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施版六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教案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2757402 上传时间:2018-08-25 格式:PDF 页数:18 大小:21.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施版六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西施版六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西施版六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西施版六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西施版六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施版六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施版六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教案(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9. 烂漫的点地梅教学目标:1. 自主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本课的新词。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抓住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理解点地梅与高原筑路兵的共同之处, 从而体会作者对平凡而伟大的高原筑路兵的赞美之情。领悟文章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3. 积累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或段落。教学重难点:理解点地梅与高原筑路兵的共同之处。领悟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教学准备:教师:搜集有关点地梅的生长习性以及青藏铁路的有关资料学生:搜集有关青藏高原恶劣环境和青藏铁路建设的资料。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自主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本课的新词。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了解课文的主

2、要内容, 初步感悟点地梅与高原筑路兵的可贵品质。3. 积累描写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或段落。教学重难点:理解点地梅与高原筑路兵的共同之处,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学准备课件点地梅的图搜集有关青藏高原恶劣环境和青藏铁路建设的资料。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5 分)1导入新课。教师:你们也搜集了有关青藏高原的资料。那谁能用一句话说说你所知道的青藏高原是怎样的?就是在这样一个地方,却生长着一种奇特的植物点地梅。(出示课件一大片点地梅的图,)这就是点地梅。 它主要分布在北极高寒地区和西藏海拔 4200 米以上的地方。今天,我们就要一起走进青藏高原,走进这一丛丛学生齐读课题烂漫的点地梅。理解“烂漫”。

3、二、初读课文,疏通字词,感知大意(15分)1 ( 课件出示)自读要求: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读准,标出生字新词;不理解的词可以联系上下文想一想,自己解决不了的可提出来请教老师或2、读准字音(指名读)(也可以把这些重点字的强化放在合探环节,随解读课文交流体会时随机解决,不专项设计)指名说说你学会了哪些字词。强调字音:域盎叩姗撩炽娩字形:域姗陲娩理解词语:姹紫嫣红 : 形容各种颜色的花卉艳丽、好看。盎然:形容气氛、趣味等洋溢的样子。枯槁:草木干枯。姗姗而来:形容来得很晚。心急如焚:心里急得像火烧一样,形容非常着急。福祸未卜:福祸不能预料,不可预知。3指名或推荐学生逐段朗读全文,检查学生是

4、否正确、流利朗读课文,重点指导难读的句子并多读几遍。三、再读课文,把握文章大意(10分)1、从题目看这是一篇写物的文章,课文仅仅是写点地梅这种花吗?请同学们再次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课文不仅写了点地梅,还写了高原筑路兵。2文章中的哪一句话直接表达了作者对点地梅和筑路兵的感情?“我喜欢唐古拉山顽强而美丽的点地梅,我更喜欢像点地梅一样可亲可敬的高原筑路兵”。读了这句话,你的脑海中闪现出什么小问号?(1) 、课文怎样表现点地梅的顽强和美丽?(2) 、课文写了高原筑路兵的哪些事?(3) 、点地梅和高原筑路兵有哪些共同之处?四、熟读课文 (10 分钟) 1、熟读课文,把自己喜爱的句子、段

5、落多读几遍,读出感情。2、找出给你印象深刻的句子读一读,多读两遍。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能抓住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理解点地梅与高原筑路兵的共同之处。2、领悟文章借物喻人的表达方式。3、积累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或段落。体会作者对平凡而伟大的高原筑路兵的赞美之情,激发学生建设祖国、献身祖国的热情。教学重难点:1、理解点地梅和高原筑路兵有什么共同之处。2、领悟作者赞美点地梅就是赞扬高原筑路兵的这种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教学准备:搜集有关点地梅和青藏铁路建筑的资料。一、设疑自探1、温故导入,梳理问题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 大家已经了解了文章的大意,哪位同学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文章主要讲什么?指名回答2、师

