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诗经》诗经·蒹葭出自《诗经·秦风》。这是一首怀人诗。诗中的

上传人:q****9 文档编号:52817025 上传时间:2018-08-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经》-《诗经》诗经·蒹葭出自《诗经·秦风》。这是一首怀人诗。诗中的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诗经》-《诗经》诗经·蒹葭出自《诗经·秦风》。这是一首怀人诗。诗中的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诗经》-《诗经》诗经·蒹葭出自《诗经·秦风》。这是一首怀人诗。诗中的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诗经》-《诗经》诗经·蒹葭出自《诗经·秦风》。这是一首怀人诗。诗中的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诗经》-《诗经》诗经·蒹葭出自《诗经·秦风》。这是一首怀人诗。诗中的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诗经》-《诗经》诗经·蒹葭出自《诗经·秦风》。这是一首怀人诗。诗中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经》-《诗经》诗经·蒹葭出自《诗经·秦风》。这是一首怀人诗。诗中的(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 诗经-诗经诗经蒹葭出自诗经秦风 。这是一首怀人诗。诗中的诗经蒹葭。诗经蒹葭出自诗 经秦风 。这是一首怀人诗。诗中的“伊人” 是诗人爱慕。怀念和追求的对象。本诗 中的景物描写十分出色。景中含情。情 景浑融一体。有力地烘托出主人公凄婉 惆怅的情感。给人一种凄迷朦胧的美。作品名称,诗经蒹葭。创作年代, 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作品出处,诗经。 文学体裁,古诗。作者,作者不详。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2 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 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 湄。溯洄从

2、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 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 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蒹葭:蒹。 荻。像芦苇。葭。芦苇。苍苍:茂盛的 样子。为:凝结成。所谓:所念. 伊人: 这个人或那个人.指诗人所思念追寻的人。 在水一方:在河的另一边。溯洄从之:意思是沿着河道走向 上游去寻找她。溯洄。逆流而上。从。 追。追求。阻:险阻。难走。溯游从之: 沿着直流的河道走向上游寻找她。游。 流。指直流的水道。宛在水中央:仿佛 在河的中间。宛。仿佛,好像。萋萋:茂 盛的样子。现在写作“凄凄”。晞:干。 湄:水和草交接的地方。指岸边。跻: 登。上升。坻:水中的小洲或高地。采

3、采:茂盛鲜明的样子。已:止。这里的 意思是“干。变干”。涘:水边。右:向 右拐弯。这里是弯曲的意思。-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3 沚:水中的小块陆地。关于这首 诗的内容。历来意见分歧。归纳起来。 主要有下列三种说法:一是“刺襄公”说。 毛诗序云:“蒹葭。刺襄公也。未 能用周礼。将无以固其国焉。 ”今人苏东 天在诗经辨义冲阐析说:“在水 一方的所谓伊人 。隐喻周王朝礼 制。如果逆周礼而治国。那就道阻且 长 。 且跻 。 且右 。意思是走不通。 治不好的。如果顺从周礼。那就宛在 水中央 。 水中坻 。 水中沚”。意思 是治国有希望。 ”二是“招贤”说。姚际恒的诗经通论

4、和方玉润 的诗经原始都说这是一首招贤诗。 “伊人”即“贤才”:“贤人隐居水滨。而人 慕而思见之。 ”或谓:“征求逸隐不以其 道。隐者避而不见。 ”三是“爱情”说。今 人蓝菊有。杨任之。樊树云。高亭。吕 恢文等均持“恋歌”说。如吕恢文说: “这是一首恋歌。由于所追求的心上人 可望而不可即。诗人陷入烦恼。说河水 阻隔。是含蓄的隐喻。 ”由于此诗之本事-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4 无从查实。诗中的“伊人”所指亦难征信。 故而以上三说均难以最终定论。在这里。我们姑且先把它当作一 首爱情诗来解读。 蒹葭属于秦风。 周孝王时。秦之先祖非子受封于秦谷。 平王东迁时。秦襄公因出兵

5、护送有功。 又得到了岐山以西的大片封地。后来秦 逐渐东徙。都于雍。秦地包括现在陕西 关中到甘肃东南部一带。秦风共十篇。 大都是东周时代这个区域的民歌。芦苇 茂密水边长。深秋白露结成霜。我心思 念的那人。就在河水那一方。逆流而上 去追寻。道路崎岖又漫长。顺流而下去 追寻。仿佛就在水中央。芦苇茂盛水边 长。太阳初升露未干。我心思念的那 人。就在河水那岸边。逆流而上去追寻。 道路险峻难攀登。顺流而下去追寻。仿 佛就在沙洲间。芦苇茂密水边长。太阳 初升露珠滴。我心思念的那人。就在河 水岸边立。逆流而上去追寻。道路弯曲 难走通。顺流而下去追寻。仿佛就在沙-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

6、读- 5 洲边。相关分析。 “古之写相思。未有过 之蒹葭者。”相思之所谓者。望之而不可即。 见之而不可求;虽辛劳而求之。终不可 得也。于是幽幽情思。漾漾于文字之间。 吾尝闻弦歌。弦止而余音在耳;今读 蒹葭 。文止而余情不散。蒹葭者。 芦苇也。飘零之物。随风而荡。却止于 其根。若飘若止。若有若无。思绪无限。 恍惚飘摇。而牵挂于根。根者。情也。 相思莫不如是。露之为物。瞬息消亡。 佛法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 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情之为物。虚幻而未形。庄子曰:乐出虚。 蒸成菌。一理也。霜者。露所凝也。土 气津液从地而生。 诗经薄以寒气则 结为霜。求佳人而不可得。于是相思益 甚。其情益坚。故曰“未晞”。 “未已”。虽 不可得而情不散。故终受其苦。求不得 苦。爱别离苦!此相思之最苦者也!情 所系着。所谓伊人。然在水一方。终不-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6 知其所在。贾长江有诗云:“只在此山 中。云深不知处。 ”夫悦之必求之。故虽 不知其所踪。亦涉水而从之。曰“溯洄”。 曰“溯游”。上下而求索也。且道路险阻 弯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