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妆品行业的调查与分析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52806682 上传时间:2018-08-26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2.7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妆品行业的调查与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化妆品行业的调查与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化妆品行业的调查与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化妆品行业的调查与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化妆品行业的调查与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化妆品行业的调查与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妆品行业的调查与分析(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化妆品行业的调查与分析,化妆品行业概况及其发展历程,化妆品是指以涂抹、喷洒或者其他类似方法,散布于人体表面的任何部位,如皮肤、毛发、指趾甲、唇齿等,以达到清洁、保养、美容、修饰和改变外观,或者修正人体气味,保持良好状态为目的的化学工业品或精细化工产品。此行业是国家投资比较少,包袱比较轻的行业,同时又是为国家创造高税利,创造大量 就业机会的行业。95年化妆品行业给国家上缴的税利是77亿元,96年是95亿元,97年是105亿元,98 年是120亿元。从这几个数字可以看出,化妆品行业为国家贡献是比较大的。80年代初,我国化妆品消费是人均1块钱,90年初上升到人均5块钱, 到1998年上升到16块钱,

2、可以说我国化妆品的人均消费水平上升得是很快的。,广东、上海和北京三个地区人均消费水平达到 80100元,大大地高于全国的消费水平之上,而发达国家的化妆品人均消费水平为 3570美元。从而可以看出我国化妆品的消费市场有很大的上升空间。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化妆品市场在未来几年会保持以年平均15%的速度增长。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具潜力的化妆品市场,同时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和持续增长,化妆品行业也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中商联称,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化妆品工业生产销售额为3.5亿元。2006年中国化妆品生产销售额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其后,化妆品行业生产销售额(仅包括中国大陆,不含港澳台地区

3、,以下同)快速增长,2007年为1 200亿元,2008年为1 300多亿元,2009年达到1 400多亿元,是1980年的400倍。,此外,2009年化妆品标准制修订工作也取得明显成效,逐步形成化妆品标准化体系,主要包括基础标准4个、方法标准9个、卫生标准18个、产品标准23个和原料标准1个。,另根据海关统计,2009年我国化妆品的进口总量为2.68万t,同比减少2.75%,进口额为7.11亿美元,同比增长7.47%。2010年1月2010年10月,进口化妆品总量为2.86万t,同比增长30.16%,进口额为7.65亿美元,同比增长34.16%。出口方面,2009年我国化妆品出口总量为16.

4、58万t,同比减少1.4%,出口额为10.29亿美元,同比增长3.69%。2010年1月10月化妆品出口总量为17.07万t,同比增长24.28%,出口额为10.99亿美元,同比增长28.76%。,2018/8/26,整个全球化妆品产业中,美国日本仍处于领先,中国在这十年发展迅猛。其他榜上的国家还有巴西、德国、法国、英国,新兴国家俄罗斯、墨西哥和韩国、印度,发展较快。从集团来看,欧莱雅、宝洁、联合利华、雅诗兰黛、资生堂处在前列,需要说明的是,香奈儿的产值是业内估计的,因为香奈儿的所有财政数据都是受法国政府保护的,所以香奈儿集团下的香水销售额也都是估算的。除了德国的拜尔斯道夫、联合利华、宝洁产品

5、比较齐全外,有一些集团做的比较专业,尤其是奢侈品集团,例如香奈儿、LVMH,它们都专注于高端香水、护肤和彩妆。,国内国外市场分析,2018/8/26,国内国外市场的数据分析,2000-2008年世界化妆品和美容品的总销售额为每年24%的速度增长,2008年全球美容化妆品销售总额是2000亿美元,其中美国占25,西欧占30,日本占15,而包括中国在内的其它所有国家总共占30的份额。 2000-2008年世界化妆品和美容品的总销售额为每年24%的速度增长,2008年全球美容化妆品销售总额是2000亿美元,其中美国占25,西欧占30,日本占15,而包括中国在内的其它所有国家总共占30的份额。,201

6、8/8/26,现状分析和发展形势,(一)我国化妆品行业发展的现状分析从消费心理来看,面对多样化的化妆品,中国的消费者渐趋理性,监测数据显示:65%的顾客是通过自己详细了解来接受新产品,30%是通过美容师推荐,27%的是通过朋友介绍,28%的人是通过广告产生购买动机。从中可以看出,现在的顾客越来越相信自己,购买化妆品带来的心理感觉已经大于化妆品本身,消费正越来越变为精神上的享受。 划分市场结构最重要的指标就是行业集中度指数。行业集中度指数通常以该行业最大的四家企业所占的市场份额(CR4)来度量。护肤品前4位的集中度为39.79。由此可见,护肤品行业市场竞争结构是一种垄断竞争的状态,存在较显著的规

