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课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xmh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52749177 上传时间:2018-08-25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482.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十七课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xmh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第二十七课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xmh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第二十七课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xmh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第二十七课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xmh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第二十七课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xmh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十七课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xmh》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十七课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xmh(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十七课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课标: 了解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史实; 认识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两极格局解体的标志,1、东欧剧变哪些国家发生了变化?什么变了?为什么变?,1、表现:波兰剧变 两德统一,20世纪80年代初,波兰政府为摆脱经济困境,大幅度提高肉类价格,引发了许多城市的工人罢工,产生了以瓦文萨为首的团结工会;团结工会得到西方国家的大力支持,不断挑起罢工,导致局势动荡。波兰政府采取果断措施,宣布全国进入“战时状态”,使局势平稳下来。“战时状态”结束后,由于经济得不到根本好转,局势继续动荡,波兰统一工人党的威信大为降低。宪法中关于

2、波兰统一工人党的领导作用、社会主义的国家性质、计划经济体制以及同苏联特殊关系的条文均被删除。波兰统一工人党被排除在内阁之外。这样全国从中央到地方的全部权力,除已被架空的总统外,已完全落入团结工会手中。,德国:1989年,大量公民外逃的浪潮,使长期保持稳定的民主德国政局出现大动荡。这时,德国统一社会党中央领导更换,随后党的方针改变:承认反对派组织“新论坛”为合法组织;政府宣布开放东西柏林边界,拆除”柏林墙”;决定实行多党制。第二年春天,称为“德国联盟”的三个反对党联盟在大选中获胜。10月,以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的方式,实现了两德的统一。,东欧剧变,表现:波兰剧变、德国统一 实质:执政党丧失政权,

3、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在政治上实行议会民主制和多党制,在经济实行私有化基础上的市场经济),经济困难,政局动荡,执政党放弃社会主义道路,政治多元化,反对派得势取得政权,制度质变,东欧剧变步骤,剧变完成,方式:自由选举的和平方式(罗马尼亚除外:突发性 事件和流血冲突),二、苏联解体,1、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前的苏联社会是建立在斯大林体制基础上的危机四伏的社会。(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国际关系),经济改革: 没有触动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没有打开局面。苏共领导认为“改革的效果和经济的增长速度,主要是取决于机器制造业”。苏联的改革与经济增长是取决于机器制造业吗?,政治改革:以“人道的、民

4、主的社会主义”取代科学社会主义,提倡所谓“民主化”和“公开性”,使苏联改革走进了误区。 戈尔巴乔夫认为,要在国内提倡民主,首先就要从苏共做起。为此提出政治多元化观点, 他认为苏共应该放弃执政党地位,和其他党派公平竞争,通过选举,用民主的手段取得在苏联国内的统治权利。在1989-1990年各共和国的选举中,反对派掌握了在苏联最大的三个城市:莫斯科、圣彼得堡和基辅组建政府权利,多党制雏形在苏联出现。,1、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是对苏联历史的全盘否定,造成了否定十月革命、丑化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严重后果,引起人们思想的混乱,导致了局势动荡,直至苏联解体。,八一九事变,起因:根本原因

5、(改革走入死胡同)与导火线(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1991年8月签署)实质:是党内一些高级干部为了挽救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所做的一次失败的努力。影响:改变苏联国内的政治力量对比;政权性质发生了变化。,标志:,2、苏联解体,1991年12月21日,由苏联11个共和国的领导人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拉木图举行的首脑会议上签署(简称:阿拉木图宣言)。 正式宣布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同时宣布“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停止存在,至此联盟国家彻底解体。两级格局也随之瓦解。,1991年12月25日19时38分,克里姆林宫上空印有镰刀和斧头图案的苏联国旗降下,俄罗斯白蓝红三色旗升上了旗杆。,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6、的原因:,历史原因 :东欧各国照搬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上,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积累了大量矛盾 (根本)现实原因:戈尔巴乔夫的政治体制改革(直接),外部原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实行“和平演变”战略。,1.经济体制高度集中的管理体系 (1)产权分配:绝对公有化大锅饭。 (2)流通体制:指令性计划否市场。 (3)经济规律:重工、轻农和轻工业,经济畸形发展。 2.政治体制以阶级斗争为社会发展唯一动力 (1)权力分配:干部个人集权制、缺乏民主法制、斯大 林个人崇拜无制约。 (2)干部队伍:上级任命终身制。 (3)政策弊端:争霸、内斗、特权、压迫少数民族。 3.思想文化方面基本否定和排斥一切外来文化,

