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人教版选修5《自然灾害及其影响》课件3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52816606 上传时间:2018-08-26 格式:PPT 页数:63 大小:3.2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人教版选修5《自然灾害及其影响》课件3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2013人教版选修5《自然灾害及其影响》课件3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2013人教版选修5《自然灾害及其影响》课件3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2013人教版选修5《自然灾害及其影响》课件3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2013人教版选修5《自然灾害及其影响》课件3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人教版选修5《自然灾害及其影响》课件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人教版选修5《自然灾害及其影响》课件3(6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自然灾害及其影响,一、自然灾害的概念,3、形成条件:,(2)是要有受到损害的人、财产、资源作为承受灾害的客体。,2、自然灾害:,是指危及人类生命财产与生存条件的现象和过程。,是指危及人类生命财产与生存条件的自然变异现象和过程。,(1)是要有自然变异作为诱因,1、灾害:,教材第2页,辨析以下案例,哪些是自然灾害,哪些不是?并分析原因。,(1)1952年9月17日,日本附近的海底火山明神礁爆发,水蒸气和硫磺气构成的气柱有几百米高,喷出的火山熔岩和碎屑堆成高出海面90米的火山岛。,(2)1996年8月10日,菲律宾的坎拉翁火山突然向空中喷出 1 500多米高的黑色烟柱,致使当时正在攀登此山的一支国

2、际登山队的4名队员死亡。,(3)据史料记载,晋咸和三年(328年),榆次:雨雹破瓦、折木,苗稼荡然。,(4)1986年4月26日,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反应堆发生爆炸,当场炸死31人,大量强辐射物质泄露,13 000多平方千米土地上的100万人处于核辐射的危险 中,数以百万计的居民得了严重的放射病。,(1)1952年9月17日,日本附近的海底火山明神礁爆发,水蒸气和硫磺气构成的气柱有几百米高,喷出的火山熔岩和碎屑堆成高出海面90米的火山岛。,(2)1996年8月10日,菲律宾的坎拉翁火山突然向空中喷出 1 500多米高的黑色烟柱,致使当时正在攀登此山的一支国际登山队的4名队员死亡。,答:不属自然

3、灾害。只发生了自然异变事件,而没有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资源破坏。,答:是自然灾害,既以自然异变(火山喷发)为诱因,还造成人员死亡的灾情。,【合作探究】,(4)1986年4月26日,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反应堆发生爆炸,当场炸死31人,大量强辐射物质泄露,13 000多平方千米土地上的100万人处于核辐射的危险 中,数以百万计的居民得了严重的放射病。,(3)据史料记载,晋咸和三年(328年),榆次:雨雹破瓦、折木,苗稼荡然。,答:属自然灾害。既以自然异变为诱因,还造瓦木等财产损失。,答:不属自然灾害。虽然造成了人员伤亡,但不是以自然异变为诱因,而是人为原因产生的事故。,【合作探究】,

4、【合作探究 2】,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它们各自所具有的自然灾害特征。,材料一:世界性自然灾害的重灾区位于环太平洋带和阿尔卑斯一喜马拉雅带。这个地区的自然灾害占全球自然灾害的6070。,材料二:一次台风登陆可引起近海区的风暴潮灾害,深入内陆可转化为暴雨。暴雨在平原地区可引起洪涝,在山区可引起山洪暴发,诱发滑坡、泥石流而成灾。,材料三:根据历史资料分析,陕西地区从隋朝到北宋初年约400年间为大旱时期,从宋初到元朝末年的近400年为小旱时期,而从明初至清初的近300年又是一个大旱时期。,材料四:由于人口的增长,城市的发展,人类的工农业活动增多,自然环境不断遭到破坏,从而导致自然灾害加剧。,材料五:19

5、75年2月4日19点36分,我国辽宁省海城、营口县一带发生了一次7.3级地震,省政府和震区各市、县采取了一系列应急防震措施,因而大大减少了人员伤亡。,【合作探究 2】,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它们各自所具有的自然灾害特征。,材料一:世界性自然灾害的重灾区位于环太平洋带和阿尔卑斯一喜马拉雅带。这个地区的自然灾害占全球自然灾害的6070。,材料二:一次台风登陆可引起近海区的风暴潮灾害,深入内陆可转化为暴雨。暴雨在平原地区可引起洪涝,在山区可引起山洪暴发,诱发滑坡、泥石流而成灾。,-区域性,-联系性,材料三:根据历史资料分析,陕西地区从隋朝到北宋初年约400年间为大旱时期,从宋初到元朝末年的近400年为小

6、旱时期,而从明初至清初的近300年又是一个大旱时期。,材料四:由于人口的增长,城市的发展,人类的工农业活动增多,自然环境不断遭到破坏,从而导致自然灾害加剧。,-周期性,-不可避免性和严重性,材料五:1975年2月4日19点36分,我国辽宁省海城、营口县一带发生了一次7.3级地震,省政府和震区各市、县采取了一系列应急防震措施,因而大大减少了人员伤亡。,-可减轻性,2自然灾害的特点 从空间分布看广泛性与区域性。从时间角度看不确定性、周期性。从各种自然灾害之间的关系看联系性。从所造成的危害看不可避免性与可减轻性、严重性。,地质灾害 地震 滑坡 泥石流,水文灾害 风暴潮海啸 洪涝,气象灾害 热带气旋干

