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复习题4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2763652 上传时间:2018-08-25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165.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复习题4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语文复习题4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语文复习题4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语文复习题4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语文复习题4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复习题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复习题4(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三年级语文试卷第 1 页,共 14 页初三年级语文试题(四)考试时间: 120 分钟试卷满分: 150 分一、现代文阅读(12 分)第一节说明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3 题。自古以来,哈尼人都是修沟造渠,引高山森林中的泉水来灌溉梯田,水沟开挖量巨大,必须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才能完成, 个人或村寨往往不能独立承担。哈尼人就户与户联合或者村与村联合,一起挖沟引水,通过出资的多少和投入人力的多少核定每个村寨、每一户的分水量大小。为了避免发生水纠纷,能够公平、公正、合理地分配水资源,哈尼人发明了分水木刻来进行分配。分水木刻,哈尼语称“ 欧斗斗 ” ,它是选用板栗树、黑果树等材质坚硬的木料,在木料

2、上刻出底部同样平整但宽窄度不一凹槽的一根横木。尽管在哈尼人分水制发明和形成的时代并没有所谓“ 技术美 ” 这样的名词出现,但实际上技术美的审美形态已经存在。技术美的内涵首先由技术品表现出来。人们创造任何一个技术品,都是具有实用性的。分水木刻作为分水制度的物质载体,是哈尼人为了对水资源进行合理分配而创造的工具, 起到了准确计量各块梯田用水量的作用,可以说是我国最早使用的明渠流量计。分水木刻放置于每个水沟的分叉处,水要分几条沟就在分水木刻上刻几个凹槽,不同宽窄的凹槽决定了每个子水沟所灌溉梯田水量的大小,从而保证了每块梯田都能得到约定的用水量。哈尼人还以长方体为形状标准来制作分水木刻,长方形的设计,

3、 比其他形状更能防止水流的溢出,进一步提高了分水的准确性,且用料最省,是实现分水功能的最大化的典型形式。可见,分水木刻作为一种技术品,不仅具备了实用性,还具有了美的形式。分水制是指哈尼人经过村与村,户与户集体协商,根据挖沟时投入的人力、物力来确定每块梯田的水流量大小的民间制度。就其本质而言是商定分水木刻上凹槽宽度的一系列民间规约,是体现分水木刻功能的外在表现形式。分水制约定,投入多者,分水木刻凹槽宽,水流大,反之,投入少者,凹槽窄,水流小。为了确保凹槽计量单位的统一和准确,一般哈尼人还约定以某人的右手掌四指根部宽度为一基准单位,按照之前的协商结果对水流量进行分配,对用不了一个用水单位的,则缩减

4、为一指、二指、三指进行细分,其中排除用小拇指宽度进行计量。照各家权益定制出的划有不同刻度的木刻,安放在各家田块的入水口,随着沟水流动调节了各家各户的用水,这样既公平合理而又有科学性。分水制虽然是一种抽象概念,但它与分水木刻有机联系在一起,构成了内容与其外在形象的相互统一,不可避免地以技术美的形态表现出来。分水制度经过了历史的考验,哈尼人代代相传, 凝聚的已经不仅仅是生产技术,而是人的情感,对待分水制已经不仅是对实用功能的欣赏,更是对对象存在的审美。在现代农业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分水制还一直在沿用,它一方面使生产劳动的效率得以提高和完善;另一方面使分水的模式更趋于合理、更具有系统性和易于管理,给

5、哈尼人带来了巨大的好处,符合哈尼人群体共同利益诉求。因此,分水制也渐渐和审美主体使用上的满意联系起来,从而获得了愉悦感和轻松感,构成了技术与审美的有机统一。1、下列关于 “ 分水木刻 ” 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2 分)A、分水木刻, 在哈尼语中称“ 欧斗斗 ” ,选用坚硬的木料制成,是哈尼人为了避免发生水纠纷,公平、公正、合理地分配水资源的工具。初三年级语文试卷第 2 页,共 14 页B、 分水木刻通过在横木上刻出底部同样平整但宽窄不一的凹槽调整水量大小,既有实用价值,又有技术美的价值。C、分水木刻放在每个水沟的分叉处,要分几条沟就在分水木刻上刻几个凹槽,不同宽度的凹槽决定了

6、每块梯田的用水量,从而保证了每块梯田都能得到充足的灌溉量。D分水木刻以长方体为形状标准来制作,这种设计与其他形状相比,既能防止水流的溢出,提高分水的准确性,又能节省用料。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2 分)A、分水木刻是分水制的物质载体,能够准确计量各块梯田的用水量并合理分配,是我国最早使用的明渠流量计。B、分水木刻代表分水制发明和形成,虽然在当时并没有出现所谓的“ 技术美 ” 这一名词, 但是,哈尼人在发明制作时就已经认识到了其审美形态的存在。C、分水制是哈尼人集体协商的分水约定,它是根据挖沟渠时投入的人力、物力的多少来决定每村、每户、每块梯田的水量大小的,投入多凹槽就

