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鲁教版必修2《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课件1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52818726 上传时间:2018-08-26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931.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年鲁教版必修2《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课件1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2013年鲁教版必修2《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课件1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2013年鲁教版必修2《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课件1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2013年鲁教版必修2《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课件1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2013年鲁教版必修2《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课件1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年鲁教版必修2《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课件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年鲁教版必修2《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课件1(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雁南飞” “孔雀东南飞” “海归” “农民工” “高考移民” “下南洋”,1.2 人口迁移(1),由NordriDesign提供 ,知道人口移动的类型及其概念,并掌握进行区分的方法。结合实例说明某地区或某时期人口迁移的特点,并分析其主要原因。,学习目标,自主学习1阅读课本P810段落,了解人口的迁移与流动。,1、概念:(1)人口迁移通常是指人口在地区之间迁出或迁入,而发生居住地的永久性或长期性改变的人口移动现象。按照是否跨越国界,可分为 和 人口迁移。(2)人口流动:通常是指因工作、学习、旅游、探亲等原因临时或短期离开居住地外出活动,而不变更户籍的人口移动现象。,国际,国内,当前,发达国家、

2、发展中国家的人口迁移分别是哪一种形式?,补充了解:人口迁移的分类,按地理范围划分,按迁移方向划分,按就业人口迁移方向划分,农村城市(城市化),城市农村(逆城市化),农村农村,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城市城市,国际人口迁移、国内人口迁移,发达国家:城市农村(逆城市化) 发展中国家:农村城市,1、15世纪欧洲殖民者贩卖非洲黑人到美洲2、深圳、上海等大城市中的“民工潮”3、三峡工程大移民4、大批农民赴科威特等国务工5、明清时期我国广东、福建等省的人民移居东南亚,想一想:下列现象属于人口迁移还是人口流动?,人口迁移,人口流动,人口迁移,人口流动,人口迁移,2、人口迁移的发展及特点:(1)人类社会早期

3、, 是引发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2)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人口迁移的主流是由“ ”流向“ ”, 由 向 迁移。(3)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人口迁移的新特点是:人口多从 流向 ;定居移民所占比例明显减少,短期流动的人口增多;迁移形式更加 。,自然条件,已开发地区,新大陆,旧大陆,未开发地区,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永久性,多样化,活动探究1阅读课本P89段落和图1-2-1、图1-2-2,比较二战前后国际人口迁移的差异,地理大发现和新航线的开辟、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殖民主义扩张,由“旧大陆”流向“新大陆” 由已开发地区向未开发地区迁移,欧洲美洲、大洋洲、非洲 非洲美洲、亚洲 中国、日本、印度东南亚

4、、美洲,活动探究1阅读课本P89段落和图1-2-1、图1-2-2,比较二战前后国际人口迁移的差异,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 永久性定居移民比例明显减少; 短期流动的人口增多; 迁移形式更加多样化。,北美洲、欧洲、大洋洲为迁入地区; 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为迁出地区。,活动探究1阅读课本P89段落和图1-2-1、图1-2-2,比较二战前后国际人口迁移的差异,缓和国内人口压力,增加侨汇收入; 但也造成人才外流。,提供廉价劳动力,促进经济发展; 但也造成就业压力和不安定因素。,种族 民族,经济文化,阅读课文,举例说明二战后人口迁移的新形式,1、政治性国际人口迁移增加2、新兴

5、城市的出现3、旅游业等新兴产业的发展4、国际难民5、环境移民,印巴分治,巴西的首都巴西利亚,张家界、黄山市,巴勒斯坦难民,海地、汶川地震的移民,自主学习2阅读课本P10段落、图1-2-4,了解“民工流”,(1)原因:(2)主要方式: 主要目的: (3)流向:(4)影响:(对迁入地)有利:不利:,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快速推进; 农村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自发性,务工、经商,农村城市; 内陆沿海、工矿区,提供大量劳动力,增强社会经济活力;,对交通、城市以及社会经济秩序等造成压力; 带来社会治安管理等方面的问题。,1我国“五一黄金周”,大批山东游客前往青岛旅游,这种现象属于( )A国际人口迁移 B国

6、内人口迁移 C省内人口迁移 D人口流动220世纪80年代大量人口迁入深圳、珠海等地,这说明( )A民族政策的变化影响人口迁移 B经济布局的改变影响人口迁移C交通、通信的发展影响人口迁移 D气候条件影响人口迁移3.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形式是 ( )A国际人口迁移 B由农村到城市 C由城市到农村 D由城市到城市,D,B,B,图1为“人口迁移示意图”。读图完成45题。,4. 若该图表示近年来我国民工流动的主要方向,则甲地可能是( )A. 沿海地区 B. 中西部地区 C. 平原地区 D. 经济发达地区5. 下列因素中,有利于人口从甲地迁至乙地的是( )A甲地环境优美 B甲地社会环境稳定C乙地就

7、业机会多、收入高 D乙地人口多,食品价格较高,B,C,图2表示四个城市某年人口统计资料(不考虑特殊因素影响),读图完成6-8题。 6若四城市人口规模相当,则人口自然增长率按递增排序为 A B C D,图2,A,7四城市中经济发展较快、就业就业机会最多的是 A BC D 8四城市中,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的是 A B C D,图2,D,C,表1是“2009年我国部分省份人口资料(据国家统计局)”。读表完成1516题。 注:常住人口是指在本乡镇(街道)居住半年以上的人口,或虽居住不满半年但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人口以及户口待定人口。 152009年,下列省份中人口自然增长最慢的是A江苏 B广东 C