6、:回忆一下,上节课我们没有解决的问题?(学生口述,教师归纳出示)(1) 、课文怎样表现点地梅的顽强和美丽?(2) 、课文写了高原筑路兵的哪些事?(3) 、点地梅和高原筑路兵有哪些共同之处?3、提示引路,自读探究:(1)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以上的问题,画出相关语句,并在你感受最深的地方做出批注。(2)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巡视,注意关注学困生有效学习。二、解疑合探( 20分钟)(一)教师组织课堂交流,体会点地梅的顽强和美丽。1、指名说说描写点地梅的语句,并说说点地梅是一种怎样的花。教师在交流时重点引导学生对课文第3 段和第 13 段中描写点地梅“顽强”和 “美丽”两大特点的语句进行理解,并有感情地朗

7、读。“它的根扎得很深,枝蔓却细小而矮,一丛一丛地几乎贴着地皮,一团团地拥抱着土地。”“啊!那棵植物居然活了,长出了一片片泛绿带黄的叶子。”引导学生联系课文第1、2 段对唐古拉山恶劣的自然环境的描写来加深对这两句话的理解和感受,从而体会到点地梅所具有的顽强生命力。指导有感情朗读。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13 段,对重点语句进行反复品读,边读边展开想象,感受点地梅的美丽,深切体会作者对点地梅由衷的热爱与赞美。师范读,指名读,齐读。教师引读:“青藏高原的天有多蓝,云有多白,点地梅就有多美!”师小结:点地梅是那么顽强, 那么美丽, 我们从字里行间体会到作者对点地梅是多么喜爱和赞美。(二)体会高原筑路

8、兵的平凡与伟大指名交流课文写了高原筑路兵的哪些事?哪件事最让你们感动?为什么?1第一件事:“一个战友曾在日记中写下这样的豪言壮语:.”(1)指导生读第一件事的句子。(2)生齐读。2第二件事:“一位战友的妈妈去世了”还有哪件事让你感动?为什么?3第三件事:“一名年轻战友的妻子,在老家分娩时”(1)请同学们细细品读这段话,看看哪些词语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理解“心急如焚”。教师: 从这心急如焚的等待中,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情景?谁来读一读这种心急如焚的感受?抽生读。(2)理解战士送点地梅给妻子的深刻含义。(3)出示时代背景。(4)交流自己课外阅读中收集到的关于青藏铁路建设者的事迹。引导学生通过有感情

9、的朗读再来体会体会。(三)感受筑路兵与点地梅的相同之处。1、过渡:通过前面的学习,想一想点地梅和高原筑路兵有什么共同之处。指名交流,评价,总结。点地梅平凡, 在藏东南的河谷滩地或高山草地上随处可见;点地梅伟大, 在天寒缺氧、冻土封固的雪域高原上, 只要有一点瘠薄的土壤就顽强地生长,向人们奉献出灿烂如云霞的花朵。 同样的,高原筑路兵是平凡的, 他们只是青藏铁路十万建设者中普普通通的劳动者。但他们又是伟大的,他们在雪域高原上艰苦奋战,创下了一个又一个铁路建设史上的奇迹,他们用自己的青春和生命燃烧起了祖国繁荣富强的希望之光。2. 指导有感情朗读课文的最后一段。3、此时此刻,如果你就坐在这列开往拉萨的

10、列车上,你最想对高原筑路兵说点什么?引导学生表达对高原筑路兵的敬佩和赞美之情。三、质疑再探回顾课文, 引导再疑: 想一想,课前的问题自己弄明白了吗?还有没有其他的问题?预设:a. 这篇文章主要是歌颂赞美高原筑路兵的可亲可敬,但是,作者为什么要用烂漫的点地梅 作为题目?而且用了大量的篇幅来写点地梅,这是为什么呢?引导学生自主解疑,领悟“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b、修建青藏铁路有什么重大的意义?四、运用拓展( 5分钟)1、学了本课,你有哪些收获?(引导学生从内容和写作方法上总结)2、教师补充题(预设):回忆一下,在我们学过的课文当中有没有类似的文章?以后我们还会在学习中接触更多的借物喻人的文章, 在

11、这里老师给大家推荐几篇, 同学们下去以后可以找来读一读。白杨 、 落花生、 桃花心木作业布置写出一种植物和一类人的共同之处,他们之间能进行借物喻人的写法。板书设计9. 烂漫的点地梅点 地 梅高原筑路兵借物喻人顽强、美丽平凡、伟大10 “妙极了”与“糟透了”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抓住关键词句,正确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父亲和母亲不同的爱。3、领会用“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作为课文题目的含义,懂得在生活中如何对待批评与表扬。教学重点:品词析句,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父亲和母亲不同的爱。教学难点:领会用“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作为课文题目的含义。教学