7、宽,投入少凹槽就窄。D、为了进一步确保凹槽计量的统一和准确,哈尼人还约定以某人的右手四指根部宽度为基准单位,进行更细致的分配。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A、哈尼人修渠灌溉梯田,由于开挖沟渠的工程量大,投入的人力、物力多,因此,单个人、户、村难以完成,于是他们就联合挖沟引水灌溉梯田。B、任何技术品的出现,最初都应首先考虑的是其实用性,而在使用过程中,往往就会考虑其审美价值,哈尼人的分水木刻就是这样的一种技术品。C、作为抽象概念的分水制,一旦与分水木刻这一具体事物联系在一起,构成内容与外在形式的统一,不可避免地表现出了技术美的形态。D、自古至今,哈尼人一直使用这

8、种分水制,原因在于它既提高了生产劳动效率,又符合哈尼人群体共同利益诉求。第二节议论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3 题。酒可以激发诗人的灵感,诗人也可以借酒浇胸中的块垒,所以唐人有“ 斗酒诗百篇 ” 和“ 乞酒缓愁肠 ” 之说。由于诗人与酒的关系极为密切,唐代诗歌中不但写到了酒,还写到了酒价。杜甫在逼侧行赠毕四曜一诗中写道:“ 街头酒价常苦贵,方外酒徒稀醉眠。速宜相就饮一斗,恰有三百青铜钱。” 杜甫诗歌对酒价的叙述,成了一个聚讼纷纭的话题。以为然者不乏其人。宋代刘邻中山诗话记载:“ 真宗问进臣: 唐酒价几何? 莫能对。丁晋公独日: 斗直三百。 上问何以知之,日: 臣观杜甫诗:速须相就饮一斗,恰有

9、三百青铜钱。 ”宋代陈岩肖庚溪诗话也认为: “ 少陵诗非特纪事,至于都邑所出,土地所生,物之有无贵贱,亦时见于吟咏。如云: 急须相就饮一斗,恰有青铜三百钱。”不以为然者认为,杜甫诗中所谓的“ 三百青铜钱 ” 之说,来自前人的典故。北齐卢思道曾说过: “ 长安酒钱,斗价三百” ,所以王嗣爽在杜臆中指出,杜甫诗歌中“酒价苦贵 乃实语, 三百青钱 ,不过袭用成语耳。”那么唐代酒价究竟是多少呢?据新唐书 食货志记栽:“ 建中三年,复禁民酤,以佐军费,置肆酿酒,斛收直三千。” 在古代容量单位中,一斛等于十斗,“ 斛直三千 ” 也就是 “ 斗直三初三年级语文试卷第 3 页,共 14 页百” 。这样看来,

10、似乎杜甫诗歌确实反映了现实生活,无愧于 “ 诗史 ” 的赞誉。 但需要说明的是,“ 建中 ” 是唐德宗的年号,这与杜甫生活的时代相距几十年了,所以不能以此作为坐实杜诗对于唐代酒价叙述的依据。唐代写到酒价的绝不只有杜甫,许多诗人都在诗中写到了酒价问题。如李白“ 金樽美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王维 “ 新丰美酒斗十千,成阳游侠多少年” ;崔国辅 “ 与沽一斗酒,恰用十千钱 ” ;白居易 “ 共把十千沽一斗,相看七十欠三年” ;陆龟蒙 “ 若得奉君饮,十千沽一斗” 。这些诗人虽然分布于盛唐、中唐和晚唐各个时期,但他们的诗歌却普遍地说到唐代的酒价乃每斗十千钱。那么,杜甫和李白等人对于酒价的叙述,

11、差异为何如此之大呢?也许有读者认为,李白、王维等人所说的乃是美酒的价格。这话固然有一定的道理,但是“ 十千沽一斗 ” 之说也是渊源有自。曹植在名都篇中曾经写道:“ 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 尽管 “ 他人所道,我则引避” ,但曹植才高八斗,其于文章,“ 譬人伦之有周孔,麟羽之有龙凤” ,因此他的叙述便成为一种难以撼动的范式。唐代诗人受曹植的影响,不排除在诗歌中对这一典则的普遍追摹和袭用。唐代诗歌中的酒价问题引起了不少误读,初看是诗人的意图意义和读者的解释意义之间出现了龃龉, 其实深层次的原因在于读者以诗为史。王夫之曾幽默地讥诮这种诗史不分的情况说:“ 就杜陵沽处贩酒, 向崔国辅卖, 岂不三十

