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竹叶资料与图片欣赏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52746060 上传时间:2018-08-25 格式:PPT 页数:11 大小:222.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苦竹叶资料与图片欣赏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苦竹叶资料与图片欣赏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苦竹叶资料与图片欣赏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苦竹叶资料与图片欣赏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苦竹叶资料与图片欣赏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苦竹叶资料与图片欣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苦竹叶资料与图片欣赏(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苦竹叶资料与图片欣赏,苦竹叶为禾本科植物苦竹的嫩叶。生于向阳山坡或平原,分布浙江、江苏、江西等长江流域及西南各地。夏、秋采摘,晒干。本植物的根茎(苦竹根)、苗(苦竹笋)、秆皮(苦竹茹)、茎秆用火烤灼后流出的液汁(苦竹沥)、枯死的幼竹茎秆(仙人杖)亦供药用。,苦竹,又名:伞柄竹。 有棕色或白色小刺毛;箨耳细小,有直立棕色繸毛数枚;箨舌截平头,边缘密生纤毛;箨叶细长披针形,长411厘米,宽35毫米,幼时绿色,多脉。主秆每节分枝36枝,有叶小枝13枚生于1节,顶端着生24叶。叶鞘干草色,线状披针形;叶舌截平。叶片披针形,长820厘米,宽1028毫米,下面有微毛,次脉48对,小横脉呈方格形,边缘有细锯

2、齿;叶柄长27毫米。花枝基部为苞片所包围,其上着生总状花序;小穗含花812朵,绿色;颗35枚;外稃卵状披钳形,长811毫米,具纵脉及小横脉,先端尖锐,无毛或上部边缘有毛,内稃与外稃等长或较长,脊与顶端均有纤毛;鳞被3枚,卵形;雄蕊3,花药黄色;子房狭窄,无毛,顶端分裂为3花柱,柱头羽毛状。花期45月。笋期56月。,1、造林地的选择 低山丘陵山地的山间空地、山沟谷以及低产果园、荒芜采地和房前屋后均可种植,山地种植一般选择海拔800米以下东南坡或南坡,土壤疏松、肥沃,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地块。造林地清理89月份进行林地清理,挖净茅头、小杂竹头及林木伐桩。同时,为便于生产操作和管理,应在造林地内合理

3、布设1.01.5m宽的林道。3、整地、挖穴 沿水平带作业,按3.63.1m的株行距,块状整地,约每亩60穴,穴位呈品字形排列,挖明穴,穴面8050cm,穴底6040cm,回表土至满穴。要求在12月底前完成。 4、母竹选择 选1年生、无病虫害、杆基粗壮、笋芽多的单株或23株成丛连鞭带蔸挖起,来去鞭各留20cm以上,留枝23节,挖后砍梢。在掘苗过程中尽量多带宿土、运输时要用稻草包扎保护鞭笋芽,以提高成活率和出笋率。,5、栽植 栽植时间为23月份(大寒惊蛰)。栽植前穴施有机肥料20kg左右,施后复土栽植过程应注意:一要注意鞭向,使竹鞭平直舒展;二要注意适当浅栽,不宜太深;三要在分层压实后适当培土若经

4、较长时间运输后,栽植前应将母竹丛放在清水中浸824小时,使其充分吸水,栽植后若遇到晴天或久旱不雨,应及时浇水保湿,以提高造林成活率 6、幼林抚育 当年抚育2次,分别为5-6月份和89月份进行第一次全面劈草、块状锄草2米见方,继续挖“三头”(即茅草头、小杂竹头、林木伐桩)消除种间竞争,同时进行扩穴、培土,每株穴施复合肥0.1公斤(即在距竹蔸坡上部30cm处开挖长60cm,宽20cm,深25cm的半月形施肥穴),施后及时浇水,并覆盖一层稻草或杂草,以减少水分蒸发。造林第二年也进行抚育二次,方法、要求同当年,施肥量增加到每株0.2公斤 7、留笋养竹 造林第1-2年禁止挖笋,仅挖退笋和弱笋,第四年后开

5、始均匀挖笋,逐年伐除老竹,使每公顷立竹留保存1.8-2.1万株,持续调整邻级结构,大致为1年生30%,2年生30%,3年生25%,4年生15%,每年笋分化期和出笋期各施肥一次,施肥量每亩20-30公斤。,选方介绍 治卒失声,声噎不出:浓煮苦竹叶服之。(补缺肘后方) 治小儿头疮、耳上生疮:竹叶烧末和猪脂涂上。又以鸡子白敷之亦妙。(子母秘录) 治卒得恶疮不识者:苦竹叶烧和鸡子黄敷。(孙真人食忌) 食疗作用 苦竹叶味苦、性冷,无毒,入心、肝、脾三经; 具有清热,明目,利窍,解毒,杀虫的功效; 主治消渴,烦热不眠,目痛,口疮,失音,汤火伤。 本文出自:吃吧小明 苦竹叶功效与作用:http:/ 转载请注明出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