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四首》课件苏教版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52824757 上传时间:2018-08-26 格式:PPT 页数:60 大小:4.4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诗四首》课件苏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古诗四首》课件苏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古诗四首》课件苏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古诗四首》课件苏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古诗四首》课件苏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诗四首》课件苏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四首》课件苏教版(6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诗四首,春望,泊秦淮,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一)、读标题,一、寻求突破口“读懂诗”,1、概括了重要内容, 2、揭示了作品的线索, 3、确定诗歌内容分类, 咏物诗怀古诗边塞诗 记游诗山水田园诗咏怀诗 哲理诗送别诗闺怨诗讽刺诗 4、奠定了作者的感情基调,咏物诗,怀古诗,送别诗,记游诗,春草2011南通中考,书湖阴先生壁 2010南通中考,越中览古,竹石2009南通中考,古离别2011广东佛山中考,秋思马致远,题画诗,(二)、读作者知人论世,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 辛弃疾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三)、读注释,与

2、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此诗写于李白流放途中遇赦之后的秋季,夏十二,李白的朋友,排行十二。,注解提供了该诗的写作背景,从“流放途中遇赦” 这几个字可以想见,诗人应是带着轻快的心情 写作此诗的。因此诗人笔下的自然万物好象被 赋予了生命:雁儿高飞,带走了诗人忧愁苦闷 之心;月出山口,仿佛是君山衔来了团圆好月。 这样的有情有意之景便衬托出诗人遇赦后极其 欢快的心情。,(四)、读关键词,1、“冷”“暖”色调词 2、形容词 3、动词 4、叠词 5、统领词 6、诗眼词,(五)、读关键句,到诗词的后半部分

3、去找诗的中心(作者要抒的情,要表达的志)。,杜甫,他是谁?,他的诗多沉郁顿挫。,他的诗反映了当时的现实,故被誉为“诗史”。,他是唐代最伟大现实主义的诗人。,后人尊称他为“诗圣”。,他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年代。,世人对于杜甫还有其它哪几种称呼?,子美(字)、杜少陵、杜工部,为何称之为杜少陵?,因为杜甫曾经居于长安城南少陵这个地方。,为何称之为杜工部?,因杜甫在成都被严武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世称之为杜工部。,写作背景1,公元755年至763年发生在唐朝的一次地方割据势力对中央集权的反叛。因叛乱是由安禄山和史思明发动的,所以历史上称这次叛乱为“安史之乱”。,安史之乱:,“安史之乱”是唐王

4、朝由盛到衰的转折点。在战争中,人民群众特别是黄河中下游 人民遭到了空前的浩劫,北方经济受到很大破坏。“洛阳四面数百里州县,皆为丘墟”, “汝、郑等州,比屋荡尽,人悉以纸为衣”,出现了千里萧条,人烟断绝的惨景。社会阶级矛盾加深了。同时,唐朝中央的力量削弱了,各地出现了40多个大小军阀,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安史之乱时,作者把妻儿 送回老家,然后独自投奔皇帝,不幸中途被叛军捉住,送往长安。杜甫在这里过了八个月痛苦的俘虏生活,亲眼见到长安陷落后的种种惨状,昔日的繁华景象已被一片残破所代替。他感时忧国,写下了五言律诗春望,表达热爱国家、眷恋家人的美好情操。,春望,写作背景,如何学习诗歌?,多读,第一

5、招,读出诗韵,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杜甫,春望,溅( ) 抵( ) 搔( ) 浑( ) 胜( ) 簪( ),jin,溅落,d,值得,so,用指甲挠,zn,shng,能够承受,大哥哥,大姐姐,我戴上眼镜仔看你读书啊,别读错了字呀!,一种束发的首饰,读准下面的字,并理解它的含义,简直,hn,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6、,齐读课文,第二招,感悟诗意、品味诗情,如何学习诗歌?,多思,译文:,国都虽已残破不堪,但山河依旧,春日的长安城里草木长得照样十分茂盛。(只因为)感伤国事,伤心离别,看到那美丽的花儿反而痛苦流泪,听到那婉转的鸟鸣反而心惊胆寒。,战火直到如今春深三月仍连续不断,(家人的音信断绝)一封家信抵得上万金。头发早就百了,(因为忧国念家)变得越来越少了,抓起来简直就要插不上簪子了。,【诗歌注释】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城空人稀,草木茂密深沉。感伤国事面对繁花,难禁涕泪四溅,亲人离散鸟鸣惊心,反觉增加离恨。立春以来战火频连,已经蔓延三月,身在异乡音讯难得,家信抵值万金。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

