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语言的获得与发展 ppt课件

上传人:资****亨 文档编号:52750082 上传时间:2018-08-25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29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前儿童语言的获得与发展 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学前儿童语言的获得与发展 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学前儿童语言的获得与发展 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学前儿童语言的获得与发展 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学前儿童语言的获得与发展 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前儿童语言的获得与发展 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儿童语言的获得与发展 ppt课件(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学前儿童语言的获得与发展,第一节 学前儿童语言发展概述 第二节 儿童语言学习模式,1,第一节 学前儿童语言发展概述,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儿童对语言的获得包括对语音、语义和语法的理解与表达; 语言还是一种交际工具,儿童语言获得还应包括对语言运用能力的获得。儿童语言的获得是对语言形式,语言内容和语言运用的综合习得。,2,语言和言语,1、语言是以语音或字型为物质外壳,以词汇为建筑材料,以语法为结构规律而构成的体系。主要要素:语音、词汇、语法、语义和语用 2、言语:是人们运用语言材料和语言规则所进行的交际活动过程,又叫“话语”。,3,语言和言语的相互关系,联系:语言离不开言语活动言语活动也离不

2、开语言 区别:整体性与个体性稳定性与多变性工具与工具使用,4,第一语言、第二语言和外语,第一语言 (First language or Mother language)指一个人从小就从父母或周围正常的社会环境中自然而然习得的并用于交际目的的语言,又被称为母语或本族语。,5,第二语言:(Second Language)指在母语以外,在官方、商业以及社会中广泛应用着的语言。 外语:(Foreign Language)指母语以外,只在学校里学习而在日常社会生活中很少有交际用途的语言。,6,3、母语习得和外语学习的异同 不同处:(1)学习的主体不同(2)学习的起点不同(3)学习的条件和环境不同(4)学

3、习的动机不同(5)语言输入的情况不同,7,相同处:(1)二者都是为了获得语言的交际能力;(2)都运用了模仿的手段;(3)常采用某些相同的学习策略;(4)语言学习的阶段、特点和规律有一定的相似性。,8,语言学得和语言习得,1、语言学得(Learning)语言学得是指学习者通过听老师讲解有意识地练习、记忆语言现象和语法规则,最终达到对所学语言的了解和对其语法概念的掌握过程。,9,2、语言习得(Acquisition)语言习得是一种无意识地、自然而然地学习、使用并掌握某种语言的过程。 3、儿童第二语言的习得有两种情况:同步习得:幼年时期同时接触两种语言。先后习得:在习得了第一语言之后才开始习得第二语

4、言 。,10,语言能力和语言运用,语言能力是指在人的大脑中形成的一种能够按照本族语的语言规则把声音和意思联系起来的能力,即语言使用者对语言内容的内在规则的了解。 语言运用是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对于语言的具体运用。,11,第一节 学前儿童语言发展,一般以儿童说出第一批能被理解的词为界,将学前儿童语言发展分为前语言期和语言发展期两大阶段。,12,一、前语言发展,1.前语言感知能力的发展(辨音能力的发展) 2.前语言发音能力的发展 3.前语言交际能力的发展,13,1.前语言感知能力的发展(辨音能力的发展),辨音水平(04个月)辨调水平(410个月)辨义水平(1018个月),14,2.前语言发音能力的

5、发展,单音发声阶段(04个月)音节发声阶段(410个月)前语词发声阶段(1018个月),15,3.前语言交际能力的发展,产生交际倾向(04个月)学习交际“规则”(410个月)扩展交际功能(1018个月),16,二、语言发展,语音 语言形式 语法字形 语言的发展 语言内容 词义句义 语言技能,17,语法的发展主要考察儿童句子的获得与发展,单词句(1-1.5岁)不完整句电报句(1.5-2岁) 句子完整单句(2岁)完整句复合句(2岁开始,4-5岁发展最快),18,儿童句法结构的获得大致呈以下的规律,A、从混沌一体到逐步分化(如:“妈妈”一词可能表示要母亲做什么事情,也可能表达情感) B、从不完整到逐

6、步完整,从松散到逐步严谨 C、由压缩、呆板到逐步扩展和灵活,19,词义的获得,发展趋势:A、从部分的、个别的语义向掌握全面的语义特张发展B、从一个词的单义向多义发展,20,句义的获得,在儿童语法获得的过程中,对句子的理解早于对句子的产生。儿童在说出某种结构的句子之前,已经能基本上理解这种句子的意义。,21,学前儿童是如何理解一个自己尚未掌握的新句子的?,一些心理语言学家研究发现,儿童常常采取一定的策略,即找出一定的“诀窍”去理解一些新句子。这些策略是个体从已有的语言和非语言经验中总结概括出一些“规则”去理解和解释听到的新句子。,22,学前儿童理解句子常用的策略有语义策略、词序策略和非语言策略。

7、,语义策略是学前儿童最初使用的一种理解句子的策略。儿童只注意句子中的几个实词,将句子中的几个实词根据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加以组合来理解句子,全然不顾句法结构。例如:相当多的儿童把“用皮球打小狗”理解为“小狗打皮球”,因为他们觉得“小狗打皮球”更符合常理。,23,词序策略,根据句子中词的先后顺序去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和句子的意思。在儿童的经验中,句子的结构是名词动词名词词序,表示动作者动作承受者,因此,他们也会习惯于用这种策略去理解被动句。如把“小明被小华碰了一下”理解为“小明碰了小华”。研究发现,词序策略产生于3岁左右,4岁表现最为强烈,5岁以后逐渐减弱。,24,非语言策略,非语言策略是指儿童在理解

