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概论 ppt课件

上传人:资****亨 文档编号:52741295 上传时间:2018-08-25 格式:PPT 页数:81 大小:1.1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儿科概论 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81页
儿科概论 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81页
儿科概论 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81页
儿科概论 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81页
儿科概论 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8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儿科概论 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科概论 ppt课件(8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儿科学,1,学习要求 :学习儿科总论,要熟记儿科学的特点、小儿年龄分期及特点。,第一章 绪 论,2,儿科学:是研究胎儿至青少年各年龄期中,如何促进身心健康和防治疾病的医学学科。研究对象:自胎儿至青春期的儿童。宗旨:保障儿童健康,提高生命质量。,第一节 儿科学的范围和任务,3,研究内容:包括4个方面。1、发育儿科学:研究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特点及其影响因素,达到不断提高儿童体格、智力发育水平和适应社会能力。2、临床儿科学:研究小儿各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临床诊断和治疗,提高疾病的治愈率,降低疾病的发生率和病死率。,第一节 儿科学的范围和任务,4,3、预防儿科学:研究小儿各系统疾病的预防措施

2、,是现代儿科学最具有发展空间的内容,将会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4、康复儿科学:研究小儿各种疾病的康复及转归,帮助儿童恢复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第一节 儿科学的范围和任务,5,儿科学的发展:儿科学是临床医学下的二级学科。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发展,儿科学也逐渐向更深入、更专业的三级学科细化发展。儿科学的三级学科分支主要以系统分化,与内科学相似,但是其研究内容及内在规律与成人差别较大,应予以区别。同时也不断派生出新的专业。,第一节 儿科学的范围和任务,6,儿科学中最具特设的学科是儿童保健学和新生儿学。儿童保健学:新生儿学:围生医学:(围生期),第一节 儿科学的范围和任务,7,由于儿童时期机体处于不断生长

3、发育的阶段,有其独有的特点。儿科学基本特点表现在三方面:1、差异大 (个体、性别、年龄)2、防御能力弱易发生疾病3、修复能力强,第二节 儿科学的特点,8,一、基础医学方面:解剖:身体各部分比例,器官大小和位置等随年龄增长而改变 功能:各系统、器官的功能随年龄增长而成熟病理:对同一致病因素的反应随年龄而不同免疫:较年长儿和成人差,易被感染,故预防重要心理:心理、行为形成的基础阶段,可塑性强,第二节 儿科学的特点,9,二、临床方面:疾病种类:与成人不同临床表现:起病急、凶,易患并发症诊断:疾病种类、表现有独到之处治疗:综合治疗、重视护理及支持疗法预后:修复能力强,如治疗得当,预后理想预防:特别重要

4、,有时是唯一有效手段,关系到一生健康,有事半功倍效果。,第二节 儿科学的特点,10,二、临床方面:病种有特异性,与成人不同。各年龄组临床表现也有特殊性。变化快,表达差,定位不明确。 治疗讲究全面性,护理和支持疗法不可忽视,药物需按体重计算。,第二节 儿科学的特点,11,第三节 小儿年龄分期,儿童在不同的阶段表现出与年龄相关的规律性。将小儿年龄人为分成7个时期。1、胎儿期:从受精卵形成到胎儿出生为止,共40周。(280天),12,胎儿期特点,13,2、新生儿期:出生脐带结扎至生后28天。包含在婴儿期内,14,新生儿死亡率约占婴儿死亡率的1/2至2/3, 第一周新生儿的死亡数约占新生儿死亡数的70

5、。,新生儿期特点,15,3、婴儿期:生后至1周岁(包括新生儿期),16,婴儿期特点,17,4、幼儿期: 1至3岁,18,幼儿期特点,19,5、学龄前期:未满学龄的年龄。3-6岁,20,学龄前期特点,21,6、学龄期:6岁至青春期开始,22,学龄期特点,23,7、青春期:男13至20岁女11至18岁 个体相差2-4岁,24,青春期特点,25,学习要求 :熟记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体格生长常用指标的测量值及临床意义。,第二章 生长发育,26,生长发育:是指从受精卵形成到成年人的成熟过程。生长:是指儿童身体各器官、系统的长大,可用相应的测量值来表示其量的变化。发育:是指细胞、组织、器官的分化和功能成熟

