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九年级下册复习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52747616 上传时间:2018-08-25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215.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九年级下册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苏教版九年级下册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苏教版九年级下册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苏教版九年级下册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苏教版九年级下册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九年级下册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九年级下册复习(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新课标(SJ),九年级下复习,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2.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3.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4.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5.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表明作者抗击西夏,杀敌报国的词句是: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6.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诗人舍己为人的济世情怀的诗句: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古诗词中含有“酒”的句子: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中军置酒饮归客

2、,胡琴琵琶与羌笛。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第四单元课文梳理,曹刿论战,邹忌讽齐王纳谏,三赏、三变,战胜与朝廷,家事(小),国事(大),出师表,通假字,小惠未徧 徧同遍,遍及 邹忌修八尺有余 有通又,用在整数和余数之间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辩同辨,分辨,辨别 一厝朔东 厝同措,放置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见同现,出现,一词多义,故: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所以,因此) 请:曹刿请见(请求) 战则请从(请让我) 焉:且焉置土石(疑问代词,哪里) 始一反焉(加强语气) 以:何以战(凭借) 必以信(依照)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

3、介词,把) 先帝不以臣卑鄙(因为) 以光先帝遗德(表目的的连词,用来) 以塞忠谏之路(表结果的连词,致使),现代汉语中不用或不常用的词义,又何间焉 参与 虽不能察 即使 虽死犹荣 察纳雅言 弄清楚,认识,识别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指责 邹忌修八尺有余 长,指身高 而后喻 理解 不可理喻 指通豫南 一直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时候,关头 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给予 遗之千金(赠给) 后值倾覆 失败,兵败 万钟 古代量器 一豆羹 古代盛肉的容器 长夜沾湿何由彻 通宵 彻夜难眠,wi,含有引申义、比喻义的词,肉食者 指位高禄厚的人 弗敢加也 以少报多,虚夸 彼竭我盈 指士气正旺盛 遂许先帝以驱驰 奔走效劳

4、庶竭驽钝 比喻低下的才能,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看标题,看注释(典故,生词)明晓诗意 找出意象,分析意境 把握情感 知人论世(作者经历、写作背景) 赏析艺术特色(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抒情方式) 感受语言音韵之美,常用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借代、对比、通感、互文等 常用表现手法:白描、用典、象征、想象、烘托、动静结合、以动写静、虚实结合等 常用抒情方式: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等,饮酒,从炼字的角度赏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悠然”形象地写出了诗人远离世俗后恬淡、闲适、自得的心境。 “见”字表明诗人不是有意观望山,而是在采菊时山的形象无意中映入眼帘,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

5、景时的随意与自然,与“悠然”相契合,更能体现心灵的自由与惬意。,行路难,1.“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被重新任用有所期待,对未来仍抱有希望。 2.分析最后两句诗中“破”“挂”妙在何处。 富有动感、充满气势,充分表达了作者的乐观、自信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借用典故,说明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会乘长风破万里浪,冲开险阻,远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突出了诗人对远大理想的执著追求和实现自己愿望的信心。,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生动地写出了前往山西村的道路曲折迂回,风光秀美,山环水绕,绿柳红花相映。诗句也富有哲理

6、,路疑无而实有,景似绝又复现的境界,给人以绝处逢生的喜悦。,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人有什么样的理想?诗歌是怎样抒写这一理想的? 要点:理想:希望天底下的贫寒读书人能够住进高大安稳的房屋里,不再受风雨之苦。 写法:诗歌先叙事,诗人的茅草屋被大风吹破,茅草因自然和人为原因无法复得,傍晚又逢天下大雨,破损的茅屋内“雨脚如麻”,诗人不禁忧虑起来“长夜沾湿何由彻”。在这种心境下,诗人推己及人,抒发了自己忧国忧民,愿意舍己为人的高尚理想。,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这段文字出自 的 。 开头两句景物