8、一句话或其中的某些词时,常常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而非这句话本身的语言信息进行预测。例如:认为“张老师被小华背着去教室,他的脚跌伤了”中的“他”指的是小华,因为“张老师跌伤了腿”与他们已有的经验不相符。,25,语用技能,语用技能是指运用恰当的、社会可接受的言语表达方式去适应不同的情境,以达到一定的目的的语言交际能力。主要表现为儿童如何运用适当的语言形式表达自己的交往倾向,如何运用适当的策略开展与他人的交谈,如何根据不同情境的需要运用适当的方法组织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26,语用技能,学前儿童的语用技能可以从语言操作能力、对交际外在环境的感知能力和心理预备能力三个方面来进行考察。,27,第二节 儿童

9、语言学习模式,一、行为主义言语获得理论 二、先天论 三、认知相互作用论 四、社会相互作用论,28,行为主义言语获得理论,1.模仿说 代表人物:阿尔波特(Allport)20C20D 主要观点:认为儿童是通过模仿和临摹成人的言语学会语言的,儿童的语言是成人语言的翻版。,强调周围的语言环境和强化对语言学习和获得的决定性作用,29,行为主义言语获得理论,2.强化说 代表人物:斯金纳(Skinner) 主要观点:强化是语言学习的必要条件,言语行为就是通过强化、模仿学习而来的。,30,行为主义言语获得理论,3.选择性模仿说 代表人物:怀特赫斯特(Whilehurst)、瓦斯托(Vasta) 70年代 主

10、要观点:儿童通过模仿获得的是范句的语法结构。,31,行为主义言语获得理论的基本观点:强调成人的训练,强调向儿童提供成熟的言语样本让儿童模仿,对儿童成功的模仿予以奖励。 行为主义言语获得理论的优点与不足:看到了模仿和强化在儿童学习语言中的作用;但是抹杀了生理基础的作用,过分夸大模仿的作用;否定了儿童在语言获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32,先天论,先天论的语言学习模式是从语言学的角度来解释儿童的语言学习的,所以许多学者将这种语言学习模式称为“语言获得的语言学模式”。它主要是指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理论流派对儿童语言学习和获得所作的解释。,33,先天论,代表人物:乔姆斯基(Chomsky)20C50D 主要

11、观点:强调先天遗传的作用。认为儿童获得语言的过程是由普遍语法向个别语法转化的过程,这个转化是由言语获得装置(LAD)来实现的。 优点与不足:重视生理和心理基础,但看不到后天环境的作用;很多观点是先验性的,无法检验;从另一个极端否定了儿童在语言获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34,认知相互作用论,代表人物:皮亚杰 主要观点:语言来源于人类遗传结构与环境输入之间的相互作用,儿童的语言是主体与环境中的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依赖于同化与顺应这两种机能从最初的不稳定状态过度到稳定的平衡”渐进的主动建构的过程。 优点与不足:考虑到先天与后天的因素,但过于强调认知对语言发展的作用,35,社会相互作用论,代表人物:

12、布鲁纳(Brunner)等。 主要观点:语言来源于人类遗传结构与环境输入之间的相互作用,认为环境,特别是语言交往环境在儿童语言结构获得的过程中起决定性的作用;同时将儿童及其语言环境看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这个整体是动态的,强调儿童指向语言(CDS)的作用。,36,社会相互作用论语言学习模式,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儿童在获得语言的过程中能动地建构语言的事实,强调成人向儿童提供语言样本,主张成人注意重构、扩展儿童不成熟的句子等,为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提供了广泛的方法论依据。,37,社会相互作用论,优点与不足: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儿童在获得语言的过程中能动地建构语言的事实,强调成人向儿童提供语言样本,主张成人注意重构

13、、扩展儿童不成熟的句子等。但其过于强调成人的语言输入,强调儿童指向语言的作用,而忽视了儿童自身加工语言的心理过程。,38,埃利奥特认为儿童指向语言具有如下特征,(1)超语言特征,即成人常常用高音调和夸张的语调与儿童说话。 (2)句法特征表现在,句子平均长度较短,动词形式和修饰词较少等。 (3)话语特征表现在,疑问句和祈使句较多,言语流利、清晰,重复较多等。,39,儿童指向语言中的某些特征可以帮助儿童分析成人言语中的内容,如母亲提高句子末尾的声调可以提醒儿童这是一个语句的结束,对某一个词重读可以把儿童的注意力引向这个句子的重点内容。儿童指向语言还可以调节成人与儿童之间的对话,吸引、保持儿童的注意力。如高音调提示儿童这句话是对他说的,而句末的声调暗示儿童大人的话说完了,该他说话了。,40,本章学习任务,1、熟记儿童语言发展两大阶段的基本规律。 2、与某名学前儿童进行交谈或是观察某明学前儿童的语言,并任用所学理论分析该名儿童语言的发展水平。,4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