6、。,第一节 生长发育规律,27,生长和发育是儿童不同于成人的重要特点,生长是发育的物质基础。生长发育遵循一定的规律。,第一节 生长发育规律,28,1、生长发育是连续的、有阶段性的过程、快慢不一。(二个高峰)2、各系统器官生长发育不平衡。(神经早、生殖晚)3、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4、生长发育的个体差异。只有正常范围,没有正常“标准”。,第一节 生长发育规律,29,30,31,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遗传:最重要因素 营养:儿童时期的重要因素,越小越重要 疾病:不可忽视的因素 性别:客观存在的因素 环境:最有潜力改善的因素 母亲情况:与胎儿宫内

7、发育有关 生活环境:促进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32,一、体格生长常用指标一般常用的指标有身高(长)、体重、坐高(顶臀长)、头围、胸围、上臂围和皮下脂肪等。,第二节 体格生长,33,二、出生至青春前期的体格生长规律(一)体重的增长体重为各器官、系统、体液的总重量。其中骨骼、肌肉、内脏、体脂和体液为体重的主要成份。体重易于准确测量,是最易获得的反映儿童生长和营养状况的灵敏指标。也是计算小儿用药量和液体量的依据。最易波动的指标。,第二节 体格生长,34,第二节 体格生长,出生体重:3kg生理性体重下降:生后1周由于摄入不足,水分丢失、胎便排出,可出现暂时性体重下降,生后3-4日达最低(3%-9%),以

8、后回升,至出生后第7-10日恢复到出生时体重。超过10%或第10天未恢复-病理状态。生理性体重下降可避免。,35,第二节 体格生长,生后第一月-体重增加1-1.7kg生后三个月-体重增加出生体重的2倍第一年内婴儿前3个月体重的增加值等于生后9个月内体重增加值12个月婴儿体重为出生时体重的3倍(9kg)2岁时体重为出生时体重的4倍(12kg)2岁至青春前期每年增加2kg,36,第二节 体格生长,粗略估计体重公式:小于6月:出生体重月龄 0.77-12月: 6 月龄0.252-12岁:年龄28,37,(二)、身材的增长1、身高(长)指从头顶至足底的全身长度, 3岁以下小儿的身长应该用量板于卧位测定

9、。身高生长2个高峰:婴儿期、青春期出生时身高: 50cm1岁时身高: 75cm 2岁时身高: 87cm2-12岁身高(厘米): 年龄775(cm),第二节 体格生长,38,2、坐高(顶臀长):至头顶到坐骨结节的长度。 代表头和脊柱长度。3岁儿童取仰卧位测量的值称顶臀长。坐高占身高的百分数随年龄增长而下降。3、指距:指两上肢水平伸展时两中指尖的距离。代表上肢长骨生长。正常人指距身高。若指距大于身高,则有长骨生长异常的可能。,第二节 体格生长,39,(三)、头围的增长软尺固定于一侧眉弓上缘,绕经枕骨结节最高点回至原点的读数。头围的增长与脑、颅骨的生长有关。出生时约32-34cm 。出生后前三个月头

10、围的增长约等于后9个月头围的增长值约6cm。1岁时约为46cm 2岁时约为48cm 15岁时约为54-56cm,第二节 体格生长,40,头围的测量在2岁以内最有意义。连续追踪测量比单次测量更重要。头围小均值减2个标准差,常提示脑发育不良的可能;头围增长过速常提示脑积水。,第二节 体格生长,41,(四)胸围的增长代表肺与胸廓的生长出生时 32cm 略小于头围 12cm1岁时等于头围1岁青春前期胸围大于头围(约为头围+年龄-cm),第二节 体格生长,42,(五)上臂围的增长代表肌肉、骨骼、皮下脂肪和皮肤的增长岁以下儿童上臂围(左上臂围)13.5cm 营养良好12.513.5cm 营养中等12.5c

11、m 营养不良,第二节 体格生长,43,(六)皮下脂肪通过测量皮脂厚度反应皮下脂肪。测皮褶卡钳来测量腹壁和背部皮下脂肪。,第二节 体格生长,44,(七)身体比例与匀称性在生长过程中,身体的比例与匀称性生长有一定规律。1、头与身长比例 : 头的生长在宫内与婴幼儿期领先生长,而躯干、下肢生长则较晚,生长时间也较长。这样,头、躯干、下肢长度的比例在生长进程中发生变化。头长占身长(cm)的比例在婴幼儿为14,到成人后为18。,第二节 体格生长,45,第二节 体格生长,46,2、体型匀称 表示体型(形态)生长的比例关系。如身高的体重(Weight for heightWH),胸围身高(身高胸围指数),体重

