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水6管理心理学人的期望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52784966 上传时间:2018-08-25 格式:PPT 页数:74 大小:2.4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东水6管理心理学人的期望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苏东水6管理心理学人的期望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苏东水6管理心理学人的期望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苏东水6管理心理学人的期望_第4页
第4页 / 共74页
苏东水6管理心理学人的期望_第5页
第5页 / 共7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东水6管理心理学人的期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东水6管理心理学人的期望(7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章 人的期望,第一节 期望理论第二节 价值观第三节 目标管理,为什么期望很重要,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最终你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你想别人怎样对你,最终别人就会怎样对你;甚至你想怎样发展,最终真的就会发生了变化 ? 心理学研究证明:如果我们预期某一事物将以某种方式发生,我们的期望就会倾向于让它变为现实。,聪明的汉斯,“聪明的汉斯”是一匹马,它因为能够认字、拼写、解决数学问题而远近闻名。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它用前掌击地的次数代表问题的答案。对此有很多怀疑者,但专家组对它的能力进行测试后发现,没有主人的提示,马也能真实的表现这些能力。,心理学家波菲格斯特(1911)进行一系列实验研究后发现,汉斯实际

2、上是从提问者无意识的表现中获得细微线索的。人们问完一个问题后,一般都会低头俯视其前掌等待它的答案。当它前掌敲击得次数接近正确答案时,提问者就会微微地抬起眼睛或头,期待着马完成它的解答。汉斯对这些细微动作形成条件反射,它会利用这些线索并得出正确答案。,聪明的汉斯研究提出了一种可能性,实验结果是实验者自己有倾向的期望所导致。“实验者期望效应”。针对对象针对自己。,第一节 期望理论,一、什么是期望 二、期望理论 三、期望理论在管理上的应用,一、什么是期望,(一)期望的概念 期望是指一个人根据以往的经验在一定时间内希望达到目标或满足需要的一种心理活动。,一、什么是期望,(二)期望心理的产生 1 有某种

3、需要 这是产生期望的基础和前提,是内因。 2 目标及目标价值 目标是为满足某种需要通过个人努力必须达到的绩效水平。目标价值是指该绩效水平所带来的效果(奖酬)对个体的吸引力的大小,即效价,是外因。 3 可行性比较 考察自己的能力和经验能否达到目标实现所需要的条件。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达到目标满足需要的可能性的大小。即期望概率。,(三)期望心理特征 1、表现一定的期望概率 期望概率:人主观上估计达到目标,得到奖酬的可能性。期望概率是人的经验和能力的总和。 2、表现一定的行为动力 高期望,高动力;低期望,低动力。,一、什么是期望,3、表现为一定的期望强度 4、表现为一定的变化性 心理具有方向和目的,而

4、方向和目的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客观环境及目标的变化而发生不断的变化。 (1)横向变化 (2)纵向变化,(三)期望心理特征,二、期望理论,维克托弗罗姆,著名的心理学家和行为科学家。1964年出版工作与激励,提出期望理论。 主要观点:要一个人花费精力(即有动力)去做某事,他必须相信: 努力就能取得良好的业绩。 良好的业绩回导向某种渴望的报偿。 这样的报偿能够满足某种重大的需要。 满足该种需要的愿望很强烈,值得为之努力。,期望理论的基本内容,期望理论的基础自我利益:他认为每一员工都在寻求获得最大的自我满足核心双向期望:管理者期望员工的行为,员工期望老板的奖赏假设管理者知道什么对员工最有吸引力,(一

5、)期望理论的内容,期望公式:激励水平=期望值E效价V。 激励水平:也即激励程度,表明动机的强烈程度,被激发的工作动机的大小,是指一个人工作积极性的高低和持久程度。 期望值:也叫期望概率,是指一个人根据过去的经验判断自己能达到某种结果(目标)的可能性大小的预先估计和主观概率。它的范围从0(没有任何机会)到1(绝对会成功)受个性、情感、动机影响 效价:是达到目标对于满足个人需要的价值。,九寨沟之旅,0.50 0.64 0.00,同一目标,由于各个人所处的环境不同,需求不同,其需要的目标价值也就不同。同一个目标对每一个人可能有三种效价:正、零、负。一般来说,人的激励水平高低有五种情况:,(1)M =