7、越搔越短,头发脱落既短又少,简直不能插簪。,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整体感知,速读这首诗,找一找作者在这里写了哪几个形象?,首联:,国、城(长安城),山河,草木,颔联:,花、鸟,颈联:,尾联:,白头( ),代指诗人,簪,烽火、家书,首联:“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开篇即写春望所见: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一个“破”字,使人怵目惊心。继而一个“深”字,令人满目凄然。司马光说“山河在,明无余物矣;草木深,明无人矣。”(温公续诗话)诗人在此明为写景,实为抒感,寄情于物,托感于景。 “国

8、破”对“城春”,两意相反。“国破”的颓垣残壁同富有生意的“城春”对举,对照强烈。“国破”之下继以“山河在”,意思相反,出人意料;“城春”原当为明媚之景,而后缀以“草木深”则叙荒芜之状,先后相悖,又是一翻。明代胡震亨极赞此联说:“对偶未尝不精,而纵横变幻,尽越陈规,浓浓淡淡,动夺天巧。”唐音癸签卷九,研读赏析,此联历来有两种解释:(1).诗人因感时恨别,见花而流泪,闻鸟儿惊心;(2).以花鸟拟人,花感时而落泪,鸟恨别而惊心. 你赞成哪种解释,为什么?,颔联:“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在太平盛世, 赏花玩鸟是件赏心悦目的事, 但是在战乱时, 花鸟反而令人触景伤情。,另一种解释则认为句中的主语是“

9、花”,是“鸟”。花因“感时”在溅泪,鸟为“恨别”而惊心。这看似不合理,其实是用了移情法。花朵含露,是感伤时局在落泪,鸟儿跳跃,是因为生死别离而心绪不宁。这样写,比直抒自己内心如何如何,意味更浓郁,效果更强烈。,第一种理解是以诗人为“感”“恨”的主体触景生情第二种理解是以花、鸟为“感”“恨”的主体移情于物 以上两种理解皆可,以“感时”一语承上,以“恨别”一语启下。,颈联:“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自安史叛乱以来,“烽火苦教多信断”,直到如今春深三月,战火仍连续不断。多么盼望家中亲人的消息,这时的一封家信真是胜过“万金”啊!他用“抵万金”来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了他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这是人人心

10、中所有的想法,很自然地使人共鸣,因而成了千古传诵的名句。,尾联:“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烽火遍地,家信不通,想念远方的惨戚之象,眼望面前的颓败之景,不觉于极无聊之际,搔首踌躇,顿觉稀疏短发,几不胜簪。诗人这年45岁,“白发” 为愁所致,是写实。“搔”为想要解愁的动作,“更短”可见愁的程度。其苍老之态,完全是忧国、伤时、思家所致。,全诗写作者春天望见的长安城的景象。诗歌望中有景,景中有情,情中见景,情景交融,表达了作者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感情。,主题探讨,杜牧(803-852)唐代文学家。字牧之。太和进士,曾为江西观察使、中书舍人等职。以济世之才自负,曾注曹操所定孙子兵法十三篇。其诗多讽谕时

11、政之作。写景抒情的小诗,多清俊生动。其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有樊川文集。,作者简介,写作背景,泊秦淮是杜牧游金陵,夜泊秦淮时所作。流经成内的秦淮河两岸,从六朝以来,一直是权贵富豪纵情声色、寻欢作乐的地方。诗人泊舟于此,眼见灯红酒绿,耳闻淫歌艳曲,触景生情,借古讽今,写下了这篇的七绝,抨击那些沉湎酒色、不理朝政的上层人物,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怀和忧愤。,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两个“笼”字将烟、水、月、沙四者和谐地融合在起,描绘了一幅极其淡雅的水边夜色,营造了柔

