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可行性商业计划书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2760115 上传时间:2018-08-25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71.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蔬菜可行性商业计划书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蔬菜可行性商业计划书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蔬菜可行性商业计划书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蔬菜可行性商业计划书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蔬菜可行性商业计划书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蔬菜可行性商业计划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蔬菜可行性商业计划书(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特色农业产业链集成项目可行性商业计划书第一章项目慨述11 项目概况:1.1.1 项目名称: 1 拖 2 特色农业产业链集成项目(1)优质无公害蔬菜基地生态种植农业产业化开发(2)富硒产业整合开发平台承办单位:在政府的全新思想下组建农业开发公司1.1.2 项目主要内容:(1)引进上蔬集团农产品销售平台,以市场带动生产以销售整合资源,充分利用已有的产业基础,引进新技术、新品种,整合全县蔬菜生产基地、生产大户、专业合作组织,建立健全蔬菜生产流通经营管理体系,实现产供销一条龙服务,稳步推进产业化、品牌化经营,实施品牌战略,以点带面,建设无公害蔬菜直供基地,并通过出台相关政策积极引导,减免各项税费,搭建

2、信息平台,增加蔬菜产业各个环节的资金、技术和信息投入,提高农户积极性。实施富硒产业品牌特色农产品的整合销售,实现富硒产品生产和开发上的新跨越。1.2 项目背景:(一)桃源优质无公害蔬菜直供基地和富硒产品产业链集成项目背景:1.2.1 县况简介:桃源县位于湖南省西北部,历来以桃花源而闻名,被誉为“世外仙境”。 ,全县总面积 4458 平方公里,辖 40 个乡镇(建制镇 18 个) 、876 个村,域内生活着以汉族为主以及回族、维吾尔族、土家族、满族、侗族、壮族、瑶族等13 个民族,人口 98 万,其中农业人口 84 万。桃源地理自然条件优越,物产资源丰富。县域为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渡地段,属中亚

3、热带季风气候。 气候特点是冷热四季分明,干湿两季明显,多年平均气温为16.5,地理环境和气候为各种蔬菜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桃源县交通环境优越,素有“滇黔孔道”之称。国道319 线,省道 1848 、1801线纵横全境。过境桃源的常张(常德至张家界)、长吉(长沙至吉首)高速公路和常桃(常德至桃源)高等级公路已经通车;石长铁路桃源站已经全面启用。沅水黄金水道过境99 公里,逆水至贵州,顺水入洞庭至长江各码头。 桃花源机场距县城15 公里,可起降波音737 客机。目前,桃源在省内率先建成了航空、铁路、高速公路、水运相配套的现代交通网络。全县有耕地面积139 万亩,在全省县 (市)中居第一位。有

4、水面50 万亩,草地 52 万亩,丘岗山地 400 万亩,森林蓄积量300 多万立方米,楠竹蓄积量6200 万根,森林覆盖率达54.1% 。县内盛产水稻、棉花、茶叶、苎麻、猕猴桃、桃源大柚、无核桃柑、奈李、板粟、荸荠、野生葛根,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油基地,粮食、油料、肉类产品已跻身全国百强,湖南黑猪、桃源大种鸡、桃源大叶茶等名优特产享誉中外。先后被评为全国农业现代化试点县、全国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县、首批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生态示范区及国家商品粮、优质油料、优质棉、 瘦肉型牲猪、蛋品出口重点县和出口绿茶优势区域县等。1.2.2 蔬菜产业2011 年桃源县成立“桃源县菜篮子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桃

5、源县蔬菜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落实蔬菜生产相关扶持政策,采取政府主导、部门主管、基地(菜农)主体、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方式,整合资源,着力加强“菜园子”建设。与此同时, 以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建设为抓手,制定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和产业发展计划,建立了投入品、生产档案、产品检测等全程质量管理体系,推动蔬菜生产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品牌化和产业化发展。2011 年起,实施“ 1+2 ” (即漳江镇 1000 亩城镇专业基地、车湖垸乡 2000 亩商品蔬菜基地)蔬菜标准化项目建设,建成牛车河乡三龙村 1000 亩七星椒、漳江镇楚旺村 2000 亩时令蔬菜标准化基地;全县发展蔬菜专业合作社15 家