6、 E V (低)(低)(低)(2)M = E V(低)(高) (低)(3)M = E V (低) (低)(高)(4)M = E V (中)(中) (中)(5)M = E V (高)(高)(高),这一模式认为,作为对某个激励因素的回应,人们会问自己三个问题: 它对我有什么好处? 为了得到这种好处我需要付出多大的努力? 如果我照你(或他们)所说的做了,我有多大机会真的获得回报? 要激励员工,就必须让员工明确: (1)工作能提供给他们真正需要的东西; (2)他们欲求的东西是和绩效联系在一起的; (3)只要努力工作就能提高他们的绩效。,期望理论三方面的关系,当代动机理论的整合,(三)期望理论的发展,1

7、、区别两种效价 外在效价:工资、提升等 内在效价成就、个人发展等。 外在效价是由个人的绩效从他人那里得到奖励的结果,内在效价来自工作本身。 2、区别两种期望值 第一种期望值:付出的努力和第一阶段工作结果之间的关系。E(努力到绩效的期望值) 第二种期望值:第一阶段工作结果和第二层次工作结果之间的关系关联性。E(绩效到报酬的期望值)。,3、考虑其他与工作有关的变量对本理论的主要变量可能有影响。 主要包括:在期望认知的形成中个性变量的可能影响;过去经验对期望发展的影响;角色认知和环境条件对激励和实际绩效相互关系的可能影响。 4、包括与工作有关的满足变量。 按照新的模式把满足看作是实际绩效和来自这一绩

8、效的真正报酬的函数。,三、期望理论在管理上的应用,(1)自觉性:人们可以自己自觉的评价自己努力的结果(绩效)和自己绩效的结果(报酬)。(前提)(2)教育性:努力到绩效的期望值是可以通过指点、指导和参加技术培训而得到提高的。(提高能力,扩大经验范围)(3)明确性:奖赏和被期望的行为要有紧密的、明确的联系。(4)一致性:奖赏要与个体的需要相一致。(5)知觉性:期望理论关心的是知觉,个体对工作绩效、奖赏、目标满足的知觉决定了他的努力程度,(1)树立目标,激发期望心理。个人需要与组织需要相结合目标要具体、适当。要为职工达到目标创造条件。(2)运用期望值调动积极性。提高期望值降低期望值(3)把人的期望方

9、向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来。期望理论强调行为,强调对企业有意义的行为。企业管理人员要把职工个体的努力方向、期望目标引导到对企业有意义的行为上来。,具体做法,第二节 价值观,一、价值观的含义 价值观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应赋予何种程度重要性的观念。人们对各种事物的评价存在主次之分,构成个人的价值体系。 对一个人来说,他认为最有意义的最重要的客观事物,就是最有价值的东西。 价值观和价值体系是决定人们期望、态度和行为的心理基础。,关于价值观,问题一:如果你知道一个女人怀孕了,她已经生了8个小孩子了,其中有3个耳朵聋,2个眼睛瞎,一个智能不足,而这个女人自己又有梅毒,请问,你会建议她堕胎吗? 问题二:现在要选

10、举一名领袖,而你这一票很关键,下面是关于3个候选人的的一些事实: 候选人A:跟一些不诚实的政客有往来,而且会星象占卜学。他有婚外情,是一个老烟枪,每天喝8到10杯的马丁尼。 候选人B:他过去有过2次被解雇的记录,睡觉睡到中午才起来,大学时吸鸦片,而且每天傍晚会喝一大夸特威士忌。 候选人C:他是一位受勋的战争英雄,素食主义者,有艺术天分是个画家,不抽烟,只偶尔喝一点啤酒。,A是富兰克林罗斯福,候选人B是温斯顿丘吉尔,候选人C是亚道夫希特勒。,贝多芬的母亲,价值观的特性,(l)主观性。 人区分好与坏的标准,包括区分得与失、荣与辱、成与败、福与祸、善与恶的标准,都称为价值观,是根据各人自己内心的尺度

11、进行评价的。 (2)稳定性。 个人的价值观形成之后具有相当的稳定性,往往不易改变,并在人的兴趣、愿望、目标、理想、信念和行为上表现出来。,(3)社会历史性。 环境的改变、经验的积累、知识的增长,会使人的价值观发生变化。 不同历史时代、不同的社会生活环境里的人,价值观是也会不同。 (4)选择性。 价值观是人出生后在社会实践中逐渐萌发和形成的。 青年期,随着自我意识的成熟,个体才开始主观地、有意识地选择符合自己的评价标准,形成个体特有的价值观。,价值观的特性,二、价值观的形成,价值观决定于世界观 “三岁看老” 价值观形成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榜样学习。,心理特征的冰山模型,成长过程中家长、老师、同辈人

