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知识巩固--陈娇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52758390 上传时间:2018-08-25 格式:PPT 页数:53 大小:2.6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糖尿病知识巩固--陈娇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糖尿病知识巩固--陈娇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糖尿病知识巩固--陈娇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糖尿病知识巩固--陈娇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糖尿病知识巩固--陈娇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糖尿病知识巩固--陈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糖尿病知识巩固--陈娇(5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什么是糖尿病?,1,什么是胰岛素?,2,糖尿病的典型和不典型表现,3,哪些人容易患上糖尿病?,4,如何诊断糖尿病?,5,糖尿病的危害,6,糖尿病综合管理新理念,7,糖尿病是糖吃多了引起的?,胰岛素分泌不足、胰岛素作用缺陷或二者同时存在,IDF Diabetes Altas,4th edition. 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 2009,胰岛细胞分泌的一种降血糖的肽类激素,是体内唯一的降糖激素。,多尿,多饮,多食,体重下降,出现以下症状也要警惕糖尿病: 皮肤反复长疖痈、伤口不愈合、男性不明原因性功能减退、 下肢麻木、尿中有蛋白,常见的不典型表现,搔痒,

2、视物不清,饥饿,疲倦,皮肤干燥,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糖尿病不能治愈,但可以控制!,远期目标: 预防慢性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寿命,近期目标: 全面降糖,防止急性并发症,“教育”是核心,“饮食”是基础,“运动”是手段,“药物”是武器,“监测”是保障,糖尿病综合管理的“五驾马车”,“心理健康”是糖尿病治疗的前提,五驾马车是基础, “预防并发症”是终极目标,减轻胰岛负担 纠正代谢紊乱 控制体重在合理范围内 控制血糖在正常范围,科学饮食可以帮助您,肉类 (蛋白质),主食 (碳水化合物),蔬菜,每日至少进食三餐,早/中/晚餐的食物比例为1/5、2/5、2/5

3、或 1/3、1/3、1/3,通过减少每餐份量,增加用餐次数的方法可降低血糖波动加餐时间:10点、16点和睡前,科学饮食 同样可以 享受健康生活,* 更多糖友饮食内容,请关注5月“糖尿病饮食大观园”专题,合理控制摄入总热量,平衡膳食,各种营养物质摄入均衡,称重饮食,定时定量进餐,少量多餐,每日36餐,饮食管理窍门:控制食物份量,使用标准量具控制食物份量,避免过量 增加饱腹感的小窍门 放慢进食速度 多吃绿叶蔬菜 增加饮水量 餐后坚持短暂散步,与糖尿病一起生活您和家人必备的生活指南.糖尿病学分会糖尿病教育与管理学组编译.,与家人一同进餐的小贴示: 用标准碗盛米饭(可装2两熟米饭)确保正确的主食摄入量

4、 肉类食物一天的摄入量相当于一副扑克牌大小 可少量吃零食,并从主食中减少相应的量,饮食管理窍门:一日健康饮食搭配,营养早餐,丰富午餐,清淡晚餐,与糖尿病一起生活您和家人必备的生活指南.糖尿病学分会糖尿病教育与管理学组编译.,控制血糖 减轻体重 增强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胰岛素抵抗 改善血脂水平和心血管功能 有利于疾病预防和心理健康,合理运动有助于,* 更多糖友饮食内容,请关注4月“糖友运动的三大纪律 八项注意”专题,常见的运动项目,逐步增加运动量的步骤,刚开始运动时,坚持每次510分钟,每周2次 以后每次运动逐渐增加25分钟 当感觉身体可以适应更多运动时,每周再增加1天运动,与糖尿病一起生活您和家

5、人必备的生活指南.糖尿病学分会糖尿病教育与管理学组编译.,最终目标:每次坚持运动30分钟,每周至少150分钟,运动前后注意事项,运动前全面检查身体状况 选择舒适的衣物 选择合适的场所 穿舒适的鞋,并在运动后检查足部 运动前做510分钟热身运动 运动后做510分钟整理运动 结束后半小时及时补充水分,关于运动前后的注意事项,需征求医生的建议,运动中的安全防控,结伴去运动 一旦感觉疼痛或呼吸费力,立即停止运动 运动时喝些水 随身携带应急糖果以备低血糖时服用 随身携带一张注明糖尿病病情的卡片急救卡,运动时如何预防低血糖?,避免单独进行运动 推荐饭后1小时开始运动 长时间进行中等强度以上运动应采取下列预