12、和幽静、迷蒙冷寂的气氛。互文,在夜晚时分,将船停在秦淮河边,这河畔为灯红酒绿之地。,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后庭花乃亡国之音。说“商女”不知亡国之恨而唱亡国之音,表面上是斥责“商女”,实际上是批评纵情声色、醉生梦死的颓靡世风,批评沉溺于歌舞升平而“不知”国之将亡的统治者。,泊秦淮这首诗表面上是斥责歌女,其实是在借题发挥。你认为作者的真实用意是什么?,诗人指责商女,其实是一种曲笔,真正指责的是座中点歌的人,讽刺只顾贪图个人享乐而不顾国家安危的晚唐统治者。诗人针砭时弊,抒发心中的不满。表达了诗人对世道人心的忧患意识。,小 结,这首诗于情景交融的意境中,形象而典型地表现了晚唐的时代气氛,使

13、人从陈后主的荒淫亡国联想到江河日下的晚唐的命运,委婉含蓄的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对世道的愤慨。全诗内容深厚,感情深沉,意味无穷,引人深思。,【韵 译】 烟雾弥漫秋水,月光笼罩白沙; 小船夜泊秦淮,靠近岸边酒家。 歌女为人作乐,那知亡国之恨? 她们在岸那边,还唱着后庭花。,【评析】这首诗是即景感怀的,金陵曾是六朝都城,繁华一时。目睹如今的唐朝国势日衰,当权者昏庸荒淫,不免要重蹈六朝覆辙,无限感伤。首句写景,先竭力渲染水边夜色的清淡素雅;二句叙事,点明夜泊地点;三、四句感怀,由“近酒家”引出商女之歌,酒家多有歌妓,自然洒脱;由歌曲之靡靡,牵出“不知亡国恨”,抨击豪绅权贵沉溺于声色,含蓄

14、深沉;由“亡国恨”推出“后庭花”的曲调,借陈后主之尸,鞭笞权贵的荒淫,深刻犀利。,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古诗四首,我挺直地躺在孤寂荒凉的乡村里,自己并不感到悲哀,还想着替国家守卫边疆。夜深了,我躺在床上听到那风雨的声音,就迷迷糊糊地梦见自己骑着披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场。,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作者简介,过零丁洋选自文

15、山先生全集。本诗是文天祥的代表作,录自指南录,此诗作于1279年,即被元军所俘的第一年正月过零丁洋时。这首诗为誓死明志而作。作者从国家和个人两方面书写,极写出国破之恨、哀怨之情。,古诗解析,辛苦遭逢起一经, 自幼刻苦研究经书,科举考试得中被朝廷选拔,如仕做官, 干戈寥落四周星。 频繁的抗元战争中已度过了整整四年,注释,遭逢:遭遇,指受到朝廷选拔。 起一经:靠精通一种经书,通过考试做官。 干戈寥落:意为冷清,稀稀落落,指兵力单薄。 四周星: 指四周年。,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哪几件大事?,一是在他21岁时,因科举走入仕途;二是在国家危急存亡的关头,起兵勤王抗金。,内容评析,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

16、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 大好河山被敌人侵占,宋朝国势危亡如风中飘飞的柳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我这一生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浮。,注释,山河破碎:指宋朝国土被元军侵占。 风飘絮:形容山河破碎如柳絮片片飞散。 浮沉:时起时浮。 雨打萍:比喻个人经历坎坷不平如雨中浮萍时起时浮。,颔联上下两句有何联系?都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国家山河分裂,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暗示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 带兵抗元失败后经惶恐滩一带匆忙撤离, 零丁洋里叹零丁。 如今被浮,路过零丁洋,不禁叹息自己的孤苦零丁。,注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