12、、学校、社会等许多重要的价值观是通过宗教形成的,进而成为社会伦理道德的基石。,二、价值观的形成,价值观市场:准备,参照以上列表,挑选出对你来说5条最重要的价值观分别写在5张小纸条上。在反面对你挑选的重要价值观进行描述,即要达到什么样的程度你才能满意。,价值观市场:交换,现在,如果你不得不放弃其中的一条,你会放弃哪一条?将你准备放弃的这一条与其他人交换。 如果你不得不再次放弃剩下四条中的一条,你会放弃哪一条?请再次与其他人交换。(保留刚才别人给你的,放在一边。) 继续下去,直到剩下最后一条。这是否是你无论如何也不愿放弃的?,价值观市场:讨论,通过这个活动,你对于自己的价值观有什么样的了解? 你的

13、价值观会对你的职业选择和人生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其他人的价值观会对你的生活造成什么样影响?,三、价值观的分类,1、格雷夫斯的七等级分类 第一级 反映型:总是照自己基本的生理需要作出反应而不顾其他任何条件。 第二级 部落型: 依赖成性,服从于传统习惯和权势 第三级自我中心型:信仰冷酷的个人主义,服从权力。 第四级 坚持己见型:难于接受不同的价值观,希望别人接受自己的价值观 第五级 玩弄权术型:为达到自己目的不择手段,积极争取地位和社会影响。 第六级 社会交中心型:追求他人的认同甚至重于自己发展 第七级 存在主义型:尊重不同观点,敢于直言,2、史布兰格的分类 (1)理论的(主导价值观是发现真理)

14、(2)经济的(主导价值观是追求实用) (3)政治的(主导价值观是崇尚和渴望权力) (4)美学的(主导价值观是存在与和谐) (5)社会的(主导价值观是对他人无私的爱) (6)宗教的(主导价值观是寻求宇宙的合一),三、价值观的分类,四、价值观的作用,价值观是个人思想意识的核心,直接影响个体对各种观念、事物、行为的判断。 人所具有的价值观可以创造相应的需要,进而会设定相应的目标或采取行动来满足这种需要。 价值观具有稳定性,在特定的时间、地点、条件下,人们的价值观总是相对稳定和持久的。 价值观影响个人行为, 影响群体行为和整个组织行为, 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五、经营管理价值观,是对经营管理好坏的总看

15、法和总评价,是经营管理工作的出发点。 (一)最大利润价值观 18世纪、19世纪、20世纪初在发达国家普遍流行。认为利润代表了企业新创造的财富,利润的增加就是企业的财富增加。把能否获得最大利润作为评价经营管理好坏的唯一标准。 (二)企业价值最大化的价值观 所有权经营权分离。需综合考虑到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并进行协调,以企业资产的保值增值为企业发展的基础,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企业发展的最终目的。,(三)企业价值社会效益最优价值观 1970年代兴起的新的价值观,即企业要兼顾自身价值和社会效益实现二者最优化。,现代经营管理观念,(1)经济效益观念 (2)时间和信息观念 (3)效率和创新观念 (4)流通观

16、念 (5)人才开发观念 (6)质量第一观念 (7)市场竞争观念 (8)服务观念,第三节 目标管理,一、什么是目标 目标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所要达到的具有一定规模的期望标准。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人所期望达到的成就和结果。,一组值得深思的数据,美国哈佛大学对其毕业生毕业25年后的工作状况的追踪调查得到如下的数据:,3%,10%,60%,27%,二十五年后:,25年来几乎都不曾更改过自己的人生目标。他们都朝着同一个方向不懈地努力,现在,他们几乎都成了社会备界的顶尖成功人士,他们中不乏白手创业者、行业领袖、社会精英,大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上层。他们的共同特点是,那些短期目标不断被达成,生活状态稳步上升,成为各行各业的不可或缺的专业人士。如医生、律师、工程师、高级主管等等,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面,他们能安稳地生活与工作,但都没有什么特别的成绩,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他们的生活都过得很不如意,常常失业。靠社会救济,并且常常都在抱怨他人,抱怨社会,抱怨世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