7、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影响,首先,苏联的解体使世界的政治格局发生变化,北约东扩,冷战结束,两极格局结束。,其三,苏联的解体加速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为欧盟和北约扩大创造了条件,也为欧洲摆脱美国而成为独立的力量提供了前提。,最后,苏联的解体对科学社会主义事业是严重打击,使得社会主义运动面临更大的困难。,其次,苏联解体加速了欧洲以民族为特征的联邦制国家的分裂过程,如南斯拉夫的分裂。,正确认识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1、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并不能说明社会主义失败,只是表明苏联模式失败,社会主义遭受重大挫折。 2、历史从来都是在曲折中前进的,挫折是暂时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还不够成熟,大

8、部分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基础薄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缺乏经验,加之西方资本主义势力敌视、遏制乃至颠覆社会主义国家。这些因素使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 3、实践证明,社会主义需要通过不断的改革来逐步改善。社会主义各国应走符合本国实际的道路,不能拘泥于一种模式。,(2)建设社会主义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努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3)社会主义国家必须不断深化改革,以解放生产力。同时,在改革中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从本国国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本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

9、探索出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6总结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经验教训,(6)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以保障经济建设;要搞好执政党的自身建设,坚持党的群众路线。,(7)必须不断提高本国的综合国力,以适应国际竞争的形势。,(4)必须重视国内民族问题,正确处理民族关系。,(5)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搞霸权主义,反对强权政治。,三、多极化趋势的加强,20世纪6080年代,美国经济增长趋于缓慢;1973年,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主的地位动摇;美国深陷越战的泥潭无法自拔;与苏联展开以“星球大战计划”为主要内容的军备竞赛等

10、,也严重制约了美国经济的发展。 苏联的经济更是畸形发展。穷兵黩武,国民收入大部分用于军备竞赛。1979年入侵阿富汗,1986年佣兵捷克斯洛伐克,最终被美国的“星球大战计划”拖垮。,1、原因:两极格局瓦解;世界多方力量的崛起。,2、表现:,西欧、日本、俄罗斯、中国 。,小泉政府的改革措施,2001年5月,小泉纯一郎就任日本首相以后,曾经先后发表关于修改宪法和集团自卫权的言论,表现出日本在国际政治舞台上角色设定的趋向。“911事件”以后,小泉政府又积极运筹,完成了反恐怖措施法和自卫队修正法以及海上保安修正法等项涉及派遣自卫队走出国门的立法程序,并于11月派出军舰参加美国反恐怖作战。2004年8月2

11、4日,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表示,他将在出席联大会议期间要求联合国考虑吸收日本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这一切表明,日本正在向着“政治大国”的目标稳步前进。,小泉纯一郎,基本特点 : “一超多强”,世界格局呈现出“一超多强”的局面,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四、多极化趋势下的国际关系,1、特征: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总的趋势是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流)。,2、动荡的原因: 长期压抑的矛盾爆发; 美国插手别国事务和地区争端; 东西方力量对比出现失衡,导致国际上出现了一系 列新矛盾和新冲突。,3、和平的原因: 在两级格局瓦解后,和平与发展是世界的两大主题, 这是世界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趋势; 多极化力

12、量的崛起相互制约。,恐怖主义,含义:是非组织国家为取得某种国际政治目的,以他国平民、政府和武装人员为对象,以造成敌国的普遍社会恐惧为手段而采取的暴力行动。,当今恐怖主义的发展趋势:,国际化和全球化; 目的政治性和思想狂热性; 恐怖手段高科技化; 恐怖方式暴力性、残酷性; 以美国为目标的恐怖主义愈演愈烈; 隐蔽性强,危害更大; 宗教极端势力和民族分裂势力合流。,问题探究:多极化趋势的发展对世界有什么影响?,1、有利于抑制和削弱霸权主义强权政治。2、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3、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积极参与国际政治经济事务,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抓住和平与发展的有利时机,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努力提高综合国力;站在维护全人类共同利益的立场上,积极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既要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又要反对恐怖主义,声张正义,维护世界公正。,面对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我国应该怎样顺应这一历史潮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