7、描写有什么作用? 请对画线句子进行简要赏析。,观沧海,赏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运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容星汉的壮阔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怀和宏大的抱负。,江城子密州出猎,A“千骑卷平冈”形象地写出猎的人很多,气势很大。 B“亲射虎,看孙郎”表明词人已功成名就,对孙权有蔑视之意。 C“酒酣胸胆尚开张”是说词人饮酒到了尽兴之时,更觉心胸开阔、壮志满怀。 D这首词表面写的是一次出猎,实则表达了词人报效国家的志向和豪放气概。,“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的含意是什么?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作用是什么? 含意:“什么时候朝廷能像派冯唐赦免魏尚

8、那样起用自己呢?” 运用典故,以魏尚自喻,使情感的表达委婉含蓄(或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希望得到朝廷重用)。,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词句塑造了一个挽弓劲射,英武豪迈,征战沙场,气概非凡的英雄形象,表达了作者要亲赴战场,抵御外敌,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愿望。,山坡羊潼关怀古,“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中的“聚”和“怒” “聚”字写出了潼关被群山包围的险要地势,又赋予群山生命和意志,好像是它们主动从四面八方聚集而来。 “怒”字写黄河波涛汹涌澎湃,好像在发怒,在咆哮,非常生动,而且交代了潼关紧邻黄河的险要地势。,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两句议论,总结历史:“兴”,统治者必大兴

9、土木,百姓受其害;“亡”,则战争频繁,百姓遭殃。借古讽今,深切地表达了对百姓之苦的理解和同情,对昏君的鞭笞和怨愤,非常精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悠然”形象地写出了诗人远离世俗后恬淡、闲适、自得的心境。 “见”字表明诗人不是有意观望山,而是在采菊时山的形象无意中映入眼帘,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与“悠然”相契合,更能体现心灵的自由与惬意。,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借用典故,说明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会乘长风破万里浪,冲开险阻,远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突出了诗人对远大理想的执著追求和实现自己愿望的信心。,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生动地写出了前往山西村的

10、道路曲折迂回,风光秀美,山环水绕,绿柳红花相映。诗句也富有哲理,路疑无而实有,景似绝又复现的境界,给人以绝处逢生的喜悦。,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运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容星汉的壮阔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怀和宏大的抱负。 “若”字表明大海吞吐日月星辰是作者的想象之境(主观感受),体现了诗人博大的胸怀和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词句塑造了一个挽弓劲射,英武豪迈,征战沙场,气概非凡的英雄形象,表达了作者要亲赴战场,抵御外敌,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愿望。,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两句议论,总结历史:“兴”,统治者必大

11、兴土木,百姓受其害;“亡”,则战争频繁,百姓遭殃。借古讽今,深切地表达了对百姓之苦的理解和同情,对昏君的鞭笞和怨愤,非常精辟。,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考查内容:对文学常识的识记和理解 名著阅读则包括对名著人物的理解,名著中人物的性格特征以及主人公姓名及相关的故事情节的理解和掌握。,古代文体常识,“表” 我国古代的一种特殊文体,多为臣子写给君主的呈文,主要作用是表达臣子对君主的忠诚和希望,“动之以情”是这种文体的基本特征。 战国时期也称“书”,到了汉代,分为“章、表、奏、议”。,作家、作品,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文笔隽永,是中国现代散文的经典作品之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故乡都是其中的作品。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唯一的一本散文集,社戏藤野先生雪均选自此书。 词又称“长短句”,句式长短不一,兴盛于宋代。苏轼和辛弃疾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而李清照可说是婉约派的代表。 战国策是战国时期各国史料的汇编,着重记录了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重大历史事件。 成语“一鼓作气”出自曹刿论战。 莎士比亚,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威尼斯商人是他著名的悲剧代表作之一。 左传是我国的一部国别体史书,也是一部散文著作。它尤其善于描写战争和外交辞令,如崤之战。 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是战国策,第一部叙事详细完整的历史著作是左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