6、、种植大户300 余户;建立了“县、乡、村、组”四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覆盖全县39 乡镇 411个村,蔬菜种植面积达24 万多亩,总产量近40 万吨,实现产值6.5亿元。1.2.3 富硒产业硒是一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是保持机体平衡的抗氧化剂,被称为主宰生命的微量元素, 拥有“抗癌之王”, “生命火种”,“细胞保护神”和“天然解毒剂”等诸多美誉。人体中硒的主要来源是从食物中获取的,而粮食、蔬菜、水果中硒的含量多少与当地土壤中硒的含量的多少有关。 我国是一个缺硒大国, 包括从东北华北到西南在内的 72%的地区属于缺硒和低硒地区, 2/3 以上的人口存在不同程度的硒摄入不足,因此近几年来,硒

7、资源的开发利用备受关注,富硒产品也越来越受市场欢迎。近年来,桃源县硒资源开发利用的经济与社会效益不断提升,种养植富硒产品产业占全省65.4% , 被省补硒办授予“湖南省富硒农产品基地县”。本县已建成29 个富硒农产品生产基地,种植基地6 万多亩,种植 (养殖)户 8000 余户,成功开发富硒特色产品18 类 52 种92 款,如富硒大米、 多维锌硒米、 富硒糯米、 富硒茶油、富硒菜油、富硒柑橘、富硒茶、富硒紫艺寒冰黑茶、富硒蜂蜜、富硒蜂胶软胶囊、富硒牛肉、富硒擂茶、富硒野蒿棕叶粑、富硒鸡蛋、富硒绿壳鸡蛋、富硒虫草桃源鸡、富硒红薯、桃花山泉含硒水等。其中富硒增甜素、富硒生物有机肥获得国家专利,富

8、硒大米、富硒鸡蛋、富硒茶叶、富硒虫子桃源鸡、 富硒蜂蜜、富硒柑橘等富硒农产品多次获得中国食品博览会金奖。 桃源县目前共取得了5 项富硒国家发明专利、 4 项富硒科技成果,在湖南省率先开展了农民餐桌补硒试点工作。桃源县被授予“湖南省富硒农产品基地县”。目前,根据富硒增甜素在全国各地推广应用的统计资料显示,桃源县送检的1617 个样品,经权威质检部门检测, 其结果都达到或超过富硒食品标准,并具有很强的重演性、稳定性、可操作性,并且完全符合富硒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的技术要求。湖南省质监局也专文批复了在桃源县质监局质量监督检验及计量检定所的基础上筹建湖南省富硒农副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富硒研发科技的进步有

9、力带动了农产品生产加工业的发展。涌现出兴隆米业、博邦科技等12 家富硒农产品加工企业,有效带动了全县 6 万亩富硒水稻基地和10 万亩油菜、油茶基地的开发。还首次建立了桃源县富硒优质农产品销售网及配送中心和“桃花源电子商城”,推动富硒农产品的销售范围覆盖到全国15 个省市自治区。2012 年,共建富硒生产、加工基地21 个,实验示范基地7 个,面积 5.85 余万亩,涉及19 个乡镇、 72 个村、 8000 余农户,生产富硒农产品 10 类 23 种 92 款,实现销售收入1.9 亿元、利润 3780 万元、助农增收 4100 万元。(二)政策依据:1.2.4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中共

10、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对深化农村改革作出了全面部署,以赋予农民更多权利和利益、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为主线, 明确提出了“三个赋予”、“七个允许”、 “四个鼓励”、 “五个保障”、 “六个推进”、 “三个建立”、“六个完善健全”、 “四个制度改革”、 “五个城乡统筹”的农村改革任务和举措。1.2.5 农村合作社法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参与市场竞争1.2.6 桃源县蔬菜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落实蔬菜生产相关扶持政策,采取政府主导、部门主管、基地(菜农)主体、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方式,整合资源,着力发展本县蔬菜产业第二章项目公司基本构想2.1 申办和组织成立面向大上海市场的农产品流转平台,引

11、进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和先进的营销理念,充分利用本地的农业资源条件,大力发展订单农业, 以销带产,以市场整合农场, 走品牌化经营之路,“以农富农”吸引外出务工青年返乡创业,前期按照“自愿、民主、互利“的原则引导种植大户加盟,以点带面,逐步扩大直供基地,丰富供应品种,统一规划生产布局、统一技术培训、统一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统一品牌、统一组织产品销售,并明确进行利润两次分配,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后期视发展情况开辟新的市场,进行产品农超流通对接,引进风险投资,壮大产业规模,形成”产、供、销、政、企、资本运作“的大品牌大流通大市场的农业模式,开拓新型农业产业化之路。2.2 引进合作

