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遍青山人未老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2771592 上传时间:2018-08-25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6.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踏遍青山人未老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踏遍青山人未老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踏遍青山人未老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踏遍青山人未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踏遍青山人未老(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踏遍青山人未老李振华先进事迹学习体会一张被岁月刻满印迹的脸,透露着刚毅和慈祥,霜染华发,染不去他对事业的忠诚,他在淄博教育史上涂抹了光辉重彩的一笔。第一次听到李振华的名字,我没有多大关注,推陈出新,学习模范人物是经常的事,无意中读了教坛孺子牛一书,我激情荡漾,带着酸涩,泪眼模糊,我无法让自己不去为他感动。“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我没有去过沂蒙山区,只在电视上看过沂源的青山绿水,穿过时空,掀开历史的画卷,我仿佛看到在一个天微微亮的早上,雾气笼罩的羊肠山路上走来一个十七岁的英姿少年,他背着简单的行李,怀着对红色革命根据地的无比崇敬和向往,满腔热情地奔向大山深处。“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2、李振华这个五十年代的大学生,在他最好的年华,从六朝古都南京来到僻远闭塞,落后荒凉的沂蒙山区,獾叫狼嚎的孤村,尘条蛛网的陋室,餐风露宿,创业维艰,煤油灯下,矢志不渝。他舍弃了回城的机会,无奈的离开了初恋, 十七岁的少年对人生的选择不是一时冲动,因为冲动平静之后会选择逃避和舍弃,那是对人生的一种追求,对事业的挚爱。这颗年少的心经过痛苦和磨难,有过苦闷和仿惶,但扎根老区、奉献教育始终是他的主旋律。妻子生孩子的时候,他不在身边;父亲病危的时候,他不在身边;孩子挨饿的时候,他在学生身边,身为校长他勇于开拓,严于律己,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在他的人生词典里只有“奉献”没有索取,荣誉鲜花没有使他陶醉,他一次次

3、把自己的积蓄和奖金捐款,没给子女留下什么,我和多数人一样,除了感动,对他升起一种崇敬我们的生活中正是缺少这种挚爱事业无私奉献的“傻子” ,教师在多数人心中还是一种职业,是谋生赚钱的手段,像李振华这样真正能把它当事业的人很少。我是一个农村教师,脚下是生我养我的土地,比起李振华所处的环境,各种条件算得上优越,可是缺少了一种爱岗奉献的精神,工作中多了份浮躁,思想上多了份不安,生活中多了份计较,攀比别人的工资待遇,埋怨命运对自己的不公,羡慕年轻人调到城里工作,骨子里也有离开农村学校的想法,李振华不是淄博人,却扎根在淄博的土地上,一干就是50 年;他执着地创造着一个个奇迹,让一个个贫穷落后的山村学校改变

4、了面貌,把一个个因贫困徘徊在学校边缘的学生拉回课堂;他用自己的身躯,为山区教育开山劈路,他让无数的孩子沿着这条神奇的天路走出大山,圆了上学的梦。李振华让我仰视,使我渺小,他的事迹更加坚定了我志在农村奉献教育的思想,从现在开始,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做起,完善自己的人格修养和业务修养,上好每一节课,关爱每一个学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传递爱岗敬业的薪火。我的工作不会达到李振华的高度,但是我会脚踏实地去耕耘和播种,捍卫我事业的田野!“许身孺子甘为牛”“踏遍青山人未老”岁月可以使一个人老去,但是他的奉献造福几代人,他的精神影响几代人,这个人永远不会老去!踏遍青山人未老李振华先进事迹学习体会仉家小学庞彩虹2015.10.2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