6、防措施 运动前及运动中适当加餐 随时监测血糖 运动前后最好监测血糖 较大运动量后,进食量要适当增加,当饮食和运动不能控制血糖达标,需要药物来帮助,2型糖尿病患者经过生活方式干预后,糖化血红蛋白仍不达标(HbA1C7.0%)时,就应开始药物治疗。,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如果通过科学的生活方式干预,仍无法控制好血糖, 建议您咨询医生,选择适合您的药物,包括起始胰岛素治疗。,促胰岛素分泌剂(磺脲类、格列奈类、DPP-4抑制剂) 非促胰岛素分泌剂(双胍类、噻唑烷二酮类、-糖苷酶抑制剂),口服降糖药,第1代:动物胰岛素(补充外源性胰岛素 - 控制血糖) 第2代:人胰岛素(改善了免疫原性

7、 - 减少过敏反应) 第3代:胰岛素类似物(更好的模拟生理 - 更安全、更方便),胰岛素,GLP-1受体激动剂,如人GLP-1类似物,GLP-1受体激动剂,胰岛素使用中的注意事项 28C保存,切勿冷冻 预混胰岛素注射前需要充分摇匀 根据不同胰岛素的起效时间按时进餐 注意注射部位轮转 针头不能重复使用 需加强血糖监测,胰岛素治疗注意事项,第3代胰岛素(胰岛素类似物)更有效、方便、安全,药物不同,作用机制各异,双胍类,减少肝脏葡萄糖的输出 改善外周胰岛素抵抗,作用机理:,糖化血红蛋白下降12%,可使体重下降 可减少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和死亡率 是2型糖尿病患者控制高血糖的一线用药,联

8、合用药中的基础用药,降糖特点:,盐酸二甲双胍,代表药:,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磺脲类,属于促胰岛素分泌剂,刺激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作用机理:,糖化血红蛋白下降12% 是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高血糖的主要用药,降糖特点:,格列本脲、格列美脲、格列齐特、格列吡嗪和格列喹酮,代表药:,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磺脲类,2型糖尿病患者,特别是针对老年患者和肝、肾功能不全者,使用不当可能导致低血糖发生 可导致体重增加,安全性:,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噻唑烷二酮类,通过增加靶细胞对胰岛素作用的敏感性而降低血糖,作用机理:,糖化血红蛋白下降11.5%,降糖特点:

9、,马来酸罗格列酮和盐酸吡格列酮,代表药:,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噻唑烷二酮类,单独使用时不会导致低血糖,但与胰岛素或促胰岛素分泌剂联合使用时可能增加发生低血糖的风险 常见副作用是体重增加及水肿 可能增加骨折和心衰发生的风险 因罗格列酮的安全性问题尚存在争议,在我国受到了较严格的限制,安全性:,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格列奈类,通过刺激胰岛素的早期分泌而降低餐后血糖,作用机理:,糖化血红蛋白下降0.31.5% 吸收快、起效快、作用时间短 餐前即刻服用,可单独使用或与其它降糖药物联合应用(磺脲类除外),降糖特点:,瑞格列奈,那格列奈和米格列奈,代表药:,中国2型糖

10、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格列奈类,常见副作用是低血糖和体重增加,但低血糖的发生频率和程度较磺脲类药物轻,安全性:,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糖苷酶抑制剂,通过抑制碳水化合物在小肠上部的吸收而降低餐后血糖,作用机理:,降糖特点:,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和米格列醇,糖化血红蛋白下降0.50.8%,适用于以碳水化合物为主要食物成分和餐后血糖升高的患者 不会增加体重,且有使体重下降的趋势 可与磺脲类、双胍类、噻唑烷二酮类或胰岛素合用,代表药:,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DPP-4抑制剂,通过抑制DPP-4而减少GLP-1在体内的失活,增加GLP-1在体内的水平。GLP