12、平台介绍2.2.1 上海蔬菜(集团)有限公司是由拥有50 多年历史的上海市蔬菜公司于 1999 年 3 月按现代化企业制度要求改制而成。集团以蔬菜、水果、粮油、肉类、冻品、水产、南北干货以及花卉等农产品批发市场经营管理、 生鲜配送为主力业态, 同时还开展为食用农产品大市场体系配套服务的其它多元经营,涉及酒店餐饮、 物业管理以及交通运输等行业,是一家跨行业、 跨地区、内外贸易相结合的大型国有全资企业,依托集团所属的10 多家各类批发市场,坚持运用现代流通理念,以市场为导向,以消费者需求为动力,积极组织全国农副产品进上海,蔬菜及农副产品批发交易总量位列上海第一。上海市江桥批发市场经营管理有限公司是

13、上海蔬菜(集团)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规划总占地800 余亩,一期占地 220 亩,营业面积 65000 ,主要业态有:蔬菜、果品、粮油、土特产、肉类和水产等综合性农产品批发及配送、冷藏业务。多年来,公司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业务联系和“产销对接”,特别是在安徽、浙江、海南、福建、山东、江西、广东、江苏等省市建立蔬菜、肉类、粮油生产和运销的友好基地、友好市场,保证了货源基础;采购商遍及上海市整个地区并延伸到周边省市。在保障供应的同时, 公司不断加大安全监管力度, 充分发挥蔬菜检测中心和肉类卫检室的检测作用,认真开展蔬菜、 肉类和粮油的安全检测,对检测不合格商品通过民事约定的方式进行销毁。此外,公司还

14、分别和内蒙古太仆寺旗、 江苏南通、浙江平湖等地签订了安全检测协议,实行安全检测结果共享, 将检测关口前移到生产基地和产地市场,指导农民安全使用农药。近年来,公司连续六次被命名为“上海市文明单位”;荣获“全国和谐商业企业”、市国资委系统“红旗党组织”、“中国农产品大流通十佳市场”、“2010 年全国蔬菜批发十强市场”、“全国商业服务业先进企业”、 “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优质服务十佳满意单位”和“全国十大农产品综合市场” 、 “2010 年度资信等级 AAA ”、“2008-2009年度合同信用等级AAA ”、“上海市学习型企业”、“上海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公司还取得了“农药残留量检测的计量认

15、证”、ISO9001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绿色市场认证、 HACCP体系认证等,致力于为全市的菜篮子提供安全、绿色的健康食品。第三章实施本项目的意义和必要性3.1 培育区域特色优势产业的需要作为“湖南省富硒农产品基地县” ,桃源县种养植富硒产品产业占全省 65.4% ,县共建富硒生产、加工基地21 个,实验示范基地7 个,面积 5.85 余万亩,涉及19 个乡镇、 72 个村、8000 余农户,生产富硒农产品 10 类 23 种 92 款,通过采取“开发一个产品、 培植一片基地、组织一个专业合作社或专业协会、带动一批农户、致富一方经济”的运作模式,组建了稻米、油脂、茶叶、柑橘、禽业等8 个专业

16、合作社,实行统一生产计划、统一供应农资、统一质量标准、统一收购价格、统一加工销售、统一技术服务的“六统一”,不仅有序地发展了富硒产品的生产规模, 而且有利于实施标准化生产, 建立以质量溯源管理中心的全程跟踪的质量管理制度。通过本项目的实施, 以资源为基础,以资本为突破,以市场为导向,以品牌为依托,对富硒产业链进行全新规划,共同开发富硒产业,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使富硒产业真正成为有含金量的有市场竞争力的区域特色优势产业。3.2 农业产业结构升级和产业品牌化的需要发展定制农业,稳步推进蔬菜商品的规格化、包装化、标识化等现代营销方式,以市场为导向走农业品牌化结构调整与生产经营相结合的道路,以点带面, 将农业产业化向深度和广度推进,转换思路树立品牌站在更高的平台走向更广阔的市场。3.3 本项目的实施有利于进一步促进土地流转,增加农民就业渠道作为农业大县, 本县的农业经济作物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农民普遍对现代农业市场化、产业化思想意识淡薄,市场品牌意识空白,品种大众化、产值低,辐射力窄,缺乏市场意识与发展创新意识,小富即安,抗风险能力不够。发展定制农业品牌基地能起到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