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

上传人:纯*** 文档编号:52782065 上传时间:2018-08-25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9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语文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三语文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三语文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三语文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三语文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语文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016201620172017 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考试开学考试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考试开学考试语文学科试卷语文学科试卷注:卷面分值注:卷面分值 150150 分;分; 时间:时间:150150 分钟。分钟。第 I 卷 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9 分,每小题 3 分)唐朝的安史之乱可以说是中国社会变迁的一条分水岭。在这之后, “士”和“民”的分界不像先前的严格和清楚了,彼此开始流通。虽说士人流落民间的是少数,老百姓加入士流的却渐渐多起来。这些新晋的士人一面学习和享受那些雅的,一面却还不能摆脱或蜕变那些俗的。人既然很多,大家都这样,也就不觉其寒碜;不但不觉其

2、寒碜,还要重新估定价值, “雅俗共赏”似乎就是新提出的尺度或标准。早在中唐,禅宗就开始用口语记录大师的说教。用口语原本为的是化俗,也就是争取群众。“语录”就成为一种文体了。这之后就是唐朝的“传奇” 。照陈寅恪先生的意见,这种“传奇”大概起于民间,文士是仿作,文字里多口语化的地方。陈先生并且说唐朝的古文运动就是从这儿开始。他指出古文运动的领导者韩愈的毛颖传 ,正是仿“传奇”而作。到了宋朝,不但古文走上了“雅俗共赏”的路,诗也走向这条路。胡适之先生说宋诗的好处就在“做诗如说话” ,一语破的。刚刚来自民间的词,在当时不用说自然是“雅俗共赏”的,后来虽然渐渐雅化或文人化,可是始终不能雅到诗的地位,它怎

3、么着也只是“诗余” 。词变为曲,不是在文人手里变,是在民间变的;曲又变得比词俗,虽然也经过雅化或文人化,可是还雅不到词的地位,它只是“词余” 。可是虽然俗,大体上却“俗不伤雅” ,仍是“雅俗共赏”的玩艺儿。以上说的种种,都是安史之乱后几百年间自然的趋势,就是那雅俗共赏的趋势。虽然俗雅并存,但古人心中的“雅俗共赏”其实仍是以雅为主的,从宋人的“以俗为雅”以及常语的“俗不伤雅” ,更可见出这种宾主之分。起初成群俗士蜂拥而上,固然逼得原来的雅士不得不理会甚至迁就着他们的趣味,可是这些俗士需要摆脱的更多。他们在学习,在享受,也在蜕变,这样渐渐适应那雅化的传统,于是乎新旧打成一片,传统多多少少变了质继续

4、下去。前面说过的文体和诗风的种种改变,就是新旧双方调整的过程,结果迁就的渐渐不觉其为迁就,学习的也渐渐习惯成了自然,传统的确变了质,但是还是文言或雅言为主。是在什么条件之下才会让俗人所“赏”的,雅人也能来“共赏”呢?孟子说过“不知子都之姣者,无目者也” ,子都的美貌,有眼睛的都容易辨别,自然也就能“共赏”了。孟子接着说:“口之于味也,有同嗜焉;耳之于声也,有同听焉;目之于色也,有同美焉。 ”这说的是人之常情,也2就是所谓人情不相远。以西厢记和水浒传为例,这都是“雅俗共赏”的作品, “男女”是“人之大欲”之一, “压迫反抗” ,也是人之常情。俗人固然同情这些,一部分的雅人,也未尝不高兴这两部书说

5、出了他们想说而不敢说的。这可以说是一种快感,一种趣味,是俗人和雅人在人情上的交点。十九世纪二十世纪之交是个新时代,新时代给我们带来了新文化,产生了新的知识阶级。这知识阶级包括了更多的从民间来的分子,于是乎有了白话正宗的新文学,词曲和小说戏剧都有了正经的地位。抗战以来又有“通俗化”运动,这个运动并已经在开始转向大众化。 “通俗化”还分别雅俗,还是“雅俗共赏”的路,大众化却更进一步要达到那没有雅俗之分,只有“共赏”的局面。这大概也会是所谓由量变到质变罢。(朱自清论雅俗共赏 ,有删节)1关于“雅俗共赏”的相关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唐宋的诗文演变情况看, “雅俗共赏”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语言的变化,口语