7、旱 寒潮,生物灾害 病虫害 鼠害,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3、自然灾害的分类,成因与发生过程,(1)气象灾害:是指大气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和国民经济建设及国防建设等造成的直接或间接的损害 。主要包括热带气旋、干旱、寒潮等,西南五省干旱 土地龟裂,西南五省干旱 饮水困难,新疆雪灾,地质灾害是指在自然或者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对人类生命财产、环境造成破坏和损失的地质作用(现象)。主要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2)地质灾害,地震 人员伤亡,地震 房屋倒塌,地震 财产受损,主要包括洪涝、风暴潮等,(3)、水文灾害,在自然界,人类与各种动植物相互依存,可一旦失去平衡,生物灾难就会接踵而至。,(4)

8、生物灾害,孕灾环境:,由大气圈、岩石圈、水圈、生物圈共同组成的 地球表层环境,影响自然灾害灾情的大小的因素:,受灾体,孕灾环境,致灾因子,4、自然灾害系统,自然灾害灾情的大小取决于:孕灾环境、致灾因子、受灾体三者的共同作用,阅读三则材料,总结此次地震造成的影响和损失主要有哪些?,【合作探究 3】,材料 1 2008年9月2日,温家宝总理在映秀表示,汶川地震遇难者人数已超过8万人。史培军教授解释说,温家宝总理说的数据是遇难人数和失踪人数加起来。 “根据国家标准,对任何一次灾害后,人员的伤亡情况分为两类,一类是直接遇难的人数,第二类是现在确定不了他是不是遇难了,把它定义为失踪人数。”史培军说,因为

9、地震已经过去3个多月了,我们认为,因地震造成的那些现在还失踪的人数生还的希望已经很小,把死亡的6.9万多人和失踪的1.8万多人,加在一起是8.7万多人。,材料 2,材料 3 “这次统计的直接经济损失,是地震直接毁坏的、有形的、物质财产的损失,不包括不可计价的损失和间接的损失。”史培军告诉记者。 比如,损失的文物,有很多是无形的价值,就是没法计算的,很难进行准确经济损失评估,所以没有列入直接经济损失;再比如失去的档案、文件,地震生态环境的破坏,灾区人民的心灵伤害等等方面,都属于不可计价的损失,没法进行评估,也不能列入直接经济损失的统计中。,心理和精神伤害(恐慌、忧愁、痛苦等),(1)两方面,(2

10、)影响因素,灾害的强度,年龄、性别、收入、 居住条件、健康状况,个人对灾害的应急反应不同,人员伤亡不同,妇女、儿童、老人、残障人易受自然灾害的损伤,表现,1.人员伤亡,生理伤害(死亡、伤残等),2、财产损失,直接财产损失:对作物、牲畜、林木、房屋、道路、机场、船舶、厂矿、文物古迹等财产造成损毁,间接财产损失:停产停工、交通通信中断等导致物资生产流通、商贸金融、社会结构和管理等方面的损失,注意:,间接经济损失通常数倍于直接经济损失,洪灾导致通讯设施中断,干旱导致玉米枯死绝收,被洪水浸泡的工厂物资,地震毁坏的高架桥,3、自然资源与环境破坏,(1)、自然资源与环境破坏的灾情特点,特点,空间上,时间上

11、,现象上,滞后性,持久性,火灾毁林,反映了森林火灾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但对环境和资源的影响并明显体现,充分说明对环境和资源的影响具有滞后性和隐蔽性.,火灾天气:降水少、天气干旱、气温高、相对湿度小、风大等影响可燃物的干燥程度。,我国北方森林火灾发生在春秋两季;南方发生在冬春两季。,火山爆发后的被毁林地,对不同类型自然资源破坏的差异,受灾被毁后无法或很难恢复,受灾后虽然可以再生,但过程非常缓慢,“我们是地球的主人,防灾、减灾是我们应尽的义务”,【课堂小结】,自然 异变,课堂练习,1781年冰冰岛拉基山火山喷发,其产生的有毒气体和饥荒使冰岛人口减少了1/5;1815年印尼坦博拉火山喷发导致9.2万

12、人死亡;1985年哥伦比亚鲁伊斯火山一次中等规模喷发也造成了2.3万人死亡。据此回答1-3题。 1.火山喷发( ) A不属于自然灾害 B属于孕灾环境 C属于致灾因子 D不属于自然异变 2. 材料中三次火山喷发造成的人员伤亡数不同,最不可能的原因是( )A.致灾因子强度不同 B.人口密度不同 C.抗灾救灾投入不同 D.太阳高度不同,B,C,据史料记载,晋咸和三年(328年),榆次:雨雹破瓦,折木,苗嫁荡然。据此回答57题。 3.材料中的自然灾害属于( ) A .气象灾害 B.水文灾害 C. 生物灾害 D. 地质灾害 4.在晋咸和三年的雨雹灾害中,主要造成的影响是( )A人员伤亡 B财产损失 C自然资源损失 D环境受到污染 5榆次位于陕西省,自然灾害频发的原因是( ) A位于黄土高原,地形崎岖 B季风气候大陆性强,气温降水变率大 C受太行山脉的影响,降水量大 D位于非季风区,气候要素多变,A,B,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