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热力学基础详解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52740918 上传时间:2018-08-25 格式:PPT 页数:75 大小:2.0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物理热力学基础详解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大学物理热力学基础详解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大学物理热力学基础详解_第3页
第3页 / 共75页
大学物理热力学基础详解_第4页
第4页 / 共75页
大学物理热力学基础详解_第5页
第5页 / 共7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学物理热力学基础详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物理热力学基础详解(7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九章 热力学基础,热力学从能量观点出发,分析、说明热力学系统热、功转换的关系和条件。是宏观理论。,分子运动论从牛顿力学出发,采用统计方法说明压强、温度和内能的物理本质。是微观理论。,一、内能 E(焦耳J),内能的增量 只取决于系统的始末状态, 而与过程无关。,理想气体内能:,内能是状态参量 T 的单值函数。,1 内能 功和热量 准静态过程,系统内能改变的两种方式: 做功 热传递,1、 功是能量传递与转化的量度。功是过程量而非态函数。两个平衡态之间可经历不同的过程,系统所做的功不同。,2、热量是系统与外界存在温度差而传递的能量热量是过程量。它是与某一过程相联系的。,3、使系统的状态改变,传热

2、和作功是等效的。,二、准静态过程,热力学过程:热力学系统在外界影响下,从一个状态到另一个状态的变化过程。,热力学过程,准静态过程:系统从一平衡态到另一平衡态,如果过程中所有中间态都可以近似地看作平衡态的过程。,非静态过程:系统从一平衡态到另一平衡态,过程中所有中间态为非平衡态的过程。,准静态过程,当实际过程进行得非常缓慢,可近似认为是准静态过程。,过程进行的每一步系统均处于平衡态,是一理想模型,说明,P-V图上一个点 A 或 B 表示一个平衡态;一条曲线表示一个准静态过程,或平衡过程。,对于准静态过程,系统所经历的中间态都无限接近于平衡态(过程进行的很缓慢)。,这条曲线的方程称为过程方程,,(

3、A) 是平衡过程,它能用pV 图上的一条曲线表示 (B) 不是平衡过程,但它能用pV图上的一条曲线表示 (C) 不是平衡过程,它不能用pV图上的一条曲线表示 (D) 是平衡过程,但它不能用pV图上的一条曲线表示,例:如图所示,当气缸中的活塞迅速向外移动从而使气体膨胀时,气体所经历的过程,首先确定它不是平衡过程。 pV图只能表示平衡过程。只能选(C),例: 外界对系统做功,快速压缩,非平衡态到平衡态的过渡时间,即弛豫时间,约 10 -3 秒 L/v 1m/(1000m/s),如果实际压缩一次所用时间为 1 秒,就可以说 是准静态过程。,外界压强总比系统压强大一无限小量 P ,缓慢压缩可近似看为准

4、静态过程。,非准静态过程,当气体进行准静态膨胀时,气体对外界作的元功为:,1. 体积功,三、准静态过程的功和热量,外界对系统作功: -A,功的大小等于PV 图上过程曲线P=P(V)下的面积。,功与过程路径有关。,对比沿着不同路径从状态A到B所做的功,公式适用条件: (1)准静态过程 (2)外界压力保持恒定情况下的非准静态过程,此时P应理解为外界压强。,如:气体的自由膨胀过程中,系统对 外作的功A0,(3)无论是准静态过程,还是非准静态过程,体积不变时,都有A0,如果气体的膨胀过程为a1b,则气体对外做功W_; (2) 如果气体进行a2b1a的循环过程,则它对外做功W_,例题: 如图所示,已知图

5、中画不同斜线的两部分的面积分别为S1和S2,那么,S1+ S2,- S1,例 计算在等压 下,气体准静态地由体积 被压缩到 的过程系统对外界所做的功。,解 由功的计算式得出,2 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功当量,焦耳(Joule)和迈耶(Mayer)从1840年起,历经20多年,用各种实验求证热和功的转换关系,即:1 Cal = 4.1840J1J = 0.239 cal 这就是著名的热功当量,为能量守恒原理提供了科学的实验依据。,能量守恒定律,到1850年,科学界公认能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的普遍规律之一。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可表述为:,能量可以从一种形式转换成另一种形式,但是,转换过程中,能量不能无中生

