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课件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52805053 上传时间:2018-08-26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1.7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课件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高三历史课件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高三历史课件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高三历史课件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高三历史课件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课件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课件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请同学们根据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的基本状况 ,用简洁的语言对本阶段的时代特征进行概括。,其一,为“大动荡”:即本阶段的政治发展经历了从统一走向分裂,又从分裂兼并归于统一的过程。,其二,为“大变革”:即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井田制逐步瓦解,封建生产关系逐步确立,最终在战国时代,经过各国的变法,我国在世界上率先进入封建时代。,其三,为“大发展”:这首先指社会经济的大发展,同时也指社会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的大发展。,一、春秋战国时期文化繁荣的表现,(二)文学,(三)艺术,(一)思想,(四)科学,1、老子(道家创始人,著有道德经),2、孔子(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2、3、百家争鸣,1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2、屈原和离骚,3、诸子散文,绘画(成为一门独立艺术),音乐,天文学,物理学,医 学,青铜艺术,二、春秋战国时期文化繁荣的原因,(1)经济基础: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经济发展; (2)政治前提:阶级关系的变化,奴隶制崩溃,封建制逐步形成,社会经历着划时代的变革; (3)阶级基础:许多思想家从不同的阶级立场和角度出发发表观点形成“诸子百家”; (4)社会环境:各国统治者基于争霸战争的需要和政治要求,纷纷网罗人才,优待知识分子,养“士”蔚然成风。这种宽松的环境和优越的地位,有利于文化繁荣; (5)教育环境:私学的兴起和讲学之风的出现,造就了一批有知识有才

3、干和敢于表达自己政治观点的思想家; (6)民族融合的加强,各民族文化交流的扩大,丰富了华夏文化,有利于思想文化的繁荣。 (7)夏商周时代的成果奠定了后来科技文化繁荣的基础。,三、学习先秦文化的几点认识: 1一定的思想是这一时期政治经济产物。春秋晚期,在奴隶制 逐步瓦解过程中,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孔子代表奴隶制贵族的利益,缓和阶级矛盾,2任何文化都是政治经济的反映。 “百家争鸣”就是春秋战国大变革时期,不同阶级、阶层的人从不同的利益出发产生的不同思想,3对于先秦诸子的思想,我们要批判地继承,这些思想中的精华是祖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值得弘扬,4韩非子的思想后来被秦始皇广泛采纳,但我国封 建社会的主导思

4、想是儒家思想,5以儒家伦理道德为中心,以法家的严刑峻法为辅助,以道家的权术政治为手段的治国模式,成为中国历代封建统治者奉行不变的治国方略,老子具有怎样的历史地位?其代表作是什么?老子学说的核心是什么?老子思想的精华是什么?老子在政治上的主要主张是什么?,课堂思考1,老子是春秋晚期著名思想家,道家创始人, 他的学说和思想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代表作道德经。 老子学说的核心是“道”。 其思想精华是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他的理想社会是“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的“小国寡民”社会,也就是希望倒退到原始社会,反映了没落的奴隶主贵族的利益。,1、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如“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5、长短相较,高下倾”, 二者间总是相互依存和变化。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2、政治主张:“无为”,反对采用严刑峻法。,3、客观唯心论思想,老子认为世界万物本源为“道”。道是没有形状、超越时空的永久存在,曲阜孔庙大成殿,孔子名丘,字仲尼, 鲁国人 生活在春秋晚期。 大思想家、教育家,山东曲阜孔子讲学遗址杏坛,1、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儒家思想后来成 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儒家文化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主要的部分。,2、孔子是伟大的思想家。思想的核心是“仁”。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还主张以德治民,反对任意刑杀和苛政,他解释“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阶级

6、社会里, 这种普遍的爱当然是不存在的,但在残酷的奴隶社会里,他提 出这种主张是具有进步意义的,具有古典人道主义 。孔子认为 历史是不断演进的,提倡改良;把爱人之说推及于政治,要求 统治阶级爱惜民力,以德治民,反对任意刑杀和苛政,它在一 定程度上是有利于劳动人民人身地位的提高和生产发展的。,4、孔子还编订文化典籍“五经”:诗经尚书礼易和春秋,保存了宝贵的古代文化典籍。,他主张“有教无类”,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对教育的垄断,使广大平民也有了受教育的机会,推动古代文化教育的发展。他的许多教育思想如 “因材施教”、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 “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等至