12、倍获息钱邪?” 在王夫之看来, 诗歌与历史差别很大,历史要求具有实录精神,而诗歌则不然,“ 诗之不可以史为,若口与目之不相为代也” 。王夫之所言甚是,但是这也表明了要读懂唐诗,非得下一番苦功夫不可。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2 分)A、因酒可以激发诗人的灵感或浇胸中的块垒,所以唐诗中不但写到了酒,还写了酒价。B、杜甫在自己的诗中提到的三百钱一斗酒的说法,在后世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C、宋代的刘郐和陈岩肖都认为,杜甫所说的三百钱一斗酒的说法是真实可信的。D、陈岩肖认为,杜甫的诗除非特意去纪事,都会经常记录当时当地的产品和物价情况。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章观点的一项是()

13、 (2 分)A、唐朝时一斗酒曾卖三百钱是可信的,不能因为有人对杜甫的描述不以为然就否认这一点。B、王嗣爽不认可杜甫在诗中所说的唐朝时的酒价,但他也承认,唐朝酒的价格确实比较贵。C、杜甫的 “ 三百青铜钱 ” 之说不过是袭用成语罢了,北齐时期倒真正有可能一斗酒三百钱。D、中国历史上酒的价格受各种外部因素影响比较大,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价格应该不一样。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A、 曹植的叙述成为一种难以撼动的范式,唐人在诗歌中普遍追摹和袭用他“ 斗酒十千 ” 的说法。B、杜甫和李白等人对于酒价的叙述差异巨大,这也可能是因为他们各自饮的酒品质不同。C、诗歌是一种文

14、学形式,把它所描述的内容当成是历史事实来解读是不合适的。D、唐代诗歌中的酒价问题引起了不少误读,这说明读者并没有真正的读懂唐诗。二、古代诗文阅读(37 分)第一节文言文阅读( 16 分)本节内的各个小题均是必做的。请回答在答题区的对应位置上。晋书 列传第十三(节选)山涛,字巨源,河内怀人也。父曜,宛句令。涛早孤,居贫,少有器量,介然不群。性好初三年级语文试卷第 4 页,共 14 页庄 老,每隐身自晦。与嵇康、吕安善,后遇阮籍,便为竹林之交,著忘言之契。康后坐事,临诛,谓子绍曰:“ 巨源在,汝不孤矣。”涛年四十,始为郡主簿、功曹、上计掾。举孝廉,州辟部河南从事。与石鉴共宿,涛夜起蹴鉴曰: “ 今

15、为何等时而眠邪!知太傅卧何意?” 鉴曰: “ 宰相三不朝,与尺一令归第,卿何虑也! ” 涛曰: “ 咄!石生无事马蹄间邪!” 投传而去。未二年,果有曹爽之事,遂隐身不交世务。与宣穆后有中表亲,是以见景帝。帝曰:“ 吕望欲仕邪? ” 命司隶举秀才,除郎中。转骠骑将军王昶从事中郎。久之,拜赵国相,迁尚书吏部郎。文帝与涛书曰:“ 足下在事清明,雅操迈时。念多所乏,今致钱二十万、谷二百斛。” 魏帝尝赐景帝春服,帝以赐涛。又以母老,并赐藜杖一枚。晚与尚书和逌交,又与钟会、裴秀并申款昵。以二人居势争权,涛平心处中,各得其所,而俱无恨焉。迁大将军从事中郎。钟会作乱于蜀而文帝将西征时魏氏诸王公并在鄴帝谓涛曰:

16、“ 西偏吾自了之,后事深以委卿。” 以本官行军司马,给亲兵五百人,镇鄴。咸熙初,封新沓子。转相国左长史,典统别营。时帝以涛乡闾宿望,命太子拜之。帝以齐王攸继景帝后,素又重攸,尝问裴秀曰:“ 大将军开建未遂,吾但承奉后事耳。故立攸,将归功于兄,何如?” 秀以为不可,又以问涛。涛对曰:“ 废长立少,违礼不祥。国之安危,恆必由之。 ” 太子位于是乃定。太子亲拜谢涛。及武帝受禅,以涛守大鸿胪,护送陈留王诣鄴。泰始初,加奉车都尉,进爵新沓伯。及羊祜执政, 时人欲危裴秀, 涛正色保持之。 由是失权臣意, 出为冀州刺史, 加宁远将军。冀州俗薄,无相推毂。涛甄拔隐屈,搜访贤才,旌命三十余人,皆显名当时。人怀慕尚,风俗颇革。转北中郎将,督鄴城守事。入为侍中,迁尚书。以母老辞职,诏曰:“ 君虽乃心在于色养,然职有上下,旦夕不废医药,且当割情,以隆在公。” 涛心求退,表疏数十上,久乃见听。除议郎,帝以涛清俭无以供养,特给日契,加赐床帐茵褥。礼秩崇重,时莫为比。后除太常卿,以疾不就。会遭母丧,归乡里。涛年逾耳顺,居丧过礼,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