:一恨鲥鱼多刺,二恨海棠无香,三恨红楼梦未完。,23,薄 命 司,群芳髓(碎)香 千红一窟(哭)茶 万艳同杯(悲)酒,春恨秋悲皆自惹,花容月貌为谁妍,痴情、结怨、春感、秋悲、朝啼、夜怨、,幽微灵秀地,无可奈何天,24,宝黛判词,可叹停机德, 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 金簪雪里埋。,金陵十二钗正册,一页上便画着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又有一堆雪,雪下一股金簪。也有四句言词,道是:,25,终身误 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 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 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 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 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写的是贾宝玉婚后仍不忘怀死去的林黛玉,薛

12、宝钗徒有“金玉良姻”的虚名而实际上则终身寂寞。曲名终身误就包含这个意思。,红楼梦曲子,26,好了歌,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27,甄士隐解读好了歌,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 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在蓬窗上。 说甚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 昨日黄土陇头埋白骨,今宵红绡帐底卧鸳鸯。 金满箱,银满箱,转眼乞丐人皆谤。 正叹他

13、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 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 择膏梁,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 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扛;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 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 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28,曹雪芹生前的知己脂砚斋指出,在人生观、价值观的选择上,“钗、玉二人形景较诸人皆近,二人之远,实相近之至也。至颦儿于宝玉似近之至矣,却远之至也”,“钗与玉远中近,颦与玉近中远。”,你怎么看?,深度解读薛宝钗,29,枉 凝 眉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 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 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 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 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 想眼

14、中能有多少泪珠儿, 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红楼梦曲子,30,他的学识极广博,他的素养极高深。这端的是一个奇才绝才。这样一个人写出来的小说,无怪乎有人将它比作“百科全书”,比作“万花筒”,比作“天仙宝镜”在此镜中,我中华之男女老幼一切众生的真实相,毫芒毕现,巨细无遗。这,是何慧眼,是何神力!真令人不可想像,不可思议!红学家 周汝昌,31,倾读宝钗 薛宝钗之美不仅在于她美丽姿容的“艳冠群芳”,更在于“珍重芳姿 昼掩门” 的持重;不仅在于“淡极始知花更艳”的清雅,更在于“不语婷婷日又昏”的坦然。薛宝钗的大美在于她的超凡脱俗与处世圆融,这美是回归人性本真的大美,这是强有力生命的再现,她是人类精

15、神和灵魂孤独的探索者,她向我们展示了超凡入圣的高妙人生境界。宝钗的丰富是基于她对世界的完全了悟,一个了悟了的人,她便是一个完整的世界。对于了悟宇宙真理的人来说,无所谓出世与入世,无所谓相聚与分离,无所谓失去与得到,世界再也不是矛盾和对立的二元,而是完全的同一了,同一的世界不需要分辨,只需要体验。有了这样的体悟,便会有一种面对命运坦然而大度的姿态,这便是凡与圣的差别。偏颇于一边的读者无法解读宝钗那个完整的世界,无法领略她全然的美。宝钗是一位超凡入圣的女子,宝钗是一位圆融无碍的高士。宝钗的丰富是一个世界,宝钗的神秘也是一个世界。宝钗的出场是那么清谈,我们虽无法详细得知她成长的心路历程、生活所给她的

16、苦与乐,但我们却能从她的遭遇和她处世的态度上看到她的成长。 我们且看第四回宝钗的出场: 还有一女,比薛蟠小两岁,乳名宝钗,生得肌骨莹润,举止娴雅。当日有他父亲在日,酷爱此女,令其读书识字,较之乃兄竟高过十倍。自父亲死后,见哥哥不能依贴母怀,他便不以书字为事,只留心针黹等事,好为母亲分忧解劳。近因今上崇诗尚礼,征采才能,降不世出之隆恩,除聘选妃嫔外,凡仕宦名家之女,皆亲名达部,以备选为公主郡主入学陪侍,充为才人赞善之职。,32,酷爱宝钗的父亲去世了,我们不知道丧父之痛给过宝钗怎样的内心苦难,但我们看到了一个在苦难中成熟的宝钗,一个将自我放下,为母亲分忧的宝钗。父亲的去世让宝钗看到了生命的无常,这

17、无常定让她对有限生命做过最深刻的思考。宝钗的博学是大观园中的女儿们无人能比的,就连最有才华的黛玉也不及宝钗的广博。一个丰富的灵魂是一定要经过知识的浸润的,而对生命的彻悟却是要经历通过知而达到智的转变,绝圣弃知,这是一个大智慧的境界,宝钗在丧父之痛后经历了这样的转变。凡圣只在一念之间,这不同的一念就在于对待世界的态度。宝钗不是一个自由人,她无法决定自己的命运,宝钗充为才人赞善之职也并非自己的选择,而是因为“ 凡仕宦名家之女,皆亲名达部”。宝钗不能掌握自己命运,所以她选择一种超然于命运之上的姿态,这种超然正是对小我的挣脱,正是生命的大智慧。正是这种大智慧使得宝钗超凡脱俗、圆融无碍。宝钗一出场,她已

18、经是一个彻悟了的宝钗,所以在以后的整部书里我们看不到宝钗在情感上的大起大落,看不到宝钗的任性悲愤,我们看到的是宝钗的随缘守份,看到的是宝钗的藏愚守拙。作者将一个完整的宝钗呈现给我们,她不需要再雕琢,我们看到的宝钗已经是一个成熟的宝钗,一个“行为豁达,随分从时” 的宝钗,一个了悟了的宝钗,一个丰富而又意韵深长,随缘却又超然的宝钗。 宝钗的美貌是艳冠群芳的,她“品格端方,容貌丰美,人多谓黛玉所不及”痴情公子贾宝玉常常忘情于宝钗,也决非与她的美貌无关。我们且看第二十八回薛宝钗羞笼红麝串一回: 宝钗原生的肌肤丰泽,容易褪不下来,宝玉在旁边看着雪白的一段酥臂,不觉动了羡慕之心 再看宝钗形容,只见脸若银盘,眼似水杏,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比黛玉更具一种妩媚风流,不觉就呆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