6、进入文学领域,但诗歌还是文言或雅言为主。B “安史之乱”可以看作是中国文学向“雅俗共赏”转变的起点,因为战乱打破了“士”与“民”的界限,越来越多的“民”进入到上层社会。C到了作者所处的时代,中国文学出现了不分雅俗,只谈共赏的局面,在作者看来这是由于知识阶层融入了更多的来自民间的分子。D 西厢记 水浒传是“雅俗共赏”的佳作,它们满足俗人和雅人共有的相通的快感趣味的条件,得到了俗人和一部分雅人的肯定。2下列各项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雅俗共赏”其实是“士”与“民”的文化的磨合,是“雅”对俗的迁就,也是“俗”对雅的学习和效仿。B语录体这种文体来自于中唐时期的禅宗,和尚在传道的过程中把大师的话用

7、口语记录下来,其目的是为了让普通人看懂,便于传道。C作者引用孟子的话,是想证明,有一些美是被人们共同承认并欣赏的,而这些美主要集中在共通的人之常情上。D宋代的词被称为“诗余” ,后来的曲又被称为“词余” ,大抵是因为二者做到了“俗不伤雅” ,仍是“雅俗共赏”的文学形式。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各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孟子认为口耳目感受的美是人类共同的感受,文学作品雅俗共赏的基础也是共同的人情,如3西厢记和水浒传都是雅俗共赏的作品。B雅文学和俗文学交融的一个前提就是社会阶层的融合,剧烈的社会动荡,如战乱就成为新文学产生的必要条件。C苏轼的词流传千古,不仅仅有其语言接近白话,明白通畅的原因,还有

8、其抒发的情感往往是人们心中郁结却不能言的感受。D作者认为经过新旧调整,传统就会多多少少变了质,这变质的传统就会一直传递下去,但雅俗的地位是不一样的。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一)文言文阅读(19 分)朱然,字义封。尝与权同学书,结恩爱。至权统事,以然为余姚长。后擢山阴令,董五县。权奇其能,分丹杨为临川郡,然为太守。会山贼盛起,然平讨,旬月而定。建安二十四年,从讨关羽,别与潘璋到临沮禽羽,迁昭武将军。虎威将军吕蒙病笃。权问曰:“卿如不起,谁可代者?”蒙对曰:“朱然胆守有余,愚以为可任。”蒙卒,权假然节,镇江陵。魏遣张郃等攻江陵,郃围江陵,然中外断绝。时然城中兵多肿病,堪战者裁五千人。郃等起土

9、山,立楼橹临城,弓矢雨注,将士皆失色。然晏如而无恐意,方厉吏士,伺间攻破两屯。江陵令姚泰领兵备城北门,见外兵盛,城中人少,谷食欲尽,因与敌交通,谋为内应。垂发,事觉,然治戮泰。郃等不能克,乃彻攻退还。由是然名震于敌国,改封当阳侯。赤乌五年,征柤中。魏将蒲忠、胡质各将数千人,忠要遮险隘,图断然后,质为忠继援。时然所督兵将先四出,不暇收合,乃将帐下见兵八百人逆掩。忠战不利,质等皆退。九年,复征柤中。魏将李兴等闻然深入,率步骑六千断然后道然夜出逆之军以胜反先是归义马茂怀奸觉诛权深忿之。然临行上疏曰:“马茂小子,敢负恩养。臣今奉天威,事蒙克捷,欲令所获,震耀远近,方舟塞江,使足可观,以解上下之忿。惟陛

10、下识臣先言,责臣后效。”权时抑表不出,然既献捷,群臣上贺。权乃举酒作乐,而出然表曰:“此家前初有表,孤以为难必,今果如其言,可谓明于见事也。”遣使拜然为左大司马。然长不盈七尺,气候分明,内行修洁。常在战场临急胆定,尤过绝人。权特使然总为大督,功臣名将存者惟然,莫与比隆。寝疾二年,后渐增笃。权昼为减膳,夜为不寐。自创业功臣疾病,权意之所钟,吕蒙最重,然其次矣。年六十八,赤乌十二年卒。权素服举哀,为之感恸。(选自三国志吴书,有删改)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4A率步骑六千断然后道然夜出逆之军以胜反先是归义马茂怀奸觉诛权深忿之B率步骑六千断然后道然夜出逆之军以胜反先是归义马茂怀奸