8、江西 D云南,A,162009年,广东常住人口总增长率高于江西的主要原因是广东A自然增长率高 B出生率高 C人口基数大 D迁入人口多,D,第二节 人口迁移,结合实例说明某地区或某时期人口迁移的特点,并分析其主要原因。 结合实例分析人口迁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二、人口移动的主要原因,(1)地区间的 发展水平的差别是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原因。 (2) 、 、 等也对人口迁移产生重要影响。,经济,迁出地与迁入地的距离 国家政策 文化背景,活动探究:分析下列三则材料,归纳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自然因素: 社会经济因素: 政治因素: 亲情因素:,材料1、阅读P11“活动”小马老师的家庭故事,分析:有几次

9、人口迁移?原因分别是?,闽南台南 台南长江三峡 上海长江三峡 长江三峡盐城 盐城上海 上海深圳 丽江深圳,政策,战争,政策,三峡工程的环境移民,教育招生,寻求较好的社会经济条件,婚姻,材料1、P12-13“活动”,分析“闯关东”、“燕南飞”的形成原因。,闯关东,开垦土地;政府开禁;自然灾害;战争,雁南飞,改革开放政策; 经济迅速发展; 亲情因素等,材料3、人口迁移是各种推力和拉力共同作用的结果。阅读影响人口迁移的推力和拉力因素,说明分别体现了哪类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气候恶劣、人口过多、食品供应短缺、居住条件差、就业困难、宗教迫害等,气候适宜、土地廉价、就业机会多、收入高、教育条件良好、理想

10、的生活方式、稳定的社会环境等,亲情因素,逐渐减弱,仍为 基础因素,主要因素,分析下列人口迁移的主导影响因素,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口流动日益活跃,人口迁移中组织性迁移的比重逐渐下降,而自发性迁移的比重迅速上升。这一阶段迁移的主流是中部向东部的迁移。同时,西南、西北向中部和东部的迁移也有增加的趋势。,经济因素,最重要的因素,经济发展不平衡, 就业和收入差异,思考,自然环境因素,20世纪50年代美国老年人口迁移路线,气候,分析下列人口迁移的主导影响因素,思考,二战后经济迅速发展,东北五大湖地区环境恶化,于是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大量脱离工作岗位的老年人开始迁往美国

11、西部、南部的“阳光地带”。相对于美国中高纬地区,北纬35以南地区阳光明媚,气候温暖。特别是南部沿海各州气候环境更为适宜。,新华社报道:2006年5月,在叙利亚北部靠伊拉克边境地区,一名巴勒斯坦男孩在难民营里搬运一条毯子。在约旦于今年3月关闭约伊边境之后,许多滞留边境的伊拉克难民终于有了容身之地。,战争,政治因素,分析下列人口迁移的主导影响因素,思考,照片上的小王,明天要从厦大正式调往爱人工作所在地南京了,引起这一人口迁移的因素是?,社会文化因素,日本高校研究院所中有一些中国学子,导致他们迁移的主要因素是?,婚姻家庭,文化教育,社会文化因素,分析下列人口迁移的主导影响因素,思考,二十世纪五、六十

12、年代,有许多人从祖国的各地迁往克拉玛依、大庆等地,导致这些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是?,矿产资源的开发,经济因素,本溪、攀枝花、阿伯丁、伯明翰等,分析下列人口迁移的主导影响因素,思考,1.东营、攀枝花等城市兴起,吸引大量人口迁入,其影响因素主要是( ) A气候条件优越 B重大政治改革 C经济发展变化 D矿产资源的开发2、2009年元旦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民工返乡潮提前到来的原因主要是( ) A政治因素 B经济因素 C思乡之情 D自然生态因素,D,B,3、造成当今人口移动的最主要原因是( ) A自然条件的差别 B国家政策 C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别 D文化背景 4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自然环境对人口迁移的影

13、响是( ) A逐步增强,是主要因素 B逐步增强,是基础因素 C逐步减弱,甚至没有影响 D逐步减弱,仍是基础因素 5人口流动的强度取决于 ( ) A经济、文化发展的水平 B人口分布的地区差异 C自然条件的地区差异 D交通运输条件,C,D,A,三、人口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对环境产生多种影响:(2)对社会经济产生深刻影响:,(1)对环境产生多种影响。迁出地:迁入地:,缓和人口压力,缓解人地矛盾,合理利用剩余劳动力,提高经济收入,保护生态环境;但造成人才外流。,提供大量劳动力,增强社会经济活力,促进经济发展;但对自然和生态环境、交通、城市、就业、社会经济秩序和社会治安管理等造成压力,并可能引发

14、种族纠纷等。,(2)对社会经济产生深刻影响:促进 的融合和 的交流。建立起一批以 为主体的国家,明显地改变了世界人口分布。如 等促进了 发展。促进了 的交流、融合与发展。,种族、民族 经济、文化,移民,经济,文化,美、加、澳、新西兰、新加坡,如美洲、西欧和中东等地,如中华“餐饮文化”遍布全球、混血人种、巴西“足球文化”等,问题探究:1、农村人口大量向城市迁移的影响,对农村而言:(迁出地) 有利影响: 农村地区的人口压力, 农村环境 加强与外地的联系,增加了 ,促进了 。 不利影响: 造成 外流,一定程度上影响农村 发展,缓解,保护,经济文化交流,地区发展,人才,经济,问题探究:1、农村人口大量向城市迁移的影响,对城市而言:(迁入地)有利影响: 给城市提供大量 ,有利于城市 的发展;不利影响: 给城市交通、住房、教育、水电及社会治安等方面带来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