12、具准备:课件准备本课的词句教学时间:一课时一、课题导入。今天和大家一起学习一篇文章,题目叫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这个题目有什么特别,为什么用它来做文章的题目呢?二、自读课文,学习字词。1、请大家自读课文,把自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2、出示字词,检查。直言不讳啰嗦不吝抄写好莱坞出售(指导个别字的写法。 )3、说说本课的主要内容。三、深入文本,体味内涵。课文为什么用“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来做课文的题目呢?默读课文思考这个问题。可能一八岁时父母就是用这两句话来评价我的小诗。母亲和父亲分别是怎么说的?(板书)1、 理解母亲的评价。 我们先来看看母亲是什么时候说的这句话,她是怎么说的?课件出

13、示:母亲一念完那首诗,眼睛亮亮地,兴奋地嚷着:“巴迪,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 ”她搂住了我,赞扬声雨点般落到我身上。说说对母亲评价的理解。重点指导朗读。此时的我是怎样的表现?“糟糕透了”是谁说的?怎么说的?(扔)是父亲要和母亲唱对台戏吗?我当时的表现怎样?(三个动词)如果你是当时七八岁的作者,你可能想些什么?(不理解)可能二儿时伴随我成长,我记住了并领会了这两句话。课文还因为什么原因用“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来做课文的题目呢?是啊,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这两句话有了更新的认识。是什么新的认识?随机板书:鼓励、支持、实事求是,提醒可能三现在,这两句话已泛化为社会对我的评价,我学会了

14、正确对待成败。还有什么原因呢?(我越来越体会到我的幸运)出示这句话。正因为这样,我现在已经是一个成功的作家了。但并不如我们想象的那样一帆风顺。(出示)当作者出版醒着的梦时,人们狂热地崇拜他,可当他出版码头风云时,批评家们把矛头全部指向了作者,于是,作者写道:“这些年来,我少年时代听到的这两种声音一直交织在我的耳际: “精彩极了”, “糟糕透了”; “精彩极了”, “糟糕透了” , ”你觉得这交织在耳际的还仅仅是父母那两句话吗?是什么?作者又说:“它们像两股风不断地向我吹来。我谨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出示:如果被“精彩极了”吹倒, “我”会 _ 如果被“糟糕透了”吹倒,

15、“我”会 _ 但作者却(出示)我从心底里知道, “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在爱的鼓舞下, 我努力地向前驶去。所以前文说(返到“我越来越体会到我的幸运”齐读。)有一句话叫“胜不骄,败不馁” ,我们所有的人的成长不也是这样吗?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应该像(出示)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来自母亲的力量,这种爱的力量是灵感和创作源泉。 但是仅仅有这个是不全面的, 它可能会把人引入歧途。所以还需要警告的力量来平衡,需要有人时常提醒你:“小心,注意,总结,提高。 ”板书: “笑看成败,宠辱不惊”让我们记住这重要的人生信条。第十一课在急流中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

16、本课生字,并能理解和正确运用。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联系上下文推想重点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体会年轻母亲的坚强勇敢。4学习作者通过自然环境描写烘托气氛、衬托心情的写法。教学重、难点重点: 联系上下文推想重点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体会年轻母亲的坚强勇敢。难点:学习作者通过自然环境描写烘托气氛、衬托心情的表达方法。教学课时: 2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本课生字,并能理解和正确运用。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积累文中喜欢的句子。3、理清课文脉络,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教学重难点:理清课文脉络,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教学准备:准备出示文中的重点词句。教学过程一、识图说话,激趣导入1看这幅插图,请同学们边观察边思考,然后用恰当的语言描述出自己在图中的所见及感受。2生畅所欲言后,请生归纳概括插图中描绘了哪两大景观?(江水、妇女)这两大景观各具什么特点?(板书江水:湍急妇女:勇敢)3师请生把这四个词连成一句通顺的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