12、(kg)身高(cm)x1000(Quetelet指数),体重(kg)身高(cm)2X104(Kaup指数),年龄的体块指数(BMIage)等。,第二节 体格生长,47,3、身材匀称 以坐高(顶臀长)与身高(长)的比例表示,反映下肢的生长情况。坐高(顶臀长)占身高(长)的比例由出生时的0.67下降到14岁时的0.53。任何影响下肢生长的疾病,可使坐高(顶臀长)与身高(长)的比例停留在幼年状态,如甲状腺功能低下与软骨营养不良。,第二节 体格生长,48,4、指距与身高正常时指距身高。若指距大于身高1-2cm ,出现蜘蛛样指(趾)(马方综合症),对诊断长骨的异常生长有参考价值。,第二节 体格生长,49

13、,三、青春期的体格生长规律体格生长第二个高峰期性别差异:女孩进入高峰比男孩快2年,男孩骨龄15岁,女孩骨龄13岁时,身高生长达到最终身高的95%。女孩乳房发育后(9-11岁),男孩睾丸增大后(11-13岁)身高加速生长持续1-2年 女孩:每年增加8-9cm,男孩:每年增加9-10cm,其增加值为最终身高的15%。,第二节 体格生长,50,一、骨骼 (一)头颅骨头围、骨缝和前后囟的闭合时间衡量颅骨发育骨缝: 3-4月龄闭合, 后囟: 出生时有1/4小儿已闭或很小,一般在出生后6-8周即闭合。前囟: 出生时大小约1-2cm,6个月后逐渐骨化变小至1-1.5岁时闭合。2岁未闭合为延迟闭合。,第三节

14、与体格生长有关的其他系统的发育,51,前囟大小表示法:2*2cm.,52,前囟检查在儿科临床中很重要。前囟小闭合早脑发育不良、头小畸形前囟闭合延迟甲状腺功能低下、佝偻病前囟饱满颅内压力增高(脑水肿、脑炎、脑膜炎)前囟凹陷脱水,第三节 与体格生长有关的其他系统的发育,53,(二)脊柱的发育脊柱的增长反应脊椎骨的生长,第1年发育快于四肢。3个生理弯曲:3月-颈椎前凸6月-胸椎后凸1岁-腰椎前凸6-7岁 韧带固定,第三节 与体格生长有关的其他系统的发育,54,(三)长骨的发育生长-长骨干骺端的软骨骨化、骨膜下成骨增长、增粗。骨骺和骨干融合-长骨停止生长。骨化中心(骨龄):用X线检查测定不同年龄儿童长

15、骨干骺端骨化中心的出现时间、数目、形态的变化,并将其标准化。,第三节 与体格生长有关的其他系统的发育,55,(三)长骨的发育骨化中心出现反映长骨的生长成熟程度。出生时-股骨远端及胫骨近段有骨化中心,手腕部无骨化中心。婴儿拍膝部X线。年长儿摄左手和腕部X线。固化中心出现的顺序为:头状-钩-下桡-三角-月-大-小-舟-下尺-豆状骨。,第三节 与体格生长有关的其他系统的发育,56,骨龄:即为正常儿出现相应数目骨化中心的年龄。小儿1岁时在腕部有2-3个骨化中心3岁时4个,6岁时7个,8岁时有9个,10岁时全部出现约10个。9岁前腕部骨化中心数约为岁数+1。骨龄检查的意义:骨龄延迟甲低、GHD骨龄超前真

16、性早熟、CAH,第三节 与体格生长有关的其他系统的发育,57,二、牙齿乳牙:共20个,约4-10个月开始出牙,12个月后未萌出牙异常(延迟)。一般在2-2.5岁出齐,2岁以后小儿乳牙总数等于月龄减4-6。恒牙:6岁开始萌出第一颗恒牙(第一恒磨牙),12岁出第二颗恒磨牙,17-18岁出第三颗恒磨牙。恒牙数32个。,第三节 与体格生长有关的其他系统的发育,58,二、牙齿出牙是生理现象,个别婴儿出牙时可有症状:低热、唾液增多、流涎及睡眠不安、烦躁。当外胚层生长不良、钙或氟缺乏、甲状腺功能低下时,可导致牙齿生长异常。乳牙萌出顺序: 见下图。,第三节 与体格生长有关的其他系统的发育,59,上第二磨牙,下 尖 牙,下 侧 切 牙,下 中 切 牙,下 中 切 牙,下 侧 切 牙,下 尖 牙,下第一磨牙,下第二磨牙,上 侧 切 牙,上 中 切 牙,上 中 切 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