11、觉诛权深忿之C率步骑六千断然后道然夜出逆之军以胜反先是归义马茂怀奸觉诛权深忿之D率步骑六千断然后道然夜出逆之军以胜反先是归义马茂怀奸觉诛权深忿之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一月为三旬,一旬为十天。“旬月”是十天至一个月之间,指较短的时日。朱然平讨山贼旬月而定,足见行动迅速。B“擢”指提拔、升进宫职。古时表示官职变动的词语有“拜”“除”“迁”“谪”“转”“徙”“改”“补”等,其中“拜”“除”都指授予官职,“迁”“谪”都指贬官。C古代不同阶层的人的死须依据其不同的身份地位严加区别,“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朱然地位较高,故死为“卒”

12、。D“节”,即符节,是古代朝廷传达命令、征调兵将以及用于各项事务的一种凭证。用时双方各执一半,合之以验真假。孙权授予朱然兵符,说明对其非常信任。6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朱然有勇有谋,指挥作战,常有奇策。第一次征讨柤中面对不利局势时,率领八百人突然袭击;第二次征讨柤中时,率领军队夜间出击。两次征战都取得了胜利。B朱然与孙权旧相识,情谊深厚,孙权很赏识他并委以重任。他曾擒获关羽,两次征讨柤中,屡立战功。尤其镇守江陵时,以少敌多,迫使魏将张郃等人无功而返,由此声名远播。C朱然深受赏识,无人能比。他先后担任山阴令、昭武将军、左大司马等官职,孙权对他恩遇有加,他去世时孙权素服举哀。D朱

13、然胆识不凡,对事物的发展有预见。事先发觉马茂有负国恩、怀奸诈之心。并上表孙权对取得胜利稳操胜券,后来果传捷报。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弓矢雨注,将士皆失色。然晏如而无恐意,方厉吏士,伺间攻破两屯。(2)然长不盈七尺,气候分明,内行修洁。常在战场临急胆定,尤过绝人。(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 89 题(11 分)水村闲望 俞紫芝画桡两两枕汀沙, 隔岸烟芜一望赊。翡翠闲居眠藕叶,鹭鸶别业在芦花。5溪云淡淡迷渔屋, 野旆翩翩露酒家。可惜一绷真水墨,无人写得寄京华。【注】俞紫芝:笃信佛教,仕途失意后终身不娶不仕。 翡翠:翠鸟。 绷:布幅。 8.本诗颔联和王维的“月出惊山

14、鸟,时鸣春涧中”(鸟鸣涧)都在写鸟,但在内容和手法上有何不同? 9.本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10.按照要求写出相应的诗文中的语句。(每空 1 分共 6 分)(1)送东阳马生序“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的原因句是: , 。(2)周敦颐爱莲说中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 , 。(3)送东阳马生序写自己求学之艰的:衣: 行: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 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马尔克斯,世界上最不孤独的人陈众议马尔克斯走了。然而,只要我们还记得他的名字,就会不断地询问,

15、他留下了什么?他留下的当然是作品,但又不仅仅是作品。1965 年 10 月的一个周末,幸运女神真正眷顾了马尔克斯。那天是晴日,他和妻子梅塞德斯带着两个年幼的孩子驱车从喧闹的墨西哥城到风景如画的阿卡布尔科过周末。行至半途,马尔克斯突然产生了灵感。他以前所未有的激情对梅塞德斯说:“请给我 10 个月的时间,我的小说着床了。 ”说罢,他掉转车头,匆匆赶回墨西哥城,把自己关进了狭小的书房他的“魔巢” 。待他抱着一叠厚厚的书稿出现在众人面前时,时间已经过去了整整 18 个月。稿子是打印出来的,一式两份。他把两份稿子全都交给了梅塞德斯说:“给你。 ”他明显瘦了,而且胡子拉碴,像漂流回来的鲁滨逊。梅塞德斯接

16、过书稿后开了一句玩笑:“是难产。 ”除此之外,他们就再也说不出别的话来了。其时,梅塞德斯变卖了所能变卖的一切,而且已经债台高筑。为了不影响丈夫写作,她卖掉了汽车和一切值钱的家当,末了东赊西借,咬牙坚持了漫长的 18 个月。6百年孤独上市不足一周后,马尔克斯和梅塞德斯手拉手走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街头,当他们行至某个街角,忽然听到有人像发现了奇迹似的大声嚷嚷起来:“瞧,他就是百年孤独的作者!”书刚上市就被人认出自己,那天,马尔克斯生平第一次真正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第二天清晨,马尔克斯夫妇在一家咖啡馆用早餐。坐在临街的位置上,马尔克斯不经意地朝外面张望,突然,他看到一位家庭妇女的菜篮里居然明晃晃地摆着一本百年孤独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