7、今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3、孔子也是伟大的教育家,5、孔子的思想具有保守的一面,表现在他主张维护周礼,主张贵贱有序、维护等级制度等方面。孔子政治思想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缓 和阶级矛盾,维护剥削阶级的统治。,孔子思想在春秋末年产生的社会根源是什么?为什么在当时不受重视?为什么后来又成为汉以后历代统治阶级的正统思想?,社会根源:春秋晚期,大国征战,生产力发展,分封制、井田制日益瓦解。在奴隶制度逐步瓦解过程中,阶级矛盾也日益尖锐。孔子代表奴隶主贵族利益,主张挽救奴隶制,缓和阶级矛盾。,不受重视原因:孔子所处的是奴隶制瓦解、新兴地主阶级日益形成的时代,要求以暴力打破旧的社会秩序,发展封建经济,建立地主阶级

8、专政的政权。孔子主张维护奴隶制,不符合当时的社会要求,所以不被重视。,课堂思考4,左图中的两位人物,在思想上有何相似点和不同点?,相似点:老子认为人类社会在不停运动着,孔子则认为历史是不断演进的。老子反对严刑峻法,孔子核心思想是”仁“,主张以德治民。 不同点:老子主张”无为“,孔子则主张改良。,后来成为正统思想的原因:孔子的主张中包含着坚决维护统治秩序,缓和阶级矛盾,使社会安定,保证生产发展等有利于统治阶级利益的成分。后来的儒家思想家又加以改造和发挥。,课堂思考5,“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背景,(1)战国时期封建经济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繁荣提供 物质条件。 (2)春秋战国的社会变革时代大背景,社

9、会历史需要重新认识,百家争鸣是历史变动在认识上的表现。 (3)各国的政治变革与互相竞争需要理论指导。 (4)当时诸侯国纷争林立,政治空隙比较多,思想自由宽松,环境便于知识分子自由讨论问题,施展才华。 (5)私学的兴盛造就了一批有知识的思想家,课堂思考6,实质: 是政治经济大变革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必然反映。,墨子故里.山东枣庄,阅读课文归纳墨子的思想主张,并作简要评述,反映了小生产者渴望安定生活;在阶级社会里,兼爱的思想是不可能实现的,具有时代局限性;尚贤,主张作任人唯贤,反对王公贵族任人唯亲,对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仍有积极意义,墨子: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战国初鲁国人,代表平民利益。主要思想主张有:

10、,“兼爱”“非攻”“尚贤”,评述:,4、主张性本善,孟子亚圣,孟子名轲,战国时邹国人,著孟子 。 战国时儒家的代表人物,主张,1、主张“仁政”,“民为贵”、“君为轻”;,2、主张“政在得民”反对苛政,反对统治者“虐民”“暴民”,3、主张给农民一定的土地和劳动时间, 不侵犯农民的劳动时间,宽刑薄赋,5宣扬为统治阶级辩护的思想。后世把孔子和孟子合称孔孟。,“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 “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 “鱼,我所欲,熊掌亦我所欲也”,荀子儒家代表,古代著名的唯物主义思想家,著有荀子一书,认为自然界变化有规律,提出“人定胜天”思想,历史背景:生产力极大提高,

11、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科技水平提高,征服自然能力提高,思想界产生百家争鸣局面。 评价:积极意义,地主阶级的进取精神,唯物主义发展到新阶段,“自然有自己的规律,星坠日落,刮风下雨,春生夏长,是自然正常现象”“天有常道,地有常数,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主张制天命而用之”即掌握自然的变化规律而利用他,造福人类.“君者,舟者,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也则覆舟”,庄子战国时期,战国时期,道家的代表人物。庄周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道家思想,著有庄子一书, 发展老子唯心哲学,认为世界就是“我”的主观产物,鄙视社会的不公平现象,后人把他和老子合称为老庄。,“窃钩者诛窃国者诸侯”逍遥游,韩非子:战国时法家的

