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扶贫攻坚调研报告范文

上传人:q****9 文档编号:52778321 上传时间:2018-08-25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扶贫攻坚调研报告范文 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2018扶贫攻坚调研报告范文 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2018扶贫攻坚调研报告范文 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2018扶贫攻坚调研报告范文 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2018扶贫攻坚调研报告范文 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扶贫攻坚调研报告范文 》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扶贫攻坚调研报告范文 (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 2018 扶贫攻坚调研报告范文 实施新一轮扶贫攻坚是统筹城乡 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具体体现。本 文将介绍 2016 扶贫攻坚调研报告范文。2016 扶贫攻坚调研报告范文一:关于龙陵县民族村扶贫攻坚情 况的调研报告 为认真贯彻中共云南省 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 民族工作、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 济社会发展的决定 ,着力反映民族村 扶贫攻坚情况。经政协六届十三次常委 会议研究决定,政协民族、宗教、华侨 联络委近日组织部分常委、委员对全县 七个民族村(乌木寨、花椒、木城、大-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2、 2 寨、安乐、黄连河、蛮麦)十五以来的 扶贫工作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 告如下。一、民族村经济社会发展现状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实施八 七扶贫攻坚以来,我县民族村也和全县 人民一道,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齐心协力、加快发展。经济、社会取得 了长足进步。 一是扶贫攻坚成效明显。县委、 政府通过云南省八七扶贫攻坚计划 的贯彻落实和边境民族村综合扶贫开发 工程的全面实施,以及小额信贷、安居 温饱工程、易地扶贫开发、以工代赈、 科技扶贫等一系列措施的有力推进,加 大了民族村扶贫攻坚工作的力度,人民 生活不断得到改善。二是经济有了较大发展。改革 开放以来,特

3、别是十五以来,七个民族 村的经济总量持续增长,经济实力明显 增强:2005 年,七个民族村总收入万元,-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3 比 2000 年的万元增 114%,粮食总产量 达万公斤,比 2000 年的万公斤,增% 。2005 年七个民族村人均收入 1160 元, 比 2000 年的 978 元,增 182 元。2005 年粮食人均 417kg,比 2000 年的 402kg,增 15 公斤。2005 年七个民族村 总人口为 14476 人,比 2000 年的 14347 人增 15 人,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千 分之三以内。水、电、路、通讯等基础 设施建设,

4、十五期间政府不断地逐年加 大投入,七个民族村 2000 年带帽固定 资产投资仅为万元,十五末达万元。除 此以外,岔河水库、小河水库、木城大 沟、勐糯倒虹系、河头公路、边境公路 等基础设施建设,为民族村经济社会全 面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三是社会进步明显。2000 年,我 县实施三免费教育以来,七个民族村适 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完学率明显上 升,实现了普九和两基目标。县、乡、 村的农业实用技术推广体系已基本建立。 村民治病难的状况有了一定的改善,基-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4 本实现了乡镇中心医院为枢纽,村为基 础的医疗服务体系。七个民族村的村庄 道路、饮水、沼气

5、、电网、通讯设施日 臻完善。民族文化艺术、传统节日活动、 文明向上的民族艺演受到了中央、省、 市的好评,具有民族特色的欻豆 、 阿昌汉子荣获省级金奖,反映彝族 人民生活的牛头琴、酒醉筒乐器,荣获 国家专利。四是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党 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各级党委、政 府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把加强 民族团结、维护边疆稳定作为做好各项 工作的基础和前提,广泛开展马克思主 义民族观和党的民族政策、法律的宣传 教育,坚持团结、教育、疏导、化解的 方针,实施民族团结目标责任制,加大 了缉枪缉毒和反邪教的工作力度,阻止 了境外敌对势力的渗透,妥善处理了各 种复杂矛盾,维护了边疆的稳定、民族 的团结

6、。二、民族村经济社会发展制约-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5 因素一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特别是十五以来,我县民族村经济社会 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相邻的 乡(镇)村相比,无论在生产、生活方面, 还是在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存在明显差 距。除勐糯镇大寨村人均收入 2024 元, 其余六个民族村,人均收入参差不齐, 有的户人均不足 300 元,高一点的户, 人均也达不到全县的平均水平。贫困面 都还很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竞争过 程中,居住在民族村的少数民族仍处于 劣势的弱势群体。二是地处边远,交通、通讯不 便,与外界经济、社会交流联系少。我 县的七个民族村都分布

7、在边远、高寒、 贫瘠地方,山高坡陡、峪深无平地,可 耕地面积少、土壤贫瘠,地质灾害频繁, 有的地方已被人们界定为不适合人类生 存的地方。水、电、路、通信等基础设 施落后。2005 年末 7 个民族村 105 个村 民小组,有 33 个不通自来水(其中黄连-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6 河村共有 12 个村民小组,有 10 个不通 自来水),29 个不通生产用电,42 个不 通程控电话,仍然是人流、物流、资金 流的死角。自然条件和基础设施的制约, 给民族村的扶贫攻坚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同时也因这些制约因素的存在,削弱了 民族村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力。三是民族村社会发育程

8、度低。在 民族村中,不同民族之间和同一民族之 间发展差异大,多数群众仍然住房简陋、 人畜混居、人畜饮水困难、缺衣少被、 生活艰苦,信息闭塞。在有的村寨仍然 还停留在交通基本靠走,治安基本靠狗, 通讯基本靠吼,娱乐基本靠酒的落后状 况中,社会发育程度相当低。四是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 缺乏经济支撑。2005 年,七个民族村人 均收入仅为 1160 元,相当于全县的 67%, 黄连河村仅为 613 元,是全县人均收入 的%,在七个民族村中,人均收入在 1000 元以上的占 20%,600 元以上的占 60%,500 元以下占 20%。除勐糯的大-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9、 7 寨外,其余六个村经济社会发展指标都 处于全县的低水平,多数村地处深山区、 石山区和冷凉高寒山区,是贫困程度最 深、扶贫工作难度最大的地方。多数地 方仍然是小农经济,停留在低投入、低 产出、粗放式生产方式,没有形成区位 的特优产业,也没有商品交换、信息交 流的手段。现代商品经济发展所必需的 金融机构(信用社)、供销社也因为经济 总量低、业务少而撤并。造成了当地村 民依靠金融机构融资和就近采购农资难。 虽然民族地方资源富集,但因没有企业 的拉动、财力的支撑和政策的支持,无 力开发利用。五是教育、卫生、科技落后, 文化素质低,生活水平差。2005 年末, 民族村人均受教育仅为年,比全县低年,

10、由于文化水平低,劳动技能差,民族村 的少数民族就业十分困难。在校点建设 上,十五期间虽然作了一些收缩,但教 学设备简陋,师资水平低,不少地方普 九举债较多,职业技术教育、科普知识-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8 培训难于伸向民族村。六是当地干部群众思想观念普 遍陈旧,等、靠、要思想严重,商品经 济意识淡薄;民宅卫生条件差,因贫致病、 因病返贫现象交织发生。七是民族村反渗透任务重、情 况复杂。民族地方的群众,由于素质、 思想意识偏低,一些敌对势力和邪教组 织往往从中入手,所以,民族地方就形 成了反分裂、反渗透反邪教的前沿。民 族地方的党委、政府和村级两委班子既 要考虑经济的发展、群众的脱贫,又要 考虑社会的稳定、民族的团结。经济社 会的每一点进步,都需比其它地方要付 出加倍的努力。三、建议(一)认真领会和贯彻执行中 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 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和省委、省政府 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族工作,加快少数 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