7、模经济,产品差异中等,有一定的进入壁垒。若用行业集中曲线衡量护肤品行业的集中度则更为直观,显示护肤品的市场集中度比较高。这其实是由护肤品行业的自身特点所决定的, 护肤品行业没有很强的技术和渠道壁垒,所以较容易进入,而其高额利润也极具吸引力。入世以后,有更多的国外日化企业步入这个市场,竞争也将更加激烈。中国的化妆品大市场已不再只属于中国人自己,而是汇集国内外先进技术、特色品牌于一处的化妆用品大熔炉。国内弱小的民族化妆品业因而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所处环境会更加严酷。,1)机遇然而,国外企业大举进攻国内日化品市场的同时,也为我国民族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大量宝贵经验。例如,外企强劲的广告宣传攻势、

8、公关应用、品牌塑造;成功的营销策略;品种多、花色全能适应不同层次需要的个性化生产;精致美观、高雅华贵的包装设计;对目标消费者心理特点的把握从而引领潮流的能力;对化妆品消费趋势精确到位的预测;对市场信息的收集、反馈和研究;注重科技的投入和营销网络终端的建设等等。这些使我国日用品行业的产品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2)挑战由于我国化妆品行业固定资产投入小、市场细分明显、产品多样化的特点,使规模效益在生产成本上表现得不显著。新企业的资本进入壁垒较低,据业内人士介绍,开办一家化妆品生产企业只需50100万元,企业可以直接投资,还可以以OEM 的方式切入。但进入行业之后,资本规模直接影响企业在销售和研发上的投

9、入,而这两方面因素决定了企业的可持续竞争力。销售上的高投入可获得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和著名的品牌,研发上的高投入可提高产品差别性,提升产品外延或附加值,因此,产品的价格较高,市场占有率也较高,例如宝洁、欧莱雅、联合利华等国际跨国公司的投资策略。而资本规模若太小,则不免在研发经费及营销管理支出等方面捉襟见肘,导致产品价格低,市场占有率也低的竞争劣势。这就形成了一种规模经济壁垒。,我国的化妆品业产品差异化的领导者以跨国公司为主,跨国公司的经营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化妆品行业的产品差别化壁垒。 (1)通过对整个化妆品产品空间的系列化投资提高进入壁垒。(2)利用所拥有的世界名牌效应和在中国先占优势形成的消

10、费者偏好而产生壁垒。(3)通过品牌扩散和多品牌战略提高差别化壁垒。(4)进入后,通过大量的广告活动形成了消费者偏好性质的产品差别化壁垒。,(二)发展形势 随着全球化妆品市场的成长以及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增长,在全球化妆品市场上出现了一些新的趋势。从国内外化妆品行业的发展情况可以看出,全球化妆品行业正在稳步增长,随着全球化妆品市场发展的不断深入,以下一些全球化妆品市场出现的新的发展趋势值得关注: 1)强市场监管,改革重审批、轻监管的管理模式。加强对消费者的消费行为的引导,研究、开发和生产适合不同地区消费者不同需求的产品;加强整个行业从业人员的培训和素质教育;进一步强化对化妆品不良反应的研究。 2)以

11、天然植物尤其是中草药成分的功效性产品很有发展潜力。对中国市场而言最有优势,我们在应用中草药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此外,我国素有天然药物王国的盛誉,开发的新产品很容易被消费者接受,在市场推广方面非常容易切入。,3)抗衰老和防晒将是一个趋势。目前人们生活比较安定和谐,对皮肤抗衰老和美容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这类产品在不久的将来将会突破传统的抗皱和保湿的范畴,结合护肤、抗皱、润肤、表皮更新,使用产品后将会使你看起来更具活力。此外,防晒产品市场前景也非常被市场看好,是化妆品发展一个永恒的主题,必将贯穿到一年四季,防晒概念将逐步深入人心。而皮肤保湿也仍将是护理用品的一个基本性质,对其概念的深入挖掘将继续