11、-1以葡萄糖浓度依赖的方式增强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作用机理:,降糖特点:,西格列汀、沙格列汀和维格列汀,糖化血红蛋白下降1.0% 不增加体重,代表药:,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有效监控治疗效果 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坚持监测,控制血糖长期达标 有助于调节饮食、运动及药物剂量间的平衡 预防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发展,自我监测可帮助您,血 糖,各点血糖谱 糖化血红蛋白 尿糖,血 糖,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血糖监测时间,血糖控制目标值:空腹 3.97.2mmol/L非空腹 10.0mmol/L,空腹 、午餐前、晚餐前,早

12、餐后、午餐后、晚餐后,睡前,夜间,有低血糖症状时,剧烈运动前后,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反映23个月血糖平均水平,是评价血糖控制的“金标准”。,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监测频率1:治疗之初至少每3个月一次,达到目标后每6个月测一次 控制目标1:7.0%,1.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 2. UKPDS 35, BMJ 2000; 321: 405-12,糖化血红蛋白每降低1%显著减少2,糖化血红蛋白的监测,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09年科普版),有研究显示: 糖尿病患者中 3080%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压,致命组合:心、脑、肾、视网膜病变,血压的监测:严格控

13、压好处多,糖尿病患者严格控制血压,会降低下列风险:,中风 44,心肌 梗死 21,微血管 病变 29,糖尿病,高血压,致命组合:心、脑、肾、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无合并高血压:每月检查一次血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每天早晚测量血压;待血压控制平稳后,可每周测量1天血压,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修订版),监测频率,控制目标 130/80mmHg,血压的监测:频率,血压很高, 要注意了!,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09年科普版),控制血脂的好处,糖尿病,血脂异常,心、脑、肾、视网膜病变、死亡率,糖尿病容易伴发血脂异常,每年至少查一次(包括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及甘油三酯)

14、 用调脂药物治疗者,需要增加检测次数 妊娠期间每三个月查一次,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降脂目标:,监测频率:,血糖控制差的患者应每天监测4-7次 已达到控制目标时可每周监测1-2天 使用胰岛素的患者在开始阶段每日至少监测血糖5次,达到治疗目标后每日监测2-4次 使用口服药和生活方式干预的患者达标后每周监测血糖2-4次,血糖监测频率:,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每月查一次:体重、血压、腰围/臀围 每两至三个月一次:糖化血红蛋白、足背动脉搏动及神经病变检查 每半年至一年一次:血脂、眼底、肾功能、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 心电图,必要时做胸部X线检查、口服葡萄糖耐量和胰岛素

15、释放试验,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其他指标的监测:,糖尿病是一种公认的身心疾病,要治“糖”先治“心”!,保持心理健康可帮助您,乐观面对生活 摆脱不良情绪,提高抵抗力 提高治疗效果,享受幸福生活,保持血糖长期平稳达标是预防并发症的关键,达标手段:生活方式干预+药物治疗,生活方式:健康的饮食,规律的运动,戒烟戒酒等。药物治疗:经过较大剂量多种口服药联合治疗后, 糖化血红蛋白仍7.0%时就应启动胰岛素治疗。药物调整:生活方式干预目前的药物治疗仍不能很好地控制血糖,请咨询医生,调整您的治疗方案或胰岛素剂量。,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答案:糖尿病症状加随机血糖11.1mmol/L或空腹血糖7.0mmol/L或葡萄糖负荷后2小时血糖11.1mmol/L,答案:近期目标:全面降糖,防止急性并发症;远期目标:预防慢性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寿命。,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是什么?,二,糖尿病治疗的基本目标是什么?,三,答案:分两大类,六小类: 促胰岛素分泌剂(磺脲类、格列奈类、DPP-4抑制剂) 非促胰岛素分泌剂(双胍类、噻唑烷二酮类、-糖苷酶抑制剂),口服降糖药分哪几类?,一,我们学到了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