6、有,也不会无形消失。,包括热现象的能量守恒,内能增量,对于微小过程:,得到的=留下的+付出的,一、 热力学第一定律:,规定,Q0,系统吸收热量;Q0,系统对外作正功;A0,系统内能增加,EAac,故Q0,吸热 而对ad, AadAac,故Q0,放热,气体的许多过程,既不是等值过程,也不是绝热过程,其压力和体积的关系满足:,n =1 等温过程; n = 绝热过程; n= 0 等压过程; n = 等体过程,PVn =常量 (n为多方指数),一般情况1 n ,多方过程可近似代表气体内进行的实际过程。,四、 多方过程,一、循环过程及其效率,1、循环过程:系统经历一系列状态变化过程以后又回 到初始状态的

7、整个过程。,2、若循环的每一阶段都是准静态过程,则在P-V图上的,循环过程是一条闭合曲线。,循环过程的特点:内能不变, 5 循环过程 卡诺循环,循环工作的物质称为工作物质,简称工质。,顺时针循环(正循环或热循环)系统对外作功为正。,热机,反时针循环(逆循环或冷循环 ) 系统对外作功为负。,制冷机,2 、热机与制冷机,工质在整个循环过程中对外作的净功数值等于曲线所包围的面积。,即,其中:,(净功),效率:,热机工作原理(热功), Q1为 循环分过程吸取热量的总和。, Q2循环分过程放出热量的总和。, Q1、Q2、A均表示数值大小。,例如:,吸热:,放热:,解:,例题:,1824年,卡诺(法国工程

8、师)提出的理想循环。,1、工质:理想气体,2、准静态过程。,P,A,B,C,D,V1,V4,V2,V3,T1,T2,两个等温过程,两个绝热过程。,0,V,三、卡诺循环,AB:,CD:,四、 卡诺循环效率,0,V,可以证明,在同样两个温度T1和T2之间工作的各种工质的卡诺循环的效率都为 ,而且是实际热机的可能效率的最大值。(卡诺定理),卡诺定理指出了提高热机效率的途径:,尽量地提高两热源的温度差。,12:T1不变, 体积由V1膨胀到V2,从热源吸收热量为:,23:绝热膨胀,吸热为零。,34:T2不变,体积由V3压缩到V4,从热源放热为:,41:绝热压缩,吸热为零。,卡诺循环效率的证明:,对绝热线

9、23和41:,例题: 如图所示的卡诺循环中,证明:S1S2,提示:2、3 之间与 4、1 之间温差相同,,相同,Q0,A必定相同。,例题:1 mol 理想气体在 T1 = 4 00 K 的高温热源与T2 = 300 K 的低温热源间作卡诺循环(可逆的),在 4 0 0 K的等温线上起始体积为V1 = 0 . 0 01 m3,终止体积为V2 = 0 . 0 05 m3,试求此气体在每一个循环中 (普适气体常量 R = 8 . 3 1 J / K . m o l ) (1) 从高温热源吸收的热量Q 1 ; (2) 气体所作的净功W 。,解:(1),(2),J,J,可使低温热源的温度更低,达到制冷的

10、目的。,显然,吸热越多,外界作功越少,表明制冷机效果越好。,制冷系数:,五、制冷机,Q2是指从需要被致冷的物体中吸收的热量。,A是指外界对系统作的净功绝对值,致冷系数:,六、卡诺致冷机,例: 一卡诺致冷机从温度为-10C的冷库中 吸热,释放到温度27C的室外空气中,若 致冷机耗费的功率为1.5KW,求(1)每分钟 从冷库中吸收的热量;(2)每分钟向室外 空气中释放的热量。,解 (1)根据卡诺致冷系数有,故从冷库中吸收的热量为,(2)释放到室外的热量为,前 言,热力学第一定律给出了各种形式的能量在相互转化过程中必须遵循的规律。,满足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过程 未必都能实现。,热力学第二定律,但是,通过

11、摩擦而使功变热的过程是不可逆的。 (热不能自动转化为功),热功转换过程具有方向性!,对于实际过程是否能发生及沿什么方向进行,需要用到一个新的自然规律,即热力学第二定律。,一、 开尔文表述(1851): 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取热量完全变成有用的功,而不产生其他影响。, 6 热力学第二定律,第二类永动机:从单一热源吸热,全部用来对外作功的热机。,虽然不违反热力学第一定律,但违反热力学第二定律。要想制造出热效率为百分之百的热机是绝对不可能的。,(例如将海水温度降低1用于发电?),& 我们不能因噎废食。利用海表与海底的 温度差来发电是可行的。利用余热来发电也是可行的。,第一类永动机:不需要消耗外界提供的能量而不断对外作功的热机。违反热力学第一定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