12、集大成者,主要思想主张有:,1、认为历史是向前发展,今必胜古,2、应按现实需要进行政治改革,不必遵循古代传统,3、主张“以法为本”来治国,“法不阿贵”,、主张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韩非子的思想代表那些人的利益?产生的社会原因是什么?有何影响?,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战国时期,奴隶制度为封建制度所取代,同时诸 侯争霸愈演愈烈,国家处于分裂状态。结束分裂, 实现统一已是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客观要求。,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政治稳定。也对后来秦朝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制度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法治”过度易导致暴政,使社会矛盾激化。,课堂思考,简述诸子百家代表的阶级利益? 归纳诸子百家的人本主

13、义精神。 分析百家争鸣的历史影响。,、墨家是小生产者、小私有阶层在政治上的代表儒家孟子是贵族地主在政治上代表;荀子是地主阶级在政治上的代表;道家是没落的奴隶主贵族在政治上的代表;法家是新兴地主阶级在政治上的代表,、百家争鸣的影响,有力地促进思想文化的发展; 有利于文学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 总结与交流。,、孔子提倡“仁”和“仁政”;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主张“政在得民”,反对苛政,反对统治者“虐民”“暴民”。墨子主张“兼爱”就是爱一切人,不分“王公大人”和“万民”的阶级差别,都要同等地爱。韩非子主张“以法治国”,强调法律的公平性,提出“法不阿贵”“刑无等级”的主张,除国君外,不论贵

14、贱,一律要受法的约束。由此看来,诸子百家的共同之处就在于他们都具有人本主义精神,文学艺术,诗 经,概况: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我国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305篇作品,从体制上说,诗经分风、雅、颂三部分,在先秦时只称诗或诗三百,汉以后才尊称为诗经。从艺术表现手法上说,诗经广泛采用赋、比、兴手法。,内容,1.人神混合的周部族史诗 2.揭露腐朽生活、批判黑暗政治的讽刺诗 3.倾诉赋役繁重与夫妇怨旷的悲歌 4.描绘人民劳动与斗争的社会风俗画 5.表现爱情与婚姻的悲歌与恋歌,文学史上的地位,1.是我国诗歌文学的光辉起点 2.奠定了我国诗歌创作乃至整个文字创作中的现实主义基础 3.在

15、艺术上的特色具有开创性的意义,屈原和楚辞,屈原的生平:青年得志;遭谗被怀王放逐江北;顷襄王继位,二度放逐江南,晚年投河自尽。,楚辞:屈原是楚辞的创始人,宋人黄伯思说楚辞是一种“书楚语、作楚声、记楚地、名楚物”的具有鲜明的楚地色彩的诗歌样式。,屈原的代表作:离骚,这是屈原自叙生平的中国古代最雄伟的政治抒情诗,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风格。诗中多用比兴及象征手法,博取神话传说,结构宏伟,波澜壮阔。,屈原1953年被世界和平理事会确定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这四人是:屈原、哥白尼、莎士比亚、但丁。 理由:他创造出一种新的诗歌体裁“楚辞;写下了许多优秀诗篇。他的诗被翻译成多种文字,成为中华民族贡献给世界的

16、宝贵文化遗产,先秦诸子散文表,嵌错赏功宴乐铜壶,1、绘画已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长沙出土的妇女凤鸟图和 御龙图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帛画,2、青铜艺术:,青铜器的装饰已从过去的图案发展为完整画面 四川成都出土的嵌错赏功宴乐铜壶,上刻画着宴乐、采桑、射箭、狩猎、攻战、水陆交战的场面,画面形象生动,表现了精湛的艺术技巧。,3、音乐也达到很高的水平,湖北随州出土的全套编钟音色优美,音域很广,变化音比较完备,能演奏古今乐曲,不愧为我国古代文化艺术的瑰宝。,天文学成就,(1)春秋有观于哈雷彗星的确切记录,比欧洲早六百多年,(2)春秋时我国历法已经形成自己固定的系统,基本上确立了十九年七闰的原则,比西方早一百六十年,(3)战国时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甘石星经,墨经里有大量的物理学知识。其中有:杠杆原理和浮力理论。有声学和光学的记载。关于光影关系、小孔成像等写得系统,被现代科学家称为“墨经光学八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