12、主导护肤品的重要特性。 4)功效化妆品将被看好。化妆品的防晒、祛斑、瘦身、美白、抗粉刺、染发以及防脱发等功效性化妆品的发展也是不可或缺的。因此,伴随着中国消费者对日化行业的认知与意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对安全、健康、有效的护理方法更加关注。尤其是植物草本类护肤品的出现,为全球化妆品的发展上成一颗璀灿明星。2010年,草本植物类化妆品还是值得期待,将会有很大的发展潜力。,行业未来预测,新的发展在于化妆品已经成为国内互联网上销售收入排名第三的行业,越来越多用户喜欢和习惯在网上采购化妆品,势必会催生一个大规模的垂直B2C平台。而业内人士指出,化妆品品牌直接操作网购,开拓了一个新型的渠道,有利于形象的展

13、示和品牌的宣传。某些具有特殊功效的化妆品,由于缺乏科学的评价方法和标准,消费者在购买时难辨真伪。科研人员在研发产品时也为缺乏化妆品功效评价手段和检测方法而无能为力,这些都限制了我国功效性化妆品的研究与开发。中国化妆品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科研水平低,产品科技含量低,科学配方研制和开发仍处于仿效阶段。,对此有以下几点建议:首先,充分利用生物技术,开展多学科交叉研究,建立化妆品及其原料的功效评价方法和评价平台,为研发人员提供开发产品的科学依据,为企业严把产品功效质量关提供了途径,为消费者提供了放心使用功效化妆品的标准。其次,产品创新迫在眉睫,我国化妆品企业在产品创新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数量不多

14、,以较少企业为主,跟风为多,均集中在低端市场,尚未在中高端商场上突破。最后,兼并是一条好的出路。例如,国际第一化妆品品牌欧莱雅(“品牌收购专家”)在2003年全资收购国内著名护肤品牌小护士后,意味着国外化妆品巨头准备在中国市场大干一场的决心。随后,2004年欧莱雅收购了国内另外一个著名的护肤品品牌羽西。这样做的益处在于增强市场支配能力和竞争能力,谋求规模经济,增大经理人员的声望,低价购买,股价效应,避税。,未来的化妆品市场,在非洲和中国最具发展潜力,专家预计到2014年,西欧市场将有较大上涨。新兴市场的重要性凸显,预计中东市场将达到1 050亿美元,拉美市场将达到650亿美元,在2004年20

15、09年,金砖四国的化妆品市场份额增长了200 %,其中,巴西占365亿美元,中国311亿美元,印度达到91亿美元,预计印度在今后的几年中增长率将是四国中最高的。,未来两年的市场预测,由此可见,我国化妆品市场潜力巨大、空间广阔。,1)在护肤品行业和化妆品行业中,CR4分别为30%和40%,因而企业的集中度都不高,还没有形成寡头垄断的市场竞争结构,基本属于垄断竞争的态势。入世 以后,会有更多的国外日化企业步入这个市场,竞争也将更加激烈。中国的化妆 品大市场已不再只属于中国人自己,而是汇集国内外先进技术、特色品牌于一处 的化妆用品大熔炉。国内弱小的民族化妆品业因而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所处环境

16、会更加严酷。2)然而,事务往往是双刃剑。国外企业大举进攻国内日化品市场的同时,也为 我国民族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大量宝贵经验。例如,外企强劲的广告宣传攻势、公 关应用、品牌塑造;成功的营销策略;品种多、花色全能适应不同层次需要的个 性化生产;精致美观、高雅华贵的包装设计;对目标消费者心理特点的把握从而 引领潮流的能力;对化妆品消费趋势精确到位的预测;对市场信息的收集、反馈 和研究;注重科技的投入和营销网络终端的建设等等。这些,使我国日用品行业 的产品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化妆品行业为发展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发展: 1)经过分析可知,经销商层面需要顾问型人才,策划型人才与市场开拓型人才,顾问型人才服务专

17、卖店老板,帮助店铺作经营规划,帮助店铺培养人才做员工培训,策划型人才帮助店铺做促销方案,不要再让店铺的老板为做活动头疼,实战性人才帮助店铺做推广提升业绩,虚实兼顾人才组合成为店铺的好伙伴老板的好帮手。2)资本型经销商未来有出路,专业型经销商未来有前途,专卖店战略伙伴型经销商会成为领军企业。3)近年来受金融危机影响、受原材料及用工成本的影响、受人民币升值压力的影响,在多方合力的因素下导致化妆品企业面临生死抉择。成本增加,利润下滑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如何更好地开发国内市场,如何与市场需求向接轨,如何让产品更广泛地被消费者所认可,如何让化妆品能够为企业方带来更多的利润,在促进国内消费者刚性需求的同时激发和挖掘潜在消费群体,已经成果化妆品企业急需解决的难题。但有一条是可能的化妆品企业如不升级